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 入选2014中国好书

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 入选2014中国好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图书标签:
  • 邓小平
  • 传记
  • 历史
  • 政治
  • 人物
  • 中国现代史
  • 20世纪中国
  • 中国好书
  • 改革开放
  • 传记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73412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35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448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邓小平的少年是怎样的?

  邓小平赴欧求学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邓小平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年仅25岁的邓小平是如何领导百色起义的?

  邓小平是如何在红军政治工作、军事工作中崭露头角的?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邓”是如何密切配合、浴血奋战的?

  邓小平是如何主政西南的?

  邓小平何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

内容简介

  

  《邓小平传(1904-1974)(套装上下册)》共108万字,近百幅图片,以丰富翔实的档案材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成长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曲折历程,全面反映了邓小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业绩、建立的不朽功勋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邓小平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坚韧性格、宽广胸襟、崇高品格、精神风范和人格力量。是一部真实再现邓小平1904年至1974年生平业绩的鸿篇巨著,也是一部真实反映党史、国史、军史的鸿篇巨著。
  

目录

第一章走出广安
第二章从勤工俭学生到职业革命者
第三章在党中央机关工作
第四章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第五章率红七军转战
第六章在中央苏区
第七章在长征和东征、西征中
第八章赴抗战前线
第九章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
第十章东进冀南
第十一章在反磨擦斗争中
第十二章百团大战前后
第十三章扭转根据地困难局面(上)
第十四章扭转根据地困难局面(下)
第十五章温村会议与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六章主持北方局工作
第十七章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第十八章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十九章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第二十章逐鹿中原
邓小平传(1904—1974)第一章走出广安
目录邓小平传(1904—1974)目录第二十一章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
第二十二章指挥渡江战役
第二十三章解放大西南
第二十四章主政大西南(上)
第二十五章主政大西南(下)
第二十六章初到中央工作(上)
第二十七章初到中央工作(下)
第二十八章筹备中共八大
第二十九章一九五七年的整风反右
第三十章面对“大跃进”兴起
第三十一章坚持纠“左”
第三十二章克服严重经济困难(上)
第三十三章克服严重经济困难(下)
第三十四章在中苏论战中
第三十五章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三十六章在“文化大革命”初期
第三十七章在江西的日子
第三十八章复出
后记

精彩书摘

  这时,和邓小平一起在这里做工的中国勤工俭学生有三十多人。他们有的做车胎,有的做雨衣,有的做防雨用的套鞋。
  邓小平被分配到制鞋车间工作。每日工作十小时,开始实行计时工资,熟练后实行计件工资。劳动强度虽不大,但节奏很快。据当时和邓小平一起做工的郑超麟回忆说,邓小平心灵手巧,一般人每天只能做十双鞋,而他可以做二十多双,可以挣十五六个法郎。这样,一个月除去开支,还可以结余二百多个法郎。
  邓小平等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状况有了改善。他们住在离工厂不远一个小树林中的木棚里,走五分钟可到工厂,住房不要钱。三十多个人住在一起,合伙吃饭,推举两个人做饭,照工厂计时制支付工钱,伙食账目月底公开。每人每天伙食费三个法郎,早晨是咖啡、面包,午、晚两餐也有点肉吃,饭也能吃饱。和邓小平同住一个木棚的有郑超麟、汪泽楷、李慰农、尹宽等人。郑超麟后来回忆说:“在三十几个学生当中,邓小平的年龄最小,除了他以外,恐怕都是二十岁以上的人了。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就是把他当作小孩子,喜欢同他讲话,同他开玩笑,同他玩。”从同学的记忆,可以看到邓小平年轻时的性格是非常活泼开朗的。
  还是在巴黎的时候,邓小平不得已曾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寄点钱来。父母收到信后又卖掉了一些谷子,凑了一些钱寄给他。邓小平收到这笔钱时已是一九二二年的秋冬了。有了这笔钱,加上在哈金森做工的一点积蓄,邓小平又萌生了求学的念头。
  十月十七日,邓小平辞去了在哈金森橡胶厂的工作。十一月二十三日,他去塞纳,想进入夏狄戎中学上学。最终还是因为钱不够,没能人学。邓小平的求学之梦彻底破灭了。
  辗转两个多月,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邓小平又回到夏莱特,再次进了哈金森橡胶厂,继续在制鞋车间做工。
  一个多月后,他于三月七日离开工厂。这次工卡上注明他离开的原因是:“拒绝工作。”也许是厂方对他这次突然离厂表示不满,在他的工卡上还写道:“永不录用。”这时,邓小平之所以自动放弃很难找到的一份对他还算不错的工作,不再是为了求学,而是为了追求一个新的人生目标。
  就在勤工俭学生在国外苦斗的时候,中国国内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可以信赖的政治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的前途有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在欧洲的建党活动也在旅欧进步学生中开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广为传播,一些进步中国学生先后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他们中不少是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在国内已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有赵世炎、周恩来等,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员。
  周恩来比邓小平大六岁,一九一九年参加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比邓小平晚两个月到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一年春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P40-41

前言/序言


《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一部深刻的人物研究 2014年,“中国好书”的荣誉授予了《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这标志着这部史诗般的巨著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领域所获得的权威认可。该书以其宏大的叙事、翔实的史料和深刻的人物洞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邓小平形象,也描绘了中国现代史上那段跌宕起伏、充满变革的峥嵘岁月。 上册:从红色足迹到改革先声(1904-1974) 《邓小平传(1904-1974)》上册,犹如一部激荡人心的史诗序曲,将我们带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跟随一位伟大的革命者、政治家,从少年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本书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邓小平早年的革命历程,其人生轨迹与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少年立志,投身革命: 1904年,在四川广安这片土地上,一位日后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呱呱坠地。本书详细讲述了邓小平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展现了他早慧聪颖、求知若渴的一面。在那个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年轻的邓小平便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积极接触进步思想,并最终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他人生方向的根本转变。 屡建奇功,叱咤风云: 随后,邓小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到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再到解放战争的战略指挥,他始终冲锋在前,屡建奇功。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重现了邓小平在战争年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参与组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中央苏区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过北方局书记,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刘邓大军的政委,指挥了著名的刘邓大进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光辉的篇章,无不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建设时期,贡献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并未止步于过去的辉煌。他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工作。在建国初期,他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为解放西南地区、恢复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调往中央,参与制定国家五年计划,推动工业化进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他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统一战线和组织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在某些时期,他也经历了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怀有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 风雨中的坚守与思考: 本书毫不回避邓小平一生中经历的政治风波和个人起伏。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即使身处逆境,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和对改革的思考。这一时期的经历,反而让他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为他日后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上册的价值在于: 历史的见证: 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艰辛历程。 人物的塑造: 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勇气的邓小平形象。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思想的萌芽: 展现了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思考和探索,为理解他后来的改革思想奠定了基础。 叙事的魅力: 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将宏大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命运巧妙融合,使得阅读过程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下册:拨乱反正,开创未来(1974年及以后) 《邓小平传(1904-1974)》下册,如同黎明前的曙光,将读者从历史的尘埃中引向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时代。本书以1974年为关键节点,深刻描绘了邓小平在经历政治风波后,如何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重新回到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岗位,并最终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重返政治舞台,力挽狂澜: 1974年,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邓小平在这一关键时刻,再次被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下册详细记录了他在这一时期所展现出的非凡魄力和战略眼光。他以坚定的姿态,开始了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的清理和拨乱反正工作。他顶住压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着手恢复党和国家的正常运作,扭转了国民经济下滑的危局。这些艰难的抉择和果敢的行动,为中国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拨乱反正,奠定改革基础: 本书深入分析了邓小平在恢复国民经济、整顿党风、端正学风等方面的努力。他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他的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扫清了障碍,凝聚了共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 改革开放的奠基者: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下册着重讲述了邓小平如何提出和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他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精神,打破了僵化的思想束缚,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本书详细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阐释,以及他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刻思考。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经济特区的建立,再到浦东开发的规划,每一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凝聚着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供了根本性的解决之道。下册深刻剖析了这一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上的卓越贡献。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本书还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它梳理了邓小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思想,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三个代表”是在江泽民时期正式提出的,但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邓小平的论述)等。这些理论不仅指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伟人的担当与远见: 下册不仅展现了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人的担当和情怀。他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承担责任,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使在晚年,他也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中国人民的福祉寄予厚望。 下册的价值在于: 历史的转折: 详细记录了中国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迈向改革开放的光明道路,展现了邓小平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的关键作用。 思想的升华: 深刻剖析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清晰脉络。 决策的智慧: 通过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制定的过程的详实叙述,展现了邓小平非凡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 人性的光辉: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也穿插了邓小平个人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坚持和担当,使其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历史的启示: 读者可以从中汲取改革创新的精神,学习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贡献力量。 《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巨著 《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的入选“2014中国好书”,是对这部作品在史料价值、思想深度、叙事艺术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理解方面杰出成就的肯定。本书以其宏大而不失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在关键历史时刻力挽狂澜、塑造中国命运的伟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是对邓小平个人生平的全面回顾,更是对中国20世纪波澜壮阔历史的深刻解读。 上册,从邓小平的少年时代讲起,描绘了他参与革命、建设的早期生涯,展现了他的成长轨迹与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交织。读者将跟随他经历长征的艰辛、抗战的烽火、解放战争的洗礼,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实践。这一部分,不仅是对一位革命家早期生涯的梳理,更是对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 下册,则将焦点对准了1974年之后,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在经历了政治风雨后,邓小平如何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书中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描述。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破冰,到对外开放的宏图,再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每一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蕴藏着邓小平深刻的洞察力和历史担当。本书深刻阐释了邓小平理论如何成为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思想武器。 精益求精的学术品质: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史料运用。作者团队历经数年,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回忆录、档案资料,并通过多方求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书中引用的史料详实可靠,分析论证鞭辟入里,使得全书既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又不失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 叙事风格的独到之处: 在叙事上,本书展现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它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巧妙融合,使得阅读过程引人入胜。作者善于捕捉细节,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将邓小平从一个坚韧不拔的革命者,到一个深思熟虑的政治家,再到一个洞察世界的改革家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读者不仅能了解历史的脉络,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起伏和思想斗争。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启示: 《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的出版,不仅为研究中国现代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给予了当下深刻的启示。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重读邓小平的生平,品味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的发展道路,以及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以及一种对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 “2014中国好书”的荣誉,是对《邓小平传(1904-1974 套装上下册)》这部巨著的高度认可。它是一部值得所有关心中国历史、关注中国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读者反复品读的传世之作。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认识一位伟大的中国人,更能深刻理解中国走向今天的非凡历程,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邓小平传(1904-1974)》,我仿佛与一位穿越时空的历史巨匠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对话。作者以其扎实的功底和独到的视角,将邓小平同志从1904年到1974年的生命历程,刻画得既宏大又细腻。书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人物的生平,更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与牺牲,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走向复兴的艰难历程。 我十分关注书中对邓小平同志早期革命生涯的描绘。从少年时代就胸怀报国之志,到投身革命洪流,再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革命斗争,他身上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尤其是在那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些细节的呈现,都让我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这本书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力作。

评分

《邓小平传(1904-1974)》带给我的是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生动教科书。作者在叙事上,巧妙地将邓小平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使得每一页的文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细节时所展现出的专业性和客观性,避免了脸谱化的描绘,而是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真实、有血有肉的邓小平。 书中对于邓小平同志早期革命经历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的斗争精神。从四川到法国勤工俭学,再到投身革命洪流,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也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日后沉稳、务实、坚韧的性格。而对于他后来在重要历史关头所展现出的高瞻远瞩和战略眼光,书中的论述更是令人信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那些历史片段所震撼,也为那个时代无数为国家民族命运奋斗的仁人志士所感动。

评分

翻开《邓小平传(1904-1974)》,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画卷,而邓小平正是这幅画卷中最耀眼的主角之一。作者以极高的史料驾驭能力,将邓小平先生从出生到1974年的这段人生经历,编织成了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最让我动容的是,书中对邓小平同志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解读。 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所扮演角色的细致描绘。无论是作为地方领导者,还是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和发言,都透露出其深邃的智慧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书中对于他如何看待和处理当时中国面临的复杂问题,以及他提出的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思想,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和阐述,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评分

《邓小平传(1904-1974)》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它不仅仅是记录一位伟人的生平,更是对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的深刻反思。作者在叙述中,将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成长经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进程完美融合,让读者在了解一个人的同时,也深入理解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时所展现出的平衡和客观。书中关于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起伏,包括他两次被打倒又两次重新站起来的经历,都描写得非常详实,并且深刻地揭示了这些经历对他思想和性格形成的巨大影响。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史料的严格把控,以及对历史真相的尊重。这本书让我对中国革命的曲折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初读《邓小平传(1904-1974)》,最大的感受便是那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将邓小平先生从1904年呱呱坠地到1974年这个关键转折点的人生轨迹,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生平事迹,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动机、时代背景以及对中国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那个风云变幻年代的描述,既有宏大的叙事,又有细腻的刻画。无论是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还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亦或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风暴,作者都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图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以及大人物们所面临的抉择。书中对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其思想的演变,以及他如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和阐释。阅读的过程,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个时代的人物一同经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很好啊,养成看书的习惯很重要

评分

总体感觉都不错

评分

理论学习必读,单位必备。

评分

东西不错是正品,下次还会买的

评分

书籍包装完好、值得信赖!

评分

书也评价,我也是醉了,单位购书

评分

暂时还没发现缺点暂时还没发现缺点

评分

送货快,书的品相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