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 2013中文版虚拟仪器从入门到精通

LabVIEW 2013中文版虚拟仪器从入门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仁喜 等 著
图书标签:
  • LabVIEW
  • 虚拟仪器
  • 数据采集
  • 仪器控制
  • 自动化测试
  • 图形化编程
  • 中文版
  • 2013
  • 入门
  • 精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58982
版次:4
商品编码:1144419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LabVIEW 2013中文版虚拟仪器从入门到精通》通过理论与实例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abVIEW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全书共分12章,介绍了LabVIEW 2013中文版的基本操作界面,创建和编辑VI的方法,程序控制结构框图,变量与数据,信号及其分析,数据采集,VI的优化方法,LabVIEW在通信以及网络中的应用等知识。每章中都配有必要的实例,目的在于让读者结合实例更加快捷地掌握LabVIEW的编程方法。
  本书主要面向LabVIEW的初、中级用户,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软件工程师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虚拟仪器系统概述 2
1.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2
1.1.2 虚拟仪器的特点 3
1.1.3 虚拟仪器的分类 3
1.1.4 虚拟仪器的组成 4
1.1.5 虚拟仪器的发展方向 6
1.2 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 6
1.2.1 LabVIEW的使用 7
1.2.2 LabWindows/CVI的使用 7
1.2.3 其他 8
第2章 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 9
2.1 LabVIEW简介 10
2.1.1 LabVIEW概述 10
2.1.2 LabVIEW 2013的新功能 11
2.1.3 程序框图的改进 12
2.1.4 前面板的改进 12
2.1.5 对话框的改进 13
2.1.6 应用程序生成器的改进 13
2.1.7 创建和发布LabVIEW Web服务 14
2.1.8 应用程序控制VI和函数 14
2.1.9 簇、类、变体VI和函数 14
2.1.10 新增和改动的类、属性、方法和事件 15
2.2 LabVIEW编程环境 15
2.2.1 启动窗口 15
2.2.2 控件选板 18
2.2.3 函数选板 18
2.2.4 工具选板 20
2.2.5 菜单栏 20
2.2.6 工具栏 27
2.2.7 项目浏览器窗口 27
2.3 LabVIEW 2013的帮助系统 27
2.3.1 使用即时帮助 28
2.3.2 使用目录和索引查找在线帮助 28
2.3.3 查找LabVIEW范例 29
2.3.4 使用网络资源 30
第3章 前面板与程序框图 32
3.1 前面板控件 33
3.1.1 控件样式 33
3.1.2 数值型控件 34
3.1.3 布尔型控件和单选按钮 36
3.1.4 字符串与路径控件 36
3.1.5 数组、矩阵和簇控件 39
3.1.6 列表框、树形控件和表格 39
3.1.7 图形和图表 40
3.1.8 下拉列表和枚举控件 40
3.1.9 容器控件 41
3.1.10 I/O控件 42
3.1.11 修饰控件 43
3.1.12 对象和应用程序的引用 44
3.1.13 NET与ActiveX控件 44
3.2 设置前面板对象的属性 45
3.2.1 设置数值型控件的属性 45
3.2.2 设置文本型控件的属性 48
3.2.3 设置布尔型控件的属性 51
3.2.4 设置图形显示控件的属性 53
3.3 前面板的修饰 55
3.3.1 设置前面板对象的颜色以及文字风格 55
3.3.2 设置多个对象的位置关系和大小 56
3.3.3 修饰控件的使用 56
3.3.4 程序框图 58
3.4 综合演练——数值控件的使用 60
第4章 创建、编辑和调试VI 63
4.1 创建和编辑VI 64
4.1.1 创建VI 64
4.1.2 编辑VI 69
4.2 运行和调试VI 76
4.2.1 运行VI 76
4.2.2 纠正VI的错误 77
4.2.3 高亮显示程序执行过程 78
4.2.4 单步通过VI及其子VI 78
4.2.5 使用断点 80
4.2.6 使用探针 80
4.3 创建和调用子VI 80
4.3.1 创建子VI 81
4.3.2 调用子VI 83
4.4 使用Express VI进行程序设计 85
4.5 菜单设计 87
4.6 综合演练——数字滤波器 90
第6章 程序结构 93
5.1 循环结构 94
5.1.1 For循环及其应用 94
5.1.2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例 96
5.1.3 While循环 98
5.1.4 反馈节点 99
5.2 条件结构 100
5.3 顺序结构 102
5.4 事件结构 105
5.5 定时循环 109
5.5.1 定时循环和定时顺序结构 109
5.5.2 配置定时循环和定时顺序结构 111
5.5.3 同步开始定时结构和中止定时结构的执行 115
5.6 公式节点 117
5.7 属性节点 118
5.8 综合演练——定点转换 120
第6章 变量、数组、簇与波形数据 123
6.1 局部变量 124
6.2 全局变量 125
6.3 数组 127
6.3.1 数组的组成与创建 128
6.3.2 使用循环创建数组 128
6.3.3 数组函数 130
6.3.4 多态性 135
6.4 簇 136
6.4.1 簇的组成与创建 136
6.4.2 簇数据的使用 138
6.5 波形数据 143
6.5.1 波形数据的组成 143
6.5.2 波形数据的使用 145
6.6 综合演练——简单正弦波形 149
第7章 波形显示 152
7.1 波形图 153
7.2 波形图表 155
7.3 设置波形图和波形图表 159
7.3.1 调整坐标刻度区间 159
7.3.2 标尺图例和图形工具选板 160
7.3.3 波形图和波形图表的个性化设置 161
7.4 XY图 162
7.5 强度图和强度图表 166
7.5.1 强度图 166
7.5.2 强度图表 169
7.6 三维图形 169
7.6.1 三维曲面图 171
7.6.2 三维参数图 176
7.6.3 三维曲线图 177
7.7 极坐标图 178
7.8 综合演练——混合信号图 180
第8章 文件I/O 183
8.1 文件I/O基础 184
8.1.1 路径 184
8.1.2 引用句柄 185
8.1.3 文件I/O格式的选择 186
8.2 文件I/O操作的VI和函数 188
8.2.1 用于常用文件I/O操作的VI和函数 188
8.2.2 文件常量 197
8.2.3 配置文件VI 197
8.2.4 TDM流 199
8.2.5 存储/数据插件 208
8.2.6 Zip 210
8.2.7 XML 211
8.2.8 波形文件I/O函数 215
8.2.9 高级文件I/O函数 216
8.3 文件操作与管理 218
8.3.1 文本文件的写入与读取 218
8.3.2 电子表格文件的写入与读取 220
8.3.3 二进制文件的写入与读取 224
8.3.4 数据记录文件的创建和读取 225
8.3.5 测量文件的写入与读取 226
8.3.6 配置文件的创建与读取 228
8.3.7 记录前面板数据 230
8.3.8 数据与XML格式间的相互转换 232
8.4 综合演练——二进制文件的字节书顺序问题 233
第9章 信号分析与处理 236
9.1 信号和波形生成 237
9.1.1 波形生成 239
9.1.2 信号生成 250
9.2 波形调理 252
9.3 波形测量 262
9.4 信号运算 270
9.5 窗 273
9.6 滤波器 274
9.7 谱分析 275
9.8 变换 276
9.9 逐点 277
9.10 综合演练——继电器控制开关信号 278
第10章 数据采集 282
10.1 数据采集基础 283
10.1.1 DAQ功能概述 283
10.1.2 NI- DAQ安装及节点介绍 285
10.1.3 DAQ节点常用的参数简介 290
10.2 DAQmx节点及其编程 292
10.3 综合演练——DAQ 助手的使用 299
第11章 网络与通信 302
11.1 串行通信技术 303
11.1.1 串行通信介绍 303
11.1.2 串行通信节点 304
11.1.3 串行通信实例 307
11.2 DataSocket技术 310
11.2.1 DataSocket技术介绍 310
11.2.2 DataSocket节点介绍 313
11.2.3 DataSocket通信实例 316
11.3 TCP通信 320
11.3.1 TCP协议简介 320
11.3.2 TCP节点介绍 321
11.3.3 TCP/IP通信实例 324
11.4 其他通信方法介绍 326
11.4.1 共享变量 326
11.4.2 远程查看和控制前面板 329
11.4.3 UDP通信 331
11.5 综合演练——多路解调器 333
第12章 VI性能的提高 336
12.1 性能和内存信息 337
12.2 提高VI的执行速度 338
12.3 减少VI内存的使用 342
12.4 综合演练——2D图片旋转显示 355
附录 LabVIEW的安装 358

前言/序言




alt="" />

《现代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知识框架,尤其侧重于当前主流的基于ARM 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的高效能应用开发。我们摒弃了对单一特定软件工具的过度依赖,转而聚焦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跨越硬件、固件和应用层面的核心原理与工程实践。 本书结构清晰,从基础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集成与优化。全书内容涵盖了嵌入式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确保读者不仅能“搭起”一个系统,更能“优化”和“维护”一个健壮的系统。 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基础与硬件交互 本部分是构建坚实基础的关键。我们详细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MCU)的区别与选择标准,并深入剖析了现代MCU(如STM32系列)的内部结构,包括总线结构、存储器映射和时钟系统配置。 微控制器架构深入解析: 重点讲解Cortex-M内核的工作模式、中断控制器(NVIC)的优先级配置与嵌套机制。对于如何高效利用缓存和流水线,保证实时性能,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分析和实例。 系统级时钟与电源管理: 探讨了系统时钟树的精确配置,PLL(锁相环)的原理与应用。同时,书中详细介绍了低功耗设计(Sleep Modes, Deep Sleep)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手段管理功耗预算,这对于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至关重要。 底层硬件接口编程: 这一章是本书的亮点之一。我们不仅教授如何使用寄存器(Register Level)直接操作外设,还引入了现代抽象层(HAL/LL库)的使用规范与性能权衡。具体涵盖了GPIO的快速翻转技术、定时器的高精度PWM生成、ADC的触发模式选择与DMA(直接内存访问)在数据高速采集中的应用,确保数据传输零CPU干预。 串行通信协议的工程实现: SPI、I2C、UART等常用协议的协议栈实现、时序分析与故障排查。特别针对I2C的总线仲裁和多主模式下的冲突解决,提供了实战代码和调试技巧。 第二部分:实时操作系统(RTOS)与任务管理 现代嵌入式应用越来越复杂,对任务调度的确定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有效利用RTOS来管理复杂的多任务环境。 RTOS核心概念与选型: 详细对比了FreeRTOS、RT-Thread等主流轻量级RTOS的内核机制。重点讲解了任务控制块(TCB)、上下文切换的原理及其对系统开销的影响。 任务间通信与同步机制: 深入探讨了信号量(Semaphore)、互斥锁(Mutex)、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和事件标志组(Event Group)的适用场景与陷阱。我们强调了“死锁”的识别与预防,并给出了使用优先级继承协议(Priority Inheritance Protocol)解决优先级反转问题的具体范例。 中断服务程序(ISR)与RTOS的集成: 阐述了ISR如何安全地调用RTOS API,并分析了“延迟过程调用”(DPC)机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在中断上下文中执行耗时的操作。 内存管理在RTOS中的挑战: 动态内存分配器(如Heap_4或自定义分配器)的碎片化问题及其性能影响。书中提出了静态内存池预分配策略,以满足严格的实时性要求。 第三部分:设备驱动与中间件开发 驱动层是连接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的桥梁。本部分侧重于如何编写健壮、可移植的设备驱动程序,以及如何集成关键的中间件。 文件系统与存储驱动: 讲解了FATFS文件系统的移植、配置,以及SD卡和eMMC的驱动接口设计。重点在于如何处理读写缓存与断电保护机制。 网络协议栈(TCP/IP): 介绍了LWIP协议栈的精简配置与移植。涵盖了Socket编程模型(阻塞与非阻塞)在嵌入式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网络事件的异步通知。 图形用户界面(GUI)的优化: 探讨了嵌入式GUI框架(如TouchGFX或LVGL)的资源限制下的渲染优化策略,包括位图缓存、图层管理和输入事件的去抖动处理。 安全启动与固件更新(OTA): 介绍了安全启动链(Secure Boot)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实现可靠的空中下载(OTA)机制,包括双备份分区(A/B Partitioning)的应用。 第四部分:系统调试、测试与性能分析 一个优秀的嵌入式工程师必须具备强大的调试和性能分析能力。本书用大量篇幅介绍实战工具和方法。 JTAG/SWD调试进阶: 超越简单的断点设置,深入讲解了硬件调试器在追踪复杂时序问题、查看多核协作时的优势。我们教授如何使用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进行关键信号的时序验证。 实时系统性能分析: 介绍使用RTOS自带的追踪工具或外部分析工具(如Percepio Tracealyzer的原理),对任务切换开销、中断延迟和资源竞争进行量化分析。 嵌入式软件的自动化测试: 讨论单元测试框架(如Ceedling)在嵌入式C/C++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硬件在环(HIL)测试平台,对驱动进行回归测试。 电磁兼容性(EMC)与鲁棒性设计: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看门狗(WDT)的合理配置、错误校验码(CRC)的应用,以及对复位逻辑的软件辅助,来提升系统对噪声和异常状态的抵抗能力。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工程导向性。所有理论讲解都配有详实的工程案例和代码片段,旨在培养读者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嵌入式系统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胜任从概念验证到产品量产的全过程开发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让人阅读起来相当舒服,至少在长时间阅读后眼睛的疲劳感没有那么明显。纸张的质感也不错,不像有些技术书籍用纸很薄,翻阅起来有点担心会撕坏。我特别留意了它对LabVIEW核心概念的阐述方式。有些教材喜欢堆砌理论,让人抓不住重点,而我更偏爱那种通过实际操作来引导理论理解的讲解方式。例如,对于“簇”、“移位寄存器”这些LabVIEW特有的数据结构和控制流,书中是如何通过具体的VI截图和步骤说明来解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作用的呢?如果能辅以一些由浅入深的小练习,让读者能够即时检验学习效果,那就更贴合“精通”的要求了。另外,对于软件界面的布局和常用工具栏的快速导航,如果能有详细的图示说明,对于初次接触LabVIEW的新手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能够大大降低入门的心理门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让你少走弯路。

评分

从我过去阅读技术书籍的经验来看,区分一本好书和一本平庸之作的关键在于它如何处理“进阶”和“疑难杂症”。如果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能够深入探讨LabVIEW在高级应用中的一些常见瓶颈,比如如何优化大型VI的运行效率,如何处理多线程并发问题,或者如何实现与外部硬件(如PCI卡、串口设备)的高效通信,那它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如何构建健壮、可维护的工程化代码的章节。在工业控制领域,程序的可读性和模块化设计是衡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项目模板、代码规范的建议,甚至讨论一下LabVIEW与TestStand等其他NI软件的集成策略,那对于希望走向专业领域的读者来说,绝对是宝贵的财富。单纯会拖拽图标做出一个简单的测量程序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如果能触及到工程软件开发的本质,那它就称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精通”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得比较稳重,蓝白相间的布局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不过,仅仅是外表可不能说明一切,我更关心的是内容深度和实用性。听说这套书的作者在虚拟仪器领域耕耘多年,希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实战经验的沉淀。我手里拿着它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厚度,分量十足,这通常意味着内容比较详实,不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介绍。我希望它能真正做到“从入门到精通”,而不是只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特别是对于那些想把LabVIEW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读者来说,清晰的流程图和具体的案例分析至关重要。我期待它能覆盖从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到上位机控制的完整链路,并且对LabVIEW 2013这个特定版本的功能特性有深入的剖析,毕竟软件版本的迭代也会带来不少新工具和新函数。如果能对LabVIEW的编程范式,比如数据流编程的精髓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更好了。毕竟,掌握工具只是第一步,理解其背后的设计哲学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总而言之,我对它在系统构建和故障排查方面的论述抱有很高的期待。

评分

技术书籍的生命力往往在于其前瞻性和对新趋势的把握,尽管它是针对2013版本的,但其底层逻辑和编程思想应该是具有稳定性的。我希望看到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能穿插一些对比性的观点,比如与传统编程语言(如C/C++或Python)在处理特定任务时的优劣对比,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定位LabVIEW的适用范围和核心优势。此外,对于LabVIEW社区资源和自我学习路径的指引,也是衡量一本优秀技术读物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书中能巧妙地引导读者去哪里寻找官方文档、参与技术论坛,并推荐一些进阶学习的方向,那么这本书就不单单是一本教材,而更像是一个学习生态系统的入口。这种引导性的内容,对于希望长期在LabVEW领域深耕的人来说,其价值是无法用页数来衡量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人只会照着书上的例子敲代码,而是培养出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评分

说实话,我更看重的是它对“虚拟仪器”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的结合度。虚拟仪器不仅仅是LabVIEW图形编程的体现,它更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书中对硬件接口、驱动程序(如NI-DAQmx)的配置和调用,应该有详尽的、步骤明确的指导。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的选型建议、信号调理电路的常识,以及如何在LabVIEW中正确配置和读取这些硬件资源。如果书中能针对几种典型的应用场景(比如温度监测、数据记录、PID控制等)给出完整的系统设计方案,并附带相应的源代码解析,那就太棒了。毕竟,很多初学者在硬件连接这一关就卡住了,理论再好,硬件连不上也白搭。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下足功夫,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那它在同类书籍中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了。

评分

物流快,当天到货。谢谢!

评分

很经典的书,非常实用。

评分

不错,很好的。

评分

啊啊啊啊了了了了啊啊了

评分

双十一时候买的,搞活动很划算!

评分

开始学习,是本基础的书。

评分

啊啊啊啊了了了了啊啊了

评分

书应该是正版的,但是内容不怎么地,错别字太多,平均2~3页就会有一个错别字,内容错误也比较多,目录第5章印刷成了第6章,86页的例4-5根本就没有写完,如果不是光盘里有例子视频,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评分

挺好的,下次继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