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 2015虛擬儀器程序設計

LabVIEW 2015虛擬儀器程序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超,王敏 等 著
圖書標籤:
  • LabVIEW
  • 虛擬儀器
  • 程序設計
  • 數據采集
  • 儀器控製
  • 自動化測試
  • 圖形化編程
  • NI
  • 2015
  • 工程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3194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3998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EDA工程與應用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電子設計工程師、電子設計愛好者、電子信息、電氣自動化相關專業學生
  本書針對軟件入門讀者以及有一定軟件操作基礎的讀者,采用軟件操作基礎+專業設計技能+案例實戰教學相結閤的方式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  通過“軟件講解”版塊對重點的對話框及命令提示行中的各選項進行講解;  通過“專業知識”版塊對所涉及的相關專業技能進行講解;  通過“工程案例”版塊對工程案例進行綜閤應用講解;  通過“技巧提示”版塊對知識要點進行重點突齣講解。  每章後配套本章小結與練習題,對前麵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提高。  主要采用圖文結閤的方式,截屏圖中有每步操作的序號說明。為方便讀者閱讀,盡量避免過多冗餘的文字描述。采用本叢書常用版式,在整體活潑輕鬆的前提下不失嚴謹。字行間距在不浪費的前提下盡量寬鬆一些。此外,後幾個章節為LabVIEW綜閤實例應用介紹,配有相應電子資源輔助學習,突齣實用性。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15章,具體內容包括:LabVIEW概述、LabVIEW前麵闆設計、LabVIEW的編輯環境、數據錶達、程序流程和結構、波形顯示、同步數據傳遞、程序動態控製、文件輸入/輸齣、XControl的製作、生成安裝包和可執行文件、程序調試與程序性能、風機自動控製係統實例、風速采集、保存與分析實例、聽力計控製軟件實例等內容,讀者學後可以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本書結構清晰、語言簡潔,適閤LabVIEW的初、中級讀者閱讀,包括從事電子技術、自動控製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等,同時也可作為各類計算機培訓中心、本科院校及相關專業的輔導教材。

目錄

前言
第1章 LabVIEW概述 1
1.1 虛擬儀器 1
1.1.1 概念 1
1.1.2 開發環境 2
1.1.3 組成 2
1.2 LabVIEW簡介 4
1.2.1 LabVIEW概述 4
1.2.2 LabVIEW 2015的新功能 5
1.2.3 LabVIEW的使用 9
1.3 LabVIEW的安裝 10
1.3.1 安裝要求 10
1.3.2 安裝步驟 11
1.4 LabVIEW應用程序 17
1.4.1 前麵闆 17
1.4.2 程序框圖 18
1.4.3 圖標/連接器 19
第2章 圖形編輯環境 20
2.1 文件管理 20
2.1.1 新建VI 20
2.1.2 編輯VI圖標 20
2.1.3 保存VI 21
2.1.4 新建文件 22
2.1.5 創建項目 23
2.2 LabVIEW 操作選闆 23
2.2.1 控件選闆 24
2.2.2 工具選闆 24
2.2.3 函數選闆 25
2.2.4 選闆可見性設置 26
2.3 項目瀏覽器 27
2.4 菜單設計 28
2.5 控件 31
2.5.1 新式控件 31
2.5.2 經典控件 36
2.5.3 銀色控件 38
2.5.4 係統控件 40
2.5.5 Express控件 42
2.5.6 NET與ActiveX控件 43
第3章 前麵闆的設計 45
3.1 前麵闆組成 45
3.1.1 數值、布爾、字符串與路徑 45
3.1.2 實例——氣溫測試係統 48
3.1.3 數組 49
3.1.4 簇 50
3.1.5 實例——簇數組篩選 52
3.1.6 圖形 53
3.1.7 三維圖形 61
3.1.8 極坐標圖 69
3.1.9 實例——信號生成係統 70
3.2 對象的選擇與刪除 71
3.2.1 選擇對象 71
3.2.2 刪除對象 72
3.2.3 變更對象位置 73
3.3 對象屬性編輯 73
3.3.1 設置數值型控件的屬性 73
3.3.2 設置文本型控件的屬性 76
3.3.3 設置布爾型控件的屬性 77
3.3.4 設置圖形顯示控件的屬性 78
3.3.5 實例——波形比較 81
3.4 設置前麵闆的外觀 84
3.4.1 改變對象的大小 84
3.4.2 改變對象顔色 85
3.4.3 設置對象的字體 86
3.4.4 在窗口中添加標簽 87
3.4.5 對象編輯窗口 87
3.4.6 實例——設計計算機控件 89
3.5 設置對象的位置關係 91
3.5.1 對齊關係 91
3.5.2 分布對象 91
3.5.3 改變對象在窗口中的前後次序 92
3.5.4 組閤與鎖定對象 93
3.5.5 網格排布 93
3.6 綜閤實例——車速實時記錄係統 94
第4章 程序框圖設計基礎 99
4.1 程序框圖結構 99
4.2 工具選闆 101
4.2.1 使用斷點 101
4.2.2 使用探針 102
4.3 數學函數與VI 102
4.3.1 數值函數 102
4.3.2 初等與特殊函數 105
4.3.3 函數快捷命令 105
4.3.4 實例——顔色數值轉換係統 106
4.4 結構VI和函數 108
4.4.1 分類 108
4.4.2 多態性 108
4.5 VI 的設計 109
4.5.1 創建VI前麵闆 109
4.5.2 創建程序框圖 111
4.5.3 對象連接 112
4.5.4 運行VI 113
4.5.5 設置圖標 113
4.5.6 實例——日曆 116
4.6 調試VI 120
4.6.1 糾正VI的錯誤 120
4.6.2 高亮顯示程序執行過程 121
4.6.3 單步通過VI及其子VI 121
4.7 子VI 123
4.7.1 創建子VI 123
4.7.2 連綫端口 124
4.7.3 調用子VI 125
4.7.4 實例——數字遙控燈係統 127
4.8 性能和內存信息 131
4.9 提高VI的執行速度 132
4.10 減少VI內存的使用 136
4.11 搜索控件、VI和函數 146
4.12 屬性節點 146
4.13 綜閤實例——血壓測試係統 149
第5章 程序結構 152
5.1 循環結構 152
5.1.1 For循環 152
5.1.2 While循環 154
5.1.3 實例——公務卡管理係統 155
5.2 結構函數傳遞數據 159
5.2.1 反饋節點 159
5.2.2 移位寄存器 160
5.2.3 實例——延遲波形 162
5.3 層次結構 165
5.3.1 條件結構 165
5.3.2 實例——LED控製 167
5.3.3 順序結構 171
5.3.4 事件結構 173
5.3.5 程序框圖禁用結構 177
5.3.6 條件禁用結構 177
5.4 定時循環 178
5.4.1 定時循環和定時順序結構 178
5.4.2 配置定時循環和定時順序結構 180
5.4.3 同步開始定時結構和中止定時結構的執行 184
5.5 公式節點 185
5.6 變量 186
5.6.1 共享變量 187
5.6.2 局部變量 190
5.6.3 全局變量 192
5.7 綜閤實例——全局變量的使用 193
第6章 數據函數 195
6.1 數組函數 195
6.1.1 數組大小 196
6.1.2 創建數組 196
6.1.3 實例——仿真顯示 198
6.1.4 一維數組排序 200
6.1.5 索引數組 201
6.1.6 初始化數組 202
6.1.7 替換數組子集 203
6.1.8 刪除數組元素 203
6.1.9 實例——選項卡數組 204
6.2 簇函數 207
6.2.1 解除捆綁和按名稱解除捆綁 208
6.2.2 捆綁函數 209
6.2.3 按名稱捆綁 210
6.2.4 創建簇數組 210
6.2.5 簇至數組轉換和數組至簇轉換 211
6.2.6 變體函數 212
6.2.7 實例——矩形的繪製 215
6.3 基本波形函數 220
6.3.1 獲取波形成分 220
6.3.2 創建波形 221
6.3.3 設置波形函數和獲取波形函數 222
6.3.4 索引波形數組函數 222
6.3.5 獲取波形子集函數 222
6.3.6 實例——不同數據創建波形 223
6.3.7 Express函數 225
6.4 綜閤實例——使用Express VI生成麯綫 231
第7章 文件操作 236
7.1 文件 236
7.1.1 文件的類型 236
7.1.2 路徑 238
7.1.3 實例——打開文件 239
7.2 文件操作的VI和函數 240
7.2.1 用於常用文件I/O操作的VI和函數 240
7.2.2 文件常量 249
7.2.3 配置文件VI 249
7.2.4 TDM流 251
7.2.5 存儲/數據插件 259
7.2.6 Zip 260
7.2.7 XML 261
7.2.8 波形文件I/O函數 264
7.2.9 高級文件I/O函數 265
7.3 文件的輸入與輸齣 267
7.3.1 文本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67
7.3.2 電子錶格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69
7.3.3 二進製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72
7.3.4 數據記錄文件的創建和讀取 273
7.3.5 測量文件的寫入與讀取 274
7.3.6 配置文件的創建與讀取 276
7.3.7 記錄前麵闆數據 278
7.3.8 數據與XML格式間的相互轉換 279
7.4 綜閤實例——編輯選中文件 281
第8章 數據分析 285
8.1 數據采集基礎 285
8.1.1 DAQ功能概述 285
8.1.2 NI-DAQ安裝 287
8.1.3 安裝設備和接口 291
8.2 數據采集節點介紹 292
8.2.1 DAQ節點常用的參數簡介 292
8.2.2 DAQmx節點 294
8.3 波形分析 301
8.3.1 波形生成 302
8.3.2 波形調理 308
8.3.3 波形測量 316
8.4 信號分析 324
8.4.1 信號生成 324
8.4.2 信號運算 326
8.5 其餘VI 329
8.5.1 窗 329
8.5.2 濾波器 329
8.5.3 譜分析 331
8.5.4 變換 332
8.5.5 逐點 332
8.6 綜閤實例——火車故障檢測係統 333
第9章 數學計算 339
9.1 數學函數 339
9.2 初等與特殊函數和VI 340
9.2.1 三角函數 340
9.2.2 指數函數 342
9.2.3 雙麯函數 343
9.2.4 離散數學 344
9.2.5 貝塞爾麯綫 344
9.2.6 Gamma函數 345
9.2.7 超幾何函數 345
9.2.8 橢圓積分函數 345
9.2.9 指數積分函數 346
9.2.10 誤差函數 346
9.2.11 橢圓與拋物函數 347
9.3 綫性代數VI 348
9.3.1 矩陣 348
9.3.2 矩陣範數 349
9.4 擬閤VI 350
9.5 內插與外推VI 351
9.6 概率與統計VI 354
9.7 優化VI 355
9.8 微分方程VI 356
9.9 多項式VI 356
9.10 綜閤實例——預測成本 357
附錄:LabVIEW快捷鍵匯總 360
參考文獻 365

前言/序言

  前 言虛擬儀器實際上是一個按照儀器需求而組織起來的數據采集係統。虛擬儀器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礎理論主要有計算機數據采集和數字信號處理。目前在這一領域內,使用較為廣泛的計算機語言是美國NI 公司的LabVIEW軟件。  虛擬儀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計算機測控係統在國防、航天等領域已經有瞭相當好的發展。PC齣現以後,使儀器級的計算機化成為可能,甚至在Microsoft 公司的Windows 誕生之前,NI 公司已經在Macintosh 計算機上推齣瞭LabVIEW 2.0以前的早期版本。  對虛擬儀器和LabVIEW長期、係統、有效的研究開發使得NI公司成為業界公認的權威。LabVIEW是圖形化開發環境語言,又稱G語言,結閤瞭圖形化編程方式的高性能與靈活性,以及專為測試測量與自動化控製應用設計的高性能模塊及其配置功能,能為數據采集、儀器控製、測量分析與數據顯示等各種應用提供必要的開發工具。  LabVIEW 2015簡體中文版是NI新發布的中文版本。它的發布大大縮短瞭軟件易用性和強大功能之間的差距,為工程師提供瞭效率與性能俱佳的開發平颱。它適用於各種測量和自動化領域,並且,無論工程師是否有豐富的開發經驗,都能順利應用。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詳細介紹瞭學習LabVIEW所要注意的問題,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種函數與VI,以“知識點——實例——知識點——實例”的形式介紹全書內容,以理論構建主乾,以實例填補枝蔓,內容豐富全麵,並充滿實戰性,有利於讀者全麵地掌握本書所介紹的內容,鍛煉實際操作能力。  本書主要麵嚮LabVIEW的初、中級用戶,可作為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和參考用書,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軟件工程師參考。  為瞭方便廣大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本書,隨書配贈多媒體光盤,內容包含全書實例操作過程視頻文件和實例源文件。  本書由軍械工程學院的王超和王敏編著,其中王超編寫瞭第1~8章,王敏編寫瞭第9章。張輝、趙誌超、徐聲傑、硃豆蓮、趙黎黎、張琪、宮鵬涵、李兵、許洪、閆國超、解江坤、張亭和秦誌霞等也參加瞭部分章節的編寫工作。  由於時間倉促,加上編者水平有限,書中存在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歡迎批評指正,編者將不勝感激。  編 者

駕馭數字海洋:以工程思維驅動的軟件開發實踐 本書旨在為希望深入理解現代軟件開發核心理念,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者、開發者以及技術愛好者提供一套係統化的、以問題解決為導嚮的思維框架。我們不局限於任何特定的編程語言或開發工具,而是著眼於軟件工程領域普適性的原則、方法與策略,力求幫助讀者建立堅實的基礎,從而能夠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技木需求和復雜的工程挑戰。 第一部分:工程思維的基石——抽象、模塊化與封裝 在任何工程學科中,有效管理復雜性是成功的關鍵。軟件開發亦不例外。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探索如何運用“抽象”的力量,將現實世界的復雜問題提煉為可管理的軟件構件。我們將深入剖析不同層級的抽象,從概念模型到數據結構,再到算法設計,演示如何通過剝離不必要的細節,抓住問題的本質。 理解抽象的層次與維度: 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不同問題域中的核心概念,並將其轉化為清晰、準確的抽象錶示。我們將探討數據抽象,如類和接口的設計,以及過程抽象,如函數和服務的構建。理解不同抽象層次的適用性,以及如何在它們之間進行有效的轉換,是構建可維護、可擴展軟件的第一步。 模塊化的藝術: 模塊化是將大型係統分解為相互獨立的、功能清晰的單元的過程。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進行有效的模塊劃分,確保每個模塊都擁有明確的職責和接口。模塊化不僅提高瞭代碼的可讀性和可重用性,更是並行開發和團隊協作的基礎。我們將討論耦閤度與內聚度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它們來設計齣高質量的模塊。 封裝的威力: 封裝是將數據和操作數據的方法捆綁在一起,隱藏內部實現細節,隻暴露必要接口的機製。本書將深入探討封裝的益處,包括提高安全性、減少對內部實現的依賴,以及簡化修改。讀者將瞭解如何利用封裝來構建健壯的、易於維護的軟件組件。我們將通過具體案例展示如何通過良好的封裝設計,有效隔離變化,降低係統風險。 第二部分:係統設計與架構——構建可擴展的數字骨架 一旦掌握瞭構建基本軟件單元的原則,我們就需要將它們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協同工作的整體。本部分將聚焦於軟件係統的設計與架構,指導讀者如何從宏觀角度規劃和構建復雜的軟件解決方案。 需求分析與建模: 任何成功的軟件項目都始於對用戶需求的深入理解。我們將介紹多種需求獲取與分析技術,包括訪談、問捲、用例分析等。同時,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各種建模工具,如UML(統一建模語言),將抽象的需求轉化為可視化的係統藍圖。理解不同類型的模型(如類圖、序列圖、狀態圖)在係統設計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閤適的建模方法。 架構模式與風格: 軟件架構是係統的骨架,決定瞭係統的整體結構、行為和性能。我們將介紹一些經典的架構模式,如分層架構、微服務架構、事件驅動架構等,並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讀者將學習如何根據項目需求和約束條件,選擇最適閤的架構風格。同時,我們將探討架構決策的權衡,例如性能與可擴展性、一緻性與可用性之間的取捨。 設計原則與實踐: 在架構層麵之下,具體的模塊和組件設計同樣至關重要。本部分將深入講解SOLID設計原則(單一職責原則、開放封閉原則、裏氏替換原則、接口隔離原則、依賴倒置原則),並結閤實際代碼示例,闡述這些原則如何在實踐中指導我們編寫齣靈活、可維護的代碼。我們將討論設計模式的應用,例如工廠模式、單例模式、觀察者模式等,以及它們如何解決常見的軟件設計問題。 第三部分:數據管理與交互——信息流動的動脈 數據是軟件係統的核心。高效、可靠的數據管理是構建功能強大的應用程序的基石。本部分將探討數據的組織、存儲、檢索以及與其他係統或用戶之間的交互。 數據結構與算法的選擇: 數據的組織方式直接影響到程序的效率和性能。我們將深入分析各種基本和高級數據結構,如數組、鏈錶、棧、隊列、樹、圖、哈希錶等,並探討它們的特點、適用場景以及時間/空間復雜度。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介紹各種經典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圖算法等,並分析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性能錶現。讀者將學習如何根據實際問題選擇最閤適的數據結構和算法,以優化程序性能。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 數據庫是現代軟件係統中不可或缺的數據存儲和管理解決方案。我們將介紹關係型數據庫和非關係型數據庫的基本原理,包括數據模型、SQL語言、事務處理等。讀者將瞭解如何設計數據庫模式,如何進行高效的數據查詢和更新,以及如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緻性。同時,我們將觸及數據庫性能調優和分布式數據庫的初步概念。 API設計與集成: 現代軟件係統越來越傾嚮於通過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進行模塊間或係統間的通信。本部分將聚焦於API的設計原則,包括 RESTful API的設計理念,以及如何構建清晰、一緻、易於使用的API。我們將探討不同API風格(如REST、GraphQL)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進行選擇。同時,我們將介紹API集成過程中常見的挑戰和解決方案,例如認證、授權、版本控製等。 第四部分:質量保障與優化——確保軟件的可靠與高效 開發齣能夠工作的軟件隻是第一步,確保軟件的質量、可靠性和性能是持續優化的關鍵。本部分將引導讀者關注軟件的測試、調試、性能分析與優化。 軟件測試策略與實踐: 測試是發現和預防軟件缺陷的最有效手段。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層級的測試,包括單元測試、集成測試、係統測試和驗收測試。讀者將學習如何設計有效的測試用例,如何利用自動化測試工具提高測試效率,以及如何將測試融入到整個開發生命周期中(如TDD,測試驅動開發)。我們將討論測試覆蓋率的概念,以及如何平衡測試的全麵性與成本。 調試技巧與錯誤排除: 調試是識彆和修復軟件錯誤的過程。本部分將介紹各種調試技術和工具,包括斷點調試、日誌分析、內存檢查等。讀者將學習如何係統地分析問題,如何快速定位錯誤源,並掌握有效的調試策略,以減少排查問題的時間。 性能分析與優化: 軟件的性能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和係統吞吐量。我們將介紹性能分析工具的使用,幫助讀者識彆程序的瓶頸。讀者將學習如何從算法、數據結構、I/O操作、並發等方麵對程序進行優化,從而提升程序的響應速度和資源利用率。我們將討論性能優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性能與開發成本之間進行權衡。 第五部分:現代軟件開發的演進——敏捷、DevOps與持續交付 軟件開發領域正在經曆快速的變革,新的開發模式和理念層齣不窮。本部分將介紹當前主流的軟件開發方法論和工程實踐,幫助讀者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 敏捷開發方法論: 敏捷開發強調迭代、增量、協作和響應變化。我們將深入探討Scrum、Kanban等主流敏捷框架的核心原則和實踐,包括用戶故事、衝 মার্ট(Sprint)、每日站會、迴顧會議等。讀者將瞭解如何在敏捷環境中有效地進行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 DevOps文化與實踐: DevOps旨在打破開發(Dev)和運維(Ops)之間的壁壘,通過自動化和協作來加速軟件的交付和運行。本部分將介紹DevOps的核心理念,包括持續集成(CI)、持續交付(CD)、自動化測試、基礎設施即代碼(IaC)等。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DevOps實踐,實現更快速、更可靠的軟件發布。 版本控製與協作: 版本控製是現代軟件開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將詳細介紹Git等主流版本控製係統的使用,包括分支管理、閤並、拉取請求等。讀者將學習如何有效地管理代碼變更,如何與團隊成員協同開發,以及如何避免代碼衝突。 本書的獨特之處: 本書並非對特定工具的使用指南,而是緻力於傳遞一種“如何思考”軟件開發的哲學。我們強調的是理解背後的原理,掌握通用的方法論,從而能夠觸類旁通,靈活應用於各種技術棧。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實踐練習和反思性問題,讀者將被引導主動構建自己的工程知識體係,成為能夠獨立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優秀軟件工程師。無論您是初入軟件開發領域的新手,還是希望提升自身技能的資深從業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啓發和實用的指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優秀的編程書籍,不僅僅要講解技術本身,更要能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LabVIEW 2015虛擬儀器程序設計》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書中並沒有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際應用場景,將 LabVIEW 的強大功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自定義控件和用戶界麵設計的部分,書中提供的技巧和建議,讓我能夠輕鬆打造齣美觀且功能強大的 VI 界麵,極大地提升瞭程序的可用性和用戶體驗。此外,書中對虛擬儀器性能優化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來都飽受程序運行緩慢的睏擾,但通過書中介紹的一些內存管理和循環優化方法,我找到瞭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親切,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同行在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它鼓勵讀者去嘗試、去探索,去將 LabVIEW 應用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領域。我甚至開始構思將書中的一些高級技巧應用到我目前正在開發的自動化測試係統中,相信一定能帶來顯著的改進。

評分

作為一名在工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可以說,對於 LabVIEW 這樣一款強大的可視化編程工具,我接觸和使用的年頭也不算短瞭。當我在書店裏偶然翻開《LabVIEW 2015虛擬儀器程序設計》這本書時,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實用性。這本書的章節安排,從最基礎的 LabVIEW 界麵介紹,到數據流編程的深入剖析,再到各種常用函數和結構的使用技巧,可以說是循序漸進,非常適閤初學者入門,也為有一定基礎的工程師提供瞭一個係統迴顧和進階的機會。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如何構建模塊化、可重用代碼的講解,這對於開發大型、復雜的虛擬儀器項目至關重要。書中大量的實例,覆蓋瞭數據采集、信號處理、儀器控製等多個常見應用場景,每一個例子都配有詳細的代碼解析和步驟說明,讓我能夠真正“動手”去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特彆是其中關於狀態機設計模式的介紹,真的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深入理解但又不得其法的關鍵點。通過書中清晰的圖示和簡潔的文字,我終於茅塞頓開,找到瞭實現更高效、更易維護程序架構的思路。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瞭“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為什麼這麼做”,這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對於提升編程能力大有裨益。

評分

對於像我這樣,需要頻繁進行數據采集和儀器控製的工程師來說,找到一款既強大又易用的工具至關重要。《LabVIEW 2015虛擬儀器程序設計》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多年來找到的最符閤我需求的資源之一。書中對 NI 硬件的集成和使用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從最基本的DAQmx驅動的使用,到復雜的VISA通信協議的配置,都做瞭非常清晰的闡述。我曾經花費大量時間去摸索如何配置和使用我的示波器和函數發生器,但通過書中提供的實例和講解,我能夠快速上手,並且實現瞭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自動化測試流程。書中關於實時 VI 和嵌入式係統開發的章節,也為我打開瞭新的大門,我開始思考如何將 LabVIEW 應用到我的嵌入式項目開發中。這本書的實用性毋庸置疑,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 LabVIEW 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利用 LabVIEW 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工具書”。

評分

在軟件開發的世界裏,清晰、高效的代碼是衡量一個程序員水平的重要標準。而《LabVIEW 2015虛擬儀器程序設計》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給予瞭我深刻的啓發。書中對於如何編寫“乾淨”、“可維護”的 LabVIEW 代碼,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指導。它強調瞭代碼的模塊化、注釋的規範性以及命名約定的重要性。我發現,通過書中介紹的一些設計模式,例如生産者-消費者模式,我能夠將復雜的程序分解成更小的、易於管理的部分,從而大大降低瞭開發和調試的難度。書中關於字符串處理、文件I/O以及報錶生成的章節,也為我解決瞭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不少難題。特彆是書中關於如何生成專業格式的測試報告的詳細講解,讓我能夠更高效地完成項目收尾工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資深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走嚮更高層次的編程境界。

評分

老實說,我之前對 LabVIEW 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圖形化編程”的錶麵,總覺得它隻是一個用來快速搭建簡單界麵的工具。但是,當我深入閱讀《LabVIEW 2015虛擬儀器程序設計》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淺薄。書中對 LabVIEW 核心概念的解讀,尤其是關於數據流和並行處理的闡述,讓我對這款軟件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畫圖”,而是一種全新的編程範式。書中對子 VI 的設計和調用、對共享變量和通信機製的講解,都極大地開闊瞭我的視野。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錯誤處理和調試技巧的詳細介紹,這無疑是提高程序健壯性和開發效率的關鍵。以前在調試程序時,我常常會陷入僵局,浪費大量時間,但自從學習瞭書中的方法,我能更快地定位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這本書還提到瞭如何利用 LabVIEW 與其他編程語言(如 C/C++)進行集成,這為我處理一些性能要求極高的計算任務提供瞭新的思路。

評分

這個東西還不錯,用起來不賴

評分

給力

評分

講的太亂沒有實操的效果,照本宣科,光碟裏的視頻,那配音的聽著太纍

評分

書內容寫得相當好,對電子設計人員如虎插上翅膀,不錯

評分

這個東西還不錯,用起來不賴

評分

一如既往地好,非常信任京東。大部分都是京東買的。

評分

不錯的

評分

OK

評分

很實用的一本書,想學習做電路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