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收藏级的享受。我购买的是精装版本,纸张的质感温润厚实,即使用手触摸也能感受到品质。更重要的是,书中对那些涉及纺织品和染料色彩的呈现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精准度。正仓院的很多珍品,特别是唐代传入的西域风格的织物,其色彩搭配大胆而微妙,任何失真的印刷都会让其神韵尽失。但此书的墨色饱满,细节锐利,即便是非常微小的纹饰,也能清晰辨认。这对于那些对古代染色技术和图案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无价的视觉资料。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云鉴赏”,那些对实物接触机会甚少的爱好者,这本书无疑是最佳的替代品。
评分这本《艺术与鉴藏:正仓院考古记》真是一部令人惊叹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对古代艺术史和佛教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我原本只是抱着了解一些关于正仓院珍宝的知识的心态来翻阅的。然而,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遥远的历史碎片重新拼接起来,让我仿佛亲身站在了奈良时代的宫廷之中。书中的插图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和细节捕捉都非常到位,即便是通过纸张上的图像,也能感受到那些丝绸、漆器和金属器皿上流淌的岁月痕迹与匠人智慧。尤其是关于唐代遣唐使带回的物品,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罗列和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让人佩服。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被某些工艺的精妙所震撼而停下来反复摩挲书页,思考在那个技术条件下是如何完成如此复杂的构造和装饰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文物图录”,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考古发现实录,让人对人类文明的创造力肃然起敬。
评分我通常很少读这种带“记”字的书,总觉得会过于偏重个人体验,缺乏普适性。然而《艺术与鉴藏:正仓院考古记》却巧妙地平衡了这一点。作者的文字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那种在历史尘埃中寻觅光芒的兴奋感是感染力十足的——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学者应有的克制和客观。他并非只是在歌颂,更是在分析。例如,在讨论到正仓院的收藏结构时,他清晰地梳理了其佛教供养物、皇家用品和典藏工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避免了将正仓院简单地视为一个“宝库”。这种结构化的梳理,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使得之前零散了解到的正仓院信息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达到了一个完美的交汇点,让人读完后不仅满足了眼福,更充实了脑海。
评分我是一个骨灰级的历史细节控,特别热衷于追溯那些被时间磨损的“第一手资料”。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展示了正仓院的辉煌,更在于它对“如何发现”、“如何记录”、“如何保护”这些考古过程的详尽记录。作者似乎对每一个出土或记录的细节都怀有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比如,对于那些因为保存不善而残损的卷轴或纺织品,书中没有回避其破损的现状,而是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腐朽的原因,并展示了现代技术如何介入保护。这种坦诚和严谨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市面上一般的鉴赏类书籍,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研究视角,让我开始思考,面对如此庞大的古代宝藏群,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和传承,这对我后续的阅读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发。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本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毕竟“考古记”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有点劝退。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叙事语言非常流畅且富有画面感,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究气。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牵着你的手,慢慢走过正仓院那层层叠叠的记忆之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物”背后“人”的关注。比如,讲述某件乐器时,会穿插介绍当时的宫廷音乐制度和演奏者的生活状态,这种将物质遗存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写法,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理解维度。书中对于材料科学和修复技术的探讨也处理得十分得当,用词精准但不生僻,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明白其中门道。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留白得当,阅读节奏感强,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时不会感到压抑。
评分日本有很多中国古物,保护得也好,这点国内值得深思吧
评分东西很不错,量又足,京东的自有快递很给力,包装也不错
评分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 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乌鲁克城废墟上的这座塔是残留的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塔庙(层进式神庙)之一。据考证,塔庙建于公元前21世纪,它是乌尔那姆(Nammu)国王为了表示对生育女神的尊敬而建的。 雕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 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雕像身体呈圆拄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 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铜头像》刻画写实。神志庄严威严,个性坚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纳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政府山地的历史场面。对角线的构图使浮雕具有动感和空间感,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四周
评分原序四
评分非常好的书,这次活动买下真的很值
评分附录
评分中仓下
评分北仓上
评分北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