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修电影专业的大学生户村流平,在毕业前夕被女朋友甩了。羞愤不已的他抱着电线杠放出狂言“我要杀了xxx”,之后就不负责任地跑到前辈学长家借酒浇愁了。
怎料到,学长竟在自家浴室里遇刺身亡。而且,房门从内部紧锁,也就是说,除了流平,犯罪现场是个密室。
身处密室的流平马上意识到处境不妙,于是打开密室逃了出去,并找到首位浮现在脑海里的人求救。这个人就是,私家侦探鵜饲杜夫。
  鵜饲能找到打开密室的钥匙吗?其实说到底,从内部破坏密室才是大忌吧!
  
东川笃哉 Higashigawa Tokuya,一九六八年出生于广岛县,冈山大学法学院毕业。二十六岁辞职后连续八年一边打零工一边写作,差一点陷入无家可归的窘境。二〇〇二年以长篇小说《密室的钥匙借给你》崭露头角。二〇一〇年创作的《推理要在晚餐后》半年内在日本狂销一百八十万册,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畅销作家。
东川笃哉的作品多为日常推理,故事多发生在校园、家庭或普通人物之中,加上语言诙谐幽默,因此颇受年轻读者喜爱。现已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深受各国观众喜爱。
序章
第一章 案发前
第二章 案发第一日
第三章 案发第二天
第四章 案发第三天
尾声
十年前,乌贼川市是没有大学的。学生们高中毕业后,几乎都去往大城市继续深造,之后也有不少人就留在大城市里继续生活。
这就直接导致乌贼川市渐渐失去了年轻的活力——因此,上任十六年、已经七十岁高龄的本市第四任市长,因对本市的未来感到担忧,决定在本地开办大学。
既然这么害怕“失去活力”,倒不如自己先退休,为年轻人让路吧——市长的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了这样的批判。不过在市长退休之前,总算完成了在乌贼川市引入大学的夙愿。
这就是现在的乌贼川市大学。
现在的乌贼川市大学,因为没有理工学院而无法被归类为综合性大学。不过依靠法学院、经济学院和文学院等学院的相继建立,也渐渐发展成现在这样拥有四个学院、八大学科的大学。
虽然乌贼川市大学的生源说不上有多优秀,不过学校里还算充满了活力吧。
而在这所大学中,最受瞩目的专业便是电影学。
作为全新大学的自创学科,这个专业也算是自暴自弃的产物之一。
怎么个自暴自弃法呢?
“在没有电影院的城市举办电影节!”这句最近流行起来宣传语恰好可以解释乌贼川市大学电影学专业创立的原因。乌贼川市的确没有电影院,离这里最近的电影院,需要坐数站公交车,然后换乘私铁再坐数站才能到达。至少这个城市不适合电影爱好者居住。而在本地大学里居然有电影学专业存在,也算是个奇迹了。
尽管如此,这个专业在乌贼川市大学里可算热门专业。从开办之初,连续三年,每年的报考人数都超过招生人数。
虽然电影业已被人称为夕阳产业,甚至连产业都快算不上了。但在年轻人心中,这个专业还是吸引力十足。
因为很少有四年制大学开设电影专业,所以甚至有出身九州和北海道的学生,为了学习电影特地而来。
此专业开办以来,已有无数学生毕业,其中也有一些人在影视媒体圈混出了头。
当然,活跃在电影业界的毕业生也大有人在。
不过,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业界巨匠,完全由于其自身条件优越,与这所大学实际上并无太大关系。
乌贼川市大学电影学专业在籍学生户村流平,也和大多数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一样,是以成为电影界大师为目标,进入这所大学就读的。
户村流平算是个狂热的电影迷,他可是以成为黑泽明为目标,以获得奥斯卡奖、金棕榈奖为目的入学的。
对了,保险起见,这里说明一下,所谓的“金棕榈”并非什么法国点心或者玩偶,而是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大奖。也是普通的电影从业者无法企及的殊荣。
仿佛只在眨眼之间,流平已成为这所大学的大三学生。
此时,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流平感觉到了自身的才能有限,想要找到和电影相关的工作得凭借运气了。一想到找工作的麻烦,流平就不由自主地将计划无限延后,改为思考如何花掉(我说是浪费)手中为数不多的生活费。
虽然流平在校期间上课还算勤奋,但也开始意识到,奥斯卡和金棕榈奖和自己是两个世界的概念了。
可如果因此荒废学业,流平还是会觉得有一点愧对父母。某天晚上,流平难得地带着这样的心情,往老家打了通电话。
“我啊,还是打算找个普通的工作,电影导演什么的就算了。”
听到儿子吐露心声,妈妈说:“你终于想通了啊。太好了,送你去上大学总算有了点意义。”
电话那边的妈妈听起来开心极了。
原来如此,流平总算明白了。自己是为了追求梦想才上大学的,但父母是为了让自己对梦想死心,才让自己上大学的。想到这里,流平震惊得连握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起来。哪儿有这样的爹妈啊!
挂上电话后,头脑发热的流平开始思考起自己的未来来。
难道要就此放弃?哪怕不能做电影导演,去媒体或者和电影有关的公司上班也好啊。
但要找到和电影相关的工作可不容易。
一般的电影、电视相关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相对招收新人的数量也不多。自己既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没有什么靠得住的人脉关系,要想出头可是难上加难。
不过等等,流平突然想起,其实和一家影视相关公司有点关系。
那家公司名为“IKA电影公司”,属于本地电视台所建的IKA集团。
至少公司名字里就有电影两个字嘛,流平简单地想。
当然,不光名字,事实上IKA电影公司确如其名,是一家制作电影的公司。
但和一般在电影院放映的电影不同,这家公司是专门制作纪录片和教育电影的,与拍摄大众电影的公司不同。
不过能在本地就职,还能从事和电影相关的行业,对于流平来说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
还有一点,让流平下定决心进入IKA电影公司。那是因为,他有一位强力援军在IKA电影公司的总务部工作,对方名叫茂吕耕作。
茂吕耕作比流平大三岁,是他大学时代的前辈。两人是在两年前,茂吕拍摄毕业作品时认识的。当时茂吕正用拍摄电视剧的风格拍一部纪录片,流平则以一年级学生的身份参加拍摄。当时他的头衔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助理导演兼照明助手兼摄影助手兼记录员
流平可没辜负这个头衔,他在拍摄现场十分活跃,当时的情景,即使在现在,也是大家聚会聊天时的谈资。
老实说,当时流平肯这么卖力地打杂,完全是因为刚进入大学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如果换成现在读大三的他,可绝对没这么勤快。
不过也拜此所赐,流平算是给茂吕留下了“为了自己的毕业作品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可爱后辈”的良好印象。两人有时会一起喝酒,茂吕也会给流平一些关于毕业作品的建议,还给他推荐一些冷门电影——流平经常去茂吕家喝酒、谈论电影,留宿一晚也是常有的事。
要是能利用前辈的关系进入那家公司就好了,这就是流平的愿望。
随后,流平直接向茂吕说明了自己的意向,虽然一开始茂吕有些怀疑他到底是不是认真的,不过最后还是被他的热情所打动,说会关照流平。这是发生在户村流平读大三那年秋天的事情。
不管再怎么想为就职早做打算,这种事也得一步一步来。终于,在第二年一月底的时候,流平接到了茂吕本人打来的电话。
“是户村吗?好久不见啦。你的毕业作品怎么样了?”
“啊,差不多还能凑合得过去吧。”
流平的毕业作品,是和朋友们一起拍摄的实验电影。顺带一提,流平的工作是——“导演兼照明兼摄影兼记录员”。
总而言之,就是总算把一年级时头衔的里“助手”给拿掉了。而这部实验电影,也可算空前绝后、异想天开、支离破碎的失败之作。
“是吗?别着急,只要努力就肯定能行的,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呢。啊,对了,说起毕业,你的学分修够了吗?如果大三时不多修些学分,大四再想补可就迟了。”
“啊,学分我早就搞定了!”
虽然拿“优”的科目用一只手都能数清,不过毕业所需要的学分总算不用担心了。
“这样啊,那接下来的一年就很宽裕了,把精力都用在毕业作品上吧——嗯,太好了。”
“可我还没找到工作。”
“不用担心,我已经和部长说过你的事了,部长说没问题。不用担心啦。”
“咦,难道说??”
流平心里的小小期待,如同这个季节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积雨云一般膨胀了起来。确切地说,是他对于某个词语的期待。对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这个词简直如同带有魔法般悦耳。
此时的流平,正无比热切的希望听到那个词。
他的热情仿佛通过电话线传到了电话的另一端,那个词轻而易举地从前辈口中蹦了出来。
“嗯,也就算是内定了吧。”
“真、真的吗?真的内定了?!”
“基本相当于内定了。”
反复确认的话太掉价了,别再说多余的话了,流平在心中反省道。
“太好了!不管是内定,还是什么都好——真是太感谢了!”
兴奋过度的流平将听筒夹在耳边,对着电话不停地鞠躬行礼。诸位要笑也无所谓了,此时的流平,哪怕是面对三岁的孩子也会不停地说“多谢”的。
在就业如此困难的环境下,找工作的事居然进行得如此顺利,许多人要为之奋斗一整年的“内定”二字,如此轻易就被自己收入囊中,连流平本人都觉得真是走了狗屎运。
  此时流平在心中一一感谢诸位神明,感谢温柔的前辈,感谢当年那个充满活力地干着杂活的大一时代的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他还没怎么感谢过自己呢。
  ……
这本小说的叙事节奏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对情节的把控力道十足,张弛有度。一开始我还以为会是那种缓慢铺陈的侦探故事,结果没成想,开篇几章就抛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悬念,一下子把我拽进了故事的核心。人物的塑造也极其立体,特别是那位总是在关键时刻做出出人意料选择的主角,他的动机和内心挣扎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那种随着剧情深入,不断推翻自己预设的观点的阅读体验,每当我以为自己已经猜到了真相时,作者总能用一个巧妙的反转将我打回原点。书中的场景描写也很有画面感,无论是那个充满历史感的古老宅邸,还是那些光怪陆离的地下空间,都仿佛触手可及。读完之后,我感觉大脑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体操,强烈推荐给喜欢高智商较量的读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配角的边缘处理略显仓促,不过瑕不掩瑜,整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棒的阅读体验。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语言的雕琢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作者的遣词造句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即便是描述日常的场景,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推动情感共鸣的催化剂。这部作品的内核似乎在探讨人性的复杂与救赎的可能性,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将各种灰色地带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欣赏这种直面人性的勇气,它迫使我走出舒适区,去思考那些平时不愿触碰的道德困境。尽管阅读过程中偶尔会因为过于细腻的心理描写而感到一丝沉重,但正是这种重量感,让故事的结局显得愈发有力量和回味无穷。它更像是一部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感悟的文学作品,而非单纯的消遣读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冒险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刺激。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他笔下的世界宏大而富有层次感,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生物和未知的力量体系。那种从无到有、逐渐揭开谜团的进程,让人欲罢不能。我特别喜欢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描写,仿佛跟随主角一起穿越了无数山川河流,经历了各种生死考验。尽管情节跌宕起伏,但作者总能在紧张的战斗间隙插入一些温馨或幽默的片段,使得整体阅读体验非常平衡,不会让人感到过度疲劳。对于热爱宏大叙事和世界构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盛宴。我一口气读完了,甚至在合上书本后,还久久沉浸在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期待着续作的到来,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证明了它的成功。
评分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慢热”和情感的深沉。它不像快餐文学那样追求即时的刺激,而是像一部老电影,需要你静下心来,品味每一个镜头和每一句对白中所蕴含的深意。故事围绕着几位主要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他们的友谊、背叛、牺牲与成长,构成了故事最动人的部分。作者对情感的细腻捕捉,简直令人动容,很多不经意的动作和眼神交流,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我多次被角色的困境所触动,甚至流下了眼泪,这对于我这个阅书无数的读者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它探讨的不是宏大的宇宙命题,而是扎根于生活中的爱与失去,这种普适性使得任何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可以安放柔软心灵的角落。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开始阅读,毕竟市面上同类型题材的作品太多了,很容易陷入俗套。然而,这本书成功地避开了所有我预期的老梗,它构建的世界观非常新颖,充满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设定。作者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令人发指,无论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还是那些专业性极强的术语运用,都显得如此真实可信,这无疑是建立信任感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多线叙事时的功力,几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最终在恰到好处的时机汇聚,那种恍然大悟的快感,是其他书难以比拟的。这种精密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底蕴和周密的布局。读到最后,我甚至忍不住去翻阅前面的章节,试图找出那些被巧妙隐藏的伏笔,每一次回顾,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这是一部需要读者全神贯注,并且愿意投入精力的佳作。
评分推理小说,谢谢京东图书促销活动
评分好评 包装也很新
评分东川笃哉的书我每本都会买,质量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评分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东川的书自成一派,读起来很轻松畅快。
评分好好好,价格便宜正版书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快递师傅非常好!
评分怎料到,学长竟在自家浴室里遇刺身亡。而且,房门从内部紧锁,也就是说,除了流平,犯罪现场是个密室。
评分东川的这种轻松幽默的推理最适合放松心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