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碑名帖笔法析解丛书:曹全碑

历代名碑名帖笔法析解丛书:曹全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广龄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碑帖
  • 曹全碑
  • 笔法
  • 字帖
  • 书法技法
  • 中国书法
  • 艺术
  • 文化
  • 临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4632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83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代名碑名帖笔法析解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
字数: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曹全碑》全称为《汉邰阳令曹全碑》。此碑还有一种称谓,《曹景完碑》。这是因为被赞颂者名:全,字:景完之故。《曹全碑》是东汉隶书典范之一。其外在感观、书韵风格流畅飘逸,俊秀儒雅,不激不厉,没有俗姿俗态,堪称秀丽美润之典范。

内页插图

目录

一、片言隶书
二、浅谈学隶书
三、怎样欣赏隶书
四、曹全碑简介
五、浅言笔法
六、笔法析解
(一)点画笔法分析
1.大点
2.小点
3.挑点
4.两点组合
5.三点组合
6.四点组合
7.点缀
8.点取代
(二)横画笔法分析
1.垂头主橫
2.垂头曲主横
3.圆头主横
4.圓头曲主横
5.方头主横
6.无蚕头雁尾长横
7.无蚕头雁尾弧横
8.无蚕头雁尾短横
9.小主笔横
10.横画取代,合并笔画
(三)竖画笔法分析
1.出锋长竖
2.无锋长竖
3.短竖
4.小竖
5.竖画取代,合并笔画
(四)撇画笔法分析
1.长撇
2.竖撇
3.弯撇
4.直撇
5.短撇
6.小竖撇
7.小撇
8.重势撇
9.复合类撇画
10.撇画取代
(五)捺画笔法分析
1.圆头长捺
2.方头长捺
3.大平捺
4.小捺
5.合并捺
6.平捺取代卧钩
7.捺取代斜钩
(六)提画笔法分析
1.竖提
2.平提
3。提画取代
4.提画变形
(七)钩画笔法分析
1.横折钩
2.横钩
3.竖弯钩
4.横折弯钩
5.横折折钩
(八)折画笔法分析
1.大横折
2.断笔折
3.竖折
4.断笔竖折
5.大撇折
6.小撇折
7.变折
8.折取代钩
附:曹全碑

前言/序言


《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最重要的楷书碑刻之一,以其笔画瘦劲、结构秀丽、风格飘逸而著称,是学习和研究汉代隶书及早期楷书的宝贵范本。 碑文背景与价值 《曹全碑》全称《汉故长史、领护羌校尉、度辽将军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碑文记载了东汉名臣曹全的生平事迹,由其后人撰文并立碑。此碑出土于陕西省灵台县,现存拓本珍贵,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书法艺术特色 《曹全碑》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呈现出由隶入楷的过渡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笔画形态:笔画瘦劲而富有弹性,起笔收笔处多有蚕头燕尾的装饰性笔触,但已逐渐向楷书的方折过渡,显得婉转流畅。横画的收笔常有内擫之势,竖画则挺拔有力。点画形态多样,或圆润,或尖锐,丰富了字体的表现力。 结构布局:字形结构严谨而舒展,大小错落有致,疏密得当。虽然仍保留隶书的宽博,但已显露出楷书的匀称与规范。字形比例适中,重心稳固,给人以安定而灵动的美感。 章法风格:全碑通篇字形大小不一,但整体和谐,行气贯通。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衔接自然,节奏明快,体现出汉代书法自由奔放的艺术精神。虽然是碑刻,但依然能感受到书写时的韵律感和生命力。 隶楷兼备:此碑的隶书特征明显,如波磔的运用、横画的蚕头燕尾等,但同时又具备了早期楷书的端庄、规整,笔画趋于平直,减少了隶书的装饰性。这种“隶中带楷”的风格,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汉隶之冠”。 临习与鉴赏要点 临习《曹全碑》对书法爱好者而言,能够深入理解汉隶的精髓,同时也能为学习楷书打下坚实基础。 观察入手:初学者可以先仔细观察碑文的整体风格,体会其瘦劲秀丽的韵味。 笔画训练:重点练习碑中瘦长的横画、挺拔的竖画,以及各种形态的点画。特别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微妙变化,体会其中的弹性与力量。 结构分析:对每个字的结构进行细致分析,理解字的重心、笔画间的呼应关系,以及如何在方块中做出变化。 气息连贯:临习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体会字的内在节奏,使之不显得僵硬。 体会古意:不仅要模仿形似,更要体会碑文所蕴含的古朴、典雅、飘逸的气质,力求达到形神兼备。 历史地位与影响 《曹全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晋唐楷书的重要源头。其飘逸秀丽的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许多书法名家都曾临习此碑,并从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至今,《曹全碑》仍然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本,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鉴赏与研究价值 《曹全碑》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珍品,也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社会的重要史料。碑文内容涉及官职、功绩、家族传承等方面,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曹全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值得反复品读和深入研究的艺术瑰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书法,离不开临帖。而《曹全碑》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本书的出现,更是如虎添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字形结构的解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字长什么样,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它长成这个样子。每一个笔画的安排,每一个部件的组合,都蕴含着精妙的构思。这本书没有让我觉得枯燥,反而让我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欣赏曹全碑的美。

评分

我一直对隶书的演变很感兴趣,而曹全碑,正是隶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本书在分析笔法的同时,也隐约透露出隶书发展的脉络。我从那些细腻的笔画中,看到了汉代书法的生命力,那种古朴、典雅、端庄的气韵,在曹全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不仅带我欣赏风景,还给我讲解背后的故事。

评分

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体悟。今天看,觉得这个字这样写好;明天看,又觉得换一种方式处理,韵味更佳。曹全碑的美,是一种经得起推敲的美,是一种越品越有味道的美。这本书的笔法析解,就如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曹全碑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窥探到作者书写时的心境与技巧。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理解与再创造的过程。

评分

读《曹全碑》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静”的力量。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曹全碑的字,有一种天然的平和与舒展,你看那横画,有粗细变化,但变化得非常自然,不像后世一些隶书为了追求奇特而显得做作。它的竖画,垂露感极强,仿佛能感受到笔墨在纸上缓缓流淌的生命力。而那些点画,更是变化多端,或短促有力,或轻盈飘逸,每一个点都像一颗饱满的露珠,又像一颗闪烁的星辰。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高质量的碑帖,更在于它所包含的深入浅出的笔法分析。我一直觉得,临帖最怕的就是“形似而神不至”。而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帮助我从“形”到“神”的转变,让我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而是去理解背后的原理。

评分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笔法解析,去临摹几个字。起初,总觉得不得其神韵,但随着一次次的练习,我逐渐体会到曹全碑那种圆润饱满的特点。书中对每一个笔画的起收、转折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这让我避免了很多误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写字,更是在引导我感受书写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曹全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以为曹全碑就是美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它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有非常精妙的笔法和严谨的结构。书中对每一个字的点画、横、竖、撇、捺、钩、折的分析,都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掌握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要领。

评分

收到这本《曹全碑》之后,我第一时间就翻看了起来。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既有整体的碑帖展示,又有局部的放大与解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字形结构的拆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笔画之间的连接与呼应。这种深入到细节的分析,对于我这种希望在笔法上有所突破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帮助巨大。

评分

这本《曹全碑》的装帧,就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雅致的感觉。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摸上去细腻柔滑,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没得说,每一个字的点画、笔锋都纤毫毕现,仿佛作者就站在我眼前挥毫泼墨。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不仅收录了完整的曹全碑碑帖,还针对其中的每一个字,进行了细致的笔法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总是对着碑帖发呆,虽然觉得美,却不得其法。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下笔,如何运腕,如何处理笔画之间的关系。

评分

翻开这本《曹全碑》,与其说是在学习书法,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曹全碑,这件东汉末年的隶书瑰宝,历经千年风霜,依旧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我总觉得,每个对书法稍有研究的人,心中都有一座无法绕过的“曹全碑”。它的美,是一种内敛的、圆润的、饱满的美,少了碑刻的刀痕斧凿,多了书写的流畅恣意。我特别喜欢曹全碑的行笔,那种不疾不徐,犹如行云流水,每一个起笔、行笔、收笔都恰到好处,既有力量又不失飘逸。尤其是那些曲笔的运用,圆转婉转,浑然天成,仿佛能看到书者在笔尖下舞蹈,每一个转折都是一段曼妙的乐章。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