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海洋戰略譯叢:英國海上主導權的興衰

大國海洋戰略譯叢:英國海上主導權的興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保羅·肯尼迪 著,瀋誌雄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4073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217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5
字數:3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大國海洋戰略譯叢:英國海上主導權的興衰》是自1890年馬漢的經典著作《海權對曆史的影響》問世以來,重新詳盡地思考英國海權曆史的首次嘗試。不同於馬漢主要從軍事角度考察英國的海權及其曆史作用,保羅‘肯尼迪以更加宏觀的視角、更為翔實的資料,從國內、國際、經濟、政治和戰略等多個方麵全麵分析瞭海洋霸主大英帝國興衰的原因,揭示瞭英國海軍崛起和衰落與英國經濟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也不同於馬漢對於海權的宣揚和強調,作者更為理性地看待海權,在肯定海權曆史作用的同時,強調海權的限度:“海權決定曆史”隻局限於16世紀初至19世紀末的“哥倫布時代”,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洲級大陸的工業化,海權逐步讓位於陸權;甚至在所謂的“哥倫布時代”,海權的影響也具有一些非常自然的限度,而英國曆任政府並非僅僅依靠海洋方式,而是通過明智地結閤海權和陸權,纔使英國崛起成為首要的世界大國。總體而言,《大國海洋戰略譯叢:英國海上主導權的興衰》具有宏大的曆史視野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堪稱《大國的興衰》泊勺肇始和濃縮。

作者簡介

  保羅-肯尼迪(作者),耶魯大學曆史學迪爾沃思講席教授、國際安全研究項目主任,近二三十年來最負盛名的國際關係史和戰略史學傢。他曾撰寫和主編近20本著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大國的興衰》。
  
  瀋誌雄(譯者),國防大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精彩書評

  ★這是一部優秀而富有啓發性的集大成者。
  ——英國著名軍事史學傢:科雷利-巴尼特
  
  ★1976年,保羅·肯尼迪這本對於英國海權的曆史角色和重要性進行專業考察的著作一經麵世,立即被嚴肅的海軍曆史學傢看作是頭等重要的一份成果……這是自赫伯特·裏土滿所著的《政治傢與海權》(1946年)一書齣版以來,對英國海軍曆史進行的重要的考察,在某些方麵甚至比這本書還要重要。
  ——《國際曆史評論》

目錄

前言
引言:海權的構成要素
第一部分 崛起
第一章 英國海權的早期歲月(至1603年)
第二章 斯圖亞特王朝的海軍及與荷蘭的戰爭(1603-1688年)
第三章 反對法國和西班牙的鬥爭(1689-1756年)

第二部分 頂點
第四章 勝利與製衡(1756-1793年)
第五章 繼續進行反對法國的鬥爭(1793-1815年)
第六章 英國治下的和平(1815-1859年)
第七章 馬漢對麥金德(1859-1897年)

第三部分 衰落
第八章 “英國治下的和平”的終結(1897-1914年)
第九章 陷入僵局與極度緊張(1914-1918年)
第十章 衰落歲月(1919-1939年)
第十一章 虛幻的勝利(1939-1945年)
第十二章 道路的終點:戰後英國海權
後記

精彩書摘

  《大國海洋戰略譯叢:英國海上主導權的興衰》:
  北歐對這種力量的增長産生瞭恐慌,類似於1940年丘吉爾對希特勒可能控製法國艦隊的憂慮。而且,一旦腓力二世發現西班牙戰船設計的缺陷,他就著手利用其在歐洲及新世界遠遠超過伊麗莎白所能控製的原料和資源逐漸推進造船政策。正如馬丁利評論道:“英國在大西洋的海權通常比卡斯提爾(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力量加在一起還要強,但1588年之後,這種優勢減少瞭。”①
  到“無敵艦隊”時期,盡管德雷剋於1587年發動瞭預防性打擊,腓力二世仍然能夠在第一戰綫上部署20艘大帆船及8艘其他類型的大型船隻,提供支援的第二戰綫上則有40艘武裝商船,大小船隻加在一起,總數近130艘。盡管英國人吹噓他們大型武器裝備的質量,但西班牙因天氣造成的損失遠超敵軍炮火。這次慘重的災難並沒有遏製來自腓力二世的挑戰,他第二年就派齣由40艘大船和20艘小船組成的艦隊掩護每年一度的運寶船隊的到達,而同時僅僅在比斯開港就正在建造20艘新的大帆船。1596年,擊敗他的第二支“無敵艦隊”的是風暴,因為加的斯襲擊之後,英國艦隊很快就處於虛弱的狀態。而西班牙的第三次入侵企圖,使用瞭由136艘船隻組成的強大力量,同樣也在12介月之後被風暴驅散。假設這支艦隊逃過風暴襲擊,不管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國人想要阻止他們都將處境艱難。
  西班牙對拉丁美洲和運送黃金的船隊的保護也是如此。伊麗莎白的探險傢們在新世界一發現腓力帝國的弱點,並顯露齣切斷大西洋航綫的意圖之後,西班牙便早已采取瞭應對措施。1591年格倫維爾在“復仇號”上光榮但絕望戰鬥的意義在於,西班牙已經能夠集閤強大得多的力量(20艘對霍華德的6艘),以保護亞速爾群島海域免於英國的劫掠。需要的話,腓力二世可以讓他的運寶船隊掛帆航行整整一年,而當時的皇傢海軍,無論從體力上還是從後勤上,好像都不可能在六個月的夏季之外還能繼續實行封鎖,即便其數量上占有優勢也不可能。事實上,1588年至1603年,從美洲運送至西班牙的財寶比西班牙曆史上其他同等時段運送的都要多。劫掠西印度群島也變得更加睏難,德雷剋和霍金斯在他們於1595至1596年進行的最後一次航行中驚愕地發現瞭這一點。輕而易舉唾手可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而英格蘭的海軍將領們直至他們的女王臨終之前纔開始感知到一點。然而,詹姆士上颱之後,他們基本上沒有機會貫徹剛齣爐的更加集中而現實的戰略。
  海外貿易和殖民活動方麵,過早預料英格蘭的崛起也是不對的。吞並紐芬蘭之後,吉爾伯特1583年的遠徵也以災難告終。雷利在弗吉尼亞建立的第一個殖民地於次年放棄,而其第二次努力也因為“無敵艦隊”的打擊及沒有瞭殖民地居民而宣告失敗①。伊麗莎白統治時期所進行的殖民活動,往往由於參與者熱衷於尋找銀礦以求一夜暴富,而不是組織起來創建一個穩定的農業和貿易社區而歸於失敗。此外,與西班牙曠日持久的戰爭,一方麵阻礙瞭殖民者和投資者們跨越大西洋開闢新的定居點,因為這些定居點可能因為敵人的襲擊而毀於一旦;另一方麵,也提供瞭另一個機會,即通過劫掠貿易站點和運寶船來獲利。至於海上貿易,人們往往過於強調新興的海洋貿易,而忽視瞭更早就存在的與歐洲大陸的貿易往來。盡管經曆瞭16世紀50年代的危機,歐洲仍然是最大的市場和最主要的物品來源地。“嚮南和嚮西的商業活動……仍然隻占英國航運和資本的很小一部分,其在英格蘭貿易總額當中隻占非常小的份額。”②英國與紐卡斯爾之間煤炭運輸的激增可能跟殖民貿易的增長速度一樣快,但在曆史學傢看來並非那般充滿傳奇色彩。這個國傢對於一種商品即羊毛和羊毛製品齣口的嚴重依賴仍讓人擔心③。無論如何,顯而易見的是,1600年,荷蘭而非英國纔是漢薩人、威尼斯人和葡萄牙人商業帝國的真正繼承者。擁有倫敦所具備的各種自然優勢並依托龐大的歐洲大陸腹地,阿姆斯特丹取代安特衛普成為瞭歐洲的貨物集散地。
  ……

用戶評價

評分

“海權(Sea Power)”這一術語,也可被翻譯為“海上力量”。據海軍史學傢、戰略傢、政論傢和世界公認的“海權福音的布道者”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宣稱,這個概念是由他首先提齣的。的確,這個術語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作為這個術語的發明者,他對於傳播這個概念不遺餘力,而且獲得瞭空前的成功,但令人遺憾的是,他似乎忽略瞭對這個術語進行哪怕是起碼的稍具嚴密性的定義。在其論著裏,他往往都是使用曆史案例對這一概念進行說明,“海權”這個詞匯被他賦予瞭兩種主要的含義。前一種錶示通過海軍的優勢控製海洋,而後一種則應為拓展海上商貿、攫取海外領地、獲得外國市場特權而造就國傢富裕和強盛的閤力。在其代錶作《海權對曆史的影響1660-1783》(通常又被簡稱為《海權論》)一書中,前一種含義可以被形容為“擁有占壓倒性的海上力量,纔能將敵人的旗幟逐齣海洋,或者隻允許他們像海上的喪傢犬一樣齣現。”而後者則簡單地錶達為“擴大生産、海運和殖民地”

評分

於前三項的要素,他認為隻要這個國傢瀕臨海洋,這個國傢擁有通過海路易於通往殖民地的自然環境,同時擁有易於防守的海岸綫以及良港即可。當然如果這個國傢擁有豐富的陸上資源,反而容易對前往海洋的發展帶來阻礙。馬漢尤其重視第四和第五點,特彆是從事航運和漁業的人口,因為這關係到該國國民對海洋的誌嚮問題。他認為,政府要為本國國民前往大海、開拓殖民地的活動製定最大限度的支持政策,政府纔是這個國傢走嚮大海、成就全球實力的最大要因。

評分

海權研究者的力作,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評分

李成,字鹹熙。擅長畫寒林平遠之景,在宋初極負盛名,被譽為“古今第一”,但他為人矜持,不輕易為王公貴族作畫,因此其畫頗為難得。開封祖國寺附近的宋傢藥鋪門首因有他所畫的山水壁畫,被譽為“山水宋傢”。李成的山水畫以“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而自成一格。他擅長用幽淡多層次的水墨畫平遠開曠的景色,世稱“惜墨如金”;又以爽利秀潤的筆鋒畫寒林枝杈,俗謂之“蟹爪”。

評分

經典,不錯,但是翻譯不好

評分

幫同事買的,我沒看

評分

  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認為是在經濟政策上卓有建樹的“偉人”,政治、軍事上“傑齣的戰略思想傢”。

評分

範寬生卒年月不詳,本名中正,字中立善畫山水,師荊浩,李成,彆成一傢。他重視寫生,常居山林之間,危從終日,早晚觀察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景色,雖風寒月認錯,也不停止。宋人論他的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構圖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麵峻厚”傳統。用筆雄勁而渾厚,筆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濃厚的墨韻, 厚實而滋潤。但晚年用墨過多,土石不分,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稱之為“雨點皴”,下筆均直,形如稻榖,也有稱為“芝麻皴”的。畫屋字先用界畫鐵綫,然後以墨色籠染,後人叫他鐵層。

評分

建設海洋強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