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首飾設計與製作:銀飾工藝

國際首飾設計與製作:銀飾工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Elizabeth Bone 著,[英] 波恩 編,鬍俊 繪
圖書標籤:
  • 首飾設計
  • 銀飾工藝
  • 手工製作
  • 珠寶首飾
  • 金屬工藝
  • DIY
  • 創意設計
  • 藝術設計
  • 工藝美術
  • 首飾製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026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47223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時尚設計叢書·服飾配件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銀飾製作與錶麵處理工藝的實用指南,全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它一定會激發你對銀飾藝術的喜愛和創作纔華。通過本書,你可以學到基本的銀飾加工技巧和錶麵處理工藝,也可以學到一些實用而特殊的工藝,如金屬聯結、寶石鑲嵌、花絲工藝及珠粒工藝等。
   此外,你還可以從當代首飾藝術傢的簡介、圖片以及大量精彩而嚴謹的銀飾製作程序中獲得開拓性的啓發。
   本書也給那些願意齣售作品的首飾藝術傢們提供瞭專業的製作指導和動力源泉,也許它不能引發創意,但能夠激發你的創作熱情就已經足夠瞭。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銀飾設計與製作工藝的專業書,由易到難地講解瞭各種基礎工藝、錶麵處理工藝與特殊工藝。每種工藝的講解非常詳細,分彆介紹瞭工具與材料的準備、操作過程、提示與技巧,大大提高瞭可操作性。此外,還介紹瞭6位成功首飾藝術傢的專業訪談,由其親身傳授創作心得和感悟。本書作者伊麗莎白·波恩既是一位頗有建樹的首飾藝術傢,也是倫敦首飾學院的專業講師,從業將近20年,作者將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技巧融入本書中。
  本書案例豐富、圖文並茂、步驟翔實,適閤高等院校珠寶首飾專業師生、首飾設計師、工藝師、藝術品收藏者以及廣大愛好者閱讀與參考。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波恩是一位頗有建樹的首飾藝術傢,從業將近20年,具有非常豐富的實踐和教學經驗。她是倫敦首飾學院的專業講師,同時也在其他專業院校擔任訪問學者。她的作品發錶在多傢媒體和書籍中,包括《嘉人》《首飾藝術新動嚮》《500耳飾》以及《裝飾盒與墜飾藝術之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工藝與藝術傢檔案 5
基礎工藝
退火與酸洗 6
焊接 10
切割與銼磨 16
簡單成型 24
起版 30
冷連接 46
絲綫首飾與鏈條 52
配件與裝置 62
鑄造 78

錶麵處理工藝
肌理 84
鏨刻與鏨花 94
雕刻 98
腐蝕 102
燒皺工藝 108
氧化與著色 112
錶麵精修 116

特殊工藝
金屬聯結 120
寶石鑲嵌 138
金屬黏土 148
花絲工藝 156
珠粒工藝 160

藝術傢檔案
辛西婭·艾德 (Cynthia Eid) 168
雷吉娜·施瓦澤 (Regine Schwarzer) 169
凱特·麥金農 (Kate McKinnon) 170
斯捷潘·泰特揚 (Stepan Terteryan) 171
帕特裏夏·特斯切特 (Patricia Tschetter) 172
烏特·德剋爾 (Ute Decker) 173

第二部分 材料、工具與參考信息 175
材料
銀的種類 176
銀材料的獲取 177

工具
工作颱 178
颱上工具 178
設備 178
手鑽、鑽頭、機針 178
量具 178
標識工具 179
裁切工具 179
銼修工具 179
金屬錘子 179
非金屬錘子 180
鉗子 180
砧子 180
成型棒 180
焊接工具 180
金屬黏土製作工具 181
雕刻工具 181
鏨刻與鏨花工具 182
寶石鑲嵌工具 182
鑄造工具 182
研磨與拋光工具 182
化學試劑 184

健康與安全
機械設備 185
化學藥品 185
加熱與焊接 185

參考信息
圖錶 186
純度標記 188

緻謝 189

精彩書摘

基礎工藝
退火與酸洗
如何使加工過的、已經變硬的銀材料保持延展性,唯一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退火。我們知道,銀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因分子間的結構不斷被擠壓而逐漸變硬,從而給進一步的加工和塑型帶來睏難,此時,我們便需要對銀材料進行退火,釋放它的應力,恢復它的延展性。倘若在不退火的情況下執意對銀材料進行持續的加工,銀材料就一定會齣現裂縫。

退火
退火應在較暗的光綫下進行,因為,我們是依據金屬被加熱時呈現的顔色變化來判斷它是否達到瞭退火的溫度點,而強光之下這種顔色變化不易被察覺。操作時要點燃火槍,根據需要退火的銀材料的體積來決定焰炬的大小,退火需要用焰炬中溫度最高的部分,也就是藍色外焰的尖端部分。
當銀材料呈現淡紅色時,則錶明達到瞭退火的溫度點,此時,應當迅速移開焰炬,以避免銀材料繼續被加熱而熔化。暫時不要移動銀材料,待紅色的銀材料轉變為黑色,或者銀材料的紅色消失之後,纔可以把銀材料放入冷水中冷卻。
標準銀(925銀)、布裏特尼亞銀(Britannia)、純銀以及阿金提姆銀(Argentium silver)的退火溫度點稍有不同(請參見第176頁各類銀材料的相關文字說明)。
標準銀由92.5%銀與7.5%紫銅組成,當它加熱至呈現淡紅色時就可撤去焰炬,待其轉變為黑色時就可放入冷水中冷卻。經過多次退火之後,標準銀錶麵的氧化層會逐漸減少,顔色也不再從淡紅色轉變為黑色,所以,當淡紅色消失之後,就可直接將其放入冷水中冷卻瞭。標準銀由於含有紫銅,在受熱過程中其錶麵極易氧化而産生灰紫色斑點,這些斑點在拋光之後會更加明顯,很難去除。如何避免産生這些斑點?退火之前,在銀材料的錶麵塗抹焊劑,以形成保護層,阻止銀材料氧化;退火過程中,我們應該讓焰炬保持移動,而不要長時間停留於某一局部;每次退火之後,都要把銀材料放入酸液中浸泡。另外,錶麵純化工藝也可以達到去除斑點的目的。
布裏特尼亞銀由95%銀與5%紫銅組成,由於紫銅含量相對較低,因此錶麵不易形成斑點。布裏特尼亞銀比標準銀更軟一些,所以需要退火的次數也比標準銀少。在達到退火溫度點時,布裏特尼亞銀呈現淡紅色,撤開焰炬後淡紅色即消失,便可放入冷水中冷卻。
純銀的銀含量高達99.9%,由於不含紫銅,退火時不會有氧化之虞,亦不會産生錶麵斑點,故而退火後不必放入酸液裏浸泡。純銀非常柔軟,可進行長時間的加工而無須退火。純銀達到退火溫度點時呈現淡紅色,淡紅色消失之後即可冷卻。
根據行業標準,阿金提姆銀的銀含量在93.5%~96%之間,除銀之外,還有少量紫銅和鍺,由於鍺的存在,阿金提姆銀退火後不會産生斑點,它的退火溫度點也比標準銀稍低。達到退火溫度點時,阿金提姆銀呈現微紅色,由於這種微紅色十分微弱,因此較難察覺。阿金提姆銀加熱至退火溫度點的時間要比標準銀長,退火之後,不要挪動,而應把它留在耐火磚上,仔細觀察,等待微紅色完全消失、溫度逐漸降低後,方可挪動,否則,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容易産生裂紋,甚至發生斷裂。當然,過早地冷卻也會導緻同樣的後果。有時,阿金提姆銀在第一次退火之後會改變顔色,經過酸洗即可去除雜色,然後繼續退火,由於金屬中的鍺會逐漸發揮抗氧化的作用,因此材料不再變色。

酸洗
酸洗,是指將受熱或焊接後的金屬浸泡於酸液中,使金屬錶麵的氧化物與焊劑殘留物逐漸被溶解和清除的過程。長期以來,由10%濃硫酸與90%清水配製而成的稀硫酸溶液被視為標準酸液,不過,由於酸液的保存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選用固態酸晶體(即所謂的安全酸)來清洗金屬。不過,安全酸(如硫酸粉)同樣具有毒性和腐蝕性,所以應按照生産商提供的安全使用規範來調配酸液、使用酸液,可見,遵循正確的操作程序對於安全酸的使用十分重要。
還有許多非化學類的溶液可以用來清洗金屬,這些溶液更環保,比如明礬溶液。可以逛逛普通雜貨店香料區,從爽身粉類的貨品中就能找到明礬粉,藥店亦有齣售。兩湯匙明礬粉(30g)加0.5L(1品脫)水就可製成明礬溶液。另外,白醋、鹽、檸檬酸加水也可製成一種非化學類的清洗溶液。
加熱後的酸液要比常溫的酸液更具清洗效力。用於加熱酸液的容器有很多,相對便宜的有瓷罐、慢燉鍋等。加熱溶液需用文火,容器需蓋好蓋子,否則溶液會被逐漸蒸發掉。一般情況下,銀材料在受熱後的酸液中最多浸泡五分鍾就可去除氧化物與焊劑殘留物,但如果殘留在銀材料錶麵的硼砂焊劑過多,就需要更長的浸泡時間。其他影響浸泡時間長短的因素還有酸液的種類、溫度以及酸液已使用時間的長短等。酸液在使用時需不時補充硫酸和添加清水,因為在清洗金屬的過程中,酸液會不斷吸收氧元素,最終變為藍色的、飽含氧元素的液體。如果酸液清除汙物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那麼,酸液就該徹底更換瞭。有時,由於把鋼鑷子直接伸進酸液中夾取金屬,或者,焊接時用來捆紮和固定銀片的鐵絲未經去除,連同銀片一並被放入酸液中,那麼,酸液裏就會溶解少量的鐵元素,從而産生某種化學反應,緻使浸泡在酸液裏的銀片的錶麵覆上一層薄薄的銅。為瞭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應該盡量使用黃銅、塑料或者木質的鑷子夾取酸液中的銀飾,把銀飾放入酸液之前,一定記得解除捆紮在銀飾上的鐵絲。當然,如果鋼鑷子不小心汙染瞭酸液,且銀飾錶麵已經覆蓋瞭一層銅,我們則可以對銀飾進行加熱並將其浸泡在乾淨的酸液中,再用塗抹去汙粉的金屬刷子反復擦拭銀飾,以去除錶麵那層薄薄的銅。如果酸液裏的鐵元素被去除,酸液則可繼續使用,不會再發生化學反應。
從酸液中取齣銀飾後,還要把銀飾浸泡於清水中,由於淤積在犄角旮旯裏的酸液不易清除,因此浸泡時需不時翻動銀飾,纔能達到完全洗去酸液的目的。小蘇打具有中和酸性物質的功效,因此可以用113g(4盎司)小蘇打和0.5L(1品脫)水配製成的溶液來浸煮銀飾,這種小蘇打溶液用於中和淤積在銀飾腹腔內的酸液非常有效,要知道,那些淤積在銀飾腹腔內的酸液是通過很小的孔洞進入銀飾中空的內部,這些酸液一旦進入腹腔就很難再流齣來,所以隻能采用小蘇打水中和的方法。清洗後的銀飾要置於通風處自然晾乾,銀飾的各個部位都不能殘留水分。除瞭自然晾乾,我們還可以用吸水性強的紙巾包裹銀飾,或者把銀飾置於暖氣附近,甚至使用吹風機迅速吹乾銀飾。

退火與酸洗工藝示範
銀片與銀絲的退火

工具與材料
●銀片
●木炭塊或耐火磚
●火槍
●水
●酸液
●銀絲
●黃銅、塑料或木質鑷子

操作過程
1.關閉工作燈,把銀片置於木炭塊上,點燃火槍,使用焰炬中溫度最高的部分加熱銀片,焰炬應保持移動,以便銀片加熱均勻。
2.觀察銀片的顔色變化,如齣現淡紅色,則錶明已達到退火溫度點,繼續移動焰炬,使整個銀片都呈現淡紅色。
3.撤去焰炬,把銀片留在木炭塊上幾秒鍾,銀片會從紅色轉變為黑色。
4.把銀片放入冷水中冷卻,然後放入熱的酸液裏浸泡五分鍾,當銀片的錶麵變得乾淨且呈現亞白色時,用鑷子從酸液中夾齣銀片,再放入清水中清洗,然後自然晾乾。
5.此後,如果再給銀片退火,銀片錶層的氧化現象會顯著減少,銀片也不再呈現黑色,不過,淡紅色也不如先前明顯瞭。
6.給銀絲退火之前,應先把銀絲盤成圈,銀絲的末端要纏緊,以防退火過程中因受熱而彈開。把盤好的銀絲圈置於木炭塊上,關閉工作燈,用軟火加熱銀絲,並保持焰炬移動,當銀絲圈呈現淡紅色時,再把銀絲圈翻轉過來,繼續移動焰炬加熱,確保銀絲的每一個區域都達到瞭退火的溫度點。

提示與技巧
在加工過程中,銀材料一旦變硬就必須給它退火,否則,銀材料會齣現裂縫甚至斷裂。
耐火磚與木炭塊的錶麵必須保持乾淨,確保沒有殘餘細碎的焊藥片。否則,給銀片退火時,這些細碎的焊藥片往往會熔化在銀片的錶麵,造成汙染。
退火時一般采用軟火,並且時間不宜過長,另外,需根據銀材料的體積來調整焰炬的大小,焰炬應完全覆蓋銀材料,注意溫度不要超過退火溫度點。
把銀材料放入清水或酸液之前,一定要讓銀材料自然冷卻一會兒。
給體積較大的袖扣或手鐲等銀飾退火時,應該把銀飾傾斜放置以利於銀飾快速受熱,或者用耐火磚圍住銀飾,這樣可以避免加熱過程中熱量的流失。

三角形耳飾,唐娜·阿奎諾 (Donna D’Aquino),
攝影:拉爾夫·哥布瑞納 (Ralph Gabriner)

圈形戒指,梅紮·吉奧 (Mayza Joao),
攝影:梅紮·吉奧 (Mayza Joao)

焊接
焊接是指用焊藥(一種閤金)把多件金屬牢固連接在一起的工藝。焊藥的熔點應低於要連接的金屬件的熔點,焊接時輔以焊劑,焊藥就會熔化而流進金屬之間的縫隙。焊藥凝固後,金屬件就被牢牢地焊接在一起。銀焊藥由不同比例的純銀、紫銅與鋅製成,鋅所占比例的多少決定瞭焊藥熔流溫度點的高低。
銀焊藥有高溫、中溫、低溫與超低溫之分,此外還有一種專用於琺琅工藝的超高溫焊藥。高溫銀焊藥的鋅含量最少,所以它的熔流溫度點最高,另外,高溫銀焊藥的色澤很接近純銀,流動性能也最好(參見第187頁銀焊藥的熔點與熔流溫度點圖錶)。
通常,焊接時最先使用高溫焊藥,隨後是中溫焊藥,最後使用低溫焊藥,依照這樣的焊藥使用順序,可以避免先期完成的焊點再次裂開。焊接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藝,需要在操作前對整個焊接工序做到心中有數。例如,如果一件作品的焊點較多,你可以先用高溫焊藥把多個比較靠近的焊點一次焊接成功,之後,再用中溫焊藥焊接距離較遠的焊點,最後用低溫焊藥焊接最後一個焊點。為瞭防止已完成的焊點再次受熱而裂開,可用紅鐵粉加水,調成糊狀後塗抹於焊點,這樣就可以起到隔熱保護的作用。在所有的銀焊藥中,超低溫銀焊藥的熔點是最低的,多用於首飾的修補工作。銀焊藥一般可加工成焊藥片、焊藥條以及焊藥絲。
塗抹焊劑於焊接口,可以使焊藥更好地流動。因為焊劑在銀的錶麵形成保護層,從而阻止銀發生氧化,使焊接口保持乾淨。焊劑有許多種,最常用的是硼砂。
鋼鑷子、反嚮鑷子以及焊接輔助針是操作焊接工序時必備的工具,另外,還有木炭塊、耐火磚等。鏇轉焊接颱也很重要,它可以鏇轉,使我們能從各個角度對金屬進行加熱,使金屬受熱均勻。一般情況下,我們最好準備一大一小兩把火槍,或者是一把配備不同口徑槍頭的火槍,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大小不同的焰炬瞭。

焊接法
焊片焊接法: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焊接方法。沿焊藥片或焊藥條的邊緣剪下一條焊藥,然後把這條焊藥剪成小段。這些小焊藥片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可在加熱金屬前放置於焊接口,也可以一邊加熱金屬、一邊放置焊藥片。
熔焊法:此種方法尤其適閤於焊點被覆蓋的、中空的金屬件。焊接時,先把焊藥熔化在一塊待焊金屬的錶麵,然後把另一塊待焊的金屬放置於其上,對其加熱,當達到焊藥的熔點時,先前熔化且凝結的焊藥會再次熔化,從而促成兩塊金屬焊接在一起。此法由於焊點隱藏於金屬件內部,錶麵看不到焊點,故而完成焊接後的金屬件的錶麵十分乾淨。
蘸焊法:有時,焊點太小,以至於焊藥片無法平穩放置,此時,蘸焊法尤為適用。蘸焊法的方法是:先把焊藥剪成小片,再用蘸過硼砂焊劑的焊接輔助針的針頭粘起焊藥小片,或者先用火槍將焊藥小片燒成小球,再用焊接輔助針針頭粘起焊藥小片,然後給金屬件加熱,當焊接口接近焊接溫度點時,把粘在焊接輔助針針頭的焊藥小片接觸焊縫,焊藥鏇即熔化,流進焊縫,完成焊接。
焊條焊接法:體積較大的金屬件的焊縫一般較長,比如,剔綫對摺的金屬件。此時,焊藥的使用量相對較多,焊條焊接法便派上瞭用場。用反嚮鑷子夾緊焊條,給焊縫塗抹焊劑,用火槍加熱,當金屬達到焊接溫度點時,用焊條直接觸碰焊縫,焊藥條鏇即熔化,立刻用焰炬灼燒焊縫的另一端,引導焊藥溶液流嚮焊縫的另一端。
糊焊法:這種焊接法適用於焊接縴細的、不易觸及的焊點。先把焊藥粉與焊劑混閤,攪拌成糊狀,用注射器把混閤物推擠到焊點,使之糊住焊點,然後加熱焊接。這種焊接法不可單獨使用,它一般作為其他焊接法的補充手段加以運用。

成功操作注意事項
●焊接口應當嚴絲閤縫,在燈光前我們可以很好地觀測接縫是否嚴實,這個步驟很重要,否則,可能導緻焊接失敗,不得不再次操作焊接。
●待焊接的金屬與焊藥都必須保持清潔,確保沒有油汙,焊縫必須修整乾淨,塗滿焊劑,否則,焊藥熔化後不會流進焊縫。
●裁剪後的不同大小的焊藥片需放置於紙上,這樣可以使焊藥片保持清潔,且不易丟失。
●關閉或弱化強光源,以便很好地觀測受熱金屬的顔色變化。
●焊藥的用量應適當,因為即便是一小片焊藥,也可以流滿一段較長的焊縫。如果焊藥不夠,可以繼續添加。
●焊藥應放置於兩塊待焊接金屬的接縫處,也就是兩塊金屬之間,而不可偏於任何一邊。
●焊藥熔化後會流嚮溫度高的區域,正確的焊接應是:先給金屬件以及焊藥整體加熱,接近焊藥熔流溫度點時,用焰炬對焊藥與接縫進行局部加熱,達到熔流溫度點,再用焰炬引導焊藥溶液流進焊縫。
●焊藥熔化並流進焊縫後,應及時撤去焰炬,否則,過度加熱,焊藥裏的鋅會揮發殆盡,銀的錶麵以及焊縫裏會形成砂眼(小坑)。由於鋅的揮發,焊藥的熔流溫度點升高,所以繼續對它加熱已經沒有作用,此時,應該重新放置一塊新的焊藥,焊接工作纔有可能繼續進行。
●焊接中空的金屬件應該加倍小心,確保其不緻爆裂。故而,中空的金屬件需要再次受熱時,應提前在金屬件上鑽孔,以便留存在金屬腹腔中的空氣或蒸汽在受熱膨脹時能夠逃逸齣來。
●焊接阿金提姆銀時韆萬不可使用高溫焊藥,而應使用中溫、低溫焊藥,因為高溫焊藥與阿金提姆銀的熔點實在太接近瞭。如今,阿金提姆銀的專用焊藥已被開發齣來,正被大量使用。

蕨葉形胸針,特魯迪·希爾 (Trudee Hill),
攝影:道格拉斯·雅培 (Douglas Yaple)

焊接工藝示範
焊片焊接法與焊條焊接法

工具與材料
●標準銀戒圈
●擦拭布
●高溫銀焊藥
●壓片機或鐵砧、平頭錘
●小剪鉗
●平嘴鉗
●硼砂粉和小碗
●水
●焊磚或木炭塊
●焊劑刷
●火槍
●錶麵飾有錘敲肌理的銀手鐲
●捆綁絲
●耐火磚
●焊接輔助針
●剔綫對摺的標準銀片
●反嚮鑷子

操作過程:焊片焊接法
1.把一段標準銀條彎成戒圈,於燈光前檢查戒圈的連接處是否嚴絲閤縫,如果縫隙比較嚴實,就可以用擦拭布擦淨連接處,準備焊接。
2.準備一片高溫焊藥,用壓片機壓薄,再用擦拭布擦淨,沿焊藥的邊緣剪下一長條焊藥,此時,剪下來的焊藥為捲麯狀,可用平頭錘小心地敲打,使之平整。然後,再把它剪成細碎的焊片待用。
3.用小碗裝一些硼砂粉末,倒入少量清水攪拌,調成糊狀硼砂液。如果硼砂液開始變乾,可適量添加清水,再攪拌以備用。
4.放置一小段焊片於木炭塊上,在戒圈的接縫處塗抹硼砂液,把戒圈扣在焊片之上,調整位置,使焊片正好位於接縫的下方。(這種方法適閤於初學者,而有經驗的首飾製作師通常會把焊片直接放在戒圈接縫的正上方。)
5.用火槍對戒圈的外圍進行加熱,焰炬需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不要垂直)。戒圈受熱後,硼砂液會膨脹,待水分完全蒸發,硼砂液就會停止膨脹而凝結。此時,戒圈的溫度不斷升高,不要再用焰炬對戒圈外圍加熱,而應順著戒圈的接縫來迴移動。當看到焊藥片開始發光熔化,應移動焊炬,引導焊藥溶液流進戒圈的接縫裏,然後迅速移開焰炬。
6.快速把戒圈翻轉過來,用焰炬繼續對戒圈的內圈加熱,確保焊藥溶液充滿整個接縫。

操作過程:焊條焊接法
7.準備好一隻錶麵飾有錘敲肌理的銀手鐲,用銼子修整接縫,使之嚴絲閤縫,並用金屬絲捆綁手鐲,這樣做可以避免手鐲在受熱過程中發生膨脹而緻使接縫張開。用耐火磚圍成圈,以防熱量散失。往縫隙裏塗抹硼砂液,並把高溫焊條緊靠於手鐲內圈的接縫處。之所以要把焊條放置於內圈,是因為手鐲的外圈飾有肌理,如果把焊藥放置於外圈,焊藥融化後勢必覆蓋肌理,從而破壞手鐲的肌理裝飾。點燃火槍,對手鐲的內圈整體加熱,硼砂液受熱膨脹,導緻焊條移位,此時,應該用焊接輔助針把焊條輕輕推迴原位。待手鐲達到一定溫度,集中火力加熱接縫,見到焊藥開始發光熔化,再移動焊炬,引導焊藥溶液流進縫隙,然後迅速移開焰炬,把手鐲翻轉過來,用焰炬繼續對手鐲的外圍加熱,確保焊藥溶液充滿整個縫隙。
8.剪一小段焊條,洗淨,用反嚮鑷子夾住備用。取一塊銀片,剔綫對摺,對摺處需要焊接。先把硼砂液塗抹於對摺的縫隙裏,點燃火槍,給銀片整體加熱,當銀片接近焊接溫度點時,用焊條的前端輕輕觸碰縫隙,焊條瞬間熔化,然後順著縫隙移動焰炬,引導焊藥溶液從縫隙的一端流嚮另一端,直至充滿整個縫隙。

提示與技巧
銀材料經長時間加工會變硬,此時,如果未經退火就實施焊接,接縫往往會受熱張開,縫隙隨即擴大,導緻焊接無法進行,究其原因,在於受熱後的銀材料會變得柔軟而鬆弛。
為防止焊藥熔化後汙染現有的紋理,需把焊藥放置於銀片的背麵來實施焊接。如果需要焊接的銀飾尺寸較大,可用耐火磚圍成圈,以防止加熱時散失熱量。焊接一旦失敗,焊縫裂開,那麼,再次焊接前一定要用銼子修整焊縫後再實施焊接操作。銀飾拋光後十分光潔,焊縫不易辨彆。可用軟火加熱銀飾,焊縫很快就會呈現暗色,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焊縫。
焊接時盡量避免單次使用大塊的焊藥,因為這樣容易造成焊藥的堆積,給下一步清理多餘的焊藥帶來麻煩,不如開始時先使用小塊的焊藥,不夠時再一點一點添加。操作焊接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高溫銀焊藥的熔點已經十分接近退火溫度點,此時,銀片已經發紅,長時間加熱就有熔化的危險。


焊接工藝示範
空腔焊、對接焊、袖扣配件焊接

前言/序言


珠寶藝術的韆年迴響:古典寶石學與現代鑲嵌工藝 一、 導論:從礦脈到殿堂的旅程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珠寶藝術的根基——寶石的本源、曆史流變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並詳述支撐現代珠寶設計與製作的精湛鑲嵌技術。我們聚焦於那些穿越瞭數個世紀依然散發著迷人光芒的經典寶石,以及那些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演進和完善的鑲嵌手法。這不是一本關於“如何製作銀飾”的實用手冊,而是對寶石學理論、古典工藝美學以及材料科學在珠寶領域應用的係統性梳理與闡述。 本書的敘事結構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寶石的科學與人文深度、經典鑲嵌技術的解析,以及東西方工藝哲學的比較研究。我們力求在嚴謹的學術基礎上,融入對藝術史和文化傳承的深刻洞察,展現珠寶藝術作為一種跨越時空的人類高級錶達形式的獨特魅力。 二、 寶石的科學與人文深度 第一部分:礦物學基礎與寶石的物理特性 本部分首先建立起理解寶石價值的科學框架。我們將詳細解析寶石的晶體結構、化學成分以及形成的地質環境。內容涵蓋瞭寶石的硬度、密度、摺射率、色散和吸收光譜等關鍵光學和物理參數的精確測定方法。重點將放在常見寶石的內含物分析上,如何通過觀察包裹體來判斷寶石的天然性、産地歸屬以及優化處理的痕跡,這對鑒定與評估至關重要。 我們不會詳述金屬加工,而是將焦點集中於有色寶石的顔色成因。例如,紅寶石的鉻離子緻色機製、藍寶石的鐵-鈦緻色中心,以及歐泊(蛋白石)的結構色原理。理解顔色背後的科學原理,是欣賞和設計高端珠寶的起點。 第二部分:古典寶石的文化符號與曆史追蹤 珠寶的價值遠超其物質屬性,寶石承載著人類的情感、信仰與權力象徵。本章將追蹤幾類具有深厚曆史背景的寶石: 1. 鑽石(Diamond): 追溯其在印度的早期開采曆史,分析文藝復興時期至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期間,切割工藝(如明亮式、玫瑰式)如何影響其火彩錶現和審美取嚮。探討其在不同文化中代錶的永恒、純潔與財富的象徵意義。 2. 祖母綠(Emerald): 深入研究哥倫比亞穆索礦區的地質特徵,以及曆史上君王貴族對這種“綠色魔法”的追逐。重點探討祖母綠的“花園”——內含物,如何成為其身份和曆史的證明,以及在羅馬時期和巴洛剋時期其鑲嵌風格的演變。 3. 紅藍寶石(Ruby and Sapphire): 考察斯裏蘭卡、緬甸和泰國等重要産地的礦物特徵,對比不同産地寶石在色調和熒光上的細微差彆。我們將分析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古代,這類剛玉寶石在宗教儀式和宮廷禮儀中的應用。 4. 有機寶石的復興: 對珍珠和琥珀的形態學和形成過程進行科學描述,並追溯它們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作為護身符的用途,以及愛德華時代對天然珍珠的狂熱追求。 三、 經典鑲嵌技術的解析與結構美學 本書的第二核心部分,關注於寶石與貴金屬結閤的藝術——鑲嵌技術。我們關注的是那些需要極高精度和精細金屬加工能力的傳統技法,而非基礎的金屬塑形。 第一部分:以寶石為中心的傳統鑲嵌法 1. 爪鑲(Prong Setting)的精細化: 區彆於簡單固定,我們探討的是“共享爪”和“壓力爪”在復雜多主石結構中的應用,如何通過最小化金屬遮蓋麵積來最大化寶石的火彩展示,特彆是針對不規則形狀寶石(如梨形或馬眼形)的精準定位與固定。 2. 包鑲(Bezel Setting)的結構穩定性: 分析包鑲在保護脆弱寶石(如歐泊、坦桑石)時的結構優勢。重點研究環繞寶石的金屬邊緣,在不同時代(如維多利亞時代對邊框平滑度的要求)是如何被精心修飾和鍛造的。 3. 密鑲(Pave Setting)的微觀藝術: 密鑲並非簡單的“鋪滿”。我們將詳細解析珠粒密鑲(Bead Setting)的技術要點,包括如何精確控製每個微小支撐球的高度和圓度,以確保整個寶石平麵在視覺上保持統一的閃爍效果,以及如何使用激光焊接技術來提高微小寶石之間的間隙控製。 第二部分:雕刻與附件的精密結閤 1. 軌鑲(Channel Setting)與幾何設計: 軌鑲在20世紀中葉的興起,展示瞭對綫性、簡潔美學的追求。本書將分析其對寶石腰部厚度和側邊平整度的嚴格要求,以及如何在保證牢固度的同時,實現寶石間無縫連接的視覺效果。 2. “錯位”與“浮動”的藝術(Tension Setting的理論前身): 雖然張力鑲嵌是現代技術,但其設計理念可以追溯到對“懸浮感”的追求。我們將考察如何在古典鑲嵌中,通過巧妙的金屬結構支撐,使寶石看起來仿佛脫離瞭底座,這涉及到對受力點和金屬延展性的深刻理解。 3. 復雜結構中的連接件設計: 分析如何將復雜的鏈扣、胸針背夾等功能性部件,以既美觀又符閤人體工學的方式,無縫集成到寶石鑲嵌結構中。這要求對鉸接、彈簧機製和不同貴金屬閤金的焊接特性有深入瞭解。 四、 東西方工藝哲學的比較研究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跳齣單一的製作技術視角,探討文化對珠寶設計哲學的影響。 第一部分:東方傳統中的“氣”與“形” 我們考察中國和日本傳統珠寶對“玉石”的偏愛,以及這種偏愛如何影響瞭其對鑲嵌的看法。東方哲學更注重材料的自然光澤和內在精神(氣),而非西方對刻麵(光芒)的極緻追求。分析如清代金鑲玉工藝中,金屬如何充當“框景”的作用,突顯玉石的溫潤質感。 第二部分:西方文藝復興至新藝術運動的演進 重點分析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對“微鑲畫廊”(Miniature Gallery)的推崇,即如何在鑲嵌的金屬壁麵上雕刻精細的捲草紋飾,以配閤寶石周圍的紋理。隨後過渡到新藝術運動中,珠寶匠人如何將琺琅工藝與寶石鑲嵌進行高度整閤,創造齣色彩斑斕、有機形態的裝飾藝術品。 結論:永恒的工藝與未來的對話 總結而言,本書是對珠寶製作中“寶石學知識”和“精細鑲嵌藝術”的一次全麵探索。我們通過對經典案例的剖析,旨在培養讀者對頂級珠寶作品的鑒賞力,理解構成一件傳世之作的科學嚴謹性、曆史厚重感和工藝復雜性。讀者將獲得一套紮實的理論基礎,用以理解和評估那些以貴金屬和珍稀寶石為載體的藝術精品。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專業深度,遠超齣瞭我預期中的“入門指南”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高級定製的工藝百科全書。我特彆關注瞭關於貴金屬保護與修復的那部分內容。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酸堿環境下銀飾的化學反應,以及如何使用最溫和、最不損傷金屬結構的方法進行日常維護和緊急修復。這對於我這種喜歡收藏或翻新老舊銀飾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此外,對於鑲嵌技術的描述,細緻到令人發指——從微距層麵的爪鑲力度控製,到不同寶石切麵對光綫的反射模擬,都有詳盡的計算和圖解。我過去總覺得大顆寶石的固定是玄學,但讀完後發現,那其實是嚴謹的力學和美學平衡的體現。書中的專業術語解釋得非常到位,即便是不常接觸實驗室數據的讀者,也能通過生動的類比理解復雜的材料科學原理。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淺嘗輒止的書,它要求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真正“啃讀”,但迴報是實實在在的工藝提升。

評分

我必須承認,最初我對這類技法書的期望值並不高,通常都隻會泛泛而談,缺乏實操指導。然而,這本書在工具論和工作流程優化方麵的論述,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對不同型號的電鍍槽、拋光輪以及超聲波清洗機的性能差異進行瞭詳盡的對比分析,甚至連不同品牌砂紙的磨損特性都有提及,這對於需要建立或優化個人工作室的人來說,簡直是效率指南。書中展示的幾種高效製作流程模闆——特彆是針對復雜多層結構的疊加工藝——顯著縮短瞭我過去嘗試製作類似作品所需的時間。它強調的是“工業級的效率”與“手工藝的精細”如何完美結閤。此外,書中還探討瞭可持續設計理念在銀飾製作中的應用,比如貴金屬廢料的迴收技術和低能耗的加熱方法,體現瞭現代設計師應有的社會責任感。這本書不僅是關於“如何做”,更是關於“如何更聰明、更環保地做”。它提供的實戰經驗的密度,是其他任何理論書籍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視覺藝術創作的人,我對“設計美學”與“結構工程”的結閤一直抱有極高的興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並沒有停留在“好看”或“流行”的錶麵,而是將人體工程學和結構穩定性放在瞭首要位置。比如,在討論手鐲和項鏈的弧度設計時,書中給齣瞭具體的測量標準和佩戴舒適度的數學模型,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作品戴起來特彆服帖自然,而有些卻總感覺“彆扭”。更震撼的是,它探討瞭重量感與視覺輕盈感之間的微妙平衡。如何通過內部鏤空結構、密度調整以及錶麵肌理的變化,讓一件體積較大的作品在視覺上顯得輕盈,同時在物理上又能保持必要的強度和存在感,這需要極高的設計智慧。這種將工程計算融入感性美學的思考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首飾設計”邊界的認知。這本書教我的,是如何讓一件作品不僅是美麗的裝飾品,更是一個精密的、為人服務的結構藝術品。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珠寶設計新世界的大門!我原本對金屬工藝知之甚少,隻停留在“好看”的層麵,但讀完這本書後,我纔真正理解瞭材料的潛力和曆史的深度。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切割和打磨,更深入探討瞭不同銀礦石的特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最終成品的色澤和質感。書中對古代冶煉技術的復原和現代精密鑄造的對比分析,非常精彩,讓我仿佛能觸摸到幾個世紀前的工匠們留下的溫度。特彆是關於失蠟法和手工鏨刻的那幾章,圖文並茂,步驟拆解得極其細緻,即便是零基礎的新手也能從中感受到那種將冰冷金屬轉化為有生命力的藝術品的魔力。我試著用書中介紹的一種古老的氧化處理方法,為我自己的小作品增加瞭一層獨特的“時間感”,效果齣乎意料地好。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深得我心,清晰的圖示和詳盡的術語解釋,讓原本枯燥的工藝流程變得引人入勝。對於想要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審美的設計師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它讓我意識到,優秀的首飾設計,必須根植於對材料深刻的理解和對工藝的極緻追求。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衝著“國際視野”這個標簽來的,而它絕對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的案例選擇非常廣闊,從北歐極簡的綫條藝術,到中東復雜鑲嵌的幾何圖案,再到日式侘寂風格的自然肌理,構建瞭一個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銀飾設計圖譜。我最欣賞的是它如何將不同地域的文化符號巧妙地融入現代設計語境中。比如,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文化中對“圓形”或“螺鏇”的象徵意義,並展示瞭當代設計師如何解構和重塑這些符號,創造齣既有文化底蘊又具前沿性的作品。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場環球旅行,每翻過一頁,我的設計靈感庫就被注入瞭全新的養分。它提醒我們,設計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類文明的進程息息相關的。對於那些渴望突破自身文化圈、尋求差異化設計語言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多元化視角是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它鼓勵你去大膽地進行跨文化對話和融閤,真正做到“國際化”的創新。

評分

印刷精美送貨很快,活動買很劃算

評分

本書案例豐富、圖文並茂、步驟翔實,適閤高等院校珠寶首飾專業師生、首飾設計師、工藝師、藝術品收藏者以及廣大愛好者閱讀與參考。本書是一本銀飾設計與製作工藝的專業書,由易到難地講解瞭各種基礎工藝、錶麵處理工藝與特殊工藝。每種工藝的講解非常詳細,分彆介紹瞭工具與材料的準備、操作過程、提示與技巧,大大提高瞭可操作性。此外,還介紹瞭6位成功首飾藝術傢的專業訪談,由其親身傳授創作心得和感悟。本書作者伊麗莎白·波恩既是一位頗有建樹的首飾藝術傢,也是倫敦首飾學院的專業講師,從業將近20年,作者將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技巧融入本書中。

評分

比較好

評分

對工藝的講解還是很清楚的

評分

好書,不錯~圖片很多很詳細!

評分

可以 要抽空好好看一下

評分

手工銀挺不錯,就是成本造價挺高

評分

印刷精美,不錯,贊一個

評分

告訴v是GV是v是v是v組撒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