LabVIEW 2013中文版虛擬儀器從入門到精通

LabVIEW 2013中文版虛擬儀器從入門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仁喜 等 著
圖書標籤:
  • LabVIEW
  • 虛擬儀器
  • 數據采集
  • 儀器控製
  • 自動化測試
  • 圖形化編程
  • 中文版
  • 2013
  • 入門
  • 精通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58982
版次:4
商品編碼:11444191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LabVIEW 2013中文版虛擬儀器從入門到精通》通過理論與實例結閤的方式,深入淺齣地介紹瞭LabVIEW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全書共分12章,介紹瞭LabVIEW 2013中文版的基本操作界麵,創建和編輯VI的方法,程序控製結構框圖,變量與數據,信號及其分析,數據采集,VI的優化方法,LabVIEW在通信以及網絡中的應用等知識。每章中都配有必要的實例,目的在於讓讀者結閤實例更加快捷地掌握LabVIEW的編程方法。
  本書主要麵嚮LabVIEW的初、中級用戶,可作為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和參考用書,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軟件工程師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虛擬儀器係統概述 2
1.1.1 虛擬儀器的概念 2
1.1.2 虛擬儀器的特點 3
1.1.3 虛擬儀器的分類 3
1.1.4 虛擬儀器的組成 4
1.1.5 虛擬儀器的發展方嚮 6
1.2 虛擬儀器軟件開發環境 6
1.2.1 LabVIEW的使用 7
1.2.2 LabWindows/CVI的使用 7
1.2.3 其他 8
第2章 圖形化編程語言LabVIEW 9
2.1 LabVIEW簡介 10
2.1.1 LabVIEW概述 10
2.1.2 LabVIEW 2013的新功能 11
2.1.3 程序框圖的改進 12
2.1.4 前麵闆的改進 12
2.1.5 對話框的改進 13
2.1.6 應用程序生成器的改進 13
2.1.7 創建和發布LabVIEW Web服務 14
2.1.8 應用程序控製VI和函數 14
2.1.9 簇、類、變體VI和函數 14
2.1.10 新增和改動的類、屬性、方法和事件 15
2.2 LabVIEW編程環境 15
2.2.1 啓動窗口 15
2.2.2 控件選闆 18
2.2.3 函數選闆 18
2.2.4 工具選闆 20
2.2.5 菜單欄 20
2.2.6 工具欄 27
2.2.7 項目瀏覽器窗口 27
2.3 LabVIEW 2013的幫助係統 27
2.3.1 使用即時幫助 28
2.3.2 使用目錄和索引查找在綫幫助 28
2.3.3 查找LabVIEW範例 29
2.3.4 使用網絡資源 30
第3章 前麵闆與程序框圖 32
3.1 前麵闆控件 33
3.1.1 控件樣式 33
3.1.2 數值型控件 34
3.1.3 布爾型控件和單選按鈕 36
3.1.4 字符串與路徑控件 36
3.1.5 數組、矩陣和簇控件 39
3.1.6 列錶框、樹形控件和錶格 39
3.1.7 圖形和圖錶 40
3.1.8 下拉列錶和枚舉控件 40
3.1.9 容器控件 41
3.1.10 I/O控件 42
3.1.11 修飾控件 43
3.1.12 對象和應用程序的引用 44
3.1.13 NET與ActiveX控件 44
3.2 設置前麵闆對象的屬性 45
3.2.1 設置數值型控件的屬性 45
3.2.2 設置文本型控件的屬性 48
3.2.3 設置布爾型控件的屬性 51
3.2.4 設置圖形顯示控件的屬性 53
3.3 前麵闆的修飾 55
3.3.1 設置前麵闆對象的顔色以及文字風格 55
3.3.2 設置多個對象的位置關係和大小 56
3.3.3 修飾控件的使用 56
3.3.4 程序框圖 58
3.4 綜閤演練——數值控件的使用 60
第4章 創建、編輯和調試VI 63
4.1 創建和編輯VI 64
4.1.1 創建VI 64
4.1.2 編輯VI 69
4.2 運行和調試VI 76
4.2.1 運行VI 76
4.2.2 糾正VI的錯誤 77
4.2.3 高亮顯示程序執行過程 78
4.2.4 單步通過VI及其子VI 78
4.2.5 使用斷點 80
4.2.6 使用探針 80
4.3 創建和調用子VI 80
4.3.1 創建子VI 81
4.3.2 調用子VI 83
4.4 使用Express VI進行程序設計 85
4.5 菜單設計 87
4.6 綜閤演練——數字濾波器 90
第6章 程序結構 93
5.1 循環結構 94
5.1.1 For循環及其應用 94
5.1.2 移位寄存器及其應用實例 96
5.1.3 While循環 98
5.1.4 反饋節點 99
5.2 條件結構 100
5.3 順序結構 102
5.4 事件結構 105
5.5 定時循環 109
5.5.1 定時循環和定時順序結構 109
5.5.2 配置定時循環和定時順序結構 111
5.5.3 同步開始定時結構和中止定時結構的執行 115
5.6 公式節點 117
5.7 屬性節點 118
5.8 綜閤演練——定點轉換 120
第6章 變量、數組、簇與波形數據 123
6.1 局部變量 124
6.2 全局變量 125
6.3 數組 127
6.3.1 數組的組成與創建 128
6.3.2 使用循環創建數組 128
6.3.3 數組函數 130
6.3.4 多態性 135
6.4 簇 136
6.4.1 簇的組成與創建 136
6.4.2 簇數據的使用 138
6.5 波形數據 143
6.5.1 波形數據的組成 143
6.5.2 波形數據的使用 145
6.6 綜閤演練——簡單正弦波形 149
第7章 波形顯示 152
7.1 波形圖 153
7.2 波形圖錶 155
7.3 設置波形圖和波形圖錶 159
7.3.1 調整坐標刻度區間 159
7.3.2 標尺圖例和圖形工具選闆 160
7.3.3 波形圖和波形圖錶的個性化設置 161
7.4 XY圖 162
7.5 強度圖和強度圖錶 166
7.5.1 強度圖 166
7.5.2 強度圖錶 169
7.6 三維圖形 169
7.6.1 三維麯麵圖 171
7.6.2 三維參數圖 176
7.6.3 三維麯綫圖 177
7.7 極坐標圖 178
7.8 綜閤演練——混閤信號圖 180
第8章 文件I/O 183
8.1 文件I/O基礎 184
8.1.1 路徑 184
8.1.2 引用句柄 185
8.1.3 文件I/O格式的選擇 186
8.2 文件I/O操作的VI和函數 188
8.2.1 用於常用文件I/O操作的VI和函數 188
8.2.2 文件常量 197
8.2.3 配置文件VI 197
8.2.4 TDM流 199
8.2.5 存儲/數據插件 208
8.2.6 Zip 210
8.2.7 XML 211
8.2.8 波形文件I/O函數 215
8.2.9 高級文件I/O函數 216
8.3 文件操作與管理 218
8.3.1 文本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18
8.3.2 電子錶格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20
8.3.3 二進製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24
8.3.4 數據記錄文件的創建和讀取 225
8.3.5 測量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26
8.3.6 配置文件的創建與讀取 228
8.3.7 記錄前麵闆數據 230
8.3.8 數據與XML格式間的相互轉換 232
8.4 綜閤演練——二進製文件的字節書順序問題 233
第9章 信號分析與處理 236
9.1 信號和波形生成 237
9.1.1 波形生成 239
9.1.2 信號生成 250
9.2 波形調理 252
9.3 波形測量 262
9.4 信號運算 270
9.5 窗 273
9.6 濾波器 274
9.7 譜分析 275
9.8 變換 276
9.9 逐點 277
9.10 綜閤演練——繼電器控製開關信號 278
第10章 數據采集 282
10.1 數據采集基礎 283
10.1.1 DAQ功能概述 283
10.1.2 NI- DAQ安裝及節點介紹 285
10.1.3 DAQ節點常用的參數簡介 290
10.2 DAQmx節點及其編程 292
10.3 綜閤演練——DAQ 助手的使用 299
第11章 網絡與通信 302
11.1 串行通信技術 303
11.1.1 串行通信介紹 303
11.1.2 串行通信節點 304
11.1.3 串行通信實例 307
11.2 DataSocket技術 310
11.2.1 DataSocket技術介紹 310
11.2.2 DataSocket節點介紹 313
11.2.3 DataSocket通信實例 316
11.3 TCP通信 320
11.3.1 TCP協議簡介 320
11.3.2 TCP節點介紹 321
11.3.3 TCP/IP通信實例 324
11.4 其他通信方法介紹 326
11.4.1 共享變量 326
11.4.2 遠程查看和控製前麵闆 329
11.4.3 UDP通信 331
11.5 綜閤演練——多路解調器 333
第12章 VI性能的提高 336
12.1 性能和內存信息 337
12.2 提高VI的執行速度 338
12.3 減少VI內存的使用 342
12.4 綜閤演練——2D圖片鏇轉顯示 355
附錄 LabVIEW的安裝 358

前言/序言




alt="" />

《現代嵌入式係統設計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嵌入式係統設計與實現的知識框架,尤其側重於當前主流的基於ARM Cortex-M係列微控製器的高效能應用開發。我們摒棄瞭對單一特定軟件工具的過度依賴,轉而聚焦於嵌入式係統設計中跨越硬件、固件和應用層麵的核心原理與工程實踐。 本書結構清晰,從基礎理論齣發,逐步深入到復雜的係統集成與優化。全書內容涵蓋瞭嵌入式係統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確保讀者不僅能“搭起”一個係統,更能“優化”和“維護”一個健壯的係統。 第一部分:嵌入式係統基礎與硬件交互 本部分是構建堅實基礎的關鍵。我們詳細闡述瞭嵌入式係統的基本架構、微處理器與微控製器(MCU)的區彆與選擇標準,並深入剖析瞭現代MCU(如STM32係列)的內部結構,包括總綫結構、存儲器映射和時鍾係統配置。 微控製器架構深入解析: 重點講解Cortex-M內核的工作模式、中斷控製器(NVIC)的優先級配置與嵌套機製。對於如何高效利用緩存和流水綫,保證實時性能,我們提供瞭詳盡的分析和實例。 係統級時鍾與電源管理: 探討瞭係統時鍾樹的精確配置,PLL(鎖相環)的原理與應用。同時,書中詳細介紹瞭低功耗設計(Sleep Modes, Deep Sleep)的實現方法,以及如何通過軟件手段管理功耗預算,這對於電池供電的物聯網設備至關重要。 底層硬件接口編程: 這一章是本書的亮點之一。我們不僅教授如何使用寄存器(Register Level)直接操作外設,還引入瞭現代抽象層(HAL/LL庫)的使用規範與性能權衡。具體涵蓋瞭GPIO的快速翻轉技術、定時器的高精度PWM生成、ADC的觸發模式選擇與DMA(直接內存訪問)在數據高速采集中的應用,確保數據傳輸零CPU乾預。 串行通信協議的工程實現: SPI、I2C、UART等常用協議的協議棧實現、時序分析與故障排查。特彆針對I2C的總綫仲裁和多主模式下的衝突解決,提供瞭實戰代碼和調試技巧。 第二部分:實時操作係統(RTOS)與任務管理 現代嵌入式應用越來越復雜,對任務調度的確定性和實時性提齣瞭更高要求。本部分聚焦於如何有效利用RTOS來管理復雜的多任務環境。 RTOS核心概念與選型: 詳細對比瞭FreeRTOS、RT-Thread等主流輕量級RTOS的內核機製。重點講解瞭任務控製塊(TCB)、上下文切換的原理及其對係統開銷的影響。 任務間通信與同步機製: 深入探討瞭信號量(Semaphore)、互斥鎖(Mutex)、消息隊列(Message Queue)和事件標誌組(Event Group)的適用場景與陷阱。我們強調瞭“死鎖”的識彆與預防,並給齣瞭使用優先級繼承協議(Priority Inheritance Protocol)解決優先級反轉問題的具體範例。 中斷服務程序(ISR)與RTOS的集成: 闡述瞭ISR如何安全地調用RTOS API,並分析瞭“延遲過程調用”(DPC)機製的必要性,以避免在中斷上下文中執行耗時的操作。 內存管理在RTOS中的挑戰: 動態內存分配器(如Heap_4或自定義分配器)的碎片化問題及其性能影響。書中提齣瞭靜態內存池預分配策略,以滿足嚴格的實時性要求。 第三部分:設備驅動與中間件開發 驅動層是連接上層應用與底層硬件的橋梁。本部分側重於如何編寫健壯、可移植的設備驅動程序,以及如何集成關鍵的中間件。 文件係統與存儲驅動: 講解瞭FATFS文件係統的移植、配置,以及SD卡和eMMC的驅動接口設計。重點在於如何處理讀寫緩存與斷電保護機製。 網絡協議棧(TCP/IP): 介紹瞭LWIP協議棧的精簡配置與移植。涵蓋瞭Socket編程模型(阻塞與非阻塞)在嵌入式環境中的應用,以及如何處理網絡事件的異步通知。 圖形用戶界麵(GUI)的優化: 探討瞭嵌入式GUI框架(如TouchGFX或LVGL)的資源限製下的渲染優化策略,包括位圖緩存、圖層管理和輸入事件的去抖動處理。 安全啓動與固件更新(OTA): 介紹瞭安全啓動鏈(Secure Boot)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中實現可靠的空中下載(OTA)機製,包括雙備份分區(A/B Partitioning)的應用。 第四部分:係統調試、測試與性能分析 一個優秀的嵌入式工程師必須具備強大的調試和性能分析能力。本書用大量篇幅介紹實戰工具和方法。 JTAG/SWD調試進階: 超越簡單的斷點設置,深入講解瞭硬件調試器在追蹤復雜時序問題、查看多核協作時的優勢。我們教授如何使用邏輯分析儀和示波器進行關鍵信號的時序驗證。 實時係統性能分析: 介紹使用RTOS自帶的追蹤工具或外部分析工具(如Percepio Tracealyzer的原理),對任務切換開銷、中斷延遲和資源競爭進行量化分析。 嵌入式軟件的自動化測試: 討論單元測試框架(如Ceedling)在嵌入式C/C++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構建硬件在環(HIL)測試平颱,對驅動進行迴歸測試。 電磁兼容性(EMC)與魯棒性設計: 從軟件設計的角度,探討如何通過看門狗(WDT)的閤理配置、錯誤校驗碼(CRC)的應用,以及對復位邏輯的軟件輔助,來提升係統對噪聲和異常狀態的抵抗能力。 本書的特點在於其工程導嚮性。所有理論講解都配有詳實的工程案例和代碼片段,旨在培養讀者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嵌入式係統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勝任從概念驗證到産品量産的全過程開發工作。

用戶評價

評分

技術書籍的生命力往往在於其前瞻性和對新趨勢的把握,盡管它是針對2013版本的,但其底層邏輯和編程思想應該是具有穩定性的。我希望看到作者在講解過程中,能穿插一些對比性的觀點,比如與傳統編程語言(如C/C++或Python)在處理特定任務時的優劣對比,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更清晰地定位LabVIEW的適用範圍和核心優勢。此外,對於LabVIEW社區資源和自我學習路徑的指引,也是衡量一本優秀技術讀物的重要標準之一。如果書中能巧妙地引導讀者去哪裏尋找官方文檔、參與技術論壇,並推薦一些進階學習的方嚮,那麼這本書就不單單是一本教材,而更像是一個學習生態係統的入口。這種引導性的內容,對於希望長期在LabVEW領域深耕的人來說,其價值是無法用頁數來衡量的。最終目的不是讓人隻會照著書上的例子敲代碼,而是培養齣獨立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評分

從我過去閱讀技術書籍的經驗來看,區分一本好書和一本平庸之作的關鍵在於它如何處理“進階”和“疑難雜癥”。如果這本書的後半部分能夠深入探討LabVIEW在高級應用中的一些常見瓶頸,比如如何優化大型VI的運行效率,如何處理多綫程並發問題,或者如何實現與外部硬件(如PCI卡、串口設備)的高效通信,那它的價值就大大提升瞭。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如何構建健壯、可維護的工程化代碼的章節。在工業控製領域,程序的可讀性和模塊化設計是衡量水平的重要標準。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項目模闆、代碼規範的建議,甚至討論一下LabVIEW與TestStand等其他NI軟件的集成策略,那對於希望走嚮專業領域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寶貴的財富。單純會拖拽圖標做齣一個簡單的測量程序是遠遠不夠的,這本書如果能觸及到工程軟件開發的本質,那它就稱得上是一部閤格的“精通”之作。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讓人閱讀起來相當舒服,至少在長時間閱讀後眼睛的疲勞感沒有那麼明顯。紙張的質感也不錯,不像有些技術書籍用紙很薄,翻閱起來有點擔心會撕壞。我特彆留意瞭它對LabVIEW核心概念的闡述方式。有些教材喜歡堆砌理論,讓人抓不住重點,而我更偏愛那種通過實際操作來引導理論理解的講解方式。例如,對於“簇”、“移位寄存器”這些LabVIEW特有的數據結構和控製流,書中是如何通過具體的VI截圖和步驟說明來解釋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作用的呢?如果能輔以一些由淺入深的小練習,讓讀者能夠即時檢驗學習效果,那就更貼閤“精通”的要求瞭。另外,對於軟件界麵的布局和常用工具欄的快速導航,如果能有詳細的圖示說明,對於初次接觸LabVIEW的新手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能夠大大降低入門的心理門檻。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旁邊手把手指導,讓你少走彎路。

評分

說實話,我更看重的是它對“虛擬儀器”這個概念的理解和實踐的結閤度。虛擬儀器不僅僅是LabVIEW圖形編程的體現,它更是一個軟硬件結閤的係統工程。因此,書中對硬件接口、驅動程序(如NI-DAQmx)的配置和調用,應該有詳盡的、步驟明確的指導。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從零開始搭建一個完整的數據采集係統,包括傳感器的選型建議、信號調理電路的常識,以及如何在LabVIEW中正確配置和讀取這些硬件資源。如果書中能針對幾種典型的應用場景(比如溫度監測、數據記錄、PID控製等)給齣完整的係統設計方案,並附帶相應的源代碼解析,那就太棒瞭。畢竟,很多初學者在硬件連接這一關就卡住瞭,理論再好,硬件連不上也白搭。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下足功夫,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銜接,那它在同類書籍中就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瞭。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得比較穩重,藍白相間的布局給人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不過,僅僅是外錶可不能說明一切,我更關心的是內容深度和實用性。聽說這套書的作者在虛擬儀器領域耕耘多年,希望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種實戰經驗的沉澱。我手裏拿著它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厚度,分量十足,這通常意味著內容比較詳實,不是那種蜻蜓點水式的介紹。我希望它能真正做到“從入門到精通”,而不是隻停留在基礎操作層麵。特彆是對於那些想把LabVIEW應用到實際工程項目中的讀者來說,清晰的流程圖和具體的案例分析至關重要。我期待它能覆蓋從數據采集、信號處理到上位機控製的完整鏈路,並且對LabVIEW 2013這個特定版本的功能特性有深入的剖析,畢竟軟件版本的迭代也會帶來不少新工具和新函數。如果能對LabVIEW的編程範式,比如數據流編程的精髓有獨到的見解,那就更好瞭。畢竟,掌握工具隻是第一步,理解其背後的設計哲學纔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總而言之,我對它在係統構建和故障排查方麵的論述抱有很高的期待。

評分

基礎教程

評分

挺好的不錯挺好的不錯

評分

東西還可以。

評分

感覺一般,主要是理論方麵的講述顯得有些過細,而且難懂

評分

東西不錯。。。。。。。。。。。。。

評分

一般般吧,比想得差點,失望

評分

開始學習,是本基礎的書。

評分

雙十一時候買的,搞活動很劃算!

評分

物流快,當天到貨。謝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