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凤国 编
图书标签:
  • 电火花加工
  • EDM
  • 放电加工
  • 模具加工
  • 金属加工
  • 制造技术
  • 机械加工
  • 精密加工
  • 数控加工
  • 加工工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87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00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全面介绍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实用性著作,理论阐述清楚易懂,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非常贴合工程实际。这些特点都得益于本书的主编曹凤国研究员几十年的研发和生产实践的精心总结,相信会对业内人士非常有帮助和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电火花成形加工、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其他电火花加工及复合加工等。
本书不仅汇集了世界上电火花加工各种学派的理论,而且还介绍了世界最新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和装备,是一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选进技述和工艺实践的综合性书籍。
本书可供从事电火花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电火花加工设备操作的技术工人学习使用,还可作为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曹凤国,原北京电加工研究所所长,原北京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电加工学会(ISEM)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拉丝模专业委员会。曹凤国三十年来主要从事精密特种加工(电火花、激光、超声波加工等)、光机电一体化等现代制造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取得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二十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际发明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6项。同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84年被国家科委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学会副理事长。1995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11届国际电加工学术会议上被选为国际电加工学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98年,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精密特种加工中心首席专家,一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多项重大科技项目。

目录

绪论
0.1 我国电火花加工发展概况 1
0.2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和用途 6
0.3 电火花加工实现的基本条件 6
0.4 电火花加工的名词术语和符号 7
0.5 电火花加工工艺方法的分类 9

第1篇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第1章 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
1.1 单次放电腐蚀模型 12
1.1.1 电离准备阶段 13
1.1.2 放电热蚀阶段 13
1.1.3 消离抛出阶段 14
1.2 重复放电腐蚀模型 14
1.2.1 放电诸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14
1.2.2 加工速度模型 15
1.2.3 电极低损耗模型 16
1.3 电腐蚀机理的主要学说 16
1.3.1 腐蚀过程 17
1.3.2 抛出过程 20
第2章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2.1 极性效应 24
2.2 覆盖效应 24
2.3 间隙效应 26
2.3.1 间隙距离h与间隙电压u的关系 26
2.3.2 间隙距离h与加工速度vw和电极损耗 的关系 26
2.4 面积效应 26
2.5 脉冲放电特性 27
2.6 介质效应 29
2.7 电极与工件材料特性 31

第2篇 电火花成形加工
第3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脉冲电源
3.1 弛张式脉冲电源 35
3.1.1 RC型脉冲电源 36
3.1.2 RLC型脉冲电源 38
3.2 晶闸管式脉冲电源 39
3.2.1 晶闸管式电源主回路 39
3.2.2 晶闸管触发电路 40
3.3 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 42
3.3.1 脉冲发生器(主振级)及典型电路 43
3.3.2 前置放大级及典型电路 46
3.3.3 功率放大级 48
3.4 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脉冲电源 49
3.4.1 两种功率管的工作特点 49
3.4.2 常用驱动电路 50
3.4.3 常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脉冲电源类型 53
3.4.4 节能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脉冲电源 54
3.5 输出不同波形的脉冲电源 55
3.5.1 矩形波派生的脉冲电源的波形与特点 55
3.5.2 不同波形迭加的脉冲电源的波形与特点 56
3.6 其他形式的电火花成形加工脉冲电源 57
3.6.1 高精度镜面加工电源 57
3.6.2 智能化控制脉冲电源 58
第4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自动控制系统
4.1 伺服控制系统 62
4.1.1 伺服控制系统的作用、要求及分类 62
4.1.2 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63
4.1.3 伺服控制系统工作范围的调整 67
4.1.4 伺服控制系统的类型 68
4.2 加工过程参数控制系统 73
4.2.1 加工过程参数控制系统的作用 73
4.2.2 加工过程参数控制的方法 73
4.2.3 加工过程参数自适应控制系统 75
4.3 电火花成形加工的数控系统 79
4.3.1 数控系统软、硬件结构 80
4.3.2 数控系统的插补技术 84
4.3.3 数控系统的加工控制技术 87
第5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
5.1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主机 90
5.1.1 机床的分类及结构形式 90
5.1.2 机床各部件名称和传动轴方向定义 93
5.1.3 机床主机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94
5.1.4 机床主要精度和技术指标检验 99
5.2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用附件 106
5.2.1 机床通用附件 107
5.2.2 机床专用附件 109
5.3 电火花加工用工作液过滤系统 116
5.3.1 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116
5.3.2 工作液过滤系统设计的要求 117
5.3.3 工作液的选择 120
第6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工艺规律
6.1 影响加工速度的主要因素 123
6.1.1 电参数对加工速度的影响 123
6.1.2 非电参数对加工速度的影响 125
6.2 影响电极损耗的主要因素 127
6.2.1 电参数对电极损耗的影响 128
6.2.2 非电参数对电极损耗的影响 130
6.3 影响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132
6.3.1 表面粗糙度 132
6.3.2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133
6.3.3 加工精度 135
6.3.4 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135
6.4 电火花加工后表面层状态 138
6.4.1 表面变化层 138
6.4.2 表面变化层的力学性能 139
第7章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及应用
7.1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方法 142
7.1.1 单工具电极直接成形法 142
7.1.2 单工具电极平动法 143
7.1.3 单工具电极数控摇动法 143
7.1.4 多工具电极更换法 143
7.1.5 分解工具电极法 144
7.1.6 数控摇动成形法 145
7.1.7 数控多轴联动成形法 147
7.2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技术 147
7.2.1 零件图工艺分析及加工方法选择 148
7.2.2 电极的准备 148
7.2.3 工件的准备 157
7.2.4 电极的装夹与定位 158
7.2.5 加工规准的选择、转换 160
7.2.6 加工进给量和摇动(平动)量的确定 162
7.2.7 加工参数表和参数说明 163
7.2.8 工作液的处理 164
7.3 电火花成形加工实例 166
7.3.1 花纹模具的电火花加工实例 166
7.3.2 精锻模具的电火花加工 167
7.3.3 汽轮机高压喷嘴组零件的电火花加工 168
7.3.4 轮胎模具的电火花加工 169
7.3.5 螺纹及斜齿轮零件的电火花加工 170
7.3.6 精密微细小孔零件的电火花加工 172
7.3.7 注塑模的电火花加工 174
7.3.8 高精度压胶模的电火花加工 174
7.3.9 五轴联动的电火花加工 176
7.3.10 带冠式整体涡轮盘的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 177
7.3.11 透平叶轮的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 178
7.3.12 高效高精度镜面电火花加工实例 179

第3篇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第8章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
8.1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组成及特点 184
8.1.1 脉冲电源的基本组成 184
8.1.2 脉冲电源的特点 185
8.2 脉冲电源的典型电路 187
8.2.1 脉冲发生器典型电路 188
8.2.2 前置推动级及功率放大级典型电路 190
8.3 其他形式的脉冲电源 192
8.3.1 高频分组脉冲电源 192
8.3.2 阶梯波脉冲电源 193
8.3.3 双回路与多回路脉冲电源 193
8.3.4 自适应控制脉冲电源典型电路 194
第9章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控制系统
9.1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控制系统的特性及组成 196
9.1.1 控制系统的特性 196
9.1.2 控制系统的组成 197
9.2 加工轨迹控制系统 197
9.2.1 光电跟踪控制系统 197
9.2.2 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 198
9.3 伺服进给控制系统 203
9.3.1 伺服进给速度的控制方法 203
9.3.2 伺服进给驱动电路 205
9.4 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 207
9.4.1 3B代码程序编制方法 207
9.4.2 ISO代码程序编制方法 208
9.4.3 计算机自动编程方法 212
9.5 基于PLC机床控制系统 213
9.6 中速走丝线切割加工技术 214
9.6.1 中速走丝线切割技术的起源 214
9.6.2 中速走丝线切割应具备的功能特点 214
9.6.3 中速走丝线切割控制技术概述 215
第10章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
10.1 机床的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218
10.1.1 机床型号 218
10.1.2 主要技术参数 218
10.1.3 精度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219
10.2 机床的结构组成 219
10.2.1 床身 219
10.2.2 X、Y坐标工作台 220
10.2.3 运丝系统 224
10.2.4 工作液及循环过滤系统 229
10.2.5 锥度切割的丝架结构 231
10.2.6 多轴联动加工系统 232
第11章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基本工艺规律
11.1 加工工艺指标 233
11.2 基本加工工艺规律 234
11.2.1 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234
11.2.2 非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236
11.2.3 各因素对加工工艺指标影响的相互关系 241
第12章 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及应用
12.1 加工工艺方法 243
12.1.1 图样分析与方案确定 243
12.1.2 编制加工程序 245
12.1.3 工件的装夹、找正与加工 249
12.1.4 工件的检验 252
12.2 加工应用与实例 253
12.2.1 冷冲模具的加工 253
12.2.2 电动机转子复式冲模的加工 253
12.2.3 长窄型孔冲模或锻模的加工 254
12.2.4 超行程工件的加工 254
12.2.5 不闭合曲线工件的间隙补偿方法及加工 255
12.2.6 带锥度大行程、大厚度零件的加工 256
12.2.7 工艺美术制品零件的加工 256
12.2.8 复杂曲面旋转线切割加工的实例 257
12.2.9 大锥度冷冲模具加工的实例 257
12.2.10 中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应用 257

第4篇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第13章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
13.1 低速走丝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的特点及分类 261
13.1.1 电源的特点 261
13.1.2 电源的分类 263
13.2 低速走丝线切割加工晶体管矩形波脉冲电源典型电路 263
13.2.1 典型电路原理图 263
13.2.2 间隙电压、电流波形图 263
13.3 低速走丝线切割加工并联电容脉冲电源 264
13.4 低速走丝线切割加工无电解作用脉冲电源 265
13.5 低速走丝线切割超高精加工脉冲电源 266
第14章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自动控制系统
14.1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系统硬件构成 267
14.2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主轴伺服控制系统 269
14.2.1 主轴运动方向控制系统 269
14.2.2 主轴运动速度控制 270
14.2.3 主轴电动机驱动及控制系统 270
14.3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参数控制 271
14.4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系统软件构成 272
14.5 低速走丝线切割机床控制指令代码 275
第15章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
15.1 机床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278
15.1.1 机床型号 278
15.1.2 主要技术参数 278
15.1.3 精度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278
15.2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结构 278
15.2.1 床身、立柱 279
15.2.2 X、Y坐标工作台 279
15.2.3 走丝系统 281
15.2.4 工作液系统 286
15.3 机床工装夹具 287
第16章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基本工艺规律
16.1 加工工艺指标 289
16.1.1 切割速度 289
16.1.2 表面质量 290
16.1.3 加工精度 291
16.2 基本加工工艺规律 293
16.2.1 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293
16.2.2 非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296
第17章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及应用
17.1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303
17.1.1 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步骤 304
17.1.2 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305
17.2 加工工艺方法 310
17.2.1 多工位级进模具的加工工艺方法 310
17.2.2 几种特殊情况常用的处理方法 314
17.2.3 无芯切割的加工工艺方法 316
17.2.4 锥度切割的加工工艺方法 316
17.2.5 双丝切割的加工工艺方法 318
17.2.6 开开形状的加工方法 318
17.2.7 冲压模的加工方法 319
17.3 典型零件加工实例 319
17.3.1 小批量零件的加工实例 319
17.3.2 弹簧管零件的加工实例 320
17.3.3 齿轮的加工实例 321
17.3.4 大批量、高精度、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实例 322
17.3.5 变偏移量、变锥度工件的编程实例 324
17.3.6 无芯切割及跳模加工编程实例 328

第5篇 其他电火花加工及复合加工
第18章 其他电火花加工
18.1 电火花小孔加工 337
18.1.1 电火花小孔高速加工 337
18.1.2 精密多轴数控电火花小孔加工 339
18.1.3 小孔及深孔的电火花磨削 344
18.2 电火花回转加工与跑合加工 346
18.2.1 电火花回转加工 346
18.2.2 展成式精密电火花加工的应用 349
18.2.3 电火花跑合加工 350
18.3 金属电火花表面强化与刻字 351
18.3.1 金属电火花表面强化 351
18.3.2 电火花刻字 353
18.4 半导体与非导体的电火花加工 354
18.4.1 超硬材料的电火花加工 354
18.4.2 半导体的电火花加工 358
18.4.3 非导体的电火花加工 359
18.5 电熔爆加工 360
18.5.1 电熔爆加工的原理、特点 360
18.5.2 电熔爆加工设备 360
18.5.3 电熔爆加工的应用 361
18.6 电火花数控铣削加工 362
18.6.1 电火花数控铣削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362
18.6.2 影响加工的主要因素 362
18.6.3 采用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作为电火花数控铣削加工 364
18.6.4 电火花铣削展成加工的应用 364
18.7 阳极机械切割 365
18.7.1 阳极机械切割加工的原理及特点 365
18.7.2 阳极机械切割加工的应用 365
18.8 短电弧加工 368
18.8.1 短电弧加工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368
18.8.2 短电弧加工机床 369
18.8.3 短电弧加工的应用 369
18.9 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 370
18.10 气体介质中电火花加工 370
18.10.1 气体介质中电火花放电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370
18.10.2 气体介质中电火花放电加工特性 371
18.10.3 高压电火花束流在天然金刚石微孔模光整加工中的应用 372
第19章 电火花与其他加工技术的复合加工
19.1 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374
19.1.1 超声电火花复合抛光 374
19.1.2 超声电火花复合打孔 376
19.2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 376
19.2.1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的原理及特点 376
19.2.2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377
19.2.3 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技术对太阳能硅片进行切割加工的应用 378
19.3 液体束流电火花微孔加工 379
19.3.1 液体束流电火花加工的原理 379
19.3.2 液体束流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380
参考文献 381

前言/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机械制造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工艺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涵盖了从材料选择、金属切削加工、特种加工、塑性加工、焊接、热处理到表面处理、测量技术以及机械制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第一章 材料与零件设计: 深入探讨了机械零件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材料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以及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耐磨性等)。详细介绍了常用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等)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热处理工艺及其在零件设计中的应用。同时,也初步介绍了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陶瓷等)的选用原则。本章强调了设计与材料的协同优化,指出合理的材料选择是保证零件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 第二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这是机械制造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章首先介绍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如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刀具几何参数(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等)以及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随后,详细阐述了车削、铣削、钻削、镗削、磨削等主要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典型机床。重点解析了切削过程中的热量产生与分布、刀具磨损机理、切削液的作用以及表面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本章还介绍了高效、高精度切削的先进技术,如高速切削、精密加工等。 第三章 特种加工工艺: 针对传统机械切削难以加工的材料或形状,本章系统介绍了多种特种加工方法。包括电化学加工(ECM)、电火花加工(EDM)——此处非重点展开,主要介绍其原理、工艺特点、电极材料与制备、参数选择及应用领域;激光加工(LP)、离子束加工(IBM)、超声波加工(USM)等。对每种加工方法,都详细讲解了其加工原理、能量来源、加工介质、工艺参数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列举了其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第四章 金属塑性加工: 介绍了金属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致断裂的加工方法。本章首先阐述了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包括屈服、流动、应变硬化等。详细介绍了锻压(包括自由锻、模锻、压力机锻造)、冲压(包括落料、冲孔、弯曲、拉深、翻边等)、轧制(包括板材轧制、型材轧制)以及挤压、旋压等塑性加工工艺的原理、设备、模具设计要点、工艺流程以及对材料性能和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塑性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第五章 焊接工艺: 涵盖了连接金属零件的主要焊接方法。本章首先介绍了焊接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以及焊接接头的形式(对接、角接、搭接等)和坡口形式。详细讲解了弧焊(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电阻焊(如点焊、缝焊、对焊)、气焊以及钎焊(如软钎焊、硬钎焊)等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设备、材料选择(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和操作要点。着重分析了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如气孔、夹渣、裂纹、未焊透、咬边等)及其原因和预防方法,并介绍了焊接变形的控制技术。 第六章 热处理工艺: 旨在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本章详细阐述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的原理、目的、工艺过程、冷却介质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碳钢和合金钢的相图,以及各种热处理方法的组织转变过程。此外,还介绍了表面热处理(如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氮化、碳氮共渗)以及调质、时效处理等特殊热处理工艺。本章强调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的选择对获得预期性能的重要性。 第七章 表面处理工艺: 介绍了对零件表面进行改性或装饰的各种技术。包括机械加工(如抛光、喷砂、滚压)、电化学处理(如电镀、阳极氧化、化学氧化)、涂层技术(如喷涂、PVD、CVD)以及热处理(如渗层处理)。重点介绍了防腐蚀、耐磨、美观等不同目的下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材料选择以及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第八章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 强调了质量保证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本章介绍了机械零件尺寸、形状、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投影仪、三坐标测量机等)。阐述了形位公差的检测原理,以及表面粗糙度、硬度、金相组织等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本章还介绍了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如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SPC)等,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通过有效的测量和控制来确保产品质量。 第九章 机械制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提供了对整个制造过程的宏观视角。本章介绍了生产准备、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计划的安排、生产作业的组织以及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探讨了流水线生产、单件小批生产等不同生产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此外,还初步介绍了现代制造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柔性制造系统(FMS)、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以及这些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柔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辅以大量插图和表格,旨在为机械制造领域的初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读者通过学习本书,能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艺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电火花加工》这本书,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科技感和精密感,我拿到它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那些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精密零件,比如手机里的芯片、汽车的发动机部件,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制造工艺。这本书,很可能就是解开这些谜团的钥匙。拿到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工程师,但作为一名对科学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电火花加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是不是像科幻电影里那样,用电火花就能神奇地塑形?它又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是工业制造,还是更前沿的科研领域?我特别想知道,这种加工方式在精度上能达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能够制造出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结构。而且,我脑海里还浮现出很多与“电”相关的联想,比如电流的控制,放电的频率,这些因素又会如何影响加工的效果?它会不会像雕刻一样,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如果我想了解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生动的图文展示,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电火花加工的魅力?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而不是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毕竟,科技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和启迪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点亮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让我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制造的精髓,甚至启发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

评分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各种加工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电火花加工》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认知窗口。书中关于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和工艺,讲解得非常系统和深入,从基础的电学理论,到复杂的加工过程控制,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脉冲电源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脉冲的参数来影响加工精度和效率,这部分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非常有启发。而且,书中还对各种类型的电火花加工机床(例如,穿孔机、成型机、线切割机)进行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项技术的设备构成和应用范围。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很多实际案例和工程经验,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业生产联系起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扎实地掌握电火花加工的理论基础,并为我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用“能量”来改变物质形态,以及这种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效率和损耗非常感兴趣。《电火花加工》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书中深入地探讨了电火花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机制,以及这些能量是如何被用于材料的熔蚀和去除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能量密度”和“放电时间”的论述,这让我理解到,看似微小的电火花,其实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能量,是实现高效加工的关键。而且,书中还对不同加工方式在能量利用效率上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不同技术之间的优劣之处。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复杂任务的工艺感到钦佩,而电火花加工似乎正是这样一种技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能量是如何成为塑造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的,以及电火花加工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这种力量,实现令人惊叹的制造效果。

评分

我是一名对设计和制造流程都有一些涉猎的创意工作者,当我翻开《电火花加工》这本书的时候,我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它如何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精确的物理实体。书中关于电火花加工的原理,虽然涉及到了物理学和电学,但它并没有回避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工艺流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加工路径规划和电极设计的部分,这就像是在为设计者和工程师提供一种新的“语言”,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有效、更自由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设计构想。我一直觉得,很多富有创意的设计,最终都受限于现有的加工技术,而电火花加工似乎打破了这种限制,它能够实现一些我之前认为不可能的复杂形状和精细纹理。书中给出的那些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电火花加工,创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模具,或者具有特殊功能的精密零件,这让我看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在现代制造业中,先进的加工技术是如何赋能设计师,让他们能够将想象力转化为现实。

评分

我是一名对机械加工有着濃厚興趣的业余爱好者,偶然间看到了《电火花加工》这本书,它就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我。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我一直想象着,利用“火花”这样一个看似无序的现象,如何能够创造出精确到微米级别的工件。书中对于电火花放电过程的描述,细致入微,从脉冲电源的工作原理,到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通道形成,再到熔蚀产物的去除,每一个环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放电模式(例如,单次放电、连续放电)的对比分析,这让我了解到,看似简单的“火花”,其实蕴含着如此复杂的能量控制和时间管理。而且,书中对电极损耗的分析也相当全面,这是一个在实际加工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如何平衡电极的消耗与工件的加工效率,书中给出了很多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对那些只有在高端制造业才能见到的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过程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正好解答了我的疑问,它揭示了电火花加工是如何能够轻松应对那些传统机械加工难以企及的复杂形状和特殊材料。读完之后,我对电火花加工这项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机器操作,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工艺。

评分

我一直对物理学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改变的过程非常着迷,《电火花加工》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好奇心。书中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了电火花放电时能量是如何传递和释放的,以及这种能量是如何作用于工件材料,使其发生熔蚀和去除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等离子体”的论述,以及等离子体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让我对加工的物理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书中还对不同电极材料的导电性、熔点等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放电过程和加工效果进行了分析,这让我看到了材料本身的性质是如何决定加工的可能性和效率的。我一直对那些只能用特殊方式加工的材料感到好奇,比如陶瓷、硬质合金等,而这本书正好解释了电火花加工是如何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加工效果,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和精妙的工艺设计。

评分

作为一名对材料科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电火花加工》这本书吸引我的首先是它对材料特性的影响。我知道,很多高硬度、高强度、难加工的材料,比如硬质合金、高温合金等,在传统切削加工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电火花加工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书中对于不同材料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响应特性,以及加工后材料表面层性能的变化,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比如热影响区的形成,以及这种变化对工件性能的影响,这对我理解材料加工的本质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对于电火花加工在精密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复杂的型腔、凸模,如果没有电火花加工,将难以想象。它不仅仅是“加工”了材料,更像是在“重塑”材料的形态。我对书中关于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之间的权衡分析也很有兴趣,这涉及到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优的加工参数,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指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材料的特性与加工方式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评分

我拿到这本《电火花加工》的时候,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我总觉得这种工业技术类的书籍,要么枯燥乏味,要么深奥难懂,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天书。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那种严谨又不失条理的论述方式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介绍了一个加工技术,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如何用能量精准塑形”的故事。书中对于电火花产生的原因,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到宏观放电现象的解释,都做得相当到位,而且居然能够用我能理解的语言来阐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这一点让我非常佩服。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不同电极材料、不同加工参数对加工结果的影响分析,这部分内容非常深入,而且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数据来支撑,让我对这种加工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不同领域的应用,这些案例的介绍非常有说服力,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价值。我一直对精密制造的极限感到好奇,而这本书似乎就在试图挑战这些极限,它所描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简直令人惊叹。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刻地理解电火花加工是如何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一环的。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高科技”的加工方式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制造出我们肉眼难以企及的精细结构的工艺。《电火花加工》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类技术的向往。书中对于电火花加工所能达到的极高精度和极佳表面质量的描述,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能够制造出肉眼几乎看不到的微小沟槽、孔洞,甚至实现一些微观三维结构的精密加工,这让我对现代制造业的水平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微细电火花加工”和“超精密电火花加工”的介绍,这些技术似乎正在挑战我们对加工精度的传统认知。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在微电子、精密光学、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这些都让我看到了电火花加工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原理,能够实现如此惊人的精密加工。

评分

我之前对电火花加工这个概念,基本上是一无所知,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直到我无意中看到了《电火花加工》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书中首先就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介绍了电火花加工的定义和发展历史,让我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它逐步深入到加工原理,并结合了大量的图示,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火花是如何产生、如何作用于工件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非接触式加工”的描述,这和我之前了解的机械切削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没有物理上的接触,却能达到如此高的精度,这让我感到非常神奇。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汽车发动机、飞机涡轮叶片、医疗植入物等方面的应用,这些案例都非常生动,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是如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进步的。我一直对“精密”和“可靠”这两个词有着很高的追求,而电火花加工似乎恰恰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电火花加工的实际价值和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