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

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庆柏 编
图书标签:
  • 江苏
  • 地方文献
  • 书目
  • 地方志
  • 历史
  • 文化
  • 参考工具书
  • 江苏省
  • 文献检索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000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45532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54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所说的江苏,指截至2013年江苏省所管辖的地区。历史上属于江苏省而今已划归其他省市者(如松江府,今属上海市)不收,历史上不属于江苏省但今已来属者(如盱眙县,原属安徽省)予以收录。《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所说的江苏地方文献,指专门记述江苏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军事、教育、科举、人物、金石、文学、语言、艺术、科技、宗教、藏书、出版、家族、综合等内容的著作。酌收虽非专记江苏,但内容以记江苏为主、或所记与江苏有密切关系之著作,如《吴趋访古录》。本书收录1911年之前出版或形成的上述文献,择要收录1911年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产生的同类文献。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版或形成的同类文献,酌收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或具有工具书性质的图书,如《江上词综》《江苏艺文志》;同时酌收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新编丛书,如《江苏地方文献丛书》。上述文献均指编集成册的,另收入少量零散作品。

目录

江苏地方文献与江苏地方文化
凡例
分类目录
书名目录
正文
附录一
江南乡试题名文献
附录二
江苏省建置沿革
清代江苏省行政区划
2013年江苏省行政区划
常见江苏各地旧名别名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书名索引
著者索引
后记:去寻找

前言/序言




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 内容提要 《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详实的学术工具书,旨在系统性地收录、整理和介绍江苏地区自古至今的各类文献资料。本书集的编纂,历经多年艰辛,集结了众多文献学、历史学、目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之力,遵循科学严谨的学术原则,以期为海内外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准确、可信的地方文献检索平台,从而推动江苏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书集共分上下两册,以条目式的形式,将浩如烟海的江苏地方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呈现。收录范围广泛,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学科领域、各类文献载体。具体而言,其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历史地理文献 江苏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区域。因此,关于江苏的历史地理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江苏地方文献书目》收录了大量的方志,这是地方文献的重中之重。历代府志、州志、县志,从宏观的江苏省志,到微观的州县辖区志,无论其成书年代、详细程度,还是其保存状况,本书目都力求广泛收录。这些方志不仅记录了各地的建置沿革、地理风貌、物产矿藏、风俗习惯,更详尽地记载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是研究江苏历史演变的宝贵史料。 除了传统的方志,本书目还收录了大量的舆图、疆域图、河道图、城池图等,这些图籍直观地展现了江苏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格局、行政区划、交通脉络以及水系变化,为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觉佐证。同时,还收录了与江苏相关的古代奏疏、勘界记、漕运记录、盐政档案等,这些文献多为档案性质,记录了中央与地方在行政管理、经济开发、边疆巩固等方面的决策与实践,对于深入理解江苏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文献 江苏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文献极其丰富。《江苏地方文献书目》系统梳理了历代与江苏相关的政治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中央颁布的关于江苏的政令、法规、谕旨,以及地方官府的奏折、公文、案牍等。这些文献是研究江苏地区行政体制、司法实践、赋税制度、官员任免等政治运作机制的直接依据。 在经济文献方面,本书目收录了大量关于农业、手工业、商业、漕运、海运、金融等方面的史料。例如,关于农业的垦殖记录、水利工程文献、农作物种植与改良文献;关于手工业的丝绸、陶瓷、冶炼等行业的生产技术、工匠组织、市场交易文献;关于商业的商帮活动、会馆记录、度量衡制度文献;关于漕运与海运的河道治理、船运管理、关税征收文献;关于金融的钱币流通、金融机构、金融危机等方面的记录。此外,还收录了关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商业法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文献,这些为研究江苏地区经济结构、发展模式、财富分配以及社会经济变迁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三、文化教育文献 江苏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对江苏的文化教育文献进行了全面收录。其中包括: 文学艺术方面: 历代江苏籍或与江苏相关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集、诗文、词曲、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金石篆刻等。本书目不仅收录了知名的大家之作,也尽可能地搜罗了地方名士、文人的零散作品,展现了江苏文坛的繁荣景象。此外,还收录了关于文学评论、戏曲史、绘画史、音乐史、书法史等方面的著作,为研究江苏的文学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 思想哲学方面: 历代江苏地区涌现了众多思想家,他们的著作、语录、传记等被本书目收录,涵盖了儒家、道家、佛教、理学等多个思想流派在江苏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教育学术方面: 历代江苏地区的书院、学校、私塾等教育机构的设立、沿革、规章制度、师生名录等文献。收录了大量与教育相关的著作,如经学、史学、文学、算学、医学等各类学术著作,以及学术流派的论述、学派的传承文献。这些文献对于研究江苏地区教育制度的演变、学术思想的传播、学术名家的成就具有重要的价值。 宗教信仰方面: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江苏地区的传播、发展、寺庙兴衰、宗教经典、教义阐述等方面的文献。 四、社会生活与民俗文献 《江苏地方文献书目》还关注江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录了大量反映民俗风情、社会习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文献。这包括: 风俗习惯: 关于节令习俗、婚丧嫁娶、祭祀礼仪、饮食服饰、居住建筑、节日庆典等方面的记录,许多珍贵的口头文学、民间歌谣、戏曲片段等也在此范围内。 家族宗谱: 各大家族、望族的族谱、家乘、世系图等,这些文献不仅是研究家族史、人口迁徙、婚姻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士族阶层社会结构与文化传承的窗口。 医药卫生: 历代江苏地区的医学著作、药方、医案、卫生制度、疾病传播记录等,为研究江苏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疾病防治、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科技工艺: 关于农业技术、手工业技艺(如丝绸、陶瓷、冶炼、造纸、印刷等)、建筑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文献。 五、其他类别文献 除了上述主要类别,本书目还收录了以下各类文献: 地方人物传记: 历代江苏地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物传记、年谱、回忆录、墓志铭等,展现了江苏地区人才辈出的历史画卷。 碑刻金石: 历代刻在碑石、石刻、铜器、印章等器物上的文字,这些碑刻金石不仅是研究历史、文字、艺术的重要资料,也常常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制度变迁等。 报刊杂志: 近现代以来江苏地区出版的各类报纸、期刊、杂志,这些文献是研究近现代江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重要窗口。 地方史研究专著: 近现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江苏地方历史、文化的专著、论文集等,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指南。 未刊稿、手稿、抄本: 对于一些珍贵的未刊稿、手稿、抄本,本书目也尽量予以收录或注明其存藏地点,为研究者提供线索。 编纂特色与价值 《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的编纂,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与价值: 1. 系统性与全面性: 编纂者力求穷尽江苏地区的所有重要文献,做到应收尽收,结构清晰,分类科学,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文献检索工具。 2. 权威性与准确性: 本书目的编纂汇聚了多位资深专家,对文献的考证、辨伪、著录进行了严格的把关,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资料价值: 收录的文献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为研究江苏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 文献价值: 本书目本身作为一部重要的文献目录,其编纂过程也体现了当代文献学、目录学研究的水平。 5. 服务性: 本书目不仅列出了文献的名称,很多条目还附有详细的著录信息,包括作者、版本、出版时间、收藏单位等,极大地方便了研究者查找和利用文献。 6. 促进学术研究: 本书目的出版,将极大地便利海内外学者对江苏地方文献的研究,有望催生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推动江苏地方史研究走向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巨著。它不仅是江苏地方文献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也是每一个对中国地方史、区域文化感兴趣的研究者都应认真参考的重要工具。本书的问世,无疑将为我国文献学、历史学、目录学等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并为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与地域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套装上下册)》后,我真是眼前一亮,尤其是在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明清时期江南文人交往史的研究时,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原本的资料收集工作主要依赖于分散在各家档案馆和图书馆的零星记录,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关键信息。但是这套书目,它就像一张详尽的、经过精心整理的导航图,一下子把所有相关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我花了好几天时间细细研读,发现它不仅收录了常见的府县志、家谱,更令人惊喜的是,还罗列了许多我从未听闻的、散落在民间或小型机构的善本、抄本的著录信息。比如,其中关于某个县衙存档的“里甲册”的描述,就直接指引我去查阅了当地一个小型博物馆的馆藏目录,这在以往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广度与深度并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目录,更像是一份专业研究者必备的“情报库”,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野,让我看到了过去被忽略的那些“灰色地带”的文献资源。对于任何致力于深入挖掘江苏地方历史的学者而言,这套书目都是一套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让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套书目是出于一种“占有欲”,希望在我的书架上能有一套权威的地方文献工具书。但翻阅之后,我发现它的编纂体例和检索设计,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它的分类系统非常严谨,不仅仅是按地理区域划分,更是结合了文献的性质(如舆地、人物、艺文、档案等)进行交叉索引,使得查找效率极高。例如,我想查找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关于江南园林建造的史料,通过书目中“艺文类”和“园林建筑”的交叉检索,我能迅速定位到几部被忽略的私人园主的手记或信札目录。这种体系化的梳理工作,对于一个研究文化史的博士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极大地减少了“大海捞针”的痛苦。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一些孤本、残本的描述非常到位,甚至提到了卷数、残缺情况,这对于评估文献的利用价值至关重要。这份工作量和严谨度,让人不禁对编纂者的学识与耐心肃然起敬。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故乡那些尘封的往事充满好奇,特别是想了解我们镇上那几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和家族变迁。我总觉得,那些藏在老房子里的族谱和日记里,藏着比官方史书更鲜活的故事。这套《江苏地方文献书目》虽然看起来学术性很强,但它的实际意义远超于学术圈。它就像一本“寻宝地图”,详细列出了各地保存的民间文献的存储地点和基本情况。我根据书目上的线索,联系上了邻县一位专门收集乡土志的退休教师,他手里恰好藏有我们镇上早年间的一份誊抄本的《水利工程记录》,那本书里记载了关于老河道变迁的细节,生动地解释了我们村庄名字的由来,这可比我从镇志上看到的官方记载有趣多了。这种通过系统文献梳理,从而触及到最基层、最鲜活的历史细节的体验,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它教会了我,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不能只看宏大的叙事,更要深入到这些细碎而真实的地方文献之中去探寻。这套书目,对于激发和引导非专业人士进行本土文化探索,也具有巨大的启发性。

评分

我曾花费大量时间试图梳理清代徽州地区(与江苏接壤)的商业网络变迁,但由于资料分散,尤其是在关于跨省贸易的记载上,总感觉缺了一环。这套《江苏地方文献书目》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从江苏一侧观察这些商业活动的视角。书中收录的商会、行帮的记录目录,尤其是那些与对外贸易相关的文书记载,清晰地勾勒出了当时物资流动的脉络。我注意到,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记录了盐业和丝绸业的税收和运输记录摘要,这直接与我研究的徽商在江苏的投资和经营策略形成了有力的互证。通过比对不同文献来源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差异,我发现了许多先前未曾注意到的经济史细节,例如,在某个特定年份,由于漕运受阻,部分商品的价格在苏南地区出现了非预期的波动。这套书目如同一个高清晰度的显微镜,让我得以从宏观的经济史叙事中抽离出来,聚焦于那些由地方文献所揭示的微观经济活动,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证支撑。

评分

说实话,这套书目放在我桌上,它的分量感和厚重感,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学术宣言。我刚开始只是随便翻阅,但很快就被其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条目吸引住了。比如,有一处提到了某个清代小型私学的“教学纲要”的保存信息。我对此类精英教育侧面的文献特别感兴趣,因为它们往往比官方的教育政策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知识结构。通过查阅那份纲要的简要介绍,我了解到他们教授的内容中,对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的重视程度远超我的预期,这颠覆了我过去认为清代私学一味强调八股文的刻板印象。这种源自地方、鲜活生动的“非主流”文献,是构建完整地方文化图景的关键碎片。这套书目最大的功德就在于,它不只是罗列了那些“大部头”,更重要的,是把那些散落在角落里、最能体现地方文化独特性的“小而美”的文献也系统地挖掘了出来,让人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研究的下一片蓝海在哪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