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珍藏图鉴系列:中草药

百科珍藏图鉴系列:中草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自然博物馆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传统医学
  • 本草
  • 图鉴
  • 健康养生
  • 自然医学
  • 植物图谱
  • 药材
  • 中医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32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065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自然博物馆·百科珍藏图鉴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3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国第1套大型自然珍藏图鉴图书——《大自然博物馆·百科珍藏图鉴系列》生动地介绍了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诸多生命,那些植物、动物——花草、树木、游鱼、飞鸟、昆虫……从而激发读者的爱国豪情,自觉地热爱和保护自然母亲。书中同时涉猎世界知名的动植物,如美洲蜂鸟、非洲猴面包树、瑞士雪绒花等,帮助读者开阔眼界。
  全套丛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理想读物。
  ·资深专家阵容打造;
  ·以生动、有趣、实用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知识;
  ·以精美的图片触动读者;
  ·以值得收藏的形式来装帧图书,全彩、铜版纸印刷;
  ·当代知名艺术家杨佴旻欣然创作藏书票,并赞誉本丛书为“书架上的自然博物馆”

内容简介

  全书总计收录中草药252种,配有高清晰彩色摄影图片,便于识别特征,正确鉴别。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药物的药名、别名和产地,还对各种中草药的药源、采收时间、炮制方法、性味归经、植物形态、药材性状、药理、功能主治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帮助你满载而归。

作者简介

《大自然博物馆·百科珍藏图鉴系列》丛书编委会,由数十位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致力于把本丛书打造成一套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好书。其中,领衔专家为:
任传军 高级农艺师、研究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崔蕴杰 内蒙古减灾研究所所长
吕志通 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永一格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副总裁
陈 阳 福建三明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
宋纬文 福建三明市中医药学会顾问,福建三明医学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谢永富 福建省菌类专家
张晓屏 福建省农林、水产专家
著名艺术家、美学博士、杨佴旻教授为本套丛书创作藏书票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中草药入门知识
中草药的分类…………018
中草药的产地…………019
中草药的识别…………020
中草药的采集…………022
中草药的炮制…………024
中草药的药性…………025
中草药的配伍…………026
中草药的用药禁忌……027
中草药的剂量与用法…028
PART 1 根类
人参……………………030
牛膝……………………031
川乌……………………032
天冬……………………033
白头翁…………………034
丹参……………………035
乌药……………………036
当归……………………037
党参……………………038
地榆……………………039
葛根……………………040
甘草……………………041
龙胆……………………042
北沙参…………………043
桔梗……………………044
紫菀……………………045
麦冬……………………046
白芍……………………047
板蓝根…………………048
地黄……………………049
西洋参…………………050
百部……………………051
防风……………………052
远志……………………053
两面针…………………054
何首乌…………………055
苦参……………………056
京大戟…………………057
威灵仙…………………058
刺五加…………………059
黄芩……………………060
商陆……………………061
紫草……………………062
土木香…………………063
白芷……………………064
黄芪……………………065
石刁柏…………………066
天花粉…………………067
郁金……………………068
茜草……………………069
秦艽……………………070
大黄……………………071
红景天…………………072
根茎类
黄精……………………074
白术……………………075
知母……………………076
白前……………………077
白附子…………………078
黄连……………………079
拳参……………………080
射干……………………081
莪术……………………082
穿山龙…………………083
重楼……………………084
香附……………………085
骨碎补…………………086
泽泻……………………087
狗脊……………………088
虎杖……………………089
苍术……………………090
半夏……………………091
天麻……………………092
升麻……………………093
大蒜……………………094
山药……………………095
玉竹……………………096
白茅根…………………097
百合……………………098
芦根……………………099
姜黄……………………100
高良姜…………………101
沙姜……………………102
落新妇…………………103
黄药子…………………104
薤白……………………105
毛慈姑…………………106
PART 3 果实类
苍耳子…………………108
大枣……………………109
佛手……………………110
覆盆子…………………111
枸杞子…………………112
锦灯笼…………………113
连翘……………………114
木瓜……………………115
山楂……………………116
丝瓜络…………………117
乌梅……………………118
小茴香…………………119
豆蔻……………………120
无花果…………………121
牛蒡子…………………122
柿蒂……………………123
枳实……………………124
山茱萸…………………125
女贞子…………………126
沙棘……………………127
栀子……………………128
益智……………………129
香橼……………………130
预知子…………………131
五味子…………………132
水红花子………………133
金樱子…………………134
草果子…………………135
荜茇……………………136
苦瓜……………………137
地肤子…………………138
砂仁……………………139
路路通…………………140
麦芽……………………141
夏枯草…………………142
陈皮……………………143
花椒……………………144
石榴皮…………………145
冬瓜皮…………………146
PART 4 种子类
决明子…………………148
蓖麻子…………………149
郁李仁…………………150
苘麻子…………………151
亚麻子…………………152
牵牛子…………………153
莲子……………………154
葶苈子…………………155
槟榔……………………156
酸枣仁…………………157
桃仁……………………158
苦杏仁…………………159
青葙子…………………160
赤小豆…………………161
白扁豆…………………162
白果……………………163
王不留行………………164
南瓜子…………………165
黑芝麻…………………166
韭菜子…………………167
冬瓜子…………………168
莱菔子…………………169
芡实……………………170
榧子……………………171
木蝴蝶…………………172
PART 5 叶类
艾叶……………………174
桑叶……………………175
紫苏叶…………………176
石韦……………………177
淡竹叶…………………178
大青叶…………………179
枇杷叶…………………180
番泻叶…………………181
木薯叶…………………182
PART 6 花类
金银花…………………184
菊花……………………185
辛夷……………………186
红花……………………187
丁香……………………188
合欢花…………………189
鸡冠花…………………190
野菊花…………………191
旋覆花…………………192
槐花……………………193
款冬花…………………194
玫瑰花…………………195
密蒙花…………………196
PART 7 木类
檀香……………………198
苏木……………………199
松节……………………200
沉香……………………201
接骨木…………………202
PART 8 皮类
牡丹皮…………………204
肉桂……………………205
香加皮…………………206
合欢皮…………………207
杜仲……………………208
关黄柏…………………209
土槿皮…………………210
厚朴……………………211
秦皮……………………212
PART 9 全草类
薄荷……………………214
蒲公英…………………215
益母草…………………216
鱼腥草…………………217
半边莲…………………218
马齿苋…………………219
穿心莲…………………220
龙葵……………………221
仙鹤草…………………222
木贼……………………223
鸭跖草…………………224
萹蓄……………………225
败酱草…………………226
车前草…………………227
肿节风…………………228
青蒿……………………229
紫花地丁………………230
佩兰……………………231
荆芥……………………232
茵陈……………………233
瞿麦……………………234
旱莲草…………………235
藿香……………………236
泽兰……………………237
淫羊藿…………………238
PART 10 茎藤类
灯心草…………………240
络石藤…………………241
通草……………………242
锁阳……………………243
石斛……………………244
海风藤…………………245
麻黄……………………246
PART 11菌藻类
灵芝……………………248
冬虫夏草………………249
茯苓……………………250
猪苓……………………251
昆布……………………252
PART 12 树脂类
没药……………………254
松香……………………255
苏合香…………………256
乳香……………………257
儿茶……………………258
藤黄……………………259
血竭……………………260
桃胶……………………261
琥珀……………………262
PART 13 动物类
蝉蜕……………………264
海马……………………265
阿胶……………………266
龟甲……………………267
鳖甲……………………268
水蛭……………………269
僵蚕……………………270
天牛……………………271
全蝎……………………272
蛇蜕……………………273
鸡内金…………………274
牡蛎……………………275
海螵蛸…………………276
珍珠母…………………277
石决明…………………278
PART 14 昆虫类
蜂房……………………280
桑螵蛸…………………281
斑蝥……………………282
PART 15 矿物类
白矾……………………284
石膏……………………285
龙齿……………………286
龙骨……………………287
阳起石…………………288
阴起石…………………289
海浮石…………………290
PART 16 其他类
皂角刺…………………292
天竺黄…………………293
竹茹……………………294
分心木…………………295
五倍子…………………296
索引
中文名称索引…………297
英文名称索引…………300
拉丁名称索引…………305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草纲目》:中华医药的千年传承与现代价值 这部巨著,由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近三十载,倾注毕生心血编撰而成,是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史上的不朽丰碑。它不仅是一部详尽的中草药图谱,更是中国传统医药学思想、实践与智慧的集大成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本草纲目》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卓越的辨识能力、深邃的理论洞察,深刻影响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其影响力更是远播海外,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乃至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一、 巨著的诞生:时代的召唤与个人的坚守 李时珍所处的明代,是医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虽然前朝已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等本草学著作,但这些前人的成就仍存在着不足:药物品种的收录不够全面,对药物的性味、功效、产地、采集、炮制等描述不够精细,辨识上常有混淆,分类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更有甚者,一些药物的名称、形态、炮制方法等信息讹传、失真,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时珍怀揣着“正己澄心,鉴别古今”的宏愿,踏上了修订本草的漫漫征途。他深知,一部真正能够指导临床、服务百姓的本草典籍,必须建立在对药物最真实、最准确的认识之上。为此,他并未满足于案头之学,而是身体力行,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最广阔的实践天地。 李时珍的考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深入田野山林,亲手采集、观察各种植物、动物、矿物,与采药人、猎户、渔民、农民、医生、药商广泛交流,虚心请教,辨析异同,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将前人的文献细致梳理,对其中存在的错误、矛盾之处,进行逐一考证和辨析,并辅以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去伪存真,纠正谬误。这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典范,也是《本草纲目》得以成为不朽之作的关键所在。 二、 科学的体系:包罗万象的药物知识库 《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插图1100余幅,是当时收录药物种类最多、内容最详尽的本草学著作。其结构之精巧,分类之科学,内容之丰富,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1. 宏大的分类体系: 李时珍打破了历代本草按药物来源(如“草木”、“虫兽”)或功效(如“上品”、“中品”)进行划分的传统,首创了“六部二十四部”的分类法。他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和使用功能,分为“金石部”、“草部”、“木部”、“禽兽部”、“鱼虫部”、“谷米部”六大类。其中,“草部”又细分为16个部,“金石部”2个部,“木部”3个部,“禽兽部”2个部,“鱼虫部”1个部,“谷米部”1个部,共计24个小类。这种分类方法,不仅条理清晰,便于检索,而且更符合药物的自然属性,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严谨的药物阐述: 每一味药物的条目,都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李时珍力求做到“发明”药物的真实面貌。内容大致包括: 释名 (Nomenclature): 考证药物的多种别名、异名、俗名,以及这些名称的来源和演变,确保对药物的准确称谓。 集解 (Exegesis): 引用前人的文献记载,对药物的形态、产地、生长环境、采集时间、炮制方法等进行汇集和评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正误 (Correction): 针对前人本草中关于该药物的错误记载进行纠正,指出其谬误所在。 发明 (Elucidation): 阐述李时珍本人对该药物的独特见解,包括其药性、药味、功效、主治、毒性等方面,并常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论证。 附方 (Appendices): 收集与该药物相关的验方、偏方、食疗方等,展示药物在具体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3. 精美的插图与详尽的考证: 《本草纲目》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药物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对药物形态的真实描绘,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动物的整体、局部,矿物的晶体、形状等,大大增强了药物的直观性和辨识度。同时,李时珍在释名、集解、正误等环节,对历代本草的记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辨析,澄清了许多历史上的学术争议,体现了其高度的学术严谨性。 三、 深刻的医学思想: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专著,更蕴含着深刻的医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李时珍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创新。 1. 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李时珍在阐述药物功效时,并非孤立地看待单一药物,而是将其置于人体的整体生理病理框架下理解。他强调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并认为这些属性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病邪相互关联,构成了药物与疾病作用的统一体。他主张根据病症的性质、病程的阶段,以及人体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药物,进行辨证施治。 2. 重视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在“发明”药物时,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的毒性及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他区分了“有毒”和“无毒”的药物,对有毒药物的使用,更是反复强调剂量、炮制和配伍的重要性,体现了对用药安全的极大重视。 3. 推动医药结合与食疗养生: 《本草纲目》不仅收录了大量供药用的药物,还包含了许多可食用的植物、动物、谷物,并阐述了它们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这体现了医药不分家的思想,也为食疗养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李时珍主张“食治”、“药食同源”,认为合理的饮食是维持健康、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4. 关注药物的来源与可持续利用: 李时珍在考察中,也对药物的产地、生长环境、采集时节等进行了详细记录。这不仅有助于保证药物的质量,也蕴含着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朴素认识。 四、 不朽的价值: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 《本草纲目》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其作为一部医药典籍的范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 对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本草纲目》的问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本草学,为后来的中医药研究、临床实践、药物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的本草学著作,几乎无不以《本草纲目》为参照,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 2. 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本草纲目》在明末清初便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蒙文,并逐渐传入欧洲。17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多罗明(Michele Ruggieri)和德国传教士沙勿略(Franciso Xavier)将其翻译成拉丁文,对欧洲的植物学和医药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荷兰人将《本草纲目》中的药物知识带到欧洲,为欧洲学者研究东方的植物和药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英国的李约瑟等著名汉学家,更是高度评价《本草纲目》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 3. 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草纲目》不仅是科学著作,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医学观、哲学思想,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对《本草纲目》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4. 现代医学的宝库: 尽管时代变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本草纲目》所蕴含的药物知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现代药物的发现,都曾从《本草纲目》中获得灵感。例如,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其发现就与《本草纲目》中关于青蒿的记载有关。时至今日,《本草纲目》中的许多药物,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并在国际医药研究领域受到高度关注。 《本草纲目》是一座巍峨的山峦,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自然万物和生命健康的探索与智慧。它不仅仅是一部书籍,更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灵魂,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宝贵桥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博大的包容胸怀、深刻的实践价值,将继续闪耀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药学家和热爱生命的人们。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美食评论家,我最近拜读了一本关于法式糕点制作工艺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简单的食谱,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烘焙哲学的教科书。作者对每一个步骤的精准度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无论是面糊的折叠手法,还是奶油霜的温度控制,都有详尽的图解和参数说明。我特别喜欢它对原料溯源的介绍,比如对不同产地可可豆风味差异的细致描述,让制作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虽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某些技巧的学习曲线可能有点陡峭,但对于追求极致的烘焙爱好者而言,这本书简直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才是区分匠人和艺术家的关键所在。

评分

我最近刚看完一本关于二十世纪先锋艺术流派演变的学术专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艺术史那样按照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主题切入的方式,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思想碰撞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行文间充满了对艺术史料的精深解读,引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艺术家的私人信件和访谈记录,极大地丰富了对那个时代艺术氛围的理解。书中对“颠覆既有美学标准”这一核心命题的论述,尤其深刻,让我重新审视了“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唯一的挑战是,它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艺术史背景知识储备,不然可能会在一些术语的解读上稍感吃力,但对于深入研究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深度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关于世界历史的巨著,简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盛宴。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娓娓道来的笔触,将那些宏大叙事中的关键节点梳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不同文明冲突与融合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的立场,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行为背后的时代逻辑和复杂人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时间的瞭望台上,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人类文明这条长河是如何蜿蜒流淌,时而激流勇进,时而平静深邃。书中对于古希腊城邦的兴衰,罗马帝国的权力更迭,乃至文艺复兴的思潮涌动,都有非常精妙的论述,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使得论证极具说服力。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案头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评分

天哪,这本关于星际旅行与宇宙物理学的科普读物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新大门!我一直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要么过于偏学术化,要么又过于天马行空。而这本,完美地找到了平衡点。作者的叙事充满了画面感和激情,将黑洞、虫洞、暗物质这些高深的概念,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链条,变得触手可及。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中对“时间膨胀”现象的解释,读完之后我对着家里的老式挂钟都产生了哲学层面的思考。插图和图表的制作也非常精良,色彩和布局都极具艺术感,极大地辅助了理解。如果你也曾仰望星空,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感到困惑,这本书绝对能给你带来一次精神上的星际漫游。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本探讨现代金融市场的深度分析书籍,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没有陷入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泥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案例来剖析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市场波动背后的驱动力。作者的文笔犀利而富有洞察力,尤其是在分析上几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逻辑推理能力令人叹服。它让我这个原本对金融知之甚少的人,也能大致把握住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脉络。书中对行为金融学的探讨也十分精彩,指出了理性人假设在现实中的诸多局限性,很有启发性。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章节对于新兴市场的论述略显单薄,但瑕不掩瑜,总体而言,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想要建立扎实金融思维框架的非专业人士阅读的佳作。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图片清晰,注解明确,真正的好书

评分

这本书不错,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内容很详细,很丰富。

评分

还行,有些图片的辨识度还可以再提高些,另外,野菜的范围有点太广了吧,好些常见、普通的菜在这本书里居然摇身变成了野菜

评分

还可以内容 想了解药里可以看看 但没有卵用

评分

书的质量好介绍简单明了

评分

书很好看,图文并茂,孩子也很喜欢。

评分

内容和插图都是彩色的,还不错。

评分

东西用的很不错非常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