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真空镀铝纸(BB/T 0054-2010) [Environmental Vacuum Metalizaed Paper]

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真空镀铝纸(BB/T 0054-2010) [Environmental Vacuum Metalizaed Pap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编
图书标签:
  • 包装
  • 真空镀铝纸
  • 行业标准
  • BB/T 0054-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材料
  • 镀铝
  • 纸张
  • 环保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434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685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
外文名称:Environmental Vacuum Metalizaed Paper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真空镀铝纸(BB/T 0054-2010)》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真空镀铝纸(BB/T 0054-2010)》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爱迪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真空镀铝纸(BB/T 0054-2010)》参加起草单位:江苏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江喷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绿新包装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产品分类
4 要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7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前言/序言


图书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真空镀铝纸(BB/T 0054-2010) 图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关于真空镀铝纸(Vacuum Metallized Paper)的核心标准——BB/T 0054-2010的全部技术规范、测试方法、质量要求以及应用指南。它并非一本关于真空镀铝纸的通论性或科普性读物,而是针对性极强的、操作层面的标准文件汇编。 本书的结构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体系的编写格式,旨在为生产企业、质量检测机构、采购方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权威、精确、可执行的依据。内容聚焦于标准条款的阐释与落地,对于真空镀铝纸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如食品、烟草、化妆品、电子产品外包装等)所涉及的性能指标、检验规则和包装运输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核心内容聚焦与详细阐述: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技术细节的不可替代性,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一、 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定义: 明确了BB/T 0054-2010标准所涵盖的真空镀铝纸的具体类型、基材要求(如纸张的定量、紧度、白度等初始物理性能)以及镀铝层的基本要求。它精确界定了“真空镀铝纸”这一术语在行业内的唯一技术含义,排除了其他表面处理工艺(如覆膜、印刷涂布等)的混淆,确保了行业内对产品等级划分和质量评估的统一口径。 二、 技术要求与性能指标的量化规定: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标准对真空镀铝纸的各项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量化和极限值的设定,这些参数直接决定了产品是否合格。 镀铝层性能: 详细规定了铝层厚度、附着力(如胶带剥离试验的要求)、反射率和遮光度。例如,在遮光度方面,标准会给出特定的光透过率百分比范围,用以评估其对光敏感产品(如药品或特定食品)的保护能力。 物理机械性能: 包括对纸张的拉伸强度、撕裂度、耐折度以及尺寸稳定性(横向和纵向伸缩率)的要求。这些指标是评估镀铝纸在高速包装机械上加工适应性的基础。 表面性能: 涉及镀铝面的平整度、是否有皱纹、针孔等缺陷的允许范围。对于后续的印刷适性,标准可能还会涉及对电晕处理后表面张力的最低要求。 耐化学性与耐候性: 规定了产品在特定湿度、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对包装内容物(如油脂、酸性物质)的阻隔性能的间接或直接要求。 三、 试验方法与检测程序: 本书详尽描述了如何对上述技术指标进行重复、准确的测量。它不是简单地引用其他标准,而是将适用于真空镀铝纸特性的测试步骤整合、优化后呈现。例如,对于铝层附着力的测试,标准会详细说明试样准备、胶带规格、剥离角度和速率等操作细节,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得出结果的可比性。对于目测缺陷的判定,也给出了明确的参照图例或标准描述。 四、 检验规则与判定方法: 此部分明确了产品的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的周期、抽样方案(AQL或其它统计学方法)以及最终的判定原则。它规定了“合格”、“不合格”的边界条件,指导企业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和最终放行。 五、 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标准也关注产品在供应链中的完整性。这包括对卷筒包装的直径、芯筒要求、外部保护措施(如防潮、防挤压)的规范,确保产品在到达用户端时,其性能指标不因运输或存储不当而降级。 本书的定位与用途: 这本书籍完全专注于“标准条款的执行细节”,它不包含以下内容: 1. 真空镀铝的技术原理深入探讨: 如真空室设计、蒸发源优化、膜层沉积动力学等理论物理或工程学内容。 2. 新型镀铝材料的对比分析: 如与真空镀金属塑料薄膜(如PET、BOPP)在性能上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3. 市场营销或商业案例研究: 没有任何关于特定品牌、定价策略或行业未来趋势的商业分析。 4. 具体应用场景的案例分享: 例如,某食品企业如何使用该产品包装特定零食的详细操作流程或效果展示。 5. 非BB/T 0054-2010体系内的其他标准引用: 书中不会展开论述GB(国家标准)或ISO(国际标准)中关于纸张基础性能或油墨印刷的其他独立规范。 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包装行业标准:真空镀铝纸(BB/T 0054-2010)》是一本技术工具书,其核心价值在于其权威性、可操作性和精确性。它为行业内所有涉及真空镀铝纸的生产、采购、质控环节,提供了一部不可或缺、高度聚焦的法规性文件汇编。阅读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标准、通过检测、保障产品质量,而非获取广博的知识或市场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严肃的“行业宪法”,它没有多余的修饰语,每一个条款都掷地有声,直指核心。特别是在涉及到“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材料选择”这一章节,作者简直是化身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细致地分析了镀铝纸在冷藏环境与常温干燥环境下的性能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材料配方倾向。我一直困惑于为什么我们采购的某种香烟包装在南方梅雨季时会莫名出现“发粘”的现象,对照标准中的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的材料选择没有完全考虑到湿热环境下的低密度聚乙烯层析问题。这种“对症下药”的指导性,是任何一本市场上的畅销书都无法提供的。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在什么条件下,科学上公认的最好做法是什么”,这种严谨性是工业标准独有的魅力。

评分

这部标准,尽管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但对于任何一个涉足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是对现代食品和烟草包装的“颜值”与“功能性”有追求的人来说,简直是一部宝典。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一份冷冰冰的技术文件,无非是规定一下膜层的厚度、粘合的强度之类,但翻阅之后才发现,它深层次地触及了包装行业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如何在保证产品保鲜性能的同时,实现视觉上的高端感和环保可持续性的平衡。 比如,它对“真空镀铝”这一工艺的阐述,细致到连镀层对特定波段光线的反射率都有所提及,这直接关系到包装在货架上的“抓人眼球”程度。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标准中对于基材的选择和预处理的描述,清晰地勾勒出不同纸张纤维结构如何影响最终镀层的均匀性与附着力,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定制特殊质感包装的客户来说,简直是定制流程的“圣经”。它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技术参数集合,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用纸张模拟出金属质感的高级指南”。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阻隔性能的测试方法,这部分内容详尽到足以让研发部门立刻投入到新一代零食包装的改进中去。

评分

老实说,第一次接触这个标准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东西得有多厚?”毕竟,涉及到“真空”和“镀铝”这种精密工艺,想必技术细节能堆砌成山。然而,实际阅读起来的感受却是出乎意料的逻辑清晰与脉络分明。它成功地将一个复杂的化学物理过程,用一系列清晰的操作流程和可量化的指标展现了出来。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标准中加入了对“环境友好性”的考量,即便这本是2010年的标准,但其中对可回收性和降解性的初步探讨,已经为后来的行业发展埋下了伏笔。这说明编写者在制定标准时,已经具备了超前的视野,不仅仅是盯着眼前的生产效率。对于质量控制部门而言,标准中关于“缺陷判定”的部分简直是福音,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银点”、“皱纹”等问题,现在都有了明确的界限和对应的允收标准,极大地简化了检验流程,提升了批次间的一致性。读完这部分,我感觉我们团队在进行来料检验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了。

评分

这部关于真空镀铝纸的标准,让我看到了一个传统材料技术如何通过精密的工程学手段实现“价值飞跃”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关于纸张和铝箔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套关于光、热、力学多维度控制的综合技术集。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镀层厚度波动”的控制范围的界定,这直接影响了包装的视觉一致性。如果镀层太薄,光泽度会下降,显得廉价;如果太厚,则可能增加脆性,影响后期的模切和折叠性能。标准将这个“黄金平衡点”用冰冷的数据固定下来,让人无法辩驳。对于那些希望将产品推向高端市场的品牌方来说,这份标准提供的技术保障,是其品牌形象稳定性的核心支撑。它确保了无论是在哪个工厂、哪种气候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包装,都能维持其应有的物理性能和美学标准,这对于建立消费者对品牌包装的“可靠感”至关重要。它是一份将科学严谨性与商业价值完美结合的工业文献。

评分

从一个采购专员的角度来看,这份标准无疑是“市场准入门槛”的试金石。过去,与供应商沟通时,我们常常因为对“优良”和“合格”的理解存在偏差而产生纠纷。但有了这份标准,所有沟通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可量化的技术基石之上。比如,标准中关于“镀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它明确区分了物理剥离和化学侵蚀下的剥离强度差异,这对于我们评估供应商的技术深度至关重要。有些厂商可能只在乎拉力计上的数字,但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剥离面的形貌,这才是区分“表面功夫”和“内在质量”的关键。老实说,在阅读了关于“镀层均匀性”的详细规范后,我立刻要求技术团队重新审查了过去几年所有被判定为“次品”的批次,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勉强合格,但并未达到标准所倡导的“视觉最佳状态”。这让我们对未来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有了一个更清晰、更严格的量化指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