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入门书系:汽车空调维修快速入门30天》是汽车空调系统基础知识和维修技能入门的普及读物,以“每天一个专题”的形式,用大量形象的图、表和生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小型乘用车空调系统和客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以及基本维修保养、故障分析和电气诊断等基本技能。
《汽修入门书系:汽车空调维修快速入门30天》着重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空调系统相应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即学即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本对汽车空调维修人员非常有用的培训与指导用书。
《汽修入门书系:汽车空调维修快速入门30天》旨在让读者在1个月(30天)内学会汽车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诊断维修技能,适合刚走上汽车维修岗位的初级技术人员阅读,或作为汽车空调维修工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汽车
前言
第1天 汽车空调系统概述
第2天 空调控制面板及使用方法
第3天 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
第4天 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5天 定排量空调压缩机
第6天 变排量空调压缩机
第7天 空调采暖系统
第8天 空调送风系统
第9天 空调单元总成
第10天 手动空调控制系统
第11天 手动空调控制电路
第12天 自动空调控制系统
第13天 自动空调系统的诊断与检修
第14天 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电路维修
第15天 半自动空调控制系统
第16天 空调的正确使用与保养维护
第17天 空调系统的检查
第18天 空调系统的测试
第19天 空调系统重要部件的更换
第20天 空调系统抽真空的方法
第21天 制冷剂的回收与加注
第22天 空调冷冻机油的检查与加注
第23天 空调制冷系统的检漏
第24天 用歧管压力表检查制冷系统
第25天 空调制冷系统的触摸诊断方法
第26天 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
第27天 客车空调的使用与维护
第28天 客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与维修
第29天 客车空调制冷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
第30天 客车空调的暖风系统
我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自己动手解决车上时好时坏的空调毛病,毕竟去修理店动辄就是大几百上千的检查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汽车空调系统设计与理论分析”的内部资料,而非面向普通车主的维修指南。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各种压力表读数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温度和湿度来计算空调系统的热力平衡点,这些内容确实专业,但对于一个工具箱里只有几把扳手和万用表的DIY爱好者来说,显得过于理论化了。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变排量压缩机内部活塞的斜盘角度控制逻辑,甚至配了详细的剖视图,这对于维修厂的技师也许很有用,但对我而言,我只想知道我的压缩机是不是“咔哒”一声响了就说明电磁离合器坏了。更让我抓狂的是,关于故障诊断的章节,它给出的步骤是“使用专用诊断仪读取ECU的故障码,并对照附录C的参数表进行分析”,我的车是老款的,哪来的什么ECU诊断接口?对于常见故障如“冷凝器脏污如何清洗”或者“鼓风机异响的快速判断”,这本书的描述极其简略,仿佛只是在说:“这些都是低级问题,自行处理。” 这种对基础实操环节的轻视,让这本书的“快速入门”标签显得非常不真诚,更像是为那些已经熟悉维修流程的人准备的理论强化材料。
评分这本号称“快速入门”的教材,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挺忐忑的。毕竟汽车空调这块儿,以前接触的都是零零散散的资料,总觉得不成体系。翻开目录,嚯,第一章居然直接跳到了制冷剂的化学性质和回收操作规范,对于一个连压缩机结构都没摸清楚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天书。我本以为会先从最基础的“空调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这种扫盲开始,结果是直接面对法规和高压操作流程。书里对制冷剂R134a的分子结构倒是讲得挺深入,甚至引用了几个国外的标准,理论深度是够了,但对于我这种想知道“夏天空调不制冷,我该先检查哪根管子”的实战派来说,实在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插图非常少,而且那些复杂的管路图,如果不是专业出身,光靠想象力去还原现场布局,难度系数直线上升。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理解了膨胀阀和节流管的工作原理差异,感觉更像是在啃一本大学里的《热力学与制冷工程导论》,而不是一本“30天速成”的维修手册。如果不是我本身对机械原理有一点点底子,可能第一周就得合上书本去报辅导班了。总的来说,理论扎实到有点脱离实际操作的初学者需求,更适合有一定机械基础,想系统梳理理论知识的进阶学习者。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风格,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挑战。文字密度非常高,几乎没有留白,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体,内容切换也显得非常突兀。上一段还在讲解不同制冷剂的环保特性,下一段马上就跳到了压缩机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对密封件老化速度的影响,缺乏一个平滑的过渡。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那种图文并茂、步骤清晰的“拆装指南”,最好能像乐高说明书一样直观。然而,这本书提供的插图少得可怜,即使有图,也往往是晦涩的电路图或系统流程图,而不是实车部件的分解图。比如,讲到更换空调滤芯时,它只是提到“需注意安装方向并确保密封良好”,但我拿着手册在车里找了半天,完全不确定这个滤芯到底藏在手套箱后面还是鼓风机总成的哪个角落。这使得学习曲线变得异常陡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本翻译腔很重的技术文献,而不是一本针对中国市场汽车的维修读物。如果想通过这本书真正学会动手,恐怕还需要搭配大量的网络视频和现场观摩才能弥补其在直观指导方面的巨大缺失。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但“所以然”的部分似乎被过度放大了。它在解释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上确实下足了功夫,比如,它会用详细的公式推导出为什么环境温度对空调制冷效率有显著影响,以及不同型号冷凝器在面对相同热负荷时压力变化的细微差别。这种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值得称赞。但作为一本声称“30天入门”的书,它似乎忽略了“入门”最核心的需求——快速解决日常问题。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去排查一个低压侧压力偏低的故障,书中提供的诊断路径是:检查压缩机皮带张紧度→校验电磁离合器线圈电阻→分析低压截止阀的开度曲线……每一步都需要专业的测量工具和对系统性能参数的精确记忆。说白了,它教你如何成为一个“空调工程师”,而不是一个“快速修补匠”。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我的车一开空调就发出“吱吱”声,这本书给你的答案可能是“该部件的运行频率超出了其设计振动模式的稳定区间”,而不是“拧紧那个固定螺丝”。这种思维层次的错位,让很多急需立竿见影效果的读者会感到迷茫和挫败。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未来打算从事专业汽车维修、并且需要系统性理论知识支撑的人准备的“案头参考书”,而不是一本适合在维修车间里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化和客观,缺乏一点点鼓励和人性化的引导。例如,在处理高压气体泄漏这一危险环节时,书中的描述是:“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ANSI标准的防护眼镜和丁腈手套,并确保工作区域通风系数达到每小时换气X次。”这种措辞虽然专业负责,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听起来更像是一份冰冷的法律声明,而不是一条实用的安全警示。我期待的“快速入门”,是那种能告诉我“现在是夏天,你先别管压力表,摸摸高压管烫不烫,如果一点都不热,那八成是制冷剂跑光了,赶紧去加点再说”的实用建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景式理论构建”,但它却牺牲了“关键点提示”和“紧急处理”的实用性。对于一个想在周末花几个小时搞定空调小毛病的人来说,这本书的门槛有点太高,里面的知识点密度和深度,足以让一个普通爱好者在第十天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晦涩的行业标准汇编,而非一本“30天速成”的教程。
评分很热销的一本书。希望能有所帮助
评分快递送错配送站,等了好几天
评分书里还有好多图片。方便学者更好理解。
评分是正品,一直相信京东
评分还没看不知道先,看了再评价吧。
评分回合肥苏三说你不是塑胶上哪你打等哈
评分刚拿回来,还没有看,希望有帮助
评分还可以吧,物流很快的,适合入门,内容还好吧
评分这本书还没看等看了再来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