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中师生 《一本搞定高中英语语法》是享誉英语学习界美籍华人景黎明教授的新力作,由美国教育专家 Dennis Le Boeuf 审定。作者和审定者秉持一贯严谨且详细的著书风格,并且以其在亚洲地区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您提供优良的语法学习书,用幽默的例句,开启您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您奠定扎实的语法底子,迅速学会使用正确且地道的英语。
1 语法知识,详细讲解
列条说明语法要点,针对语法结构作详细解说,使学生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搭配丰富实用的例句,让学生更能领会地道的英语用法。
2 活用练习,灵活多样
针对每个单元内容精心设计了灵活多样的习题,用以检查学习效果。让学生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消除薄弱环节,实现灵活掌握、学以致用的目标。
3 例句丰富,多有押韵
书中许多例句押韵,阅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你就会觉得这本书不单单是在讲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一本有趣的语法书。
内容简介
《一本搞定高中英语语法》以高中英语语法体系为大纲,以高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为讲练标准,以高考应试为目标,简明而又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辅之以适合学生水平、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帮助学生掌握最常考、最核心的语法知识。
《一本搞定高中英语语法》分为19个单元,全面系统地讲解了高中生必备的英语语法,适用于“自学”或“教学”。书中每个单元的结构皆分“语法讲解”和“活用练习”两大部分。
作者简介
Liming Jing(景黎明)
美籍华人,四川大学英美文学硕士。曾任四川师范大学英语副教授、美国圣利奥(Saint Leo)大学ESL教师、美国移民局和各大医院的电话翻译。曾获得四川省英语教学成果奖和翻译奖,现任职于成都麓山国际光亚学校。
Dennis Le Boeuf(丹尼斯?勒贝夫)
美国教育专家,北密歇根大学教育硕士,具有美国教师资格证书。曾在美国及中国录过许多电台、电视的英语学习节目,裨益无数莘莘学子,亦曾在中国台湾、北京、黑龙江、成都等地教授英语十余年。数年来丹尼斯和景黎明女士合著的英语学习书籍有三十多种,其中一些书在几个国家或地区名列畅销书排行榜经久不衰。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Unit 1 名词
一、 名词的种类
1. 专有名词
2. 普通名词
3. 复合名词
二、 名词的数
1. 可数名词
2. 不可数名词
三、 名词单复数变化
1. 复数名词的形成
2. 永远以复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四、名词的所有格
1. ’s所有格的基本规则
2. 比较’s所有格和of所有格的用法
五、 名词的句法功能
1. 作主语或宾语
2. 作主语补语(表语)
3. 作宾语补语
4. 作定语
5. 名词短语作状语
6.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同位语
Exercise 1
Unit 2 代词
一、 指示代词
1. 指示代词的用法
2. 指示限定词的用法
二、 人称代词
1. 人称代词的形式
2. 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
3. 人称代词的排放顺序
4. 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的用法
5. 代词it的用法
三、物主代词
1.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所有格形容词
2. 容易误用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相关缩略形式
3. 名词性物主代词/独立所有格代词
四、 one及相互代词的用法
1. 代词one
2. 相互代词each other和one another
五、 反身代词
1. 反身代词的形式
2. 反身代词的用法
3. 反身代词的惯用语
六、 疑问代词
1. who、whom和whose的用法
2. what和which的用法
七、不定代词
1. 与不定代词搭配的人称代词及动词的单复数形式
2. all和both的用法
3. either和neither的用法
4. none、none of和no one的用法
5. each和every的用法
6. any、some和one的用法
7. another、other、much、many、few和little的用法
8. 以-body、-one或-thing结尾的复合不定代词
八、 关系代词
Exercise 2
Unit 3 冠词
一、 不定冠词a和an
1. a和an的用法
2. 用a和an的基本原则
二、 定冠词the
1. 要加the的基本原则
2. 要加 the 的专有名词
三、 零冠词的用法
1. 一些专有名词前不加冠词
2. 泛指(不可数名词及复数名词)不加冠词
3. 名词前有限定词修饰时不加冠词
4. 体育运动、疾病、学科、三餐名称及季节名称前不加冠词
5. 独一无二的职位不加冠词
6. 单数可数名词(以及一些不可数名词)不加冠词的惯用语
7. 有无定冠词意义不同的情况
Exercise 3
Unit 4 数词
一、 基数词和序数词
1. 基数词
2. 序数词
二、 用英文数词还是阿拉伯数字
三、 数字的读法
四、 数学运算
五、 分数、小数、百分数
Exercise 4
Unit 5 形容词
一、 形容词在句中的位置
1. 置于名词前或系动词后
2. 后置形容词
二、 形容词组合
1. 置于名词前的系列形容词的优先排列顺序
2. 系列形容词使用逗号和and的基本原则
3. 数词的次序
三、 形容词的形成
1. 最常见的形容词词尾
2. -ful与-less词尾的比较
3. “the+形容词”的用法
四、 形容词的种类
1. 描述性形容词
2. 专有形容词
3. 所有格形容词/所有格限定词
4. 指示形容词
5. 表示数量的形容词
6. 名词性形容词
7. 复合形容词
8. 疑问形容词
9. 分词形容词
五、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1. 形容词“级”的规则变化
2. 形容词“级”的不规则变化
3. 错误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4. 比较级的用法
六、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
1. 使用最高级的原则
2. 最高级常与the连用
3. 最高级后面的介词
4. much等程度副词修饰最高级或比较级
Exercise 5
Unit 6 副词
一、 副词的用法
1. 副词的句法功能
2. 副词在句中的作用
二、 以-ly结尾的副词
1. 以-ly结尾的副词和形容词
2. 词尾有-ly与非-ly两种形式的副词
三、副词的位置
1. 句首(置于主语之前)
2. 句中(靠近谓语动词)
3. 句尾(置于宾语或补语之后)
4. 副词在疑问句中的位置
5. 方式副词在句中的位置
四、各种副词的排列顺序
1. 多个副词的排列顺序
2. 副词排列顺序的一般原则
五、 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
1. 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2. 渐进比较及联合比较
3. 无比较级的副词
六、同形的副词和介词
七、同形的形容词和副词
八、易误用的副词
1. 有两种形式的副词
2. 容易误用的形容词和副词
Exercise 6
Unit 7 介词
一、 介词的定义与用法
1. 介词的定义与作用
2. 介词与其宾语
3. 介词的形式
4. 介词短语的用法
二、 介词的种类
1. 表示时间的介词
2. 表示地点的介词
3. 表示位置的介词
4. 表示移动的介词
5. 表示原因的介词
6. for表示目的
7. 表示方式的介词
三、个别介词的固定搭配
1. at、in、on和by
2. between和among
3. besides、except和except for
四、 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搭配的特定介词
1. 名词搭配的特定介词
2. 形容词搭配的特定介词
3. 动词搭配的特定介词
Exercise 7
Unit 8 连词与并列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一、 并列连词(兼论并列句)
1. and、but、or和nor
2. for、so和yet
二、 关联连词/成对并列连词
1. both...and和as well as
2. not...but
3. not only...but also、either...or、neither...nor和whether...or
三、 从属连词和状语从句
1. 时间状语从句
2. 地点状语从句
3. 原因状语从句
4. 条件状语从句
5. 让步状语从句
6. 目的状语从句
7. 结果状语从句
8. 方式状语从句
9. 比较状语从句
四、 连词和关系词引导名词性从句
1. 主语从句
2. 宾语从句
3. 主语补语从句
4. 同位语从句
Exercise 8
Unit 9 关系词与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一、 关系代词和定语从句
1. 关系代词的定义
2. 关系代词的使用规则
3. which/that
4. that/who
5. 关系代词as和than的用法
二、 不定关系代词与名词性从句
1. what的用法
2. whoever、whomever、whatever和whichever的用法
三、 关系形容词与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1. whose引导定语从句
2. what/whatever引导名词性从句
3. which/whichever引导名词性从句
4. whichever和whatever的区别
四、 关系副词与定语从句
1. where
2. when
3. why
五、 关系词在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1. 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2. 限制性定语从句
3.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Exercise 9
Unit10 动词和短语动词
一、 动词
1. 系动词
2. 实义动词
3. 助动词
4. 使役动词
5. 情态动词
二、 短语动词
1. 动词+介词
2. 动词+副词
3. 动词+副词+介词
4. 动词+名词+介词
Exercise 10
Unit 11 情态动词
一、 情态动词的形式及特征
1. 情态动词的形式
2. 情态动词的特征
二、 情态动词的用法
1. can和could
2. may和might
3. shall、will、should和had better
4. would
5. must和ought to
6. have to、must、need和dare
三、 情态动词一览表
Exercise 11
Unit 12 时态
一、 时态的类别
1. 一般时
2. 进行时
3. 完成时
4. 完成进行时
二、 一般现在时
1.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方式
2. 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拼写规则
3.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三、 一般过去时
1. 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形式
2. 一般过去时的句型
3. 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四、 一般将来时
1. 助动词 will/shall+动词原形
2. be going to+动词原形
3.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用法
4. 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用法
五、过去将来时
1. 过去将来时的构成
2. 过去将来时的用法
六、 现在进行时
1.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
2. 现在分词的拼写规则
3. 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4. 比较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
5. 非进行时动词
七、 过去进行时
1. 过去进行时的构成
2. 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3. 比较过去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
八、 将来进行时
1. 将来进行时的构成和句型
2. 将来进行时的用法
3. 比较将来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
九、 现在完成时
1. 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和句型
2. 过去分词的拼写规则
3. 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4. 比较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
5. 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连用
十、 过去完成时
1. 过去完成时的构成和句型
2. 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十一、 将来完成时
十二、 现在完成进行时
1. 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
2. 比较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
3. 四种与过去有关的时态比较
十三、 过去完成进行时
十四、 将来完成进行时
Exercise 12
Unit 13 分词、不定式与动名词
一、 分词
1. 分词的形式
2. 分词的用法
3. 分词短语(分词从句)
二、 不定式
1. 不定式的形式
2.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
3. 不定式短语作状语,表示目的或结果
4. 不定式作形容词补语
三、 动名词
1. 动名词的定义
2. no+动名词
3. 动名词的时态和语态
4. 动名词在复合名词中的用法
5. 动名词与逻辑主语的搭配类型
四、 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名词相关用法
1. 不定式或动名词作主语
2. 不定式或动名词作主语补语
3. 不定式作名词补语(即“定语”)或同位语
4. 动名词作介词的宾语
5. 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动词的直接宾语
五、 动词接不定式或动名词的选择
1. 动词+不定式
2. 动词+宾语+不定式
3. 动词+动名词
4. 动词+宾语+动名词
5. “动词+动名词”和“动词+宾语+不定式”
6. 接动名词的主动形式或接不定式的被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动词
7. 接动名词和不定式意义相同的动词
8. 接动名词和不定式意义稍有区别的动词
Exercise 13
Unit 14 英语句子的成分、种类和结构
一、 句子成分
1. 主语
2. 谓语
3. 主语补语(即表语)
4. 宾语
5. 定语
6. 状语
7. 宾语补语
二、 句子的种类
1. 陈述句
2. 疑问句
3. 感叹句
4. 祈使句
三、 句子的结构
1. 简单句
2. 并列句
3. 复合句
4. 从句
Exercise 14
Unit 15 虚拟语气
一、 虚拟语气用于wish和if only引导的从句
1. 与现在事实不符
2. 希望将来情况有所改变
3. 对过去的事后悔或失望
二、 虚拟语气用于状语从句
1. 虚拟语气用于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
2. 虚拟语气用于as if/as though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
3. if和as if/as though的非虚拟用法
三、 虚拟和非虚拟的混合句和混合时间虚拟句
1. 虚拟和非虚拟混合句
2. 混合时间虚拟句
四、 短语或连词引导的含蓄条件句
1. but for (要不是……)
2. what if和suppose/supposing
五、 虚拟语气的特殊用法
1. it is (about/high) time that和would rather
2. 惯用动词原形的从句
3. 一些用动词原形的惯用法
Exercise 15
Unit 16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一、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句法比较
1. 改变人称代词
2. 时态的变化
3. 改变其他词汇
二、 各种句式的转换
1. 陈述句的间接引语
2. 祈使句的间接引语
3. 间接疑问句
Exercise 16
Unit 17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
一、 被动语态的动词形式和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
1. 被动语态的动词形式
2. 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
二、 被动语态的用法
1. 动作的执行者和动作的承受者
2. 及物动词才有被动结构
3. 不用于被动语态的及物动词
4. 只能用于被动语态的句型
5. 接双宾语的动词
6. 避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混用
三、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区别
1.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强调的重点不同
2. 简洁的主动语态
3. 不自然的被动结构
4. 适合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Exercise 17
Unit 18 主语与谓语动词一致
一、 主谓一致的基本原则
二、由连词连接的主语
1. and连接的复合主语
2. 连词or等连接的复合主语
三、动词与作主语的不定代词一致
1. 永远是单数的不定代词
2. 永远是复数的不定代词
3. 既是单数也是复数的不定代词
4. “none of+复数词”和“none of+单数词”
四、定语从句的动词要与先行词一致
五、主谓之间插入了修饰语或从句时
六、倒装句的主语与谓语动词
1. 倒装句的动词要与其后的主语一致
2. there be句型
七、 以-s结尾的名词;以-ics结尾的名词
1. 以-s结尾的名词
2. 以-ics结尾的名词
八、 表示分数的短语;算术的总和与乘积;表示“时间、钱、数量”的短语
1. 表示分数的短语
2. 算术的总和与乘积
3. 表示“时间、钱、数量”的短语
九、 集体名词
十、 地理名称、出版物名称、短语或从句作主语
Exercise 18
Unit 19 倒装句和强调句
一、 倒装句
1. 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2. 为了句子结构的需要而进行倒装
3. 用倒装句来作强调
二、 强调句
1. it 作形式主语的强调句
2. 用助动词 do、does、did强调谓语
Exercise 19
附录1不规则动词表
附录2集体名词表
附录3复合名词表
附录4名词的可数或不可数意义
附录5常见介词、复合介词、介词与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搭配
附录6接不定式的动词/接动名词的动词
附录7练习答案
前言/序言
那些关于语言与思维的旅程: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读物精选 导言:超越既定的框架,探索更广阔的知识疆域 阅读的乐趣,在于不断地发现和拓展我们认知的边界。当一本特定的参考书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们便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那些能够深刻塑造我们思维模式、拓宽我们文化视野、并提供不同角度来理解人类经验的著作。本书旨在为那些寻求超越单一学科领域,深入探索语言、历史、哲学、科学和艺术殿堂的读者,精选一系列极具影响力和启发性的经典文本。我们相信,真正的学习,是跨学科的交织与碰撞。 --- 第一章:思想的基石——西方哲学与经典理论的重温 本章精选的读物,聚焦于人类理性思考的源头与演进,它们是构建现代西方文明的底层逻辑。 1. 《理想国》(柏拉图):关于正义、秩序与真理的永恒追问 我们并非在此探讨如何构建一套精确的英语动词时态系统,而是深入探究“什么是正义?”这一宏大命题。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模型,详尽阐述了灵魂的结构、教育的目的,以及哲人王治理的必要性。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运用严密的逻辑进行思辨,如何区分现象与实在(洞穴寓言),以及对“美德”的终极追求。阅读它,是对理性思维模式的一次彻底洗礼,与学习语法规则的机械性记忆截然不同,它关乎如何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内心世界。 2. 《论自由》(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个体权利与社会规范的张力 密尔的这部小册子,是功利主义哲学在政治伦理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探讨的核心议题是“个人自由的界限在哪里?”以及“多数人的暴政如何被遏制?”。书中提出的“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即除非是伤害到他人,否则社会无权干涉个体的行为——为现代人权观念奠定了基石。我们关注的不是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而是如何在一个多元社会中,为个体的思想、表达和生活方式争取合理的空间。这是一部关于政治哲学而非语言规则的奠基性著作。 3.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斯多葛学派的内在修行指南 如果说学习英语语法是外在的规则梳理,那么《沉思录》就是一次内在的、面向自我的精神对话。这位罗马皇帝在戎马倥偬中写下的日记,是斯多葛主义实践的典范。它教导读者如何接受命运、区分可控与不可控之事、保持内心的宁静(Apatheia),以及履行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我们从中学习的,是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心性稳定,而非如何正确地使用过去完成进行时。 --- 第二章:叙事的魔力——世界文学中的人性探索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与经验的载体,它们用最精妙的文字描绘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复杂人性。 1.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史诗 本书带领读者进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它不是一本教导如何写出连贯句子的指南,而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探讨了时间、记忆、孤独以及宿命的循环。马孔多这座虚构的小镇,成为了拉丁美洲历史与人类普遍困境的缩影。读者在此体验的是宏大的历史感和家族的悲剧性命运,这与钻研介词的用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智力活动。 2.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困境与救赎之路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与随之而来的内心煎熬,是文学史上对道德、罪恶和救赎最深刻的剖析之一。陀氏的作品聚焦于人类灵魂深处的挣扎,探讨了极端思想如何腐蚀个体,以及通过苦难是否能达到精神的净化。我们从中获得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道德哲学的直观体验,而不是对英文从句结构的解析。 3. 《了不起的盖茨比》(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破碎与时代的挽歌 盖茨比对黛西无望的追逐,象征着“美国梦”在物质主义侵蚀下幻灭的过程。菲茨杰拉德以其精湛的象征主义和精确的时代描摹,揭示了“新钱”与“旧钱”之间的鸿沟,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徒劳挽回。阅读此书,我们感知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社会氛围和一种深刻的、关于渴望与幻灭的悲剧美学。 --- 第三章: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自然科学与历史的宏大叙事 为了真正理解我们身处的宇宙,我们需要超越语言的表层结构,去触碰支配万物的基本规律。 1. 《物种起源》(查尔斯·达尔文):生命演化的革命性论断 达尔文的这部著作,彻底颠覆了人类看待自身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方式。它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理解生物学、人类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基石。本书的重点在于其严谨的观察、证据的累积和逻辑推导的过程,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非神创论的世界观。我们学习的是科学方法的精髓,而非如何正确地使用科学术语。 2.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从认知革命到科技融合的宏观视角 赫拉利的叙事跨越了数万年,将人类历史浓缩为一场关于信息处理和大规模虚构故事构建的旅程。他探讨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宏大的时间尺度和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它要求读者具备历史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的综合视野,远远超出了语法层面的知识积累。 3. 《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时空观念的革命性重塑 本书即便以科普形式呈现,也代表了人类智力所能达到的巅峰之一。它挑战了牛顿体系下绝对时空的概念,引入了时空弯曲、光速不变等颠覆性的物理学思想。读者在理解(或尝试理解)这些概念时,所进行的是高强度的抽象思维训练,是对物理世界基本构造的深层探索,与任何语言学习的技巧指导都毫无关联。 --- 结语:阅读的真正目的 这些著作,无论其内容涉及哲学思辨、文学审美、科学真理还是历史演变,其共同点在于:它们要求读者付出深度思考,去构建新的认知模型,去体验复杂的人类情感,去挑战既有的世界观。它们是精神的营养剂,而非工具性的手册。我们在此推荐的,是一条通往更深刻、更广阔的知识殿堂的路径,一条专注于“如何思考”而非“如何表达”的求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