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文化本身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侯孝贤整个创作生涯的与众不同的轨道(被认为非比寻常,甚至前所未有)?1979年,在台湾商业电影工业中,侯孝贤是一个不知名的煎熬度日的编剧和助理导演,那时的台湾电影工业,就像这个岛本身,在世界舞台上默默无闻,两者都隐现出深重危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89年侯孝贤站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领奖台上,手中紧握备受尊崇的金狮奖杯,此举不但巩固了他作为世界电影大师的地位,而且在台湾电影商业领域几近崩溃的时候,提升了台湾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上的位置。到1999年底,台湾岛内电影业日益惨淡,侯孝贤却证明了自己不是昙花一现的现象:一份全球性的电影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整个1990年代全球最佳25部电影中,侯孝贤的作品有3部入榜;在一次由《村声》杂志组织的超过50个评论家参与的评选中,侯孝贤同样被列为90年代最优秀的导演;关于他的书籍也已出版了法文、日文和中文;甚至那些不喜欢他的电影的批评者也不得不详尽充分地讨论它们。台湾学者叶月瑜(Yeh Yueh-yu)如此概括侯孝贤的当前地位:“到20世纪末,侯孝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认可和褒奖,任何一位为西方世界欣赏的当代中国电影人都无法与之相比。”
评分因为侯导演的电影上映,所以跟风就买下了这本书。
评分关于侯孝贤电影的书收了好多
评分很棒
评分★侯孝贤是世界影坛上最迷人然而也最迷惑人的导演。本书不仅是一项作者研究,还对台湾历史、文化、政治与电影做出了丰富的描述。作者运用大范围的一手资料和引人入胜的电影分析,风格是平易、机智和犀利的。本书无疑是华语电影与电影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
评分包装精美,送货特别快
评分据2014年8月的知乎用户调查结果,知乎用户中金融从业者已经有几十万人之多,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月收入超过1.2万元。正因为存在这么多知识型中产用户,知乎金融类的热点问答往往更具有商业操作指导性。在一个成年人的世界里,经验分享比指点江山更受欢迎,于是大量具有金融财务背景的职业人士脱颖而出。
评分很多人,特别是评论家认为,这首先是一种文化的问题,其次是地域的甚至是历史的问题,其实这种认识误入歧途。成为侯孝贤要,看来只需要个人对一种缺乏生气的文化遗产的高度敏感,就好像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北京、上海、香港,甚至是一些海外中国人散居的地点。在现有关于侯孝贤的评论文献中,台湾常被视作背景材料,或者传记的与地理的补白。台湾如果不是某种麻烦,那么差不多变成了一个意外。杰伊·霍伯曼(Jay Hoberman)在关于纽约举办的侯孝贤作品回顾展的文章中,曾注意到这一现象在1980年代的含义:“接受新晋的法国或德国导演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要引介一位来自台湾这样一潭死水的地方的重要天才,就几乎得要谢罪了。”在今天,侯孝贤和其他台湾导演在世界影坛已经获得了持续的赞誉,“一潭死水”这样的词用来形容台湾似乎过头了。尽管如此,在那些崇拜侯孝贤的人们的心目中,台湾的重要性仍然是次要的。相反,他们常常在侯孝贤问题的一个现成解决方案中找到求助对象:传统中国文化。
评分才看完 第一章就已经按捺不住要打五星了。尽管第28页有个排版上的错误,倒数第九行的“外省人”,从下文推断应为“本省人”才对。瑕不掩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