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設計與實現

Redis設計與實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健宏 著
圖書標籤:
  • Redis
  • 內存數據庫
  • 數據結構
  • NoSQL
  • 緩存
  • 持久化
  • 分布式
  • 高可用
  • 性能優化
  • 鍵值存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64747
版次:1
商品編碼:11486101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數據庫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係統而全麵地描述瞭 Redis 內部運行機製;
  圖示豐富,描述清晰,並給齣大量參考信息,是NoSQL數據庫開發人員案頭必備;
  包括大部分Redis單機特徵,以及所有多機特性。

內容簡介

  

  《Redis設計與實現》對Redis的大多數單機功能以及所有多機功能的實現原理進行瞭介紹,展示瞭這些功能的核心數據結構以及關鍵的算法思想。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快速、有效地瞭解Redis的內部構造以及運作機製,這些知識可以幫助讀者更好、更高效地使用Redis。本書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數據結構與對象”介紹瞭Redis中的各種對象及其數據結構,並說明這些數據結構如何影響對象的功能和性能。第二部分“單機數據庫的實現”對Redis實現單機數據庫的方法進行瞭介紹,包括數據庫、RDB持久化、AOF持久化、事件等。第三部分“多機數據庫的實現”對Redis的Sentinel、復製(replication)、集群(cluster)三個多機功能進行瞭介紹。第四部分“獨立功能的實現”對Redis中各個相對獨立的功能模塊進行瞭介紹,涉及發布與訂閱、事務、Lua腳本、排序、二進製位數組、慢查詢日誌、監視器等。

作者簡介

  黃健宏,軟件開發者,他喜歡函數式編程,熱愛開源軟件。齣於對數據庫的強烈興趣,他開始閱讀和分析 Redis 源代碼,並對 Redis 2.6 和 Redis 3.0 的源代碼進行瞭詳細注釋。他翻譯並維護著 Redis 中文文檔網站 www.RedisDoc.com ,編寫瞭 OORedis 庫。除此之外,他還是《Redis in Action》一書的譯者。


精彩書評

  這本書描述的知識點很豐富,覆蓋很全,裏麵提到特性較多,有不少我們也沒用過:) 每個命令內部的機製的介紹很不錯,很多估計也是首次有詳細文檔介紹。
  ——楊衛華(@TimYang)新浪微博技術總監
  
  
  Redis 是近些年來特彆火爆的 NoSQL 之一。縱觀中外各種書籍還沒有一本能對 Redis 內部進行深入剖析,《Redis 設計與實現》可謂開此先河。常和作者在網上交流,知道作者為這本書付齣瞭大量的心血。這本書行文流暢,思路清晰,詳細地介紹瞭 Redis 源碼的方方麵麵。無論是想學習 NoSQL、網絡編程的初學者,還是源碼控的進階者,本書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 阮若夷,支付寶高級專傢

目錄

前言
緻謝
第1章 引言 1
1.1 Redis版本說明 1
1.2 章節編排 1
1.3 推薦的閱讀方法 4
1.4 行文規則 4
1.5 配套網站 5






第一部分·數據結構與對象
第2章 簡單動態字符串 8
2.1 SDS的定義 9
2.2 SDS與C字符串的區彆 10
2.3 SDS API 17
2.4 重點迴顧 18
2.5 參考資料 18
第3章 鏈錶 19
3.1 鏈錶和鏈錶節點的實現 20
3.2 鏈錶和鏈錶節點的API 21
3.3 重點迴顧 22
第4章 字典 23
4.1 字典的實現 24
4.2 哈希算法 27
4.3 解決鍵衝突 28
4.4 rehash 29
4.5 漸進式rehash 32
4.6 字典API 36
4.7 重點迴顧 37
第5章 跳躍錶 38
5.1 跳躍錶的實現 39
5.2 跳躍錶API 44
5.3 重點迴顧 45
第6章 整數集閤 46
6.1 整數集閤的實現 46
6.2 升級 48
6.3 升級的好處 50
6.4 降級 51
6.5 整數集閤API 51
6.6 重點迴顧 51
第7章 壓縮列錶 52
7.1 壓縮列錶的構成 52
7.2 壓縮列錶節點的構成 54
7.3 連鎖更新 57
7.4 壓縮列錶API 59
7.5 重點迴顧 59
第8章 對象 60
8.1 對象的類型與編碼 60
8.2 字符串對象 64
8.3 列錶對象 68
8.4 哈希對象 71
8.5 集閤對象 75
8.6 有序集閤對象 77
8.7 類型檢查與命令多態 81
8.8 內存迴收 84
8.9 對象共享 85
8.10 對象的空轉時長 87
8.11 重點迴顧 88


第二部分·單機數據庫的實現
第9章 數據庫 90
9.1 服務器中的數據庫 90
9.2 切換數據庫 91
9.3 數據庫鍵空間 93
9.4 設置鍵的生存時間或過期時間 99
9.5 過期鍵刪除策略 107
9.6 Redis的過期鍵刪除策略 108
9.7 AOF、RDB和復製功能對過期鍵的處理 111
9.8 數據庫通知 113
9.9 重點迴顧 117
第10章 RDB持久化 118
10.1 RDB 文件的創建與載入 119
10.2 自動間隔性保存 121
10.3 RDB 文件結構 125
10.4 分析RDB文件 133
10.5 重點迴顧 137
10.6 參考資料 137
第11章 AOF持久化 138
11.1 AOF持久化的實現 139
11.2 AOF文件的載入與數據還原 142
11.3 AOF重寫 143
11.4 重點迴顧 150
第12章 事件 151
12.1 文件事件 151
12.2 時間事件 156
12.3 事件的調度與執行 159
12.4 重點迴顧 161
12.5 參考資料 161
第13章 客戶端 162
13.1 客戶端屬性 163
13.2 客戶端的創建與關閉 172
13.3 重點迴顧 174
第14章 服務器 176
14.1 命令請求的執行過程 176
14.2 serverCron函數 184
14.3 初始化服務器 192
14.4 重點迴顧 196


第三部分·多機數據庫的實現
第15章 復製 198
15.1 舊版復製功能的實現 199
15.2 舊版復製功能的缺陷 201
15.3 新版復製功能的實現 203
15.4 部分重同步的實現 204
15.5 PSYNC 命令的實現 209
15.6 復製的實現 211
15.7 心跳檢測 216
15.8 重點迴顧 218
第16章 Sentinel 219
16.1 啓動並初始化Sentinel 220
16.2 獲取主服務器信息 227
16.3 獲取從服務器信息 229
16.4 嚮主服務器和從服務器發送信息 230
16.5 接收來自主服務器和從服務器的頻道信息 231
16.6 檢測主觀下綫狀態 234
16.7 檢查客觀下綫狀態 236
16.8 選舉領頭Sentinel 238
16.9 故障轉移 240
16.10 重點迴顧 243
16.11 參考資料 244
第17章 集群 245
17.1 節點 245
17.2 槽指派 251
17.3 在集群中執行命令 258
17.4 重新分片 265
17.5 ASK錯誤 267
17.6 復製與故障轉移 273
17.7 消息 281
17.8 重點迴顧 288


第四部分·獨立功能的實現
第18章 發布與訂閱 290
18.1 頻道的訂閱與退訂 292
18.2 模式的訂閱與退訂 295
18.3 發送消息 298
18.4 查看訂閱信息 300
18.5 重點迴顧 303
18.6 參考資料 304
第19章 事務 305
19.1 事務的實現 306
19.2 WATCH 命令的實現 310
19.3 事務的ACID 性質 314
19.4 重點迴顧 319
19.5 參考資料 320
第20章 Lua腳本 321
20.1 創建並修改Lua 環境 322
20.2 Lua 環境協作組件 327
20.3 EVAL命令的實現 329
20.4 EVALSHA 命令的實現 332
20.5 腳本管理命令的實現 333
20.6 腳本復製 336
20.7 重點迴顧 342
20.8 參考資料 343
第21章 排序 344
21.1 SORT 命令的實現 345
21.2 ALPHA 選項的實現 347
21.3 ASC 選項和DESC 選項的實現 348
21.4 BY選項的實現 350
21.5 帶有ALPHA 選項的BY 選項的實現 352
21.6 LIMIT 選項的實現 353
21.7 GET選項的實現 355
21.8 STORE 選項的實現 358
21.9 多個選項的執行順序 359
21.10 重點迴顧 361
第22章 二進製位數組 362
22.1 位數組的錶示 363
22.2 GETBIT命令的實現 365
22.3 SETBIT 命令的實現 366
22.4 BITCOUNT 命令的實現 369
22.5 BITOP 命令的實現 376
22.6 重點迴顧 377
22.7 參考資料 377
第23章 慢查詢日誌 378
23.1 慢查詢記錄的保存 380
23.2 慢查詢日誌的閱覽和刪除 382
23.3 添加新日誌 383
23.4 重點迴顧 385
第24章 監視器 386
24.1 成為監視器 387
24.2 嚮監視器發送命令信息 387
24.3 重點迴顧 388

前言/序言

  時間迴到2011年4月,當時我正在編寫一個用戶關係模塊,這個模塊需要實現一個“共同關注”功能,用於計算齣兩個用戶關注瞭哪些相同的用戶。
  舉個例子,假設huangz關注瞭peter、tom、jack三個用戶,而john關注瞭peter、tom、bob、david四個用戶,那麼當huangz訪問john的頁麵時,共同關注功能就會計算並打印齣類似“你跟john都關注瞭peter和tom”這樣的信息。
  從集閤計算的角度來看,共同關注功能本質上就是計算兩個用戶關注集閤的交集,因為交集這個概念是如此的常見,所以我很自然地認為共同關注這個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實現,但現實卻給瞭我當頭一棒:我所使用的關係數據庫並不直接支持交集計算操作,要計算兩個集閤的交集,除瞭需要對兩個數據錶執行閤並(join)操作之外,還需要對閤並的結果執行去重復(distinct)操作,最終導緻交集操作的實現變得異常復雜。
  是否存在直接支持集閤操作的數據庫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在搜索引擎上麵進行查找,並最終發現瞭Redis。在我看來,Redis正是我想要找的那種數據庫——它內置瞭集閤數據類型,並支持對集閤執行交集、並集、差集等集閤計算操作,其中的交集計算操作可以直接用於實現我想要的共同關注功能。
  得益於Redis本身的簡單性,以及Redis手冊的詳盡和完善,我很快學會瞭怎樣使用Redis的集閤數據類型,並用它重新實現瞭整個用戶關係模塊:重寫之後的關係模塊不僅代碼量更少,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之前需要使用一段甚至一大段SQL查詢纔能實現的功能,現在隻需要調用一兩個Redis命令就能夠實現瞭,整個模塊的可讀性得到瞭極大的提高。
  自此之後,我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項目裏麵使用Redis,與此同時,我對Redis的內部實現也越來越感興趣,一些問題開始頻繁地齣現在我的腦海中,比如:
  ??Redis的五種數據類型分彆是由什麼數據結構實現的?
  ??Redis的字符串數據類型既可以存儲字符串(比如"hello world"),又可以存儲整數和浮點數(比如10086和3.14),甚至是二進製位(使用SETBIT等命令),Redis在內部是怎樣存儲這些值的?
  ??Redis的一部分命令隻能對特定數據類型執行(比如APPEND隻能對字符串執行,HSET隻能對哈希錶執行),而另一部分命令卻可以對所有數據類型執行(比如DEL、TYPE和EXPIRE),不同的命令在執行時是如何進行類型檢查的?Redis在內部是否實現瞭一個類型係統?
  ??Redis的數據庫是怎樣存儲各種不同數據類型的鍵值對的?數據庫裏麵的過期鍵又是怎樣實現自動刪除的?
  ??除瞭數據庫之外,Redis還擁有發布與訂閱、腳本、事務等特性,這些特性又是如何實現的?
  ??Redis使用什麼模型或者模式來處理客戶端的命令請求?一條命令請求從發送到返迴需要經過什麼步驟?
  為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再次在搜索引擎上麵進行查找,可惜的是這次搜索並沒有多少收獲:Redis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軟件,對它的最好介紹就是官方網站上麵的文檔,但是這些文檔主要關注的是怎樣使用Redis,而不是介紹Redis的內部實現。另外,網上雖然有一些博客文章對Redis的內部實現進行瞭介紹,但這些文章要麼不齊全(隻介紹瞭Redis中的少數幾個特性),要麼就寫得過於簡單(隻是一些概述性的文章),要麼關注的就是舊版本(比如2.0、2.2或者2.4,而當時的最新版已經是2.6瞭)。
  綜閤來看,詳細而且完整地介紹Redis內部實現的資料,無論是外文還是中文都不存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決定自己動手注釋Redis的源代碼,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並通過寫博客的方式與其他Redis用戶分享我的發現。在積纍瞭七八篇Redis源代碼注釋文章之後,我想如果能將這些博文匯集成書的話,那一定會非常有趣,並且我自己也會從中學到很多知識。於是我在2012年年末開始創作《Redis設計與實現》,並最終於2013年3月8日在互聯網發布瞭本書的第一版。
  盡管《Redis設計與實現》第一版順利發布瞭,但在我的心目中,這個第一版還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說,因為第一版是我邊注釋Redis源代碼邊寫的,如果有足夠時間讓我先完整地注釋一遍Redis的源代碼,然後再進行寫作的話,那麼書本在內容方麵應該會更為全麵。
  ??又比如說,第一版隻介紹瞭Redis的內部機製和單機特性,但並沒有介紹Redis多機特性,而我認為隻有將關於多機特性的介紹也包含進來,這本《Redis設計與實現》纔算是真正的完成瞭。
  就在我考慮應該何時編寫新版來修復這些缺陷的時候,機械工業齣版社的吳怡編輯來信詢問我是否有興趣正式地齣版《Redis設計與實現》,能夠正式地齣版自己寫的書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我找不到任何拒絕這一邀請的理由,就這樣,在《Redis設計與實現》第一版發布幾天之後,新版《Redis設計與實現》的寫作也馬不停蹄地開始瞭。
  從2013年3月到2014年1月這11個月間,我重新注釋瞭Redis在unstable分支的源代碼(也即是現在的Redis 3.0源代碼),重寫瞭《Redis設計與實現》第一版已有的所有章節,並嚮書中添加瞭關於二進製位操作(bitop)、排序、復製、Sentinel和集群等主題的新章節,最終完成瞭這本新版的《Redis 設計與實現》。本書不僅介紹瞭Redis的內部機製(比如數據庫實現、類型係統、事件模型),而且還介紹瞭大部分Redis單機特性(比如事務、持久化、Lua腳本、排序、二進製位操作),以及所有Redis多機特性(如復製、Sentinel和集群)。
  雖然作者創作本書的初衷隻是為瞭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但瞭解Redis內部實現的好處並不僅僅在於滿足好奇心:通過瞭解Redis的內部實現,理解每一個特性和命令背後的運作機製,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使用Redis,避開那些可能會引起性能問題的陷阱。我衷心希望這本新版《Redis設計與實現》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Redis,並成為更優秀的Redis使用者。
  本書的第一版獲得瞭很多熱心讀者的反饋,這本新版的很多改進也來源於讀者們的意見和建議,因此我將繼續在www.RedisBook.com設置disqus論壇(可以不注冊直接發貼),歡迎讀者隨時就這本新版《Redis設計與實現》發錶提問、意見、建議、批評、勘誤,等等,我會努力地采納大傢的意見,爭取在將來寫齣更好的《Redis設計與實現》,以此來迴報大傢對本書的支持。
  黃健宏(huangz)
  2014年3月於清遠



《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一、 架構演進的脈絡:為何需要分布式係統? 在單體應用架構日益暴露齣其局限性的當下,如何構建能夠支撐海量用戶、海量數據,並具備高可用、高並發能力的係統,成為擺在開發者麵前的嚴峻挑戰。《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一書,正是聚焦於這一時代背景,深入剖析瞭單體架構的瓶頸,並循序漸進地引領讀者理解分布式係統為何應運而生,以及它所帶來的革命性變革。 從早期的單機數據庫和內存存儲,到如今支撐起全球互聯網運轉的龐大分布式網絡,係統架構的演進並非一蹴而就。本書將迴顧這一曆史進程,講解為何隨著業務規模的增長,單一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和存儲容量終將達到極限。我們將看到,當用戶量突破百萬、韆萬,甚至億級時,單體應用將麵臨響應緩慢、服務中斷、數據不一緻等一係列棘手問題。而分布式係統的齣現,正是為瞭打破這些物理和技術上的壁壘,通過將係統拆分成多個獨立的服務,部署在多颱服務器上,並以網絡為紐帶協同工作,從而實現水平擴展、提高吞吐量、增強容錯能力。 本書將詳細闡述單體架構在可伸縮性、可用性、維護性等方麵遇到的典型睏境,並引齣分布式係統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的獨特優勢。我們將看到,通過將大型應用分解為更小的、可獨立部署和擴展的服務,可以顯著提高係統的響應速度和並發處理能力。同時,分布式係統也為構建高可用性架構提供瞭可能,即使部分節點發生故障,整個係統仍能保持對外提供服務。因此,理解分布式係統的齣現背景,是掌握其核心原理的第一步。 二、 分布式係統的基石:一緻性、可用性與分區容錯的權衡 任何分布式係統,都必須在CAP定理所揭示的三種核心特性之間做齣選擇:一緻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區容錯性(Partition Tolerance)。《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將以嚴謹的理論分析和豐富的實踐案例,深入講解CAP定理的內涵,以及它對分布式係統設計産生的深遠影響。 一緻性(Consistency):在分布式環境中,數據在多個節點上可能存在副本。一緻性要求所有節點上的數據在同一時刻保持相同的值。然而,在分布式環境下實現嚴格的一緻性往往意味著犧牲係統的可用性或性能。本書將探討各種一緻性模型,從強一緻性到最終一緻性,並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的場景。例如,強一緻性可以保證讀取到最新的數據,但在高並發讀寫場景下,其性能開銷可能非常大。而最終一緻性則允許短暫的數據不一緻,但最終會收斂到一緻狀態,這在高可用性要求更高的場景下可能更為適用。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係統在任何時刻都能提供正常服務的概率。在分布式係統中,故障是常態而非意外。為瞭保證高可用性,係統需要具備冗餘和故障轉移的能力,即使部分節點宕機,其他節點也能接管服務,確保服務的連續性。本書將詳細講解如何通過負載均衡、服務降級、數據冗餘等手段來提升係統的可用性。 分區容錯性(Partition Tolerance):網絡分區是指在分布式係統中,由於網絡問題導緻節點之間無法正常通信。分區容錯性是分布式係統在網絡不穩定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工作的能力。在分布式係統中,分區容錯性是必須滿足的特性,因為網絡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CAP定理的真正含義在於,在麵臨網絡分區時,係統隻能在這兩者之間做齣選擇:要麼犧牲一緻性(選擇CP),要麼犧牲可用性(選擇AP)。 本書將深入剖析CAP定理在實際係統設計中的應用,解釋為何大多數分布式係統會在一緻性和可用性之間進行權衡,並根據業務需求選擇最適閤的方案。我們將通過分析諸如ZooKeeper、etcd等分布式協調服務,以及Amazon DynamoDB、Cassandra等分布式數據庫的設計,來理解它們是如何在CAP定理的約束下,實現各自的目標。 三、 分布式一緻性算法:讓協同更有序 分布式係統協同工作,最核心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多個節點之間達成共識,即“分布式一緻性”。《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將對當前主流的分布式一緻性算法進行深入淺齣的講解,幫助讀者理解它們是如何解決分布式環境下的“囚徒睏境”。 Paxos算法:作為分布式一緻性領域的經典算法,Paxos以其嚴謹的理論和相對復雜的實現而聞名。本書將通過清晰的圖示和邏輯推導,逐步揭示Paxos算法的工作原理,包括其 proposer、acceptor、learner等角色,以及 prepare、accept 等階段。我們將分析Paxos算法的優點,例如其能夠保證強一緻性,但也可能麵臨活鎖、性能瓶頸等挑戰。 Raft算法:為瞭解決Paxos算法的復雜性,Raft算法應運而生。Raft算法以其易於理解和實現的特性,在實際應用中得到瞭廣泛的推廣。本書將重點講解Raft算法的設計思想,包括其 Leader Election(領導者選舉)、Log Replication(日誌復製)和 Safety(安全性)等核心機製。我們將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模擬,幫助讀者掌握Raft算法是如何在高可用性、一緻性之間取得平衡的。 Zab協議(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作為ZooKeeper的核心協議,Zab協議是實現分布式協調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介紹Zab協議的工作原理,它如何保證消息的有序性和可靠性,以及在分布式環境下如何處理節點故障和網絡分區。 通過對這些經典算法的深入學習,讀者將能夠理解它們是如何在分布式係統中保證數據的一緻性,並為構建高可靠性的分布式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 分布式協調服務:係統“大腦”的運轉之道 在復雜的分布式係統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協調成韆上萬個服務實例,如何進行服務發現、配置管理、分布式鎖的實現,是保證係統穩定運行的關鍵。《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將重點介紹分布式協調服務的作用及其核心機製。 ZooKeeper:作為業界廣泛使用的分布式協調服務,ZooKeeper提供瞭高可靠的數據發布/訂閱、命名服務、分布式同步等功能。本書將深入剖析ZooKeeper的架構設計,包括其 Znode(數據節點)、Watch(監聽器)、Quorum(法定人數)等核心概念。我們將講解ZooKeeper是如何利用Zab協議實現分布式一緻性,以及它在服務注冊與發現、分布式鎖、配置管理等場景下的應用。 etcd:作為Kubernetes的事實標準配置存儲,etcd同樣是備受矚目的分布式鍵值存儲係統。本書將對比ZooKeeper和etcd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方式,講解etcd如何利用Raft算法實現高可用性和一緻性,並重點介紹其在服務發現、配置分發等方麵的優勢。 通過對這些分布式協調服務的學習,讀者將能夠理解它們是如何充當分布式係統的“大腦”,為整個係統的穩定運行提供強大的支撐。 五、 分布式事務:跨越多個服務的“原子性” 分布式事務是構建分布式係統的難點之一。當一個業務操作需要跨越多個服務,涉及多個數據庫時,如何保證這些操作的原子性,即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失敗,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將深入探討分布式事務的處理機製。 兩階段提交(2PC):作為經典的分布式事務解決方案,2PC通過一個事務協調者來協調各個參與者執行事務。本書將詳細講解2PC的執行流程,包括準備階段(Prepare)和提交階段(Commit),並分析其存在的缺點,例如單點故障、阻塞等問題。 三階段提交(3PC):為瞭解決2PC的阻塞問題,3PC引入瞭“預提交”階段,進一步提高瞭事務的可用性。本書將介紹3PC的原理,並對比2PC,分析其在性能和可用性上的改進。 TCC(Try-Confirm-Cancel):作為一種更具彈性的分布式事務解決方案,TCC模式允許業務邏輯自行控製事務的提交和迴滾。本書將詳細講解TCC的執行流程,包括Try(嘗試)、Confirm(確認)、Cancel(取消)三個階段,並分析其在復雜業務場景下的適用性。 事務消息(MQ):利用消息隊列的特性,也可以實現最終一緻性的分布式事務。本書將講解如何利用消息隊列的可靠投遞和冪等性,來構建最終一緻性的事務解決方案。 通過對不同分布式事務處理方案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選擇最閤適的方案來保證分布式係統中數據的一緻性。 六、 分布式存儲:數據洪流的智慧 隨著海量數據的産生,如何高效、可靠地存儲和管理這些數據,成為分布式係統麵臨的另一大挑戰。《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將深入探討分布式存儲的原理和實現。 分布式文件係統(DFS):例如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它們如何將海量數據分散存儲在多颱服務器上,如何保證數據的冗餘和高可用性,將是本書的重點。我們將講解其 NameNode 和 DataNode 的工作機製,以及數據塊的存儲和管理。 分布式數據庫:包括關係型和NoSQL數據庫,它們如何實現數據的分片、復製、一緻性,以及如何處理高並發讀寫,都將是本書的深入探討內容。我們將分析Sharding、Replication、Consistency Models等核心概念。 緩存係統:在分布式係統中,緩存是提升性能的關鍵。本書將講解分布式緩存的原理,例如緩存分區、一緻性哈希(Consistent Hashing)、緩存失效策略等,以及如何構建高可用、高並發的分布式緩存集群。 七、 分布式係統的實踐與優化 理論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踐的檢驗。《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不僅關注理論,更注重將理論應用於實踐。 故障排查與監控:在分布式環境中,故障是常態。本書將講解如何構建完善的監控體係,如何利用日誌、追蹤、指標等手段,快速定位和解決分布式係統中的各種故障。 性能優化:隨著係統規模的增長,性能問題將日益凸顯。本書將提供一係列性能優化的策略和方法,包括負載均衡、連接池、異步處理、數據序列化等,幫助讀者構建高性能的分布式係統。 安全性:分布式係統的安全性不容忽視。本書將探討分布式係統中的安全挑戰,包括身份認證、授權、數據加密等,以及如何構建安全的分布式係統。 《揭秘分布式係統:從原理到實踐》 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分布式係統學習路徑。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您將不僅能夠理解分布式係統的核心原理,更能掌握構建、部署、維護和優化復雜分布式係統的關鍵技能,從而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打造齣強大、可靠、可擴展的係統。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接觸 Redis,是在一個性能瓶頸的夜晚,項目中的緩存失效和延遲讓我頭疼不已。那時,市麵上關於 Redis 的書籍不少,但總覺得內容零散,缺乏體係。直到我翻開《Redis 設計與實現》,仿佛找到瞭久違的“燈塔”。這本書從底層數據結構齣發,娓娓道來 Redis 的核心機製,比如它為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海量數據的讀寫,背後的秘密又藏在哪兒?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 API,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命令的執行流程,以及它們是如何與內存、綫程模型相互作用的。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 Redis 內部的運轉機製,那些抽象的數據結構變得鮮活起來,仿佛就在我眼前跳動。對於那些對 Redis 性能優化感到迷茫,或者想從更深層次理解 Redis 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它不僅僅是技術的講解,更是一種思維的啓迪,讓你明白“為什麼”是如此重要,而不僅僅是“怎麼做”。

評分

在我眼中,《Redis 設計與實現》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我並不是一個追求理論極緻的讀者,更關注的是如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Redis 設計與實現》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在講解 Redis 的核心功能的同時,也很巧妙地融入瞭大量關於如何優化 Redis 使用場景的討論。比如,書中對 Redis 的各種數據結構(String, List, Set, Sorted Set, Hash)的特性進行瞭細緻的對比分析,讓我能夠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選擇最閤適的數據結構,從而達到最優的性能。此外,書中關於 Redis 集群、哨兵模式的講解,對於我們構建高可用、可擴展的 Redis 服務至關重要。每一次遇到 Redis 相關的問題,我都會不自覺地翻開這本書,總能在其中找到啓發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直接指導你的實踐,讓你少走彎路,事半功倍。

評分

作為一名技術愛好者,我對那些能夠“言簡意賅”卻又“意蘊深長”的書籍情有獨鍾。《Redis 設計與實現》正是這樣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作品。它用一種非常清晰、邏輯嚴謹的方式,將 Redis 這個復雜的係統分解開來,然後層層剖析。讀這本書,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框架。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耐心細緻地為你講解 Redis 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為何如此強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 Redis 內部數據結構的處理方式的描述,以及它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實現瞭高性能和低內存占用。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讓我看到瞭作者的用心,也讓我對 Redis 的開發者充滿瞭敬意。如果你想快速掌握 Redis 的核心原理,並且對技術背後的“道”有所追求,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評分

對於我這種多年經驗的開發者來說,閱讀技術書籍往往更關注那些能夠引發思考、提供全新視角的見解。《Redis 設計與實現》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我之前對 Redis 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其作為高性能緩存的層麵,對於其內部的精巧設計和魯棒性知之甚少。這本書則像一把鑰匙,打開瞭 Redis 的“黑箱”。它詳細講解瞭 Redis 的內存管理策略,包括 RDB 持久化、AOF 持久化如何平衡數據安全與性能,以及主從復製機製的原理。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 Redis 的綫程模型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解釋瞭為何 Redis 能夠做到單綫程高性能,以及在並發場景下,它又是如何處理請求的。這種對底層細節的刨根問底,讓我對 Redis 的信任感倍增,也為我在設計係統時,如何更好地利用 Redis 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你如何“透徹”地理解一個技術,而不僅僅是“會用”。

評分

從一個初學者的角度來看,《Redis 設計與實現》絕對是一本“入門友好”但又不失“深度”的書。我曾經因為對 Redis 的不瞭解,在開發過程中走瞭不少彎路,浪費瞭不少時間。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學習方式。它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循序漸進地引導我理解 Redis 的方方麵麵。我不再是死記硬背 API,而是開始理解每個命令背後的邏輯,以及它們是如何被 Redis 高效處理的。書中對 Redis 的持久化機製、內存淘汰策略的講解,讓我對如何保證數據不丟失,以及如何在內存有限的情況下,閤理地管理數據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 Redis 的理解提升瞭一個全新的層次,不再是那個“隻會用”的初學者,而是能夠“懂”Redis,“用好”Redis。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你建立起紮實的 Redis 基礎,為你未來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學習用的書很多,多學習,有好處,大傢一起學習,趕快來京東買書瞭。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不過質量絕對是正版

評分

習慣性好評。習慣性好評。

評分

還是不錯的,很快。

評分

不錯不錯,以往感覺並發很神秘,現在我要跪讀神作。

評分

學習用的書很多,多學習,有好處,大傢一起學習,趕快來京東買書瞭。

評分

深入瞭解下redis.順便看看c代碼

評分

東西不錯,值得購買,下次會再次買的。

評分

很好,書不錯很好,書不錯很好,書不錯很好,書不錯很好,書不錯很好,書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