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普读物元祖”—学研教育出版社金牌科普图鉴!
★值得青少年和科普爱好者收藏的科普佳作!
★全书由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专家、中国鸟类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中国科学院昆虫专家审读并鼎力推荐!
★百名日本专家学者联袂编写,严谨、科学性与趣味性并存,不仅是青少年理想的科普读物,同样适合成年科普爱好者收藏!
★上万幅彩色高清图片,日本摄影师拍摄,极具收藏价值!
想要对常见的昆虫——蝴蝶、蜜蜂、蚂蚁,以及其他昆虫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研图鉴:昆虫》一定能让你一本满足!单蝴蝶的品种就列出了100多种,都配有全彩照片,某些种类的昆虫还给出了幼虫形态等的图片,是一般科普图鉴书不能比拟的!
审读专家:刘 晔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专家,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关村中学课外指导老师。被锹甲专家用姓名命名新种“刘氏深山锹甲”。曾主编《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世界上千奇百怪的昆虫…………… 6
千姿百态的昆虫巢穴……………… 8
昆虫的食物……………………… 10
鳞翅目……………… 12
凤蝶、粉蝶、蛱蝶、斑蝶、眼蝶、灰
蝶、弄蝶等
凤蝶类……………………………………… 14
菜粉蝶的生活……………………………… 18
粉蝶类……………………………………… 20
世界上各种美丽的蝴蝶…………………… 40
天蚕蛾类…………………………………… 42
天蛾类……………………………………… 44
天蚕蛾、天蛾的生活……………………… 46
世界上的蛾类……………………………… 60
甲虫类……………… 62
步甲、龙虱、吉丁、瓢虫、象甲等
锹甲类……………………………………… 72
金龟子类…………………………………… 74
双叉犀金龟的生活………………………… 76
萤火虫的生活……………………………… 78
天牛类……………………………………… 86
世界上的鞘翅目昆虫……………………… 92
膜翅目……………… 94
姬蜂、泥蜂、胡蜂、马蜂、蜜蜂、蚂
蚁等
蜂类………………………………………… 96
蜂类和蚁类………………………………… 98
膜翅目的生活…………………………… 100
蜻蜓类…………… 104
豆娘、色蟌、蜻蜓等
蜻蜓类…………………………………… 106
蜻蜓的生活……………………………… 113
蝉类、蝽类……… 116
猎蝽、仰泳蝽、螳蝎蝽、沫蝉、飞
虱、蚜虫等
蝉类……………………………………… 118
蝽类……………………………………… 120
蝽类的生活……………………………… 122
水黾、红娘华等类……………………… 124
直翅类等………… 128
螳螂、蠼螋、蟑螂、竹节虫等
蝗虫、布氏蝈螽类……………………… 130
蟋蟀类…………………………………… 132
国外的螳螂、丽叶的生活……………… 136
蝇、虻等类……… 138
螳蛉、蝶角蛉、蜉蝣、石蝇、跳蚤等
蝇、虻等类……………………………… 140
虻、苍蝇、蚊子的生活………………… 142
蚁蛉等类………………………………… 144
白蚁、窃蠧等类………………………… 146
昆虫以外的虫类……148
蜘蛛、伪蝎、马陆、蚰蜒、鼠妇等
蜘蛛类…………………………………… 148
蜘蛛的生活……………………………… 150
螨虫、蝎子、蜈蚣等类………………… 152
昆虫信息馆………………… 153
索引… ……………………………………………………… 194
生僻字注音表……………………………………………… 208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排版和设计上的用心程度,这简直是出版界的良心之作。通常的昆虫图鉴为了塞进足够多的信息,往往会把页面挤得满满当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但这本书显然采用了“留白”的美学原则。每一个物种的展示都享有足够的空间,文字和图片之间保持着一种优雅的距离感。图注的字体选择也非常讲究,既清晰易读,又不会抢占主图的风头。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一些关键物种旁边,巧妙地插入了一些手绘的、带有历史感的研究草图风格的插图,这些插图与后期的数码照片形成了有趣的对话,仿佛是不同时代观察者的声音在同一页纸上交汇。这种层次感和对比度,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升华为一种对知识传承和视觉艺术的欣赏过程。它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摆在家中书架上,随时取阅欣赏的艺术品集。
评分坦白说,我对某些图鉴总有一种“外国人写的”感觉,就是那种过度客观化、缺乏人情味的叙述方式。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它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融入了一种非常本土化的观察视角。我能感受到作者对我们身边这些常见昆虫的情感投入。比如,在描述那些在城市公园里常见的膜翅目昆虫时,它的文字不是简单地记录它们的形态,而是会描绘出它们在人类活动背景下的生存策略,比如如何利用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或者如何与城市园林中的特定树种共生。这种“在地的”观察,让书中的内容对我而言,立刻变得鲜活和亲切起来。我拿着这本书去公园观察时,会时不时地想起书里的某一句话,然后会用更细致的目光去寻找书中所描述的那个特定行为。这本书成功地将遥远的科学知识,转化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发现,极大地激发了我走出户外,去重新审视我们脚下这个微小世界的兴趣。
评分对于我这种比较注重实用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索引和分类系统简直是业界标杆。我经常需要快速定位到某个科属或者某个特定的生活习性,以往的书籍要么索引做得过于简单,要么就是交叉引用混乱不堪。但这本书的设计逻辑非常清晰,它似乎是站在一个资深昆虫学家的角度来构建这个检索体系的。不仅有标准的分类检索,还增加了基于行为模式(例如“昼伏夜出者”、“空中捕食者”等)的非正式检索入口,这对于那些尚未完全掌握分类学的爱好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曾经花了好大力气才在另一本厚重的参考书中找到某个稀有蛾类的主要分布区域,而在这本书里,我通过几个关键词的组合,不到一分钟就精准定位了相关信息,并且相关信息旁边还配上了该物种在不同地理纬度上的细微体色差异图。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思维,真正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群体的深刻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抗拒的,因为我总觉得这类“图鉴”要么内容过于浅显,要么就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物种A、物种B”的线性结构,而是似乎在构建一个微观世界的生态网络。你读下去的时候,会感觉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展示”昆虫,更是在“讲述”它们如何与周围的环境、植物乃至其他昆虫进行互动和生存博弈。比如,它在描述某种食蚜蝇时,会巧妙地穿插关于它所寄生植物的介绍,以及这种模仿行为背后复杂的进化压力。这种宏观视角与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让整个阅读体验变得极其立体和丰富。我感觉我不是在一个阅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自然向导的带领下,进行一次充满智慧和哲思的野外考察。它教会我的,远不止是识别物种名称那么简单,更是理解“生态”这个宏大概念是如何由无数微小而精妙的连接构成的。
评分这本画册的选材真是太棒了!我本来以为会看到很多那种教科书式的介绍,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给深度爱好者的宝藏。作者在昆虫的形态描绘上花了大量的心思,无论是那种微小的绒毛,还是复眼上细密的光泽,都捕捉得极其到位。尤其是对一些特定昆虫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细节刻画,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比如,我记得有一页专门展示了某种甲虫蜕变时外骨骼的质感,那种半透明又带着金属光泽的感觉,通过精准的用色和光影处理被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这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都能从中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那种微妙和震撼。它不像某些图鉴那样冷冰冰地罗列数据,而是充满了对生命个体独特性的尊重和赞美。翻阅起来,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视觉上的深度探索,每一次翻页都有新的惊喜,你会发现那些平日里容易被忽略的小生命,原来可以美得如此惊心动魄。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也让人爱不释手,厚实的纸张让那些复杂的色彩层次得以充分展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感。
评分东西还好完整,快递晚了8天
评分很好。
评分书很不错,小朋友很喜欢。
评分无可取代也测测北方股份v
评分很好,孩子喜欢看
评分一般般吧,没有什么内容,不值这个价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品质非常好
评分专门上海调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