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附光盘)

新东方·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政政,Cathy Zhu 著,汪海涛 编
图书标签:
  • 口译
  • 笔试
  • 新东方
  • 中高级
  • 口试
  • 备考
  • 英语
  • 外语
  • 考试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6155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8483
品牌:新东方(XDF.CN)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295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超强教研组:口译研究中心近百名专家、学者全程参与
  2. 超高通过率:中级/高级口译考试平均通过率在全国遥遥领先
  3. 海量试题库:盖*近10年口译考试实考试题及模考试卷
  4. 超高专业性:口译专家、阅卷人、口译考官联袂巨献
  5. 庞大受众群:年培训15万人次,创日报1260人纪录
  6. 超强仿真度:严格遵循中高级口译考试**走势,紧扣大纲及出题思路
  7. 超精英学员:9岁过中口,12岁过高口,诞生20名基口状元、18名中口状元、15名高口状元
  8. 系统教学法:全国首创“口译四科分项教学”,各个击破
  9. 超专业助考:全国首创“模考 + 讲评 + 串讲 + 答疑 + 视频 + 网络年会”考前助考模式
  10. 超专业析考:全国首创“参考答案 + 试题评析 + 监考心得 + 阅卷感受”考后跟进模式

内容简介

  《新东方·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除了大量讲解口试技巧,海量分析历年真题外,还针对中级和高级口译精心设计出大量口试全真模拟试题,并配有音频模考光盘及参考答案,为广大口译考生备考口试提供了最为实用的复习工具。

作者简介

  汪海涛,著名中/高级口译、四/六级、考研英语教学与研究专家。1998年加盟新东方,曾先后荣获“新东方优秀教师”、“新东方优秀管理者”等称号,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上海新东方学校校长、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

  邱政政,新东方(上海)英语学习部总监,口译研究中心主任,新东方口译项目开创者。著名口语、口译,电影教学与研究专家及托福教学与测试专家。中国2010世博会志愿者外语总培训师。上海外语频道ICS主持人。悉尼大学教育学硕士,1999年加盟新东方,至今已成功面授学员70万人次。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口试简介
第二章 备考口语
一、基本功
二、临场技巧
三、真题分析
第三章 备考口译
一、基本功
二、临场技巧
三、真题分析
第四章 中高级口译必背88篇
一、中级口译必背44篇
试卷1
试卷2
试卷3
试卷4
试卷5
试卷6
试卷7
试卷8
试卷9
试卷10
试卷11
试卷12
试卷13
试卷14
试卷15
试卷16
试卷17
试卷l8
试卷19
试卷20
试卷21
试卷22
二、高级口译必背44篇
试卷1
试卷2
试卷3
试卷4
试卷5
试卷6
试卷7
试卷8
试卷9
试卷10
试卷11
试卷12
试卷13
试卷14
试卷15
试卷16
试卷17
试卷18
试卷19
试卷20
试卷21
试卷22

前言/序言



《跨越语境:高级商务谈判与跨文化交际实战手册》 第一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沟通挑战与策略重塑 在当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中,成功的商务活动不再仅仅依赖于产品或服务的优越性,更深层次上取决于高效、精准且具有文化敏感性的沟通能力。本手册聚焦于打破语言和文化壁垒,为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化、实战化的沟通策略。 第一章:全球化时代的沟通范式转换 本章深入剖析了全球化对传统商务沟通模式带来的冲击。我们不再处于单一语言主导的交流空间,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交汇成为常态。 情境分析: 识别高风险跨文化交流场景(如并购谈判、国际法律事务、供应链危机处理)。分析文化维度(如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模型、特龙皮纳尔的语境理论)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决策过程和人际互动。 策略构建: 提出“语境嵌入式”沟通模型,强调在信息传递前必须对接收方的文化预设、权力距离、时间观念进行深度扫描。探讨如何运用“高语境”与“低语境”语言的灵活转换,以适应不同文化群体的思维习惯。 第二章:高级谈判中的心理学博弈与语言操控艺术 商务谈判是沟通艺术的最高体现,它要求参与者不仅是语言的驾驭者,更是心理的洞察者。本章将谈判的语言运用提升到战略层面。 解码非语言信息: 详细解析在视频会议和现场谈判中,肢体语言、眼神接触频率、空间距离如何传递出真实的意图和谈判底线。重点分析不同文化中对“沉默”和“打断”的不同解读及其应对技巧。 说服的结构化艺术: 探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Ethos, Pathos, Logos)在现代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如何构建逻辑严密(Logos)的论点,同时巧妙地诉诸情感(Pathos)和建立个人信誉(Ethos)。特别关注在压力情境下,如何运用“框架效应”和“锚定效应”来引导对方的认知和报价。 异议处理的“反向工程”: 不仅教授如何回应反对意见,更侧重于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对方暴露其潜在的顾虑和真正的需求。提供一套结构化的“探询-确认-再构建”异议处理流程。 第二部分:专业领域术语的精确传达与风险规避 在金融、法律、科技等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术语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数百万美元的损失或合同的无效。本部分旨在弥补通用语言学习与专业领域应用之间的鸿沟。 第三章:金融与经济术语的深度对译与语用学 本章专注于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和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核心术语。 衍生品与合规: 精准区分如“Hedge Fund”(对冲基金)与“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在不同法律管辖区下的实际含义。解析复杂的监管术语(如Basel III, MiFID II)的跨语言表达难点。 报告与披露: 学习撰写和解读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Prospectus)中的关键风险警示部分。重点分析“Material Adverse Change”(重大不利变更)在合同条款中的精确界定。 跨币种语境下的沟通: 探讨在涉及外汇风险对冲和远期合约时,如何清晰地向非专业背景的合作伙伴解释金融工具的运作机制,避免因表述模糊导致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法律文本的逻辑严谨性与风格模仿 法律语言的特点在于其极端的精确性和对潜在歧义的规避。本章侧重于培养读者在法律语境下进行精确书面和口头沟通的能力。 从句与限定词的掌控: 深入分析法律文本中大量的从句结构(如“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和限定性词语(如“shall”, “may”, “will”的法律差异)。训练读者辨识并使用这些关键结构,确保合同条款的效力。 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 聚焦于描述技术创新和界定权利范围的语言。学习如何用清晰的语言描述“Claims”(权利要求书)的核心技术特征,并理解不同司法管辖区对“Sufficiency of Description”的不同要求。 争议解决条款的措辞: 详细分析仲裁条款(Arbitration Clause)和管辖权条款(Jurisdiction Clause)的范本,强调选择特定仲裁地和适用法律的语言对未来风险的影响。 第三部分:高压环境下的即时反应与跨文化冲突调解 专业人士经常需要在信息不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做出关键表达。本部分聚焦于压力下的沟通弹性与冲突解决。 第五章:危机沟通与媒体应对的语言准备 企业危机一旦爆发,对外部信息的控制和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安抚至关重要。 “三明治”回应法: 在无法立即给出所有答案时,如何运用语言技巧先表达同理心(第一层),提供已知事实(中间层),并承诺后续跟进(第三层),以稳定局势。 即兴演讲与问答环节: 训练在突发记者会或股东大会上,面对尖锐提问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强调“重申核心信息”、“澄清而非辩解”的策略。 情感色彩的精准调控: 在危机中,语言的“温度”比内容本身更具传染性。学习如何识别和调整语气,避免使用可能被解读为傲慢或敷衍的词汇。 第六章:跨文化冲突调解与同理心构建 冲突往往源于认知差异和沟通习惯的冲突。本章提供一套实用的调解框架。 “退回原点”式倾听: 教授如何使用复述和归纳(Paraphrasing and Summarizing)技巧,确保冲突双方都感到自己的观点已被准确理解,即使意见不合。 文化桥梁的搭建: 在调解跨文化纠纷时,如何引导双方跳出各自的文化脚本,认识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基于其文化背景)。提供一套中立且具有包容性的中介性语言库。 长期关系维护的语言策略: 冲突解决后,如何使用具有修复性、前瞻性的语言来巩固合作关系,强调共同愿景和未来合作的可能性,使沟通成果超越单次事件的解决。 总结:成为战略性沟通者的路线图 本书旨在培养的不是一个仅仅“能说”的人,而是一个“能战略性地利用语言达成商业目标”的沟通者。通过对语境、心理、专业深度和危机处理四个维度的全面覆盖,读者将获得在任何国际商务场合中自信、精准、高效表达的能力,真正实现跨越语言障碍,引领商业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恕我直言,书中收录的那些所谓的“模拟情景”和“高频考点”的深度,与我目前对中高级口译的理解相去甚远。例如,在涉及金融领域的翻译练习中,它给出的案例几乎都是教科书式的、三十年前的宏观经济术语,完全脱离了当下全球市场瞬息万变的实际语境。当我在模拟练习中试图运用书中的固定表达去翻译一个关于区块链监管的即时新闻片段时,那效果简直是灾难性的——生硬、过时,甚至有些滑稽。真正的口译,要求的是对最新热点、最新术语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语学习资料的拙劣翻新。这让我想起了我大学刚入学时买的那本《新概念英语》的旧版,虽然经典,但对于追求前沿的口译考试来说,这种“复古”的学习体验无疑是致命的,简直是在用蒸汽时代的工具去修理现代化的火箭。

评分

关于这本书中提供的解析和范例,我发现其准确性和地道性存在着令人不安的瑕疵。有几处我特意对照了官方发布的一些高水准译文,发现书中的“最佳翻译”不仅在词汇选择上偏于保守和直译,有些句式的处理甚至出现了语法上的小错误,虽然不至于影响整体理解,但在中高级口译这种对细节要求苛刻的领域,这些小纰漏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我甚至怀疑,这些解析是否经过了专业的、具备一线口译经验的资深人士的校对。难道编者们仅仅是凭着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自信能够驾驭这种需要深厚文化底蕴和实战经验的领域吗?这种似是而非的指导,比没有指导更可怕,因为它会潜移默化地固化学习者的错误思维模式,等到真正上考场时,那些积累的“似是而非”就会成为最大的绊脚石。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油墨似乎总是在最不恰当的时候晕开,字体大小的调整毫无章法可言,一会儿恨不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那些密密麻麻的术语,一会儿又像是被缩印机粗暴地对待过,大段的留白显得异常空洞。更别提那本附带的光盘了,当我满怀期待地把它塞进电脑的光驱,期待着那些“精要”的音频讲解能让我茅塞顿开时,迎接我的是一阵刺耳的电流声和系统反复提示“无法读取”的冰冷提示。这体验,简直比我自己背诵那些复杂的句型时还要令人抓狂。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尝试修复光驱,甚至怀疑是不是光盘本身出厂就有缺陷,但奇怪的是,其他光盘运行正常。这让我不得不怀疑,这本书的制作流程中,质检环节是不是形同虚设?如果一个备考资料,连最基本的物理载体都无法保证有效传递信息,那么它内容上的“精要”又能有多少可信度呢?我感觉自己花钱买的不是学习资料,而是一堆需要用放大镜和耐心去“考古”的纸张和塑料。

评分

这本书的“备考”价值,在实际使用中被极大地削弱了。它似乎更侧重于展示“我们知道有哪些知识点”,而不是“我们如何高效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在时间管理至关重要的备考阶段,我需要的是清晰的优先级划分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但这本书却像一个知识的杂货铺,把所有东西都堆在了你面前,让你自己去分辨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知识点。例如,对于口试中至关重要的临场反应和心理调适部分,全书的着墨少得可怜,仅仅用了一小节的篇幅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保持镇定”,这对于一个面临高压测试的考生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我期待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处理卡壳、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修正,而不是这种空洞的口号式鼓励。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详尽的参考书目,而非一本实用的应试攻略。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简直像一个迷宫,我尝试着按照目录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结果发现章节之间的衔接生硬得令人发指。前一章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如何处理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下一章冷不丁就跳到了如何精准翻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的抑扬格,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过渡性的说明,仿佛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讲师在不同的时间段录制完内容后,被人粗暴地拼凑在一起。我特别想知道,编者是如何定义“中高级口译”这个范畴的?难道口译的场景已经如此发散,以至于我们可以把外交辞令、科技研讨、文学赏析一股脑地塞进同一本书里,却不提供任何有效的统筹框架?对于一个需要系统化学习方法的备考者来说,这种缺乏清晰脉络的编排,只会徒增焦虑,迫使我不得不自己拿起笔,画出那些本该由作者构建好的知识地图。这哪里是“精要”,分明是“散点图”的集合。

评分

非常棒的购物体验,东西不错!

评分

是一直想要的 知识全面 非常喜欢 加油 一直相信

评分

还可以吧参考参考学习下

评分

光盘真的是鸡肋,就不能给个网盘链接吗?

评分

送货好快,书的质量也好棒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是正品

评分

京东一如既往快捷方便,赞!

评分

考试学习用,快捷方便。

评分

不错 每次都来京东买 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