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評分上級推薦學習的書籍,有空慢慢學習!
評分本書是著名生物學傢饒毅教授近十年來發錶的科學文化作品的精選集,分四個部分內容、收約50篇文章。“撩撥神經的基因”是一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經和行為科學為主;“令人尊敬的學者”是對一些著名科學傢的介紹和紀念文章;“享受科學的氛圍”是作者針對國內科研環境和現狀,有感而發的建設性意見和評論;“教育實踐的理念”,則是作者對中國小學、中學、大學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評述和感想。 後兩部分為本書的重點內容,其中許多文章都是針對中國科學界、教育界不良現象,以及科技體製、教育體製方麵的弊端,有感而發的振聾發聵的聲音。相當一些文章發錶後都在中國科學界、教育界影響一時,有的文章在歐美都曾引起重大反響。
評分東西非常好,傢人很喜歡
評分饒毅,神經生物學傢,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曾任美國西北大學ElsaSwanson講席教授、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神經科學雜誌》、《發育生物學》等多個國際學術雜誌編委。1996年起兼中國科學院研究員,1999年協助推動建立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2002年至2005年閤作建立和主持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2004年至2009年兼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2007年9月全職迴國。1996年起發錶科學文化、科學史和科技政策方麵的文章。曾任《21世紀》、《科學文化評論》、《科技中國》等文化雜誌編委。2012年起任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首任所長。他不僅活躍在科研和教學第一綫,而且長期參與推動中國科研和教育體製改革。他敢說真話,成為中國科學界的“科學俠”。科學界稱之為“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傢,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
評分作為78級大學生和較早齣國的留學生,作者一方麵以自己的求學經曆演繹瞭從國內三流大學的學生成長為海內外著名學者的奮鬥史,另一方麵,也以他作為學生和老師對中國、美國的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教育的親身體驗為基礎,進行瞭諸多思考。如何刻苦、如何思維、如何看待名校?如何培養興趣和拓展知識、如何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創新精神?中美教育體製和理念有何差彆?新東方的英語培訓真那麼重要嗎?是不是一定要齣國去念研究生?且聽頂級海歸饒毅教授道來。
評分饒議科學2比饒議科學1好看一些
評分因為本身是學生物的,所以很早就聽說瞭饒毅的大名。當時在學校裏,知道他和施一公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迴到國內,心裏想的是他們像五十年代的錢學森一樣,衝破瞭帝國主義的衝衝封鎖,迴到祖國。偶爾看到這本書,感覺親切,一讀之下,纔發現完全不是一本枯燥的論文集,而是一篇篇唄作者本人稱為"好玩"的事情構成的閤集。
評分好書,就要求求甚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