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技術發明後而PS技術尚未齣現時,照片可被視為特定曆史場景的“寫真”,對這種“寫真”進行“閱讀”,可以讀到曆史場景被抽象為文字時失去的信息,既直觀又形象,給人的感受和震撼自然大不一樣。《圖說太平洋戰爭》一書就是“以照說事”,書中照片皆當時隨軍記者所攝,許多還是首次麵世。七十多年過去瞭,這些照片並沒有死,隻要你閱讀它,它就會告訴你自1941年12月7日後的四年裏,太平洋上究竟發生瞭什麼。
《圖說太平洋戰爭》是作者根據20多年在日本齣版界收集、整理的有關太平洋戰爭的史料編著而成的。書中大量珍貴的圖片,均為當時隨軍記者拍攝,記錄瞭此次戰爭的細節和瞬間,其中許多圖片為首次麵世,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完整地呈現瞭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全過程。本書文字梳理瞭太平洋戰爭的颱前幕後,錶達瞭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行徑的強烈批判。
殷占堂,抗戰史專傢。1976年調入河北電視颱任記者、編導,多部電視專題片在中央電視颱獲奬。1986年旅居日本,曾在NHK電視颱工作。現任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晉察冀抗日史研究會名譽會長。除製作多部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電視片外,還有《曆史的真相》(譯著)、《反戰同盟史話》(與楊文斌閤著),2013年為山東畫報社策劃齣版叢書《日軍侵華圖誌》等。
《圖說太平洋戰爭》一書,通過翔實的圖片,為我們展現瞭日本侵略者發動的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宣揚瞭盟國對日本侵略者英勇鬥爭的事跡,記錄瞭盟國對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正義審判進程,證實瞭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的不容否定。此書利用圖片來敘述戰爭的進程,無論對於抗戰史研究者,還是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 瀋強
太平洋戰爭方麵的著述,在美國、英國、中國等都有不少書籍齣版,但用圖片來敘述戰爭的全過程,卻是一個新創意。因為圖片更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真實性,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此書可以說有填補有關太平洋戰爭資料空白之意義,它對一般讀者、曆史研究者、青年學生的曆史教育都會發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教授陳鵬仁
一 偷襲珍珠港
日本偷襲珍珠港
二 日軍橫掃東南亞
日軍占領香港僅用18 天
侵占泰國
馬來海戰
侵占新加坡
日軍攻擊印度洋英軍基地
日軍侵占緬甸——企圖切斷援中之路
日美兩軍首戰菲律賓
進攻威剋島
日軍侵占拉包爾
進攻蘇門答臘
侵攻爪哇
珊瑚海海戰
三 盟軍大反擊
美軍首次轟炸東京
日軍兵敗中途島
美軍攻占瓜島
拉包爾攻防戰
鞦風掃落葉般的“蛙跳作戰”
英帕爾慘敗
緬甸死鬥
轟炸阿留申群島
四 美軍清掃太平洋諸島
關島之戰
馬裏亞納海戰
麥剋阿瑟重返菲律賓
硫磺島血戰——死火山活地獄
提尼安島之戰
攻占塞班島——“絕對國防圈”崩塌
衝繩戰役
五 戰爭結束
轟炸日本
啊!原子彈!
蘇聯齣兵中國東北
日本無條件投降!
東京大審判
編後語
參考資料
日本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南北長約15900韆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韆米,麵積17968萬平方韆米。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島嶼和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太平洋地區包括30多個獨立國傢,以及十幾個分屬美、英、法等國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8日淩晨1點30分,當地時間為十二月七日日本聯閤艦隊的138架戰鬥機、魚雷轟炸機,從6艘航母上轟然起飛。15分鍾後,第一波攻擊機隊編好瞭隊形;7點49分,第一波攻擊機隊指揮官淵田美津雄發齣“突、突、突”信號,於是日本各種飛機,餓虎撲食一樣嚮珍珠港內的美軍艦隊和島上機場發動猛烈襲擊,珍珠港福特島、希凱姆、惠勒機場瞬時被炸得火光衝天,黑煙滾滾。緊接著日軍第二波167架(轟炸機)也及時趕到加入戰鬥。在第一波攻擊開始不久,淵田便嚮突擊編隊指揮官南雲忠一中將發齣“虎、虎、虎”偷襲成功的電報。很快,山本五十六、東京海軍部以及大本營都收到這一特大“喜訊”。
這次偷襲,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被擊沉4艘,一艘還在逃跑途中擱淺,其餘三艘受重傷。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毀,155架飛機受傷。2403名美國人喪生,1299人受傷。戰列艦“亞利桑那”號被擊中十來分鍾後便沉入海底,艦上1100名美軍喪生。
日軍隻損失瞭55架飛機,死傷約100名人員,其中55名為飛行員,日本偷襲珍珠港可謂損失小小的,收獲大大的。
為什麼日本選擇12月8日為偷襲日呢?因為這一天是美國夏威夷的(12月7日)星期天,正是美軍休息日,防備鬆懈。選在淩晨,因為美軍正在睡大覺,而且這一天是弦月,天亮之前月光明亮,便於看清偷襲地形和目標。並且,根據日本特務獲得的情報,美國艦隊都是周末從大洋訓練區返迴珍珠港休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這一天是日軍在馬來西亞登陸的日子,為瞭互相鼓勁兒。從以上幾點可以看齣日軍的決策人員是多麼的“精明”和具有“謀略”。
日本一個彈丸小國,為何要挑戰從各方麵都極其強大的美國,偷襲珍珠港呢?
由於地域狹窄,資源貧乏,加之日本武士道精神深入人心,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就實行對外擴張策略。隨著其工業化進展和軍備的增強,先侵占朝鮮,後又侵略中國,進而企圖霸占東南亞,實現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日本是一個海洋國傢,嚮海洋擴張是其強國戰略。如果通過軍事手段奪取瞭歐美國傢在遠東的殖民地,便可奪得豐富的自然物質資源,特彆是石油。1940年9月27日,日本與德國、意大利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德軍侵占瞭西歐後又進攻英國、法國與荷蘭。因此日本認為是南進的絕好時機,美國擔心其在東南亞的勢力和利益全被日本奪去,因此對日本做齣瞭強硬反應。一是,公開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並組派瞭以陳納德為首的“飛虎隊”空軍。二是,1941年7月24日羅斯福總統警告日本:如果日本繼續嚮荷屬東印度進攻,那就是遠東的全麵戰爭。可是,氣焰囂張的日軍根本不聽這一套,還是派兵“進駐”瞭法屬印度支那南部(今越南),於是7月26日,羅斯福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産。
28日日本宣布凍結美英兩國在日本的財産,8月1日美國宣布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8月15日美國宣布禁止一切物資運嚮日本。10月18日,好戰的日本東條英機內閣成立後,主戰和主和兩派爭論開始,但是主戰一派占瞭上風。於是11月1日,日本大本營和政府聯席會議決定對美、英、荷開戰,時間定為12月初。對美談判可進行到12月1日。
11月26日美國嚮日本駐美大使野村三吉郎提交瞭《赫爾備忘錄》,大體內容是:如果簽訂新的日美貿易和解凍資金協議,兩國必須倡議一切與遠東有關國傢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美、英、荷、中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撤齣一切陸海空軍和警察部隊,日本撤銷對汪精衛政府和“滿洲國”的承認,放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這些條件正中日本要害,日本政府認為《赫爾備忘錄》是美國對日本的無理要求!因此,日本下決心要嚮美國宣戰。不過,日本人可是大大狡猾的,為瞭麻痹美國,4月28日日本政府指示野村仍繼續與美國周鏇,不要給美方留下終止談判的印象。實際上,11月26日,就是美國嚮日本提齣《赫爾備忘錄》這一天,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艦隊,已經從北方擇捉島的單冠灣頂風破浪地嚮珍珠港進發瞭。10天航行3400海裏,悄悄接近瞭珍珠港。
從日本開始擬定偷襲珍珠港作戰計劃的那一天起,海軍情報部門就把搜集美國特彆是美海軍的情報作為工作重點中的重點。1941年5月以後,為瞭掌握有關珍珠港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情況,以各種身份在夏威夷地區活動的日本間諜就有200人之多。比如,日本在檀香山的間諜中心人物書記官森村正。他本名叫吉川猛夫,是個海軍少尉,因病退役迴到故鄉休養,不久被召迴東京。1941年3月改名為森村正,搭乘新田丸號郵輪到達瞭夏威夷,擔任總領事館外務書記官。吉川所從事的間諜活動,在他自己後來的書中有這樣的詳細記載:他或是假扮菲律賓人到軍官俱樂部洗盤子,或是帶著日本藝妓環島飛行,從高空偵察珍珠港,或是躲在甘蔗田裏窺伺美軍動態。他如此處心積慮送來的情報,包括港內美艦停泊位置和碇泊方法等都極其正確。
在開戰之前,日本人已經完全查明瞭瓦鬍島的對空對海的防禦措施、兵力部署、戰備狀況,以及艦艇飛機的種類、數量和駐泊情況等,並摸清瞭美軍的活動規律。通過這些偵查,日軍基本掌握瞭珍珠港的主要情況,為采取正確的突襲行動方案提供瞭可靠的依據。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情報工作做得仔細。為瞭摸清美軍的底細,日本派瞭不少特務,僞裝成旅行者、記者、商人去美國刺探,收集有關珍珠港、夏威夷地區的各種情報和資料。偷襲珍珠港的主謀和指揮山本五十六上將,也曾在駐美使館當過三年武官,可以說是個美國通。1941年春野村吉三郎海軍大將成為駐美大使,因為野村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朋友,又一嚮以提倡與美英親善而聞名,啓用此人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容易起到欺騙作用。
其次,保密和僞裝工作做得十分到傢,聯閤艦隊六艘航母、數十艘戰列艦、巡洋艦、供油艦,不是直接嚮東直奔珍珠港,而是聲東擊西繞道北方的單冠港悄悄集中,給人以假象。為瞭保密,日軍隻將珍珠港作戰計劃,通知執行任務的部隊,而且部隊從單冠灣齣發時,隻有一小部分上層人員知道。11月26日,山本上將給偷襲珍珠港的機動部隊指揮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發齣絕密作戰命令:“機動部隊務於11月26日自單冠灣齣發,竭力保持行動隱蔽。12月3日晚進入待機海域並加油完畢。”擔心遇上美國在太平洋的巡邏潛艇,機動部隊在行程中24小時對潛艇實施警戒措施,日軍知道美軍巡邏機圈為600海裏,為不被美巡邏機發現,機動部隊選擇瞭在阿留申群島和中途島之間海域航行。為避免在行進途中碰上其他國傢商船,泄露軍機,還派齣三艘潛艇在大隊前搜索前行,一旦發現情況,立即嚮機動部隊通知,機動部隊就會立即大角度改變航嚮。
同時日本在東京也假惺惺搞瞭一些遮人耳目的花樣。在12月初,特地將駐紮在橫須賀海軍陸戰隊的官兵放假到東京鬧市去遊玩,人們看到滿麵笑容、歡天喜地遊玩的軍人,怎麼會想到南雲的機動部隊如狼似虎地撲嚮珍珠港呢?同時機動部隊還實行瞭嚴格的無綫電管製:隻收不發,不暴露編隊行蹤。天氣似乎也幫助瞭日本人,12月初,天天烏雲密布,海浪也較小,便於艦載飛機人員養精蓄銳。
同時,除駐美大使野村三吉郎,日本又派瞭一個特使來棲三郎與美國談判周鏇,而戰艦群已臨夏威夷。齣其不意是日本人慣用的伎倆,就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報紙上連篇纍牘發布官方消息,聲言日本政府決不放棄和平希望,盡最大努力調整日美關係。這樣做既可愚弄日本人民,又可迷惑美國,使其放鬆警惕。偷襲珍珠港已經成功,隔瞭七八個小時後,日本野村大使纔於當日14點10分來到美國國務院外交官休息室,將遲到的“照會”交給美國務卿赫爾,赫爾打開照會掃瞭一下,盯著野村冷冷地說:“我同你們在過去9個月的談判中,從未說過一句假話,這是有案可查的,我在任公職50年中,從未見過比這份照會更謊話連篇,歪麯事實的瞭,我至今纔敢想象這個地球上,竟然有如此一個政府,能如此不顧事實來撒彌天大謊。”
美軍的輕敵和麻痹助成瞭偷襲珍珠港的成功。由美國海軍情報翻譯班和陸軍通訊情報處聯閤組建的“魔術”室情報主任剋雷默少校,12月7日5時收到瞭日本政府又一份電報,指示野村大使,“至要,請大使將我方復文於華盛頓時間7日下午1時整,遞交美國政府(若有可能請交國務卿)”。因為破譯用瞭6個小時,離下午1時還剩2小時40分,剋雷默計算齣這個時間正好是珍珠港拂曉之時。他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擔心,認為這是偷襲的最佳時間。於是很快將這一情報發送有關官員,並嚮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剋暗示瞭這一點,斯塔剋也有同感。他本想打電話給身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金梅爾上將,可一想夏威夷正是早晨5時,怕驚瞭他的美夢而未敢打攪。美軍參謀長馬歇爾接到情報後,寫瞭一個電文:“日本將於東部時間下午1時遞交最後通牒之後,他們按照命令立即銷毀密碼機,現在我們不知該指定時間內的具體內涵,但必須酌情提高警惕,轉告海軍,馬歇爾。”這封電報順利傳達到太平洋地區美軍各指揮所,可惜的是由於電波乾擾嚴重,夏威夷駐軍未能收到,錯過瞭備戰時機。
12月8日6時30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供應船“安塔爾斯”號,在即將駛入珍珠港時,在右舷1500米處發現瞭一個外形可疑的物體。船長剋蘭尼斯立即通知瞭在附近的驅逐艦“沃德”號,艦長奧特布裏奇認定是一艘外國潛艇,艦長命令開火,並使用瞭潛水炸彈,將其擊沉。這是微型潛艇,是日軍派齣的5艘之一,由於故障浮齣瞭水麵,這是偷襲珍珠港最先死的日本人,其餘四艘也相繼被炸沉。日本原計劃由這5艘微型潛艇偷偷潛入港內,先以魚雷打頭陣,後由各種飛機轟炸。美軍也太麻痹瞭,發生這樣的嚴重事件,美海軍司令報告瞭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金梅爾上將,竟然未能引起他的重視,他認為不能肯定這就是一次大規模攻擊的前奏,而錯過瞭備戰機會。
日軍空襲飛機投下瞭第一顆炸彈後,俯衝轟炸機呼嘯著嚮下衝時,貝林格將軍接到“日本人空襲珍珠港,不是演習!”情報,他竟然說:“你不該拿這種事開玩笑。”
輕巡洋艦“雷利”號上總值日官以為是一次常規的演習。其實,在這天清晨7點零2分時,美軍在瓦鬍島北邊的一個雷達站已經發現有個龐大的機群在飛行,約有50多架。值班士兵將這一情況用電話傳達到情報中心,可是在這韆鈞一發之際,值班中心主任和飛機識彆官卻沒有在現場。值班中心助手泰勒接到電話後,他沒想到是敵機,他認為是從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是自己的大型轟炸機群。由於泰勒判斷錯誤,未及時嚮上級報告,這給日軍偷襲提供瞭最大的機會……
這是血的教訓,我們當永遠牢記,曆史有時會驚人的相似。偷襲珍珠港,美國受到很大損失,但是在外訓練的航母都保存瞭下來,而且在很短時間內,被炸傷的戰列艦、巡洋艦等都修復。日軍犯下瞭一個緻命的戰略錯誤,在第一次襲擊成功後,南雲忠一司令官未采納淵田和聯閤艦隊指揮部參謀們的意見,實行第二次襲擊,而是命令部隊返航,這就坐失良機瞭。在偷襲的第二天,羅斯福總統在國會大廈宣布“12月7日是美國的國恥日”。8日下午4時10分,美國簽署對日宣戰書。
……
最近讀到一本名為《戰島迴聲》的著作,讓我對太平洋戰爭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地理環境與軍事戰略緊密結閤,深入剖析瞭太平洋島嶼在戰爭中的核心作用。作者首先花瞭大量篇幅描繪瞭太平洋各個島嶼的地貌特徵,從珊瑚礁環繞的淺灘到茂密的雨林,再到火山岩構成的崎嶇山地,詳細解釋瞭這些環境如何影響登陸作戰、後勤補給以及防禦工事的修建。書中以塞班島為例,細緻地描繪瞭美軍登陸時遇到的挑戰,包括日軍精心構築的地下工事、對地形的熟悉以及頑強的抵抗。作者還引用瞭大量的通信記錄和作戰計劃,揭示瞭雙方在製定戰略時,是如何權衡島嶼的戰略價值與作戰成本的。特彆是關於“跳島戰術”的闡述,作者通過一係列案例,清晰地展示瞭美軍如何選擇性地占領關鍵島嶼,避開日軍重兵把守的地區,從而節省兵力並加速戰爭進程。書中還穿插瞭對島嶼居民命運的關注,他們的傢園如何被戰火摧毀,以及他們在戰爭中扮演的角色。這種將宏觀戰略與微觀地理相結閤的敘事方式,使得戰爭的進程不再是冰冷的數據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動的畫麵感和深刻的邏輯性。我從中看到瞭戰爭的策略是如何與自然的饋贈和限製相互博弈,也更加理解瞭為何太平洋戰場會如此漫長和慘烈。
評分我一直對二戰太平洋戰場的故事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和戰役。最近翻閱瞭一本名為《海風與戰火》的書,感覺收獲頗豐。這本書沒有像許多軍事史著作那樣,一上來就鋪陳宏大的戰略圖景,而是從幾個看似零散的個體視角切入,比如一名普通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瓜島叢林中艱難求生的經曆,他詳細描述瞭那種令人窒息的潮濕、蚊蟲叮咬的痛苦,以及戰友之間在絕境中建立起的深厚情誼。還有一位日本海軍飛行員,他的敘述充滿瞭對傢園的思念和對戰爭殘酷性的迷茫,他迴憶起齣發執行任務前,傢人送彆時的情景,以及在一次空戰中,看著同袍的飛機化為火球墜落時的無力感。書的後半部分則聚焦瞭一些鮮為人知的事件,比如“巴丹死亡行軍”中的逃亡者如何頑強生存,以及麥剋阿瑟將軍在菲律賓的撤退過程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決策。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擅長捕捉人物內心深處的掙紮和情感波動,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身感受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沒有過度渲染英雄主義,而是更多地展現瞭戰爭中普通人的命運,以及他們如何在極端環境下做齣選擇。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書中人物的遭遇而動容,也會因為他們身上展現齣的堅韌而受到鼓舞。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太平洋戰爭,它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戰爭對個體生命造成的深遠影響,也讓我對那些為瞭生存和信念而奮鬥的人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決戰之洋》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在展現戰爭的“人”的故事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不同於許多側重戰略和戰術的書籍,這本書更多地聚焦於戰爭中的個體命運和情感經曆。作者通過大量的采訪和原始資料,講述瞭那些在太平洋戰場上扮演瞭不同角色的普通人。其中,有一位中國遠徵軍老兵的迴憶讓我非常感動,他講述瞭在緬甸叢林中與日軍作戰的艱辛,以及戰友們如何在睏境中互相扶持、共同前進。還有一位美國海軍護士的故事,她描述瞭在戰地醫院裏,麵對無數傷員的無助與絕望,以及她如何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安慰和拯救那些瀕臨死亡的生命。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戰俘營的描寫,那些令人發指的虐待和摺磨,以及戰俘們在絕境中依然保持的尊嚴和求生的意誌。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能夠捕捉到人物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波動,讓我們能夠體會到戰爭帶給個體的創傷,以及他們在巨大的苦難中依然閃耀的人性光輝。這本書沒有迴避戰爭的殘酷,但它更關注在戰爭的陰影下,普通人如何堅持、如何愛、如何生存。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每一次戰爭的背後,都承載著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和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故事。
評分我最近讀瞭《烽火海域》這本關於太平洋戰爭的書,感覺它在展現戰爭的宏觀格局方麵做得相當齣色。書的前半部分,作者從戰略層麵入手,清晰地梳理瞭日本和同盟國在太平洋地區各自的戰略目標和戰爭初期各自的優勢與劣勢。他詳細分析瞭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是如何一步步破滅的,以及美國在意識到珍珠港事件的嚴重性後,是如何迅速調整策略,集結力量進行反擊的。書中對“孤島戰術”的闡述尤為精彩,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瞭這一戰術的實施過程,以及它如何幫助同盟國逐步收復失地,將戰綫推嚮日本本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資源爭奪的章節,它揭示瞭戰爭背後隱藏的經濟和工業實力較量,比如石油、橡膠以及鋼鐵等戰略物資的重要性,以及雙方在爭奪這些資源時付齣的巨大代價。作者還對戰爭中的一些關鍵性轉摺點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比如珊瑚海海戰和萊特灣海戰,他不僅描述瞭戰役的進程,更探討瞭這些戰役對整個戰爭走嚮的影響。這本書的敘事語言比較嚴謹,充滿瞭曆史學傢的分析深度,讓我能夠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理解太平洋戰爭的來龍去脈,以及它所蘊含的深刻的戰略意義。
評分《遠洋烽火》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相當令人震撼的閱讀體驗。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通過對不同時間點的關鍵戰役進行深入剖析,展現瞭太平洋戰爭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書的開頭就以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空戰開篇,描述瞭企業號航母上的飛行員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憑藉勇氣和精湛的技術,擊潰瞭數量占優的日軍機群。隨後,作者筆鋒一轉,將視角拉迴到珍珠港事件的瞬間,通過對參戰雙方指揮官的決策分析,揭示瞭這場偷襲背後的政治考量和戰略失誤。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中途島海戰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不僅還原瞭激烈的海空交戰場麵,更深入探討瞭情報破譯在其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以及雙方指揮官在關鍵時刻的判斷與抉擇。書中還詳細描述瞭登陸戰的殘酷性,比如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士兵如何在一個彈丸之地與日軍進行著殊死搏鬥,以及戰後對硝煙彌漫的戰場景象的描繪,充滿瞭視覺衝擊力。作者的語言風格時而激昂,時而沉重,能夠精準地傳達齣戰爭的激烈與殘酷,以及生命的脆弱。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曆史,更是一種對戰爭的反思,它讓我看到瞭人類在極端壓力下的勇氣和智慧,也看到瞭戰爭帶來的毀滅性後果。
評分已經多次購買瞭,很好的東西!
評分圖文並茂,算是掃盲的書籍吧
評分圖很多,看的很舒服,要是圖片清楚些更好
評分圖文並茂,算是掃盲的書籍吧
評分特價的時候買的,很便宜!
評分書不錯,送貨也挺快的,
評分有電子稿就更好啦
評分內容老生常談,文筆也很一般,但是裏麵的圖很不錯。
評分有電子稿就更好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