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本书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2008)等。
不错,正品,下次还买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标题是第一部分内容,最感兴趣的也是第一部分,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且不说论点如何,学界起码需要中国学者从学理上梳理西藏问题的产生,并阐述自己的立场,该书很有启发意义
评分评分
好书好书……
评分很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评分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评分还不错,挺好的,一直在京东买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