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黑皮系列)根据教育部推荐书目指导方针,精选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书籍,自投放市场以来,销量一路领先,在中小学生阅读市场独树一帜。
《世界五千年》不仅囊括了鲁迅《朝花夕拾》、林海音《城南旧事》、冰心《繁星?春水》、老舍《骆驼祥子》萧红《呼兰河传》、沈从文《边城》等国内一批文坛经典之作,还翻译收录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简爱》《园丁集》《拿破仑传》《安徒生童话》等国外经典著作,涵盖了语文学科的散文、小说、诗歌、自传、寓言、科普等多种作文形式,语言考究,皆为名家范文,专为学生阅读精心挑选收录。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世界五千年》是一部通俗的史书,它没有严肃史著的学究气,而且比那一时代的许多著作都要早地摆脱了民族主义乃至欧洲中心论的褊狭。书中关注人类文化的遗产,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遗产,而这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本书论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的起源直到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横跨五大洲的世界历史。
威尔斯把这本书的意图概括为“以平直的方式,向具有一般智力的人展示,如果文明要想延续下去,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发展成为世界性联盟是不可避免的”。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小说家。出生于英国肯特郡,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任教于伦敦大学。1895年以《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随后又发表了《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多部小说。其撰写的《预测》《未来的发现》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
第1章 空间的世界
第2章 时间的世界
第3章 生命的起源
第4章 鱼类时代
第5章 炭沼时代
第6章 爬行动物时期
第7章 最早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第8章 哺乳动物时代
第9章 猿、类人猿、原始人
第10章 尼安德特人和罗得西亚人
第11章 最初的真正的人类
第12章 原始人类的思维
第13章 耕种的开始
第14章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明
第15章 苏美尔、古埃及和文字
第16章 原始游牧民族
第17章 最早的航海者
第18章 埃及、巴比伦和亚述
第19章 原始雅利安人
第20章 巴比伦帝国末期和大流士一世帝国
第21章 犹太人的早期历史
第22章 犹太的祭司和先知
第23章 希腊人
第24章 希波战争
第25章 希腊的繁荣
第26章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
第27章 亚历山大城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第28章 释迦牟尼的生平
第29章 阿育王
第30章 孔子和老子
第31章 罗马的兴起
第32章 罗马与迦太基
第33章 罗马帝国的发展
第34章 罗马和中国
第35章 早期罗马帝国平民的生活
第36章 罗马帝国的宗教发展
第37章 耶稣的教导
第38章 基督教义的发展
第39章 蛮族入侵和罗马帝国的分裂
第40章 匈奴人与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第41章 拜占庭帝国和萨桑帝国
第42章 中国的隋唐时代
第43章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第44章 阿拉伯世界的黄金时代
第45章 拉丁语基督教世界的发展
第46章 十字军东征与教皇统治的时代
第47章 王侯们的反抗与教会的分裂
第48章 蒙古人的远征
第49章 欧洲人理性的复活
第50章 拉丁教会的改革
第51章 皇帝查理五世
第52章 政治实验的时代:欧洲的君主制、议会制和民主制
第53章 欧洲人在亚洲和海外的新帝国
第54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第55章 法国革命和君主制在法国的复辟
第56章 拿破仑失败后欧洲不稳定的和平局面
第57章 物质知识的发展
第58章 工业革命
第59章 现代政治与社会思想的发展
第60章 美利坚合众国的扩张
第61章 德国在欧洲的崛起
第62章 轮船和铁路的海外新帝国
第63章 欧洲入侵亚洲与日本的崛起
第64章 1914年的大英帝国
第65章 欧洲军备竞赛的时代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66章 饥荒与俄国革命
第67章 世界政治和社会的重建
第1章 空间的世界
世界的历史仍然不完全为人们所知。200多年前,人们还仅仅知道在此之前3000年的历史。至于3000年以前发生的事情还只是一些传说或者猜测。相当一部分文明世界的人还认为这个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这个说法被一代代传承下去。当然,学者们对于这个世界到底是在那年的春天还是秋天被创造出来,意见并不一致,存在争议。这种非常荒谬的见解源于对希伯来经典《旧约》做出拘于字面上的简单解释,也源于对与此相关的神学武断的假设。如今,这些见解早已为神学家所抛弃。人们普遍认为,从各种现象来看,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早就存在,而且已经存在了无限久远的年代。当然像在房子两端各安一面镜子,房子就好像没有尽头一样,这些现象也可能是假象。尽管如此,那种认为我们生存的世界只有六七千年历史的说法,无疑可以看作是一种应该被彻底推翻的谬论了。
现在世人皆知,地球是一个直径8,000英里(1.28万千米)的略微有点扁的椭圆形球体,就像橘子的形状。大约2500年前,少数学者就已经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是在此之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并且还用各种在今天看来十分荒诞的说法解释地球与天空、恒星、行星的关系。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每24小时以地轴(约比赤道直径短24英里或约39千米)为中心自转一周,形成昼夜更替;与此同时,地球沿着微微倾斜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就是一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并不总是相同,最近时约为9,150,000英里(1.47亿千米),最远距离为9,450,000英里(1.52亿千米)。
距离地球239,000英里(38万千米)处,还有一个小星球——月亮围绕着地球运行。围绕太阳运行的星球不止地球和月亮,还有距离太阳360,000英里(5,800万千米)和670,000英里(1亿多千米)的水星和金星两颗行星。在地球公转轨道的外围,还有无数呈带状的小星体、小行星。此外,还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的距离分别是141亿英里(2.27亿千米),483亿英里(7.77亿千米),886亿英里(28.6亿千米)、1,782亿英里(44.94亿千米)和1,793亿英里(67.42亿千米)。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动辄以百万计的数字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但如果我们把太阳和其他行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到可以接受的尺寸,读者理解起来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我们假定地球是一个直径1英寸(2.5厘米)的小球,太阳就是一个远在323码(295米)之外的直径9英尺(2.7米)的大球,两者相距也就是五分之一英里,步行大约四五分钟。而月球就是一粒离地球约2.5英尺(0.76米)的小豌豆。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两颗行星,即水星和金星,它们离太阳分别是125码(114米)和250码(213米)。围绕这些星体的是茫茫无际的空间,直到距离地球约175码(160米)外的火星。木星直径1英寸(0.3米),距离地球约1英里(1.6千米)。2英里(3.2千米)处有稍小的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4英里(6.4千米)和6英里(9.6千米)外。数千里外的地方只有细微的尘埃和稀薄的气体。即使按照这种缩小的比例来计算,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要远在8万千米之外。
这些数字,或许会使人们对于生命之剧不断上演的茫茫无际的空间有一个概念。
在这个浩瀚的空间里,我们真正了解的只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命而已。我们居住的地方距离地心有4,000多英里(6,400千米),而生物生活的空间深入地下不超过3英里(5千米),高出地面也不到5英里(8千米)。而其余的茫茫空间显然是空洞、无生命的空间。
最深的海洋,其深度也只有5英里(8千米),飞机飞行的最高纪录也刚刚超过4英里(6.4千米)。虽然人们曾经乘气球上升到距离地面7英里(11千米)的高空,但那是以遭受巨大痛苦为代价的。没有一种鸟类能飞到5英里(8千米)以外的高空,那些随飞机升到高空的小鸟和昆虫,上升到超过这一高度时就会因窒息而失去知觉。
第2章 时间的世界
最近50年里,科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和起源已经做出了许多很有价值并且很有趣的推测。在这里,我们不能对这些推测妄加概括,因为其中包涵着许多深奥的数学和物理学问题。实际上,现有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程度,使得对于这些事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还很难超越主观推断和猜想。就目前研究的总体趋势来看,估测的地球年龄是越来越长。现在看来,地球在20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并围绕着太阳运转了。也许实际上地球存在的时间比这更久远,甚至久远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地球分离出来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可能是一些由空间中弥漫的物质组成的巨大漩涡。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到处都有发光的螺旋形物质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这就是所谓的“涡状星云”。许多天文学家都认为,太阳和它的行星在聚结一团成为现在状态之前,也是这样的一种涡状形体。经过无数次的聚结,经历过久远的年代,也就是我们假定的大约25亿年前,地球和月球才有了现在的雏形。那时,它们自转的速度比现在要快得多,离太阳的距离也更近,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也更快,它们的表面都在燃烧或熔解着。太阳本身在天空中是一个大火球。
如果我们能够回到无限久远的过去,亲眼去看一下地球的最初状况,我们将看到与现在迥然不同的景象:那时的地球更像是熔炉的炉膛,或者遇冷前滚动的岩浆的表层。当时还没有水,因为所有的水还只是混合在硫磺蒸气和金属蒸气中的极热的水蒸气。在大气之下,是一片翻滚沸腾的熔岩的海洋。穿过弥漫着火云的天空,急速运转的太阳与月亮的炫目的光,犹如赤热焰火般飞掠而过。
几百万年过去了,火海那股灼热慢慢地减退了。天空中的蒸汽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高空中的气体也越来越稀薄;大块大块凝固的岩石在岩浆的海洋里时沉时浮,与其他漂浮物相互碰撞着。太阳和月亮距离越来越远,也变得越来越小,在天空中运行的速度也渐渐变慢。由于月球体积相对较小,所以很早就从炽热状态冷却下来。它交替遮挡或反射太阳光线,从而形成了日蚀和满月的景象。
地球就这样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变化着,在经历了漫长久远的年代以后,终于变成了现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雏形。当蒸汽遇冷凝结成云,降落在最初的岩石上的第一滴雨在嘶嘶作响。在此后不知多少千万年的岁月里,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还是以蒸汽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不过终于有一天,这些蒸汽凝结成滚烫的水流奔流在逐年凝固的岩石上,从而形成了池沼湖泊,并把岩石上的岩屑和沉淀物冲刷进去。
最后,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能够满足人类繁衍生息了。如果我们能够参观那时的地球,我们可能头顶急风暴雨,脚踩遍地熔岩,没有一点土壤,没有一草一木。灼热的风暴让今天最可怕的飓风都自叹弗如,当时的倾盆暴雨更是让我们难以想象。那倾盆暴雨夹杂着岩石碎屑,狂怒般冲向大地,冲出一道道深谷和巨大的沟壑,把沉积物冲进最初的海洋。穿过云隙,我们一定能很清楚地看见巨大的太阳驰过太空;随着太阳和月球的运行,地球上不断发生地震及其他地壳运动。而现在只以永久不变的一面对着地球的月球,那时也一定是很明显地自转着,偶尔把如今羞于显露给我们的那一面对着我们。
一百万年接着一百万年过去了,地球老了。白天增长了,太阳也渐渐远去,并且变得温和而平静了。月球运行的速度也明显缓慢了,暴风雨的强度减弱了。最初的海水不断增加,汇流到大海,成为此后地球永远穿着的外衣。
然而,当时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生物,海洋里也没有,岩石上更是一片不毛之地。
……
读完《世界五千年》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当初拿到这本书,我带着一丝好奇,也有一些顾虑,毕竟“五千年”的跨度,听起来就觉得信息量巨大,害怕自己无法消化。但作者的笔触却出乎意料地流畅和生动,他并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将复杂的历史事件,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尼罗河畔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听到了古希腊哲学家们激烈的辩论,感受到了中世纪欧洲骑士的英勇。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描绘了那些宏大的战争和帝国的兴衰,更关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从文字的出现,到科学技术的发明,再到思想文化的演变,这些都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的描写,这让我明白,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这本书让我对“世界”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地图上冷冰冰的疆域,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智慧和情感的有机整体。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过去无数的努力和探索塑造而成的。
评分我不得不说,《世界五千年》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当初拿到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中小学生必读”这几个字,总让我觉得它应该有它的道理。但当我真正翻开它,我才意识到,它远不止“有道理”这么简单。作者的叙述方式简直太棒了,他没有用那种枯燥的、死板的史实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把五千年的历史事件讲得栩栩如生。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那些古老的时代,亲眼目睹了古文明的崛起,亲耳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变革时期的描写,比如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业革命又如何彻底颠覆了社会结构。这些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而是充满了画面感和冲击力。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变化累积而成。而且,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从东方到西方,从古老的神话到近代的思想,无所不包。我读到了关于古埃及的神秘传说,关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关于中国的古代智慧,这些都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更是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的窗口。
评分拿到《世界五千年》这本书,我内心是带着一丝期待和一丝不安的。期待的是,能通过这本书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世界的发展脉络;不安的是,担心它会像很多历史书籍一样,充斥着枯燥的年代和密密麻麻的人名,读起来索然无味,提不起精神。然而,当我沉下心来阅读,我发现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用严肃的口吻一本正经地讲述历史,而是用一种极其亲切、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性,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亲历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我读到了古代文明的诞生与辉煌,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文明,到古埃及的尼罗河畔,再到古希腊的爱琴海边,每一个文明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也读到了帝国的兴衰更迭,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分裂,蒙古帝国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让我对权力的更迭、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聚焦于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也穿插了一些普通人的生活细节,让我能更真实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记忆,它塑造了我们,也指引着我们。
评分坦白说,当初拿到《世界五千年》这本书,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的,毕竟是“中小学生必读”,总感觉像是学校布置的一项硬性指标。我一度以为,这本书会像我之前读过的一些历史读物一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词汇和密密麻麻的年代,读起来会非常煎熬。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翻开书页,我发现自己彻底被这本书吸引了。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生动有趣,他并没有用枯燥的语言去讲述那些遥远的过去,而是将历史事件描绘得像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了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古希腊城邦的民主辩论,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伟大创新。这本书最让我惊叹的是,它能够将如此宏大的历史跨度,梳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充满了故事性。它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统治者的功过是非,更是普通人的生活轨迹,是人类思想的进步,是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书中某个情节深深打动,或者为某个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气而折服。这本书让我对“世界”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地图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记忆的生动载体。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世界五千年》这本书,我是有点打退堂鼓的,毕竟“五千年”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压迫感,我总觉得要读完它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而且,我之前对历史的印象,就是一些年代、一些人名、一些事件的简单罗列,很难提起兴趣。但是,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被它完全吸引住了。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说书人,把那些遥远的历史故事讲得活灵活 অত্যা。我仿佛看到了亚述帝国的铁蹄席卷大地,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光芒。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介绍了历史的“是什么”,更着重于“为什么”。它会分析某个事件发生的根源,探讨某个文明兴衰的原因,这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的描写,这让我明白,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彼此之间的借鉴和学习。这本书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不再是孤立的国家和地区,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的世界,是由无数过去的时空交织而成的。
评分拿到《世界五千年》这本书,我内心是有期待的,因为“教育部推荐”这几个字,总让人觉得它一定有它的价值。但同时,我也有点担忧,毕竟“五千年”这个跨度实在太大了,我怕自己读起来会很吃力,跟不上思路。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种担忧很快就被书中精彩的内容所取代。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时间顺序的简单堆砌,而是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和文明进行串联,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演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大转折点的描写,比如农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出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文明,而是涵盖了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近代的方方面面。读到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读到古印度的佛陀,读到古中国的四大发明,这些跨越时空的文明元素,让我感到无比震撼。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它让我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我们所继承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看到“世界五千年”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得写到什么时候去啊?”感觉像是在挑战我的耐心极限。毕竟,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能够集中注意力读完一本书就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更何况是涵盖五千年历史的鸿篇巨著。所以,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甚至做好了随时“弃书”的准备。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却出乎意料地吸引了我。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并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史实堆砌,而是将历史事件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一样。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刻画,比如那些伟大的帝王、杰出的思想家、以及在历史洪流中闪耀的普通人,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一个模糊的名字,而是有了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我仿佛能看到埃及法老在建造金字塔时的雄心壮志,能听到古希腊哲学家在讨论真理时的睿智辩论,能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美的极致追求。这本书没有让我感到枯燥,反而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充满了好奇。它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过去的世界是如何一点点演变成今天的样子,那些发生在遥远过去的事件,竟然会对我们现在的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说是“必读”,我当初还抱着点怀疑,毕竟中小学生的时间这么宝贵,课业已经够重了,再来一本厚厚的“历史大书”,会不会有点吃不消?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一种奇妙的吸引力牢牢抓住。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年代记,也不是艰深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个经验老道的说书人,用最生动、最形象的语言,把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一点点呈现在我眼前。那些古老的传说、荡气回肠的战争、波澜壮阔的文明兴衰,仿佛都化作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跳跃。我常常在读到某个事件时,忍不住停下来,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的呼吸。比如,读到大禹治水,我能感受到那种不屈不挠、与天抗争的精神;读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我能体会到那种雄才大略和建立统一王朝的艰难;读到唐朝盛世,我仿佛能闻到长安城里飘来的异域香料和听到万国来朝的丝竹之声。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遥远的过去,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有温度的、充满智慧和情感的生动篇章。它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更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根基。
评分老实说,拿到《世界五千年》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本要让我啃不动的书。”毕竟,五千年的历史,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感觉像是要背诵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而且,我一直觉得历史书很容易变得枯燥,充斥着各种年代、各种地名、各种人名,读起来就让人昏昏欲睡。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立刻就被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住了。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画面感。他没有直接罗列史实,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把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浩荡队伍,听到了阿拉伯商人在丝绸之路上慷慨激昂的叫卖声,感受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轰鸣声。这本书让我不再觉得历史是遥远的、冰冷的,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就像一部宏大的电影,在我的脑海里徐徐展开。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不仅仅介绍了那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会深入探讨这些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让我们明白,历史的痕迹是如何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无数历史事件和人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历史的兴趣。
评分拿到《世界五千年》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厚的书,我能读完吗?”感觉像是要面对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而且我害怕自己会迷失在里面。但当我翻开书页,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五千年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时间旅行者,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雅典,再到中国的长城,我看到了不同文明的兴衰,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讲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深入探讨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比如,它分析了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探讨了文艺复兴的意义,这些都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刻画,他们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了鲜活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读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政治家、勇敢的探险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简单的过去,而是我们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基石。它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历史的兴趣。
评分卖家不错,下次还会再来的~!
评分质量很好,适合孩子阅读。
评分收到货后,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看着美观大气上档次。一直信任京东。质量不错,送货很快,服务很好! 太漂亮,大气,档次高,超喜欢。 货比三家,选的也好是辛苦啊?在强哥这里买不到其他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上午下单,下午到家速度啊!看着还行 货品不错,装了实用。质量可以。是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不错!!!!!!很干净,质感也不错,价位适中。 不错 物流一天就到了 整体感觉很不错,收到就用了,挺喜欢的,这个用的好,还要买多几个。 物美价廉,用着看看吧,免去市场购物之劳 ,推荐答案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非常喜欢,质量很好,卖家热情,物流给力,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好评!
评分十二本推荐读物之一,看看。不知道内容如何,质量还行
评分挺好的,孩子寒假看。送货挺快的,没有破损。还不够字吗
评分书已收到,包装完整,物流很快,昨天定今天到。物流人员服务挺好。就是没发票挺吶闷。
评分物美价廉,物流给力。好评给了。
评分书的质量纸张不错正版的小学放暑假在家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