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不停機拍攝寶貝方案分享;
·不講究器材與拍攝的硬知識,用愛詮釋攝影的觀察與記錄;
·多達550幅萌寶貝的精彩圖片;
·豐富的攝影知識融入在寫真氛圍的呈現,避免瞭攝影技術的枯燥與生硬;
拍攝自己的寶貝,有沒有因為攝影知識的缺少而睏擾?有沒有擔心器材不夠好而退縮? 其實, 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隨心拍攝,用愛記錄,纔能讓攝影迴歸本質。
《我是媽媽,我愛攝影》為媽媽們提供瞭全天候拍攝寶貝的方案。用影像把握那些稍縱即逝的精彩時刻,捕捉父母纔能見到的幸福時光,在未來將它串聯起來,我們一定會看到不可思議的人生風景。
成為孩子心中好的攝影師,從現在開始吧!
相關視頻:
歐子嘉,中原大學商業設計係畢業,平麵、網頁、多媒體動畫設計師。
攝影作品曾收錄於《GRD *緻的浪漫》《16 Hours Difference》等書。
一日之初
攝影基本知識
光圈
快門
感光度
白平衡
拍攝模式
廣角、長焦和微距,不同焦段的鏡頭
該挑選什麼樣的相機?
拍攝親親寶貝的時機
室內拍攝
室外拍攝
抓住感覺
各階段寶貝們的攝影術
元氣滿滿的早上時光
08:00小懶蟲的賴床時刻
08:15收到聖誕老公公的禮物
08:20起床瞭,卻還在翻滾呢
08:30準備吃早餐
08:40晨間的無憂無慮
09:00媽媽玩相機
09:20哇喔,一絲不掛!
09:40掀開窗簾,那個明亮的早晨
10:00憂鬱的雨天
10:15雨停的空隙
10:30動物狂想麯
熱烈強光的午安時光
12:00 Everybody動起來
12:10伴隨著陽光享受美食
12:45午餐後的遊戲室
13:00蘋蘋的午睡好夥伴
13:10午睡正甜,你在夢什麼呢?
13:20兩隻小皮猴
13:45隻想吹冷氣
14:00天外飛來一隻鴿子
14:05和草莓仙子一起畫畫
14:15蘋蘋和小鹿斑比
14:30姐妹們的清涼Home Party
悠閑歡樂的午後時光
15:00拍照的心情就像是轉圈圈
15:05吸一口氣,吹泡泡吧
15:15一起曬太陽吧
15:50一起帥氣地玩輪滑吧
16:00不過是馬路畫個綫
16:10可愛的車頭燈
16:30散步是一件正經事
16:40各個季節的運動公園
16:45螞蟻大軍來襲
16:50當當當,放學
17:30夕陽下的兩人
溫暖燈火的夜晚光輝
18:00夜幕低垂,該迴傢瞭
18:15大手小手烤餅乾
19:00晚餐時刻到瞭
19:45親愛的,生日快樂!
20:05再玩一小會兒,可以嗎?
20:15光點遊戲
20:20充滿黑白泡沫的洗澡時間
21:00晚安,我親愛的寶貝們
22:00媽媽的自由時間
我會隨著自己的感受去拍攝,留下對自己有意義的時刻,我認為這纔是攝影真正的本質所在,不用在意彆人過度的解讀。有時候,我也會猜想自己兒時父母替我留下影像時的心情。那些照片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每當我和孩子們一起翻看舊相冊時,都要讓他們猜猜哪個是媽媽。隻需盡情享受這樣甜蜜的互動,不在意曝光、對焦是否準確,構圖是否好看,此刻湧上心頭的全是溫暖和追憶老時光的奇妙。掌握攝影的技術能幫助我們獲得清晰的照片,但我始終認為好的構圖想法是給自己欣賞的,親子攝影最終是父母迴憶的禮物,是孩子尋找自己成長軌跡的綫索。
因為孩子纔開始愛上攝影
2010年時,因為我每天要照顧小孩,因此希望找一颱小DC相機來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想為充滿壓力的生活尋找轉換情緒的契機,沒想到從此開始愛上每天隨手拍照的生活。積纍多瞭,也為此建立瞭一個博客,以我的兩個女兒Lily和Apple的名字命名。博客建立初期並沒有太多人關注。但隨著照片的積纍、文字記錄的豐富,漸漸開始認識瞭一些博客上的朋友。他們當中有喜歡拍照的媽媽,也有熱愛攝影的年輕人,於是原本封閉的生活齣現瞭一條通往外麵的路。
在不斷分享的過程中,自己對於拍照的熱情也與日俱增,2011年和JillChou共同完成瞭“365天拍孩子、拍生活”的攝影計劃,其中的影像還集結成冊,於2012年齣版瞭名為“16 Hours Difference”的攝影書。當生活中攝影的比重逐漸增加時,開始有瞭雜誌訪談、攝影講座的機會,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在2013年促成瞭此書的誕生。迴憶過去,我的人生並沒有規劃這張藍圖,日子仍然是平凡地過著,隻是多瞭一些不同的曆練與心得而已。
我對攝影的態度等同於對生活的態度,時而隨性時而嚴謹。我會隨著自己的感受去拍攝,留下對自己有意義的時刻,我認為這纔是攝影真正的本質所在,不用在意彆人過度的解讀。有時候,我也會猜想自己兒時父母替我留下影像時的心情。那些照片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每當我和孩子們一起翻看舊相冊時,都要讓他們猜猜哪個是媽媽。隻需盡情享受這樣甜蜜的互動,不在意曝光、對焦是否準確,構圖是否好看,此刻湧上心頭的全是溫暖和追憶老時光的奇妙。掌握攝影的技術能幫助我們獲得清晰的照片,但我始終認為好的構圖想法是給自己欣賞的,親子攝影最終是父母迴憶的禮物,是孩子尋找自己成長軌跡的綫索。
親自為孩子按下快門吧!抓住孩子歡笑或哭泣的模樣,捕捉父母纔能看到的時刻,並在將來把它們串聯起來,我們會看到不可思議的人生風景。
感謝負責設計工作的夥伴們一路的支援,感謝老公Barz、孩子們和父母傢人的支持。也謝謝網絡世界中鼓勵與默默關注我的朋友們。
終於在時間的夾縫中完成瞭這本書,但我的心不是“夾心”,是真心。
—— Ruru
我簡直要為這本《舊日廚房的秘密配方》鼓掌!如果說有什麼書能瞬間把我拉迴到童年外婆傢的竈颱邊,那一定就是它瞭。這本書的妙處在於,它完全跳脫瞭那種矯揉造作的美食文學腔調,而是用一種極其樸實、甚至帶著點煙火氣的語言,講述瞭食物與記憶的連接。作者對食材的描述,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專業術語,而是帶著溫度的感知,比如“初夏清晨沾著露水的嫩菠菜”、“熬煮到棗子皮都皺起來的紅糖”。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發酵”的章節,作者詳細記錄瞭她如何從一個對老麵團一竅不通的新手,到最終能夠靠聽聲音判斷酵母活性的過程。這過程中的挫摺、失敗,以及最終成功的狂喜,都被記錄得無比真實。我跟著書裏的步驟,嘗試做瞭那個“失傳的核桃酥”,雖然形狀可能有點歪七扭八,但那股混閤著黃油和烘烤香氣的味道,瞬間擊潰瞭我所有的防綫。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用心,那些手繪的插圖,粗糲卻充滿力量,仿佛真的是從一本老舊的食譜本裏翻齣來的。讀完後,我立刻衝進廚房,不是為瞭復刻什麼大餐,而是想重新找迴那種“親手製作”的踏實感。對於那些在城市裏迷失瞭方嚮的靈魂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劑溫柔的定心丸。
評分天哪,我最近翻完的那本《星辰之下的低語》,簡直是讓我對科幻小說的理解又上瞭一個新的颱階。作者構建的世界觀宏大得令人咋舌,那種將宇宙的尺度、人類的渺小以及文明的興衰用如此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來,實在是一絕。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時間悖論”的探討,它不是那種故弄玄虛的燒腦,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掙紮之中。比如那個叫艾拉的宇航員,為瞭拯救一個早已逝去的星球,她付齣瞭幾乎要將自己存在抹除的代價。那種犧牲的史詩感,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眼眶卻止不住地濕潤。全書的節奏控製得極佳,時而像寜靜的深空,留給讀者思考的時間,時而又像超新星爆發一樣,信息量和情感張力瞬間拉滿。那些外星文明的設計,跳脫瞭我們慣常的想象,它們不以人類為中心,有著自己獨特的哲學和生存邏輯,這讓整個故事充滿瞭異域的神秘色彩。我感覺自己仿佛真的踏上瞭那艘名為“漫遊者”的飛船,感受著冷凍休眠中的漫長寂靜,又在降落的瞬間被陌生的光怪陸離所震撼。這本書的後勁兒太大瞭,我閤上書本後,足足有半個小時盯著天花闆,腦子裏全是那些關於宇宙終極命運的思考。它不隻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哲學冥想。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一本曆史研究著作,名字叫《白銀時代的邊緣:塞外商隊的隱秘經濟學》,裏麵的乾貨之多,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都感到醍醐灌頂。這本書的核心論點非常大膽:它試圖通過梳理清代西北邊境地區,那些由小型、非官方商隊構成的“灰色貿易網絡”,來重構我們對當時國傢經濟控製力的傳統認知。作者並沒有依賴那些宏大的宮廷檔案,而是深入挖掘瞭大量的民間契約、邊防文書的批注,甚至是考古發現的零散貨物記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信譽資本”的分析。在法律和官方渠道不健全的環境下,這些商隊如何依靠一套基於口頭承諾和傢族聲望的信用體係來維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貿易往來?作者用極其嚴謹的計量史學方法,輔以生動的個案分析,將這個抽象的概念實體化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駝隊在漫天風沙中,如何通過精妙的“以物易物”策略,在不同關卡之間實現價值最大化。這本書挑戰瞭許多既有的教科書結論,它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經濟活動往往發生在那些被官方敘事所忽略的“褶皺”之中。讀完後,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綫性的帝王將相,而是充滿瞭流動性和復雜博弈的動態過程。
評分如果說有什麼小說能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産生強烈的“感官錯位”,那絕對是《鏡廳裏的幾何迷宮》。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華麗,充斥著大量的通感和象徵主義錶達,讀起來就像是掉進瞭一場色彩斑斕但邏輯錯亂的夢境。作者似乎對“對稱性”和“破碎”有著一種病態的迷戀。比如,他描述雨水滴落時,用的不是“落下”,而是“被引力拉扯著,在玻璃上完成瞭一次對光綫的二次分解”。故事本身圍繞著一個失憶的畫傢尋找他丟失的最後一張畫作展開,但畫作本身似乎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在尋找過程中所經曆的那些扭麯的現實片段。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讀得很吃力,需要反復迴味那些長句和復雜的比喻,但一旦適應瞭作者的節奏,就會被那種純粹的美學體驗所吸引。它迫使你不再用“發生瞭什麼”來衡量故事的價值,而是關注“它是如何被講述的”。這本書像是給文字裝上瞭一副棱鏡,讓每一個普通的詞匯都摺射齣多重含義。它不適閤快節奏的閱讀,更像是一塊需要慢慢咀嚼、品味其復雜氣味的珍饈。
評分說實話,我對傳記類書籍通常保持警惕,總怕它們會把人物光環過度美化。但《苔蘚與鋼鐵:一個工程師的非綫性人生》,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按照時間順序平鋪直敘,而是以幾個關鍵的工程項目為錨點,然後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揭示這位工程師內心深處的矛盾與抉擇。最讓我震撼的是關於“失敗的橋梁”那一段。作者沒有迴避那次災難性的事故,而是極其坦誠地記錄瞭設計師在隨後的自我放逐中如何重建信念的過程。那些關於結構力學、材料疲勞的專業描述,居然被作者寫得像詩歌一樣引人入勝,讓你在瞭解工程學的同時,也感受到瞭一種麵對自然偉力時的敬畏。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成功地捕捉到瞭那個時代特有的集體記憶和技術浪漫主義的消逝。讀到他晚年麵對新一代數字工程師時的那種復雜心情——既有不甘,也有對新工具的尊重——我仿佛看到瞭技術發展浪潮中每一個“老兵”的縮影。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一個人的生平,它關乎著人類麵對不確定性時的堅韌與智慧。
評分傢有寶寶,好好研究研究怎麼給寶寶照相!不錯的書!拍攝自己的寶貝,有沒有因為攝影知識的缺少而睏擾?有沒有擔心器材不夠好而退縮? 其實,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隨心拍攝,用愛記錄,纔能讓攝影迴歸本質。
評分本來是當做參考畫冊買來看看,細看還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挺有趣的,喜歡作者以孩子媽媽的角度記錄生活點滴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習攝影的同時也學習作者熱愛生活的態度,值得買!
評分15:05吸一口氣,吹泡泡吧!
評分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10:00憂鬱的雨天
評分hao........
評分好贊超贊
評分喜歡 還沒細看 坐月子不讓看多瞭怕費眼
評分寫得淺顯易懂,很實在!親子書!實踐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