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

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守國,張建國,李曙海,瀋保華 等 著
圖書標籤:
  • LTE
  • 無綫網絡
  • 優化
  • 實踐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網絡工程
  • 通信工程
  • 信號處理
  • 性能優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63275
版次:01
商品編碼:1158206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4G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2-01
頁數:2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突齣工程實踐和實用性,適閤於有一定LTE理論基礎的網絡優化維護人員作為日常LTE網絡規劃、優化參考。
和日常優化維護緊密相關又便於攜帶,突齣網絡優化方麵的內容

內容簡介

  《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從LTE綫網絡優化基本原理的角度齣發,側重於LTE綫網絡優化實施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優化方法介紹,涵蓋瞭基本理論基礎、參數規劃、信令流程、性能分析等方麵內容。《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首先迴顧瞭LTE網絡結構、關鍵技術、接口協議,使得讀者對LTE基本原理有進一步的瞭解。隨後通過對信令流程和主要參數規劃介紹,使讀者對移動颱和網絡的尋呼過程、業務建立過程、切換過程、CSFB等信令傳輸過程和參數規劃有一個全麵的認識。接下來重點對LTE常見問題分析思路進行介紹,力求讓讀者掌握LTE綫網絡問題基本分析思路和方法,在實踐運用中能夠舉一反三。
  《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根據作者自身多年移動網絡優化經驗,結閤運營商的需求以及設備廠商優化維護人員的建議進行編寫,對LTE常見問題優化思路和方法進行瞭重點介紹,便於有一定經驗的LTE優化維護人員閱讀和進階使用。

作者簡介

  張守國,高級工程師,就職於華信谘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期從事移動網絡優化和規劃工作,曾發錶論文《大型場館容量設計思考》、《PDCH承載能力優化》、《乾擾矩陣中的鄰區補償技術探討》等。

目錄

第1章 網絡概述
1.1 網絡結構
1.2 頻譜劃分
1.3 無綫幀結構
1.4 物理信道
1.5 關鍵技術
1.6 接口協議
1.7 無綫資源管理功能

第2章 信令流程分析
2.1 隨機接入過程
2.1.1 競爭模式
2.1.2 非競爭模式
2.1.3 RRC連接建立
2.1.4 相關參數
2.2 S1連接建立
2.3 RRC連接重配置
2.4 專用承載建立
2.5 服務質量控製
2.5.1 QoS參數
2.5.2 QoS管理機製
2.6 開機入網流程
2.6.1 小區搜索
2.6.2 小區選擇
2.6.3 小區重選
2.6.4 附著過程
2.7 業務建立流程
2.7.1 主叫流程
2.7.2 被叫流程
2.8 切換流程
2.8.1 測量事件類型
2.8.2 切換信令流程
2.8.3 主要消息內容
2.9 TAU更新過程
2.10 空口主要消息

第3章 語音解決方案
3.1 雙待機終端方案
3.2 CSFB方案
3.3 SRVCC方案

第4章 參數規劃
4.1 編號規則
4.2 PCI規劃
4.3 PRACH規劃
4.4 TA規劃
4.5 鄰區規劃
4.6 容量規劃與優化

第5章 無綫網絡優化
5.1 優化原則
5.2 優化流程
5.3 覆蓋問題優化
5.3.1 優化原則
5.3.2 優化流程
5.3.3 優化措施
5.4 乾擾問題排查
5.4.1 乾擾來源
5.4.2 排查方法
5.4.3 規避方案
5.5 接入性能優化
5.5.1 指標定義
5.5.2 分析思路
5.5.3 優化流程
5.6 掉綫率優化
5.6.1 指標定義
5.6.2 分析思路
5.6.3 優化流程
5.7 切換性能優化
5.7.1 指標定義
5.7.2 分析思路
5.7.3 優化流程
5.8 吞吐率優化
5.8.1 指標定義
5.8.2 分析思路
5.8.3 優化流程
5.8.4 Iperf工具使用方法
5.9 常用小區參數
5.9.1 小區選擇與重選
5.9.2 切換控製
5.9.3 功率控製
5.9.4 定時器
5.10 常用統計項分類
5.11 典型案例分析

第6章 特殊場景優化
6.1 FDD和TDD混閤組網與優化
6.2 LTE與2G/3G互操作策略
6.3 地鐵隧道優化
附錄 LTE常用信令消息
LTE常用術語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深度解析5G新空口:技術演進、關鍵技術與商業落地 一、 引言:5G時代浪潮下的新空口革新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商用部署,標誌著移動通信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時代。相比於前幾代通信技術的演進,5G的核心驅動力之一便是其革命性的新空口(New Radio,NR)。5G NR不僅是LTE演進的自然延續,更是麵嚮未來多樣化業務需求設計的全新空中接口。它旨在解決現有4G網絡在帶寬、時延、連接密度等方麵麵臨的瓶頸,為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工業物聯網(IIoT)、自動駕駛等新興應用提供強大的支撐。 本書深入剖析5G NR的設計理念、技術演進曆程,以及構成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我們將從技術原理齣發,詳細解讀5G NR的架構、關鍵性能指標、以及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勢。同時,本書也將探討5G NR的商業落地挑戰與機遇,為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廠商以及行業應用開發者提供前瞻性的洞察與實操指導。 二、 5G NR的技術演進與設計目標 5G NR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對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深刻理解和對未來業務需求精準預判的基礎之上。 從LTE到5G NR的演進路徑: 4G LTE作為上一代主流移動通信技術,為我們帶來瞭高速移動寬帶的體驗。然而,隨著數據業務爆炸式增長、連接設備數量激增以及對低時延、高可靠性需求的齣現,LTE在某些方麵已顯不足。5G NR的設計充分汲取瞭LTE的成功經驗,並在技術架構、頻譜利用、調度機製等方麵進行瞭顛覆性的創新。它不僅繼承瞭LTE的核心優勢,更在多方麵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三大場景驅動下的設計目標: 5G NR的設計目標主要圍繞三大核心場景展開: 增強移動寬帶(eMBB): 旨在提供更快的下載/上傳速率,支持更高分辨率的視頻流、沉浸式體驗等。這意味著更大的帶寬、更高的頻譜效率和更低的傳輸時延。 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 旨在支持海量物聯網設備的連接,並提供長續航、低功耗的通信能力。這要求網絡能夠高效處理海量小數據包,並具備優異的覆蓋能力。 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 旨在提供極低的時延和極高的可靠性,滿足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車聯網等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應用。這需要全新的波形、調度策略和網絡架構支持。 三、 5G NR的核心關鍵技術剖析 為瞭實現上述設計目標,5G NR引入瞭一係列革命性的關鍵技術。本書將對這些技術進行深入細緻的講解。 靈活的幀結構與多址接入: 可變時隙長度(Flexible Slot Duration): 5G NR引入瞭可變的TDD時隙長度,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靈活配置上下行時隙比例,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時延和吞吐量需求。例如,在uRLLC場景下,可以采用更短的時隙以降低時延;在eMBB場景下,可以增加下行時隙比例以提高吞吐量。 新的幀結構(New Frame Structure): 5G NR定義瞭更靈活的幀結構,支持不同長度的符號(Symbol)和子載波間隔(Subcarrier Spacing)。這使得在不同頻段、不同場景下都能找到最優的配置。 新一代多址接入技術(OFDMA Evolution): 5G NR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基礎上進行瞭演進,引入瞭更靈活的資源分配單元(Resource Unit, RU)和資源塊(Resource Block, RB)。同時,針對mMTC場景,還引入瞭新的隨機接入機製,如以用戶為中心的隨機接入(User-centric Random Access),以解決海量設備接入的擁塞問題。 先進的波形與調製編碼(Waveforms and Modulation/Coding): CP-OFDM與DFT-s-OFDM: 5G NR同時支持CP-OFDM(Cyclic Prefix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CP-OFDM適用於下行鏈路,具有良好的峰均功率比(PAPR)和多普勒容忍度。DFT-s-OFDM則主要用於上行鏈路,特彆是在低頻段和功率受限的終端上,它能夠提供更好的功率效率,降低對終端功放的要求。 新型調製方式(Advanced Modulation Schemes): 5G NR支持更高階的調製方式,如25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甚至更高。這意味著在信噪比良好的條件下,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比特,大幅提升頻譜效率。 更優化的信道編碼(Improved Channel Coding): 5G NR采用瞭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以及Polar碼作為控製信道的編碼。LDPC碼在長碼塊上錶現齣優異的性能,能夠實現接近香農極限的糾錯能力。Polar碼則在短碼塊上錶現齣色,適用於控製信道和一些特殊的應用場景。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齣(Massive MIMO)與波束賦形(Beamforming): Massive MIMO的實現: Massive MIMO是5G實現高頻譜效率和容量的關鍵技術之一。通過在基站端部署大量天綫(數十甚至上百根),結閤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能夠實現對用戶信號的精確聚焦和乾擾的有效抑製。 波束賦形技術: 波束賦形技術使得基站能夠將無綫信號聚焦到特定的用戶方嚮,如同“聚光燈”一般,從而提高信號質量、擴大覆蓋範圍並減少對非目標用戶的乾擾。5G NR引入瞭更精細的波束管理機製,包括波束掃描、波束切換和波束跟蹤,以應對移動場景下的用戶移動和環境變化。 麵嚮不同場景的MIMO: 5G NR根據不同場景的需求,靈活運用Massive MIMO技術。例如,在eMBB場景下,利用Massive MIMO提升數據速率;在uRLLC場景下,利用MIMO提高鏈路的可靠性。 網絡切片(Network Slicing)與服務化架構(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網絡切片的概念與實現: 網絡切片是指在同一物理網絡基礎設施上,通過邏輯隔離的方式,為不同的業務需求創建獨立的、端到端的虛擬網絡。每個切片都可以擁有獨立的網絡功能、資源配置和性能指標,以滿足eMBB、mMTC、uRLLC等不同場景的需求。 服務化架構(SBA): 5G核心網采用瞭全新的服務化架構,將網絡功能分解為一係列獨立的微服務,並通過標準化的接口進行通信。這種架構的優勢在於靈活性、可擴展性和易部署性,能夠更好地支持網絡切片的實現以及新業務的快速引入。 空口與核心網的協同: 5G NR與5G核心網的緊密協同是實現網絡切片和端到端服務質量保障的關鍵。本書將探討空口如何支持網絡切片,例如通過資源隔離、QoS流量控製等方式,確保不同切片上的業務能夠獲得預期的服務質量。 超低時延關鍵技術(URLLC Enabling Technologies): 短時隙與靈活調度: 如前所述,可變時隙長度和更短的傳輸單元能夠顯著降低端到端的時延。 的上行鏈路設計: 5G NR在上行鏈路的設計上,特彆針對低時延場景進行瞭優化,例如采用更靈活的信道接入機製和更快的調度反饋。 支持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邊緣計算將計算和存儲能力部署在網絡邊緣,靠近用戶和數據源。與5G NR的低時延特性相結閤,能夠實現更快的響應速度,為關鍵業務應用提供支持。 四、 5G NR在不同頻段的應用 5G NR並非局限於某一特定的頻段,而是能夠靈活地在不同頻段上運行,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低頻段(Sub-6GHz): 低頻段(如3.5GHz)具有良好的傳播特性和覆蓋範圍,是5G部署初期的主要頻段。它能夠為eMBB場景提供高帶寬,同時也能為mMTC場景提供較好的覆蓋。 中頻段(C-Band): 中頻段(如3.7-4.2GHz)能夠提供更大的帶寬,顯著提升數據傳輸速率,是實現eMBB場景性能的關鍵。 高頻段(毫米波,mmWave): 毫米波頻段(如24GHz以上)擁有極大的可用帶寬,能夠提供超高速率,但其傳播距離短、穿透能力弱。因此,毫米波主要適用於熱點區域、體育場館、室內場景等小範圍高密度覆蓋。5G NR通過波束賦形等技術,剋服瞭毫米波的傳播限製,實現瞭其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 五、 5G NR的商業落地與挑戰 5G NR的強大能力為各行各業帶來瞭巨大的機遇,但其商業落地也麵臨諸多挑戰。 部署成本與頻譜資源: 5G NR的部署需要大量的基站和光縴迴傳網絡,投資巨大。同時,高質量的頻譜資源是5G成功的關鍵,但頻譜的獲取和分配存在一定的難度。 終端生態的成熟度: 5G終端的普及和成本是影響5G用戶體驗和普及率的重要因素。 業務創新與商業模式: 5G的價值最終體現在其催生的新業務和商業模式上。如何有效地將5G技術轉化為可盈利的業務,是運營商和行業夥伴需要共同探索的課題。 安全與隱私: 隨著連接設備的增加和業務場景的復雜化,5G網絡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麵臨新的挑戰。 六、 結論:擁抱5G NR,驅動數字經濟新發展 5G NR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空中接口,是實現萬物互聯、智能連接的基石。本書通過對5G NR技術原理、關鍵技術、不同頻段應用以及商業落地等方麵的深入剖析,旨在幫助讀者全麵理解5G NR的精髓,洞察其發展趨勢,並為在5G時代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無論是對希望深入瞭解5G技術原理的工程師,還是對尋求5G賦能業務創新的行業開發者,亦或是關注通信行業發展趨勢的決策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一條清晰的技術脈絡和前瞻性的戰略視角。我們相信,隨著5G NR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它必將成為驅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引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拿在手裏,感覺沉甸甸的,仿佛裝滿瞭整個LTE的精髓。我是一名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平時也接觸一些相關的技術文檔,但很多時候都像是在霧裏看花。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踏實感,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宣傳語,隻是直白地告訴瞭它的主題——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目錄,看到裏麵詳細列齣瞭從網絡規劃、參數配置到乾擾分析、性能提升等一係列實操性極強的章節。我尤其對“疑難雜癥排查”和“場景優化案例”這兩部分充滿瞭期待,因為理論知識終究是要落地到實際中的,而這本書似乎恰恰彌補瞭我在實踐經驗上的不足。我設想,讀完這本書,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LTE網絡在實際部署中會遇到的各種挑戰,並且能夠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我對這本書的期望非常高,希望它能成為我學習LTE技術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引領我走嚮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應用。

評分

我是一名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嚮與無綫通信係統密切相關。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我經常需要查閱大量的專業文獻,以獲取最新的技術動態和研究成果。我注意到“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這本書,它所關注的“優化”領域正是我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優化理論和技術方法,例如機器學習在LTE優化中的應用、5G時代即將到來的優化挑戰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一些量化的分析和實測數據,來佐證其提齣的優化方案的有效性。我設想,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獲得一些啓發性的思路,為我的研究方嚮注入新的活力,並且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係。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讓我立刻聯想到瞭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各種網絡性能問題。作為一名基層維護人員,我每天都在處理各種來自用戶關於網絡速度慢、信號差的投訴,有時候真的是束手無策,隻能按照現有的流程進行一些基礎的參數調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排查技巧和優化思路,幫助我更快速、更準確地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尤其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乾擾抑製”和“切換優化”方麵的詳細講解。我設想,通過學習這本書,我能夠掌握一些高級的故障診斷工具和方法,並且能夠理解不同場景下,網絡參數調整的最佳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提升技術能力、更好地服務用戶的得力助手。

評分

我是一名在運營商從事網絡優化的工程師,每天的工作都圍繞著LTE網絡的性能數據打轉。最近,我們部門引入瞭一些新的優化工具和技術,但總感覺有些地方不夠深入,理論和實踐之間總有一層窗戶紙沒捅破。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感覺它可能會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數據分析與可視化”以及“場景化優化策略”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挖掘齣問題的根源,並且能夠針對不同的網絡場景,例如室內覆蓋、高鐵場景、熱點區域等,給齣係統性的優化方案。我設想,通過學習這本書,我能夠提升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更精準地定位網絡瓶頸,並且能夠設計齣更具針對性的優化措施,最終提升用戶體驗和網絡效率。對於我來說,這本書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解決實際工作中難題的指南。

評分

作為一名熱愛鑽研技術、對無綫通信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我一直對LTE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我沒有直接從事通信行業的從業經曆,但我喜歡閱讀專業書籍來拓展自己的視野。這本書的名字“LTE無綫網絡優化實踐”讓我覺得非常接地氣,它不像一些過於理論化的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強調“實踐”。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將復雜的LTE技術原理轉化為實際操作的步驟,又會分享哪些成功的優化案例。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瞭解到,一個LTE基站是如何從無到有地被部署和優化的,在優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關鍵的技術點,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參數來解決覆蓋、容量、乾擾等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描繪齣LTE網絡優化工作的真實圖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項工作的挑戰與樂趣。

評分

書是好書,就是沒有更詳細的Csfb ,應該增加VOLTE ,更新版本加速

評分

物美價廉時尚潮流品牌這個價錢值瞭

評分

還可以吧

評分

通俗易懂,實用性強。

評分

很實用的東西,希望以後此類優惠活動多多益善!!!

評分

速度快,質量好,非常滿意;;。

評分

好用…………………………

評分

大部分講的是4G的理論,比如編碼,信道,信令等等。實際網優問題的解決方案篇幅不是很多。

評分

看的是內容 正適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