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晓莲 编
图书标签:
  • 古琴
  • 上海音乐学院
  • 考级曲集
  • 社会艺术水平
  • 乐谱
  • 传统乐器
  • 中国古典音乐
  • 教材
  • 艺术考级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9295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38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是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之一的古琴考级曲集(2014版),共分为十级,每级包含基础练习、练习曲、乐曲等内容。本考级曲集为五线谱记谱,配以减字谱,也非常适合用作普通的古琴教材。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编者为现代广陵派古琴传人戴晓莲,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级
1.湘妃怨《虞山吴氏琴谱》
2.古琴吟《琴学入门》
3.极乐吟《梅庵琴谱》
4.秋风词《梅庵琴谱》
5.陋室铭《琴书大全》

第二级
6.清夜吟《微言秘旨》
7.阳关三叠《琴学入门》
8.凤求凰《梅庵琴谱》
9.慨古吟(抄本)
10.玉楼春晓《梅庵琴谱》

第三级
11.良宵引《蕉庵琴谱》
12.风雷引《梅庵琴谱》
侣.酒狂《神奇秘谱》
14.关山月《梅庵琴谱》
15.泣颜回《今虞琴刊》

第四级
16.石上流泉《琴学入门》
17.韦编三绝(抄本)
18.春晓吟《自远堂琴谱》
19.归去来辞《真传正宗琴谱》
20.神人畅《西麓堂琴统》

第五级
21.鸥鹭忘机《自远堂琴谱》
22.平沙落雁《蕉庵琴谱》
23.平沙落雁《梅庵琴谱》
24.华胥引《神奇秘谱》
25.普庵咒《北京古琴会谱》

第六级
26.醉渔唱晚《百瓶斋琴谱》
27.忆故人《今虞琴刊》
28.四大景《琴学丛书》
29.洞庭秋思《琴书大全》等合参

第七级
30.碧涧流泉《古冈遗谱》
31.长门怨《梅庵琴谱》
32.佩兰《天闻阁琴谱》
33.沉思的旋律(现代作品)

第八级
34.流水《天闻阁琴谱》
35.醉渔唱晚(抄本)
36.渔樵问答《琴学入门》
37.梅花三弄《琴谱谐声》

第九级
38.欵乃《天闻阁琴谱》
39.樵歌《蕉庵琴谱》
40.梧叶舞秋风《琴学心声》
41.龙翔操《蕉庵琴谱》

第十级
42.离骚《神奇秘谱》
43.大胡笳《神奇秘谱》
44.捣衣《梅庵琴谱》
45.渔歌《自远堂琴谱》
46.春风(现代作品)

附:
广陵散《神奇秘谱》

前言/序言


跨越时空的弦音:中国传统音乐鉴赏与现代实践 图书名称: 跨越时空的弦音:中国传统音乐鉴赏与现代实践 作者: [此处可填写虚构的,但听起来专业的作者姓名,例如:李文博、张晓芸]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一个听起来正规的出版社名称,例如:华夏文化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 [此处可填写一组符合规范的虚构ISBN] --- 内容提要 《跨越时空的弦音:中国传统音乐鉴赏与现代实践》是一部深度融合历史、美学与演奏实践的综合性音乐著作。本书旨在为对中国传统音乐怀有浓厚兴趣的初学者、艺术院校学生以及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框架。我们不局限于单一乐器的学习,而是将视野投向整个中国音乐的宏大图景,探讨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哲学内涵,以及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与传承。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先秦礼乐制度的恢弘叙事,到魏晋风度的清雅余韵,再到唐宋雅乐的鼎盛气象,直至明清以来文人音乐、戏曲音乐的繁荣发展。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了“乐”与“礼”、“音”与“道”之间的哲学关联,揭示了中国传统音乐“以和为美”、“中正平和”的核心审美取向。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对“现代实践”的强调。它不仅梳理了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等主流乐器的历史流派和演奏技法,更着眼于如何将这些古典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与创作中。我们探讨了传统音乐在影视配乐、民族管弦乐团编制、以及数字媒体中的应用案例,旨在激发读者在新时代的创作灵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目录结构(核心章节概述) 第一部分:溯源与定型——中国音乐的文化基因 1. 礼乐文明的奠基: 探讨《周礼》《乐记》中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政治意涵。先秦雅乐的重建与想象。 2. 丝竹初传与士人情怀: 汉魏六朝时期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对音乐精神的塑造。古琴“独善其身”美学的形成。 3. 盛世气象与宫廷典章: 唐代燕乐的结构、曲牌的流传及其对周边文化的影响。敦煌壁画中的乐伎形象研究。 4. 文人音乐的深化与世俗化: 宋代词曲、说唱艺术的兴起,以及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 第二部分:经典乐器群像与风格流变 本部分将系统介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传统乐器体系,分析其独特的发声原理、演奏技法体系和代表性曲目风格。 5. “士人之器”——古琴的形制、指法与意境: 深入解析古琴减字谱的阅读方法,探讨不同流派(如浙派、广陵派)在处理“散音、泛音、按音”上的审美差异。(此部分将详述古代琴谱的阅读技巧,而非现代考级曲目分析) 6. “弹拨之王”——琵琶的南北之争与叙事功能: 梳理武曲的刚劲与文曲的婉约,重点分析“轮指”等核心技巧的演进。 7. “南派之韵”——古筝的改革与地域特色: 探讨二十世纪以来古筝的快速发展,分析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在音色和演奏姿态上的区别。 8. “拉弦之魂”——二胡的“人声化”倾向与板胡的地域标识: 考察二胡如何从民间伴奏乐器成长为独奏主导乐器,及其在戏曲音乐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跨界与当代:传统音乐的生命力 9. 戏曲的腔调与板眼: 以昆曲、京剧为核心,解析传统曲牌(如西皮、二黄)在音乐结构上的严谨性与板式变化的张力。 10. 民乐团的交响: 传统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构成、音域布局与配器策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和声概念优化传统民族管弦乐的整体效果。 11. 传统音乐的数字化与全球传播: 分析传统音乐元素(如五声调式、特定音色采样)在电子音乐、电影配乐中的运用案例。探讨音乐数据库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路径。 12. 面向未来的演奏: 探讨传统音乐教育在培养演奏家时,如何平衡对“传统规范”的尊重与“个人创造性诠释”的鼓励。 深度特色与学术价值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广阔的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它避免了将中国音乐碎片化为单一乐器的技巧堆砌,而是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与哲学背景下进行考察。 哲学深度: 章节中穿插了对儒家“中和之美”、道家“自然之音”的探讨,帮助读者理解“听音乐”不仅仅是耳朵的享受,更是对生命秩序与宇宙哲理的体悟。 技法对比: 在乐器介绍部分,我们采用“对比分析法”,例如,将古琴的“吟猱绰注”与古筝的“按滑揉颤”进行技法功能上的比较,而非简单罗列指法,使读者能更清晰地把握不同乐器在音色塑造上的核心差异。 实践导向: 最后一章专门面向现代音乐实践者,提供了如何将传统音乐的“神韵”融入现代作曲或改编的实用思路,是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 适合读者群 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及研究者。 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希望系统了解音乐史的文化爱好者。 民族器乐演奏专业(除古琴外,如古筝、琵琶、二胡等)的学生及教师,寻求更宏观的音乐背景知识。 影视、游戏配乐领域的创作者,需要汲取东方音乐元素的设计师。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再仅仅是乐谱的执行者,而能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历史的见证者、精神的继承者和未来的创新者。 --- (注:本书内容严格围绕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历史、哲学、以及现代实践展开,不涉及任何特定乐器的级别考试曲目选材、曲目分析或等级评定标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有一定古琴基础的进阶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帮助我突破瓶颈,系统提升的曲集。虽然我还没有机会亲自翻阅这本《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的内页,但从我对古琴考级体系的了解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声誉来看,我对其内容和编排方向有着高度的兴趣和预期。我猜想,这套曲集很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考级曲目,而是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编排,能够体现出上海音乐学院对于古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力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我期待它能够包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在不同等级中能够有效考察学习者技术和音乐处理能力的曲目。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曲目背景、演奏要领或者历史渊源的简要介绍,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音乐、而不仅仅是机械练习的学琴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毕竟,古琴的魅力不仅在于指尖的触键,更在于那份历史文化的积淀。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体现,那将是一大惊喜。

评分

初次接触古琴,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系统学习,又能满足考级需求的教材。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套《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虽然内容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仅仅是翻阅其目录和整体编排,便已让我心生期待。从外包装的设计来看,就透露出一种严谨而不失艺术性的专业气息,淡雅的色调和古朴的字体,很契合古琴的韵味。我特意留意了其中的一些经典曲目,例如《流水》、《平沙落雁》等,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向往能够弹奏的曲子。从我初步了解到的曲目分布来看,它似乎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初学者,从易到难,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它打着“上海音乐学院”的旗号,这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毕竟,上音在中国音乐教育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出品的考级曲集,在权威性和专业性上应该是有保障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指法和节奏标注,并且希望在曲目选择上,既能涵盖传统经典,也能兼顾一些更具时代感或更适合初学者掌握的曲目,帮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评分

我是一名古琴爱好者,平时喜欢听听古琴音乐,但一直没有真正去学习。最近萌生了系统学习的念头,便开始物色一些教材。偶然得知了《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这个系列,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上海音乐学院”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肃然起敬。我了解,音乐学院的考级体系通常非常严谨,其发布的教材也一定是经过专家团队精心打磨的。我希望这本曲集能够帮助我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古琴。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对基础的指法、节奏、律吕等方面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有配套的讲解视频或者音频资源,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对于初学者来说,最怕的就是遇到晦涩难懂的文字或者模棱两可的标注。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通俗易懂,并且能够为我规划出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那么它对我来说无疑将是开启古琴学习之旅的一把金钥匙。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音乐情有独钟,特别是古琴,那悠远沉静的琴声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在学习古琴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提升的教材,而《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这个名字,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关注。我非常相信上海音乐学院在音乐教育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我对于这本书中所收录的曲目以及其编排方式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希望这本曲集能够不仅仅是一份考级曲目的清单,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引导我在技法上不断精进,在音乐理解上逐渐深入。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技巧的掌握提供细致的指导,例如不同指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处理乐句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如果能够包含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能够充分展现古琴演奏魅力的曲目,那么这本书将极大地丰富我的学习体验,帮助我真正领略古琴艺术的博大精深。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古琴艺术推广和教学的研究者,我深知一套高质量的考级曲集对于古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的重要性。《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古琴考级曲集》这个名称,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上海音乐学院对于古琴艺术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贡献。虽然我还没有亲身接触过这本书,但我对它的品质和内容有着非常高的期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古琴考级所需的曲目,并对每一首曲目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层面的考量。例如,在曲目的选择上,是否能够兼顾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在指法和节奏的标注上,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当代古琴教育的最新成果和规范?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古琴教师提供一个统一、权威的教学参考,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古琴教学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如果它能在这方面做得出色,无疑将对古琴艺术的推广和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挺好

评分

油印一册,印一百五十部,4月下旬在北京第二次全国古琴打谱会上赠送琴友。

评分

据1959年版影印,王进祥增订,线装一册。此本卷首为容天圻《重印序言》,末附徐立孙《梅庵琴社原起》《论琴派》《论音节》、容天圻《梅庵派古琴大师吴宗汉》《琴学概说》五篇文章。

评分

据1959年版影印,一册,唐健垣增订,为“琴府外编”之一,版权页有“欢迎翻印以广流传”八字。

评分

减字谱有错的,不过不影响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不错,不过得有一定的古琴知识才能看懂!

评分

六、《梅庵琴谱》,1975年10月,台北华正书局。另1990年3月再版。2001年9月加印。

评分

印刷,字体,包装都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