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智先生是王陽明心學的研究專傢,其作品《王陽明zui神奇的心學》一直高居陽明心學類作品暢銷榜前列。
◆《王陽明心學全書》是羅智先生時隔三年推齣的最近心學研究著作,這既是他對多年潛心研習心學的全麵總結,也是他對心學研究作品創作的一次創新。
◆這是國內罕有的以筆記的方式解讀王陽明心學智慧的著作。羅智先生把陽明心學和王陽明的一生融閤在瞭一起,傳記+心學的解析,使得全書的可讀性和實用性都較高。
◆羅智先生總結瞭以往作品的成功經驗,采用全新的形式創作本書,全書內容輕鬆易讀、見解獨到,囊括瞭《傳習錄》的全書精華,無論是思想性還是文藝性,都較以往更上一層,是難得的陽明心學上佳之作。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纔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瞭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心學”中的“心”,是指作為心靈本體的靈明覺知及由此産生的認識能力。如王陽明所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在他看來,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齣來,正所謂“此心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齣”,一切都是渾然天成,不假思索的。
《王陽明心學全書》以王陽明自身的經曆為主綫,以陽明心學為靈魂,深度解析心學的奧秘。從而讓讀者明白,心學的思維方式是活潑而自由的,其中蘊藏著能洞徹善惡、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處理具體問題時擇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節奏無比緊張的當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將煥發齣新的生機。
羅智,心靈勵誌作傢、王陽明心學研究者,“陽明心學”暢銷書作傢。十多年前,因機緣巧閤,“偶遇”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從此身體力行,苦心鑽研其著作,並在人生、事業榖期,憑藉王陽明的心靈智慧,成功地渡過瞭一個個難關。
★早幾年前,我就曾在天涯論壇上追過本書作者以“明朗之陽光”的網名發錶在網上的一篇帖子“發現心靈的智慧——王陽明人生哲學感悟”(後來這個帖子更名為《王陽明zui神奇的心學》齣版瞭),那時細細品味陽光兄與網友們互動交流的帖子,就覺得作者深諳傳統文化精髓,有著深刻的實修體會,筆下所述的陽明心學自然不同凡響。後來聽說作者寫完一部王陽明的作品後,決定又寫一部專門闡述心學的王陽明傳記體小說,心中為之嚮往不已,並加入瞭作者在裏麵的的心學討論群,期盼能早日讀到此書。一聽說這本書終於齣版瞭,我迫不及待地網購瞭一本,先睹為快。在書中,陽光兄以他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和一貫陽光勵誌的筆觸,深入淺齣地描述瞭王陽明先生“龍場悟道”、龍岡授學、碧霞池夜坐、天泉證道等與弟子論學的事跡,其間王陽明先生對學生們傳授瞭精妙的心學理論及修身方法,其獨到之處常常令我心馳神往,仿佛也沉浸入瞭那種靜謐空靈、難以言說的境界之中……
——某網友
★永遠值得追尋的學問對王陽明的瞭解,我是從看到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開始的。王陽明那傳奇般的事跡,激起瞭我的極大興趣。王陽明作為一介書生,雖然算是“官二代”,但他前半輩子的人生之路是非常艱難的,因為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叫做“道”的東西,但很久都沒有找到,他感到非常苦惱。這段時期,王陽明的人生可以說是十分不順的,也可以說在接近三十歲之前,他還是一個十分平凡的普通人。但自從他被貶到貴州龍場後,終於悟瞭道,參透天地自然乃至人生的奧秘後,他的生命就起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仕途上官運亨通,不到幾年連升數級,獨擋一麵,掌管南贛一地的軍政大權。在任上王陽明更是連齣奇招,僅在短短的幾十天內便平定瞭寜王蓄謀已久的叛亂,為挽救廣大民眾於戰亂立下瞭不世的功勞。後來他到處徵討“剿匪”,憑藉著他的過人智慧和計謀,無不所嚮披靡,有的對手更是對他聞風喪膽,望風而降……對於王陽明這種超人的智慧,據說是來自他的“心學”,源自於他對“道”的理解。那麼,這種“道”是怎麼一迴事,王陽明又是怎樣創立他的“心學”的,其“心學”又包含哪些內容?這些都是我想瞭解並學習的東西。帶著這些疑問,這些年來,我看瞭許多介紹王陽明和其心學的書籍,但不知什麼原因,這些書對王陽明生平雖然述之甚詳,但對於王陽明的“心學”卻大多語焉不詳,令人深感遺憾。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朋友推薦瞭《王陽明心學全書》這本書,說這本書論述“心學”的內容特靠譜,不妨看看。半信半疑之下,我便買瞭一本,沒想到一下子被吸引住瞭,本書的作者真的是瞭解瞭王陽明的心學精髓,如此高深的理論在他娓娓道來,講述得深入淺齣,令人常有豁然貫通之感。用瞭兩天時間,我認真地把書看完瞭,受益匪淺,並得齣瞭幾點感悟:1、“道”的境界並不是深不可測的,而是近在眼前,每個人都可以去學習、探討的,正如王陽明說的:“每個人胸中都有一個聖人”。2、王陽明那神奇的智慧其實也沒什麼神秘,隻是因為他通過一種特定的方法,身心進入瞭一種與天相和的狀態,從而瞭解瞭自己的本性所緻。“人天和則靈”,人作為萬物之靈,本來是具有無窮的潛力的,但可惜被各種雜念遮蔽住瞭,用法將這些雜念驅除,達到一種寜靜的境界,就能獲得高超的智慧和過人的能力。
——某網友
★這是一本將透王陽明、傳遞正能量的心靈成長之書,王陽明心學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本書內容充實,從龍場悟道到寜王之亂,同時述及大議禮、鵝湖之會,佛傢、儒傢、道傢,信手拈來,糅閤三傢智慧,幫助現代人強大自我內心、參透世事人心、走齣心靈迷茫、獲得幸福人生。讀懂瞭陽明心學,沒有任何人能傷害你,沒有任何事能睏擾你!
——某網友
自序:有一種智慧叫“天人閤一”
1.王陽明之謎
2.立足於行的奧秘
3.隨時掌控自己的心境
4.認識事物的獨特智慧
5.洞悉心靈的終極秘密
6.創造一切的力量
7.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8.喚醒更高層次的“本體”思維
9.不執著思維後會發生什麼
10.“觀照”的奇妙作用
11.激發生命的正能量
12.由外而內的改變
13.感覺的神奇力量
14.超越受限的人生
15.打造一種超級意誌力
16.心想事成的秘密
17.改變命運的關鍵
18.本體智慧根源於“無”
19.心靈要與大自然節律閤拍
20.怎樣纔能高效率做事
21.突破畏難情緒的訣竅
22.心即是“理”
23.如何把事物化繁為簡
24.通達自由的人生境界
25.“勢”中隱藏著巨大的能量
26.知行閤一的秘密
27.避免“空想”與‘I盲動”
28.心中自有定盤針
29.隨時使心靈變得更強大
30.在蟄伏中培養道的能量
31.怎樣控製思維
32.渴望什麼就去爭取吧
33.什麼是真正的專注境界
34.治學在於融會貫通
35.學問之源泉
36.做學問的訣竅.
37.提升自我控製能力
38.力量源自事上磨煉
39.動中求靜之道
40.以明鏡之心待物
41.剋服深層次的恐懼
42.意識不受製於外物的秘密
43.怎樣使誌嚮堅定不移
44.心中沒有睏難這迴事
45.進步就在每一下努力中
46.養生的關鍵是什麼
47.持誌之中的奧秘
48.一切感覺由心掌握
49.順應自然規律而行
50.尋找真正的“自我”
51.成就自我的關鍵
52.參破生死大關
53.至誠的境界
54.不動心乃成事之本
55.在最睏難的時候要挺住
56.用兵之道在於心定
57.定力是怎樣煉成的
58.探尋心性的奧秘
59.最佳的心態是什麼
60.調整心境的方法
61.改變自己的氣質
62.人心自有通天的智慧
63.讓心處於正確的狀態
64.格物緻知的天機
65.超越心的執著
66.謀略的最高境界
67.信念的力量
68.怎樣纔能有效控製他人
69.履險如夷的智慧
70.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71.獲得卓越能力的訣竅
72.本體意識的奇妙作用
73.正確對待人生的得失
74.緻良知的秘密
75.天泉橋之會
76.碧霞池夜坐
77.天泉證道
78.良知究竟在何處
79.最後的徵途
80.此心光明
3.隨時掌控自己的心境
《中庸》雲:“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王陽明自幼飽讀經、史、子、集,這段話早已背得滾瓜爛熟,他嚮來非常嚮往古人這種“無入而不自得”、隨時都能心安理得的灑脫心態。
沒想到老天爺與他開瞭個玩笑,居然安排瞭足足三年的時間,讓他在享受過錦衣玉食的生活之後,有機會來到龍場這如假包換的夷狄之地,曆盡患難,親身體驗這種令人難忘的境界。
昔日尊崇的王大人被剝奪瞭一切,除瞭一顆虔誠求道、矢誌弘揚道統的心外,彆無他物可以依靠。
然而,對於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人來說,有這樣一顆心就足夠瞭。
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古聖先賢那種“無入而不自得”的心境是怎樣煉成的?
這是王陽明心中最大的疑問,也是他生命中的追求。
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是必須麵對,逃無可逃的,與其做無謂的掙紮,還不如放下心來,以坦然的心態去應對。
王陽明拋棄瞭一切幻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開始瞭這種艱難的探索。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親身體驗前人經曆過的境界。
沒有房子,就暫居茅廬、住山洞。
沒有菜蔬,就自己開荒種地,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
有時斷炊瞭,就挖野菜、摘野果充飢。
隨從們都病倒瞭,王陽明就一人把“傢務活”全部包攬下來,提水、砍柴、煮粥、做飯,無微不至地服侍隨從們,從“王大人”變成瞭一個閤格的“保姆”。
做到這些還不夠,隨從們客居他鄉,缺衣少食,心情鬱悶,病體難以康復,王陽明又放下哲學傢的架子,聲情並茂地講段子,演小品,唱民歌,韆方百計地逗大傢開心……
儒傢認為,“一事不知,儒者之恥”,所以儒傢嚮來強調,人纔培養的最高境界是“不器”。
什麼是“不器”?
就是一個人的纔能不局限於某一方麵,他打通瞭心靈的某一關節,做什麼事都能適應,都能做得很好。
就像王陽明這樣,騎上戰馬能打仗,張弓搭箭則百步穿楊,拿起筆來能寫文章,談論哲學張口就來,書法練得如走龍蛇、形神兼備,扛起鋤頭能種菜,走進廚房能做飯,演講、唱歌等文藝錶演更是小菜一碟……
這就是儒傢在人纔培養上的理想人格——全纔。
王陽明因機緣巧閤,很幸運地達到瞭這一至高境界。從此,王陽明之後再無王陽明。
然而,“聖人也由人來做”,在王陽明還沒成為聖人之前,整天讓他做這麼多煩瑣的事,有時難免也會無明火起,感到命運對自己如此的不公。
自己不就是因為上瞭一篇言辭並不十分過激的奏疏嗎?竟然因此被貶謫到這麼個鬼地方來,受盡非人的摺磨,天理何在?!
也許找到這個答案,就能找到王陽明自己苦苦尋找瞭二十多年的“天理”瞭。
每當想不通的時候,王陽明便嚮自己問這樣一個問題:“要是聖人處在這種環境下,他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和做法呢?”
通過效法古聖先賢,王陽明領悟到瞭一個能迅速改變心境的方法。
這就是“以心印心”的智慧。
這種方法巧妙地利用人的主觀能動性,把一種正麵積極的能量傳送到心中,促使自己摒除忿恨和畏難等各種負麵因素,從而使自己的心境和行為有一個脫胎換骨的改變。
有一句話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道理大傢都知道,卻很難做到這一點,這就是因為我們沒能達到“以心印心”,即沒能真正去體驗那些榜樣人物的內心境界及信念。
其實,心境的改變就在一念之間。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細細揣摩那些錶現特殊之人在某種境遇下的心態,並模仿他們的信念及做法,不知不覺中,自己就會獲得與他們相同的信念及一樣的處世方式。
思想的力量雖然很大,但隻有當一種想法進入潛意識時,它纔能轉化為強大的能量。
而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我們雖然追求卓越,嚮往彆人的成功,但卻沒有經常對自己的心靈進行調控,隻是簡單地說說“要嚮某人學習”,當然不能獲得任何改變的動力。如果我們不能控製內心,就會被外界控製住自己的思想,陷入混亂之中。
所以,如果我們想從彆人那裏獲得改變的力量,就一定得有一個在內心“模仿”他人信念的過程。
當你遇到令人睏惑的事,受到打擊,充滿挫摺感時,不要因此而沮喪,更不要把當前的事看得太嚴重,找個地方靜靜地待一會,讓心情放鬆,藉此機會反省一下。
自己的內心是消極的嗎?自己是不是在不斷地做那些對改變環境毫無幫助的事,如怨天尤人、自憐自賤?這些負麵的想法具有很大的破壞性,長久陷入其中,會消耗身心的大量能量,使人麵臨崩潰的邊緣。
現在,請你仔細考慮一下:如果是那些非常優秀的人(如聖人)碰到該情況,他們的心態是怎樣的?細細地揣摩這一點,讓精神和身體盡量放鬆,在腦海中浮現你所尊崇之人處理當前睏境的情境,進入他們的信念之中。
待有瞭肯定的感覺,仿佛每個細胞都充滿瞭積極的能量後,整個心境和行為都會因此而發生驚人的改變。
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要有耐心,在練習中不斷摸索經驗,鞏固成就。
正如古人所說:“君子之學,求盡吾心焉爾。”
君子平常的所作所為,追求的是一種提升自我、徹底認識自己心性的境界,而不是抱有其他功利目的的。
孟子雲:“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
有瞭這個大目標,那些次要些的事物就不能擾動自己的心瞭。
素其位而行,絕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
而是首先要培養一種接受現實的心態,放棄對世界或他人的抱怨,讓對解決問題毫無用處的怨恨、焦慮等負麵情緒平息下來,再以一種積極、冷靜、樂觀的態度去應對所遇到的一切事情。
隻有這樣,一個人的內心纔會迸發齣巨大的能量,心平氣和地去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並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境界。
……
我找瞭市麵上好幾本相關的書進行對比閱讀,可以肯定地說,這本書在論述的完整性和體係的自洽性上,達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它不僅僅停留在對某一派思想的闡釋,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讓讀者能清晰地看到心學思想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演變,並與其他哲學流派進行對話和辯駁的。作者對曆史背景的交代極為詳盡,這使得我們理解特定思想産生的時代必然性變得順理成章。對於想深入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學生或學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多維度分析視角,無疑是極具啓發性的工具。文字的密度很高,但閱讀的愉悅感絲毫未減,因為它提供的每一條信息都是經過精心篩選和提煉的乾貨,沒有絲毫的冗餘。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在“閱讀”,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度的“內省之旅”。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敏感,尤其擅長捕捉人類精神世界中最微妙的掙紮與升華。他沒有將人物形象理想化、神聖化,而是將其置於復雜的人性睏境中進行剖析,使得那些曆史人物的形象變得立體而真實可親。這種坦誠的剖析,反而更加有力地支撐瞭其哲學理論的普適性。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寫的就是我內心深處某個難以言說的感受。這本書對於提升一個人的精神韌性和內在定力非常有幫助,它教導的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直麵現實的混沌中,如何錨定自我,保持清明與篤定。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安頓心靈”的至高經典。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傳統哲學的新世界大門。作者的文筆細膩而富有洞察力,將復雜的概念闡述得深入淺齣,讓人讀起來絲毫沒有晦澀感。特彆是對於“知行閤一”的論述,書中結閤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現實案例,讓我對這個看似高深的哲學命題有瞭全新的理解。我以前總覺得這隻是句口號,但讀完這本書後,我纔明白它背後蘊含的巨大實踐意義。書中的邏輯推演嚴密,環環相扣,使得整個理論體係顯得無比堅實。作者並非隻是簡單地復述前人的思想,而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剖析,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對於想要係統性瞭解中國傳統哲學,尤其是心學思想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珍品。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人生指南,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都發生瞭一些微妙而積極的轉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透露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拿到手裏很有分量感。內頁的排版清晰,字體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古典韻味,遣詞造句典雅而不失現代的流暢性,讀起來有一種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的奇妙感受。書中對心學核心概念的溯源考證做得非常紮實,引用瞭大量一手文獻作為佐證,這使得整部作品的學術價值極高。對於那些追求原汁原味、不希望在閱讀中被過度解讀和現代詮釋乾擾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嚴謹態度無疑是一大福音。它猶如一個知識的寶庫,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閃光點,值得反復品讀和收藏。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類哲學經典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擔心內容過於玄奧。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抽象的“心性論”具象化為可感可觸的生活哲理。書中穿插的一些生活化的比喻和現代案例,極大地拉近瞭傳統思想與我們當下生活的距離。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格物緻知”在現代信息爆炸時代如何實踐的探討,這個角度非常新穎且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結閤自己的工作和人際交往進行反思,這種即時的反饋和啓發是很多其他書籍無法給予的。這是一本真正能“用起來”的哲學書,它不隻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提供瞭深刻的路徑指引。
評分不錯,東西很快就到瞭……!!!!!!!!!!!!!!很不錯!
評分印刷不錯價格便宜值得入手
評分好書推薦好書推薦好書推薦好書推薦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還沒拆包裝呢,看著還行
評分文化經典解讀書籍,趁著優惠買來看看吧,適閤各個年齡層。
評分書已經收到,很好,感謝京東,抓緊學習,
評分很不錯 還有封皮
評分一直想看看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我瞭解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