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下册 第3版)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下册 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机械原理
  • 考研
  • 研究生
  • 机械工程
  • 专业课
  • 教材
  • 习题
  • 设计基础
  • 原理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96370
版次:3
商品编码:115770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学样机械设计抽选及其自动化专业参考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7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七所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具有丰富教学、教材编写及研究生指导经验的教授编写。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三篇。上册含两篇(共21章),第一篇(第1~10章)介绍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例题及解答;第二篇(第11~21章)介绍了“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例题及解答。下册为第三篇,介绍了上册各章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还附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考研试题。
   本书可作为报考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复习指导书,还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专业师生学习“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参考书,还可供机械专业“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各类考试命题时参考。

目录

第三篇参考答案与考研试题精选第一部分各章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一)《机械设计》参考答案第1章机械设计总论——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第2章齿轮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8)第3章蜗杆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4)第4章挠性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20)第5章滚动轴承——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26)第6章滑动轴承——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40)第7章轴毂连接——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44)第8章螺纹连接(含螺旋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49)第9章现代设计方法及机械系统设计——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55)第10章机械设计综合题——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56)(二)《机械原理》参考答案第1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72)第12章平面连杆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76)第13章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79)第14章凸轮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89)第15章齿轮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00)第16章轮系——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05)第17章其他常用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09)第18章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11)第19章机械的平衡——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13)第20章机械原理综合题——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14)
第二部分考研试题精选
1.华中科技大学1182.华中科技大学1233.华中科技大学1294.华中科技大学1345.华中科技大学1396.华中科技大学1447.华中科技大学1508.哈尔滨工业大学1559.哈尔滨工业大学15910.哈尔滨工业大学16511.哈尔滨工业大学17012.华南理工大学17513.华南理工大学17914.华南理工大学18215.华南理工大学18516.武汉理工大学18817.武汉理工大学19118.武汉理工大学19519.武汉理工大学19820.武汉理工大学20121.武汉理工大学20622.东北大学20923.东北大学21324.东北大学21725.东北大学22026.东北大学22327.东北大学22528.东北大学22729.中南大学23030.中南大学23431.中南大学23832.中南大学24233.中南大学24634.中南大学25035.中南大学25436.中南大学258参考文献26213.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24)13.2重点与难点分析(224)13.3例题精选与解析(225)13.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34)第14章凸轮机构(240)14.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40)14.2重点与难点分析(240)14.3例题精选与解析(241)14.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47)第15章齿轮机构(255)15.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55)15.2重点与难点分析(257)15.3例题精选与解析(259)15.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64)第16章轮系(275)16.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75)16.2重点与难点分析(277)16.3例题精选与解析(279)16.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89)第17章其他常用机构(292)17.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92)17.2重点与难点分析(292)17.3例题精选与解析(293)17.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96)第18章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299)18.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99)18.2重点与难点分析(301)18.3例题精选与解析(301)18.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02)第19章机械的平衡(307)19.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07)19.2重点与难点分析(307)19.3例题精选与解析(308)19.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09)第20章机械原理综合题(311)20.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11)20.2重点与难点分析(311)20.3例题精选与解析(313)20.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17)第21章机械创新设计(320)21.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20)21.2重点与难点分析(320)21.3例题精选与解析(321)21.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26)参考文献(331)

前言/序言

前言
  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作为当时国内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机械类专业考研的主要参考书,受到广大报考机械类相关专业的考生、大学生和担任“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任课教师们的欢迎和好评。2005年出版的第二版将相关院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由第一版的14份增至29份。2005—2012年的八年中,本书共进行了七次印刷,为适应考研的新形势决定出版第三版。
本书第一版出版时(2001年),全国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27万,至本书第三版出版时(2013年),全国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已达160万,十三年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增加了近六倍。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达180万,创历史最高,比2012年增加15万。
  在第一版前言中,我们曾指出:“当今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因此,崇尚科学、崇尚知识,不仅是一种知识价值的体现,也是时代的需求和社会进步的标志。‘考研热’的兴起并持续升温,正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和广大莘莘学子的愿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又在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所强调的,我国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研究生的培养正是我国贯彻《纲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据国际经济界权威人士预测,再过8~1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跃升至全球第一位。经济的发展急需一大批高科技的创新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主要靠国内大学自己培养,同时从国外引进高科技创新人才。因此,今后国内985大学,每年招收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的人数将趋近本科生的人数。
  本次修订是为了适应考研的新形势,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1) 在保持原版体系、特色和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对各章内容进行了重新审核、校对与勘误,删去了“考试复习与练习题”中的一些重复内容,个别章节充实了一些内容。
(2) 增加了第21章机械创新设计。
(3) 对下册第二部分“考研试题精选”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共选出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六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共35份,其中学术型研究生(三年制)试题33份,专业型研究生(两年制)试题2份,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而华中科技大学从2008年起的试题中还包括一道较灵活的关于机械创新设计的试题(参见第二部分该校的考研模拟试题精选)。
   参加此次修订工作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彭文生(第2、3、4、10章及下册第三篇的第二部分)、杨家军(第11、12、13、14、17、20、21章及下册第三篇的第二部分);武汉理工大学王均荣(第1、5章)、余培明(第15章);华南理工大学朱文坚(第6章)、李杞仪(第16章);东北大学陈良玉、闫玉涛(第7、9章)、陈良玉、杨强(第18、19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宋宝玉(第8章)。
   下册第一部分的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均由第一版或第二版各对应编撰者提供,但出第三版时少数原作者有变动,但新作者对上册原稿及下册相应的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都进行了认真的核对与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国内各高校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因此,在选入下册第二部分的35份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题中,为保持“原汁原味”,同一内容表达的个别符号,可能不尽相同。此外,参与第二版编撰的个别作者,由于各种原因未参加本版的修订工作,在此,对这些作者在前两版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此外,中南大学刘瞬尧教授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研究生入学模拟试题,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由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担任主编,诚恳地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书中的不妥之处批评指正,并先此致谢!

编著者
2014年8月

精进考研之路:理论纵深与实战应用的智慧结晶 本书旨在为报考机械设计及其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学习辅导。我们深知考研复习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清晰的脉络、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灵活的应用能力。因此,本书在遵循最新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聚焦于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力求在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应用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帮助考生构建起坚不可摧的知识体系,从容应对考研的挑战。 一、 理论体系的宏伟蓝图:洞悉学科本质,构筑知识根基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石,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是理解一切机械现象和解决一切机械问题的源泉。本书深入剖析了该学科的四大组成部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设计方法和机械制造基础,并在此之上,进一步拓展至更广泛的机械工程知识领域,力求为考生呈现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 1. 机械原理:运动的哲学,设计的灵魂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本书将带领考生走进精妙的机械运动世界,深入理解: 机构的自由度与约束分析: 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详尽讲解平面机构、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运动链的结构分析,确保考生能够准确判断机构的可动性。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例如四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来演示如何运用游程法、Kutzubacher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自由度分析,并着重强调不同分析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连杆机构与机构的综合: 深入探讨各类平面连杆机构(如曲柄滑块机构、铰链四杆机构、仿形机构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重点在于机构综合,即根据预定的功能要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机构。本书将系统介绍图解法、解析法(如矢量法、复数法)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机构综合中的应用,并通过经典工程实例(如内燃机配气机构、缝纫机挑线机构等)的综合设计过程,加深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齿轮机构与轮系设计: 齿轮机构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核心。本书将详尽介绍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等各种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几何设计、强度计算以及传动比计算。对于轮系设计,我们将详细讲解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差动轮系等复杂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和结构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例如汽车变速箱、机床变速箱等,展示轮系设计的奥秘。 凸轮机构与特殊机构: 凸轮机构因其灵活多样的运动特性而被广泛应用。本书将深入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设计(如等速、等加、等减、余弦加速度等),凸轮轮廓线的绘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如压力角、曲柄半径和推程行程等。此外,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其他特殊机构,如螺旋机构、棘轮机构、万向联轴器等,帮助考生拓宽视野。 摩擦与磨损: 摩擦是机械运动中普遍存在但又至关重要的现象。本书将系统阐述干摩擦、湿摩擦的理论,以及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在磨损方面,我们将介绍磨损的类型(如磨蚀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等)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减少摩擦和磨损的常用方法,如润滑、表面处理等,这对于机械零件的寿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机械零件:结构的智慧,可靠的保障 机械零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单元,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机械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本书将聚焦于核心的机械零件设计,力求让考生掌握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连接件设计: 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机械零件设计。我们将详细讲解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铆接、焊接等各种连接方式的设计原则、强度计算、失效分析以及应用场景。对于螺纹连接,我们将重点关注预紧力的施加、松动失效的预防等实际问题。 轴与轴系设计: 轴是传递转矩和承受载荷的关键零件。本书将系统讲解轴的类型、材料选择、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包括刚度校核)、疲劳强度计算以及整体稳定性设计。我们将通过实例,例如齿轮轴、曲轴等,演示如何进行完整的轴系设计,包括轴的截面设计、键槽、油孔等细节的处理。 轴承设计: 轴承是支撑轴并降低摩擦的关键部件。本书将详细介绍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设计原理、类型选择、载荷能力计算、寿命计算以及润滑与安装。我们将着重讲解不同工况下(如承受径向载荷、轴向载荷、联合载荷)的轴承选型方法,以及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计算。 齿轮设计: 除了在机械原理中介绍齿轮机构的传动,本书将侧重于齿轮零件本身的设计。我们将详细讲解齿轮的材料选择、加工精度、齿形选择、齿轮强度的计算(包括齿根弯曲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以及考虑实际工作条件下的设计修正。 联轴器与离合器设计: 这些是实现动力传递与分离的装置。本书将介绍各类联轴器(如刚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万向联轴器)和离合器(如摩擦式、电磁式)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型原则及设计计算。 弹簧设计: 弹簧在机械中起着储能、缓冲、减震等作用。本书将详细讲解螺旋压缩弹簧、螺旋拉伸弹簧、涡卷弹簧等常用弹簧的设计计算,包括材料选择、圈数计算、尺寸设计以及疲劳寿命的考虑。 3. 机械设计方法与制造基础:创新思维与工程实现的结合 本书不仅关注理论推导,更注重培养考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机械设计方法与制造基础紧密结合。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介绍机械设计的通用原则,如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经济性设计、标准化与系列化设计等。深入讲解机械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如仿生设计、逆向设计、模块化设计等。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机械零件的设计最终要通过制造来实现。本书将简要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重点在于理解不同制造工艺对零件设计的要求和限制,以及如何根据制造工艺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方案。例如,理解铸造工艺如何影响零件的形状复杂度和壁厚分布,切削加工如何影响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公差与配合: 这是保证机械零件尺寸和形状精确性的关键。本书将详细讲解公差、极限公差、基本尺寸、配合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常用的公差标准和配合设计原则。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进行尺寸链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装配的可靠性。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性能(如摩擦、磨损、接触刚度、疲劳寿命等)有着重要影响。本书将介绍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含义、标注方法,以及不同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原则。 表面处理与热处理: 简要介绍常见的表面处理(如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和热处理(如淬火、回火、退火、调质等)工艺,以及它们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帮助考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 历年真题与模拟演练:实战检验,提升应试能力 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要体现在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上。本书精心搜集并分析了历年机械设计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真题,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了配套的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精析: 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剖析,不仅提供详尽的解题步骤和答案,更重要的是,对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题型特点、解题思路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分析真题,考生可以清晰地把握考试的重点、难点和命题趋势,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常考、必考的,哪些是需要重点突破的。 模拟试题设计: 模拟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严格参照最新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风格,涵盖了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的各个重要章节。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应用题等,力求全面模拟真实考试的难度和节奏。 错题分析与反思: 鼓励考生在完成模拟试题后,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本书提供了错题分析的指导,帮助考生找出知识盲点、思维误区或计算错误,并引导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复习。 解题技巧与方法指导: 在真题解析和模拟试题解答中,穿插了各种有效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快速审题、如何构建解题思路、如何准确进行公式推导和计算、如何规范书写答题要点等,帮助考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 学习方法与备考策略:科学指导,事半功倍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本书在内容安排和讲解方式上,充分考虑了考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并提供了实用的学习建议。 分阶段学习建议: 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如基础巩固期、强化提高期、冲刺模拟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建议和复习计划。 重点与难点突破: 明确指出学科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相应的突破方法和学习资源。 知识体系构建: 强调构建系统性知识体系的重要性,指导考生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认知。 答题规范与技巧: 讲解如何在考试中清晰、准确地表达解题过程,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心态调整与激励: 关注考生的心理状态,提供有效的压力缓解和自我激励方法,帮助考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结语: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考研辅导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他们深谙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学科的精髓,更了解考研的规律与要求。我们以严谨的态度、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打磨,力求将本书打造成一本真正有助于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研辅导用书。希望本书能成为您考研路上的忠实伙伴,助您在机械工程的广阔领域中,找到通往理想学府的坚实阶梯。我们相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您一定能够成功圆梦!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指南时,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厚度与深度”是否成正比。坦白讲,很多考研辅导书为了充实内容,会用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一些基础到不行的概念,让人感觉像在浪费时间。但这本的写作风格非常高效,它默认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机械制图和材料力学基础,直接切入核心的机械系统分析。比如,在讲解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圆设计时,它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强调这些参数对实际制造和运行平稳性的影响,而不是停留在纯粹的几何计算层面。这种结合工程实践的视角,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不过,这本书的“下册”定位也意味着它对前置知识的依赖性很强,如果读者没有完整地消化“上册”的内容,直接阅读这部分的核心内容(如振动与控制基础),可能会感到吃力,书籍在章节间的衔接提示上可以更明显一些。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精心打磨的“考研路线图”,而非简单的教科书替代品。它对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把握得非常好,既涵盖了基础理论的广阔背景,又对高频考点进行了深度挖掘。我个人觉得,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精炼”二字。机械原理的内容浩如烟海,但这本书明显筛选掉了那些对考试帮助不大,却会极大占用复习时间的冗余信息。它把重点放在了那些能直接转化为得分的知识点上,比如瞬时速度中心法的各种特殊情况处理,以及对复杂机构运动的精确判断。我注意到,它在引入一些高阶概念时,会先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铺垫,这对于我们这些在本科阶段没有深入接触过机械原理的跨专业考生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虽然如此,对于顶尖学府的压轴题型,这本书提供的例题深度可能还略显保守,对于追求满分的尖子生来说,可能需要搭配更偏向科研导向的专业资料进行补充阅读。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机械原理的书多如牛毛,我之前尝试了好几本,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应试技巧,要么就是为了迎合考试而把内容搞得支离破碎,缺乏体系性。这本“指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历年真题的渗透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把真题堆砌起来,而是将真题中的知识点,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切入到对应的理论章节中进行讲解和串联。我发现,当我学完一个章节后,马上就能在配套的习题解析中看到它的“实战应用”,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路径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动力学部分,那种复杂的受力分析和瞬时速度计算,在其他教材里往往是云里雾里,但这里的解释却逻辑缜密,层层递进,读完后感觉那些原本像迷雾一样的计算题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唯一的遗憾是,配套的视频讲解资源似乎更新得有些滞后,对于一些视觉依赖型的学习者来说,纯粹的文字和图表有时还是略显吃力,希望后续版本能在这方面有所加强。

评分

这本号称“考研圣经”的教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厚度就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开始翻阅的,毕竟机械原理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想要把它讲得引人入胜,简直是挑战。然而,初印象还算不错,排版清晰,公式推导详尽,这一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一步步带着你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到机构运动分析时,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数学模型,还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来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最优的,这比单纯背公式有效得多。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个章节末尾设置的“易错点辨析”,那简直就是考场上的避雷针,直指那些我们经常掉进去的思维陷阱。当然,要说它完美无缺,那也不尽然。毕竟内容量巨大,有些地方的图示略显陈旧,对于习惯了三维可视化学习的我们来说,想象力需要多费一番功夫去弥补。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厚重的参考书,它扎实的基础和详尽的解析,足以让每一个备考者感到心安。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构式学习”的乐趣。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习惯性地将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解决的小模块,然后再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在处理包含多自由度系统的动态分析时尤为明显,步骤清晰到几乎可以当作SOP(标准操作程序)来执行。它特别注重对“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告知“怎么做”。例如,在讲解机械传动效率的损失来源时,它详细分析了摩擦、间隙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这对于培养严谨的工程思维至关重要。唯一的缺点或许在于其校对方面的小瑕疵,偶尔能发现一些细微的排版错误或者参考文献的引用不规范,虽然不影响核心知识的理解,但在一个追求精度的专业领域参考书中,这些细节的打磨应该更上一层楼,才能真正配得上它“指南”的定位。

评分

希望以后再也不用这个东西了

评分

书好专业,有帮助,方便学习和研究

评分

加油。

评分

呵呵

评分

发货时速度很快,正品版色也好看。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不错,快递很快,应该是正品

评分

书不错,快递很快,应该是正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