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

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振刚,李云健 著
图书标签:
  • 管理沟通
  • 沟通技巧
  • 人际沟通
  • 职场沟通
  • 领导力
  • 管理学
  • 商务沟通
  • 沟通能力
  • 有效沟通
  • 组织行为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835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315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章精品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理念应居于首位,只有秉持正确的理念,才能做正确的事,即强调理念引导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其次是方法,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才能正确地做事,即通过正确的方式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才是操作技能,在理念引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去指导沟通技能的提升,才能顺利解决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文化情境下的沟通理念与沟通问题,包括理论篇、策略篇、实践篇三部分内容。首先,本书系统回顾了管理沟通的含义、作用、要素、过程、类型与原则,接着从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中国管理哲学三个方面探讨管理沟通的理论基础及沟通启示,以让读者对管理沟通是什么以及其理论基础有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沟通策略与沟通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本书基于沟通过程从主体策略、客体策略、信息策略、渠道策略和反馈策略五个方面对管理沟通的技能进行梳理归纳,以让读者知道如何去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认识他人以及影响他人,并且引导读者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合作地做事。最后本书对全球化分工趋势下的跨文化沟通之冲突及管理技巧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目录

前  言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1章 管理沟通概述 2
学习目标 2
引例 管理者的工作 2
1.1 管理沟通的含义 3
1.2 管理沟通的功能 6
1.3 管理沟通过程的要素 8
1.4 管理沟通的类型 11
1.5 管理沟通的原则 12
1.6 管理沟通的思想方法 14
本章小结 20
案例讨论 小王的烦恼 21
第2章 管理沟通的理论基础 23
学习目标 23
引例 刘备“巧说”黄忠 23
2.1 古典管理理论 24
2.1.1 科学管理理论 25
2.1.2 行政管理理论 25
2.1.3 官僚集权理论 27
2.2 行为科学理论 28
2.2.1 个体行为理论 29
2.2.2 群体行为理论 35
2.2.3 领导行为理论 36
2.3 中国管理思想 38
2.3.1 和谐与中庸 38
2.3.2 人情与面子 42
2.3.3 关系与权力 46
本章小结 51
案例讨论 职场不易:做事不难做人难 52
第二部分 策略篇
第3章 管理沟通的主体策略 56
学习目标 56
引例 “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 56
3.1 认识自我 57
3.1.1 识别性格特征 58
3.1.2 发现职业兴趣 61
3.1.3 探索价值取向 62
3.1.4 明晰角色定位 64
3.2 管理自我 65
3.2.1 认同管理 65
3.2.2 情感管理 68
3.2.3 压力管理 72
3.2.4 时间管理 76
本章小结 80
案例讨论 “曲折”的年检 81
第4章 管理沟通的客体策略 83
学习目标 83
引例 把话说到心窝里 83
4.1 分析客体 84
4.1.1 客体的类型 84
4.1.2 客体的需求 85
4.1.3 客体的感受 87
4.2 引导客体 87
4.2.1 诱之以利 88
4.2.2 动之以情 89
4.2.3 晓之以理 89
4.3 说服客体 90
4.3.1 说服的影响因素 90
4.3.2 说服的基本技巧 92
本章小结 95
案例讨论 一个快捷但失败的工作方案 95
第5章 管理沟通的信息策略 97
学习目标 97
引例 何亮亮:如何有效利用信息 97
5.1 信息的含义 98
5.2 信息的管理 99
5.2.1 信息收集的途径 99
5.2.2 信息加工的原则 100
5.2.3 信息表达的方法论 101
5.3 倾听 106
5.3.1 倾听的意义 106
5.3.2 倾听的环节 106
5.3.3 倾听的方法 109
5.4 阅读 111
5.4.1 阅读的含义 111
5.4.2 阅读的层次 111
5.4.3 阅读的方法 112
5.5 说话 114
5.5.1 说话的类型 114
5.5.2 单向式说话的方法 115
5.5.3 双向式说话的方法 122
5.6 写作 125
5.6.1 写作的含义 125
5.6.2 写作的环节 125
5.6.3 写作的方法 127
本章小结 134
案例讨论 柳传志:怎样当一个好总裁 135
第6章 管理沟通的渠道策略 138
学习目标 138
引例 一次年度总结报告会 138
6.1 书面沟通渠道 140
6.1.1 书面沟通的特征 140
6.1.2 书面渠道的优缺点 140
6.2 口头沟通渠道 144
6.2.1 口头沟通的特征 144
6.2.2 口头渠道的优缺点 145
6.3 非语言沟通渠道 148
6.3.1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148
6.3.2 身体语言 149
6.3.3 副语言 156
6.3.4 环境语言 158
6.4 沟通渠道的选择与完善 162
6.4.1 沟通渠道的选择 162
6.4.2 沟通渠道的完善 163
本章小结 165
案例讨论 IBM的沟通机制 166
第7章 管理沟通的反馈策略 167
学习目标 167
引例 员工与管理者的矛盾 167
7.1 反馈概述 168
7.1.1 反馈的含义 168
7.1.2 反馈与反应的区别 170
7.2 反馈的影响因素 170
7.2.1 主体与客体因素 170
7.2.2 环境与媒介因素 172
7.3 反馈的技巧 172
7.3.1 给予反馈的技巧 172
7.3.2 接收反馈的技巧 173
7.3.3 寻求反馈的技巧 175
本章小结 176
案例讨论 沟通反馈的成与败 176
第三部分 实践篇
第8章 人际沟通 180
学习目标 180
引例 经理的“妙计” 180
8.1 人际沟通概述 181
8.1.1 人际沟通的含义 181
8.1.2 人际沟通的动机 181
8.1.3 人际沟通的类型 182
8.2 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持 183
8.2.1 人际关系的建立 185
8.2.2 人际关系的维持 189
8.3 人际冲突产生与处理 192
8.3.1 人际冲突的产生 192
8.3.2 人际冲突的处理 195
本章小结 198
案例讨论 人际冲突的解决方式比较 198
第9章 团队沟通 200
学习目标 200
引例 波音公司的设计新军 200
9.1 团队概述 201
9.1.1 团队的类型 201
9.1.2 团队的建设 202
9.2 团队沟通策略 206
9.2.1 团队沟通的含义 206
9.2.2 决策沟通的技巧 208
9.2.3 冲突管理的技巧 211
本章小结 215
案例讨论 晋升路中的烦恼 215
第10章 组织内部沟通 218
学习目标 218
引例  开信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该何去何从 218
10.1 组织内部沟通概述 219
10.1.1 组织内部沟通的含义 219
10.1.2 组织内部沟通的类型 221
10.1.3 组织内部沟通的网络 222
10.2 上行沟通:及时有胆识 225
10.2.1 上行沟通概述 225
10.2.2 上行沟通的障碍 226
10.2.3 上行沟通的策略 226
10.3 下行沟通:统筹有心情 231
10.3.1 下行沟通概述 231
10.3.2 下行沟通的障碍 232
10.3.3 下行沟通的策略 233
10.4 平行沟通:体谅有胸怀 236
10.4.1 平行沟通概述 236
10.4.2 平行沟通的障碍 237
10.4.3 平行沟通的策略 238
本章小结 240
案例讨论  如何应对公司内部的派系之争 241
第11章 组织外部沟通 242
学习目标 242
引例  交接香港:先头部队提前进驻的真实细节 242
11.1 商务谈判 244
11.1.1 商务谈判概述 245
11.1.2 商务谈判的过程 247
11.1.3 商务谈判的技巧 253
11.2 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 258
11.2.1 危机管理 259
11.2.2 媒体沟通 264
本章小结 272
案例讨论 中国移动“计费门” 273
第12章 跨文化沟通 274
学习目标 274
引例  不要自设天花板 274
12.1 跨文化沟通概述 276
12.2 跨文化沟通的文化差异 279
12.3 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287
本章小结 288
案例讨论  做好跨文化管理,实现和谐性并购 289
参考文献 291

前言/序言


《跨界思维:破除惯性,激发创新》 简介: 在这个快速变化、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定的职业边界正在逐渐瓦解。我们常常被训练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深入钻研,却可能因此错失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潜在的机遇。《跨界思维:破除惯性,激发创新》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打破思维壁垒,拥抱多元视角,并从中汲取创新力量的指南。本书将引领你走出舒适区,探索不同学科、行业甚至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那些隐藏在传统框架之外的宝贵洞见。 本书并非教授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专注于培养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能够融汇贯通、触类旁通的能力。我们相信,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看似不相关的概念之间,发生在不同领域的交汇点上。通过学习本书,你将掌握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去识别和理解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和关联,学习如何将一个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于另一个领域,以及如何从看似无关的现象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 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看见边界,挑战惯性 思维定势的陷阱: 深入剖析我们为何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以及这些惯性思维如何阻碍我们的学习和创新。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固化思维在个人成长、团队协作以及企业发展中带来的局限性。 打破学科壁垒: 探讨不同学科(如科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在方法论、认知模式上的异同。本书将提供工具和视角,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借鉴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例如,如何运用科学的严谨性来分析艺术创作,或如何借鉴哲学的思辨能力来审视技术伦理。 行业洞察的启示: 分析不同行业(如科技、医疗、教育、金融、文化创意等)的核心逻辑、价值创造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我们将学习如何从一个行业的成功案例中提取可迁移的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其他看似迥异的领域,例如,如何将互联网的社群运营模式应用于传统制造业的客户服务。 文化视野的拓展: 强调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如何影响创新。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并欣赏多元文化视角,从中汲取灵感,避免刻板印象,进行更富有创造力的跨文化合作。 第二部分:融合之道,创新之源 类比与隐喻的力量: 学习如何运用类比和隐喻来理解抽象概念,连接看似无关的事物。我们将探索经典的类比创新案例,并指导读者如何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主动运用类比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系统思考的视角: 介绍系统思考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动态反馈。通过系统思考,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问题的本质,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思维,发现更深层次的创新机会。 组合与重构的艺术: 讲解如何通过组合现有元素或重构现有结构来创造新的价值。本书将提供框架和案例,展示如何将不同的技术、服务、产品或理念进行巧妙的融合,从而产生全新的解决方案或商业模式。 “无用之用”的价值: 鼓励读者关注那些看似“无用”或边缘的知识、技能和体验。这些“无用”的元素往往是创新的种子,能够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未被发现的资源,颠覆我们对“有用”的传统定义。 第三部分:实践与应用,驱动变革 跨界学习的策略: 提供高效的跨界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主动搜寻和筛选跨领域的信息,如何建立个人知识网络,以及如何从他人的经验中快速学习。 构建跨界社群: 强调人际连接和思想碰撞在激发创新中的作用。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主动寻找和参与跨界社群,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并可能促成未来的合作。 创新项目的孵化: 结合案例,阐述如何将跨界思维应用于具体的创新项目。从概念的产生到方案的落地,我们将学习如何在项目过程中融入多元视角,应对挑战,并最终实现价值。 持续创新的文化: 探讨如何在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营造鼓励跨界思维和持续创新的文化。本书将提供 actionable 的建议,帮助读者成为自身领域内以及更广泛范围内的变革推动者。 《跨界思维:破除惯性,激发创新》适合所有渴望突破现状、寻求新知、挑战固有模式的读者。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创业者,还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把钥匙,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视野。它将帮助你学会“看见”那些别人看不到的联系,从而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在技能层面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商在沟通中的应用”这一部分。作者并没有将情商简单地定义为“会说话”,而是深入探讨了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关系管理这四个关键要素如何影响沟通效果。我曾经因为情绪失控而与同事发生争执,事后懊悔不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情绪调节的练习,比如“正念呼吸”、“情绪日记”,让我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它也教我如何识别他人的情绪,并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建立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在“说服技巧”的部分,作者打破了我以往对“说服”的刻板印象,认为只是强行推销。书中强调了“共情”和“利益导向”,告诉我如何通过理解对方的需求,找到共同点,然后提出符合对方利益的方案,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这些技巧让我觉得,沟通不仅仅是表达,更是一种智慧的博弈,需要巧妙的策略和长远的眼光。

评分

《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在方法论的探讨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沟通场景下方法的细致区分。比如,在处理冲突时,书里提供了多种策略,从回避到合作,作者都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势以及适用条件。我曾经非常头疼如何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总是希望息事宁人,但事后发现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有效的冲突管理并非压制,而是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将冲突转化为成长的契机。书中提出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让我对如何与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打交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沟通,很少考虑对方的立场和需求,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通过学习利益相关者分析,我学会了如何提前识别关键人物,理解他们的期望,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我的沟通策略。这大大提高了我在跨部门协作中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此外,书中关于“信息传递”的方法论也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还是演示文稿,作者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如何组织内容、如何使用图表、如何控制语速和语调等等。我曾因为一次仓促的报告而让领导对我项目的进展产生误解,事后才发现是因为我没有清晰地梳理报告逻辑,导致信息混乱。这本书的指导让我明白,一份好的报告,首先要结构清晰,其次要有力度的论据支持,最后要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书中对“如何有效反馈”的讨论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教我如何给予他人建设性的意见,更强调了如何积极地接受他人的反馈,并从中学习和改进。

评分

《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之所以让我爱不释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如何沟通”的书,更是一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书中贯穿始终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我深刻理解到,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我曾经一度认为,沟通就是一场“赢”与“输”的较量,总是试图在每一次对话中占据主动。然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沟通,是一种合作,是一种共赢。通过学习书中关于“建设性反馈”、“激励性沟通”等技巧,我学会了如何给予他人积极的支持,如何鼓励他人发挥潜能,如何与他人共同进步。这些技能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我与同事、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也让我自身成为了一个更加受人欢迎和尊敬的人。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总结了“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沟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总结和改进。我非常感激这本书,它为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沟通的渴望,让我踏上了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道路。

评分

这本书的技能篇,是我认为最实用、最接地气的部分。我一直觉得自己口才不错,但很多时候发现,即使说得再漂亮,如果对方听不懂,或者不接受,那也只是空中楼阁。《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在技能层面,提供了一系列可以直接套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工具和技巧。比如,书中关于“非语言沟通”的分析,让我意识到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等,在沟通中的作用远比我想象的要大。我以前总是过于关注自己说什么,而忽略了如何“说”。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他人的非语言信号,并且努力调整自己的非语言表达,让自己看起来更自信、更真诚。特别是在面试或者向上级汇报时,这方面的技巧帮助我建立了更好的第一印象。另外,书中关于“提问的艺术”让我印象深刻。我曾经总是习惯性地给答案,而忽略了提问的力量。现在,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对方思考,如何通过封闭式问题确认关键信息,如何通过反问式问题来化解尴尬。这些技巧不仅提升了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对话的方向。我发现,很多时候,一个恰当的问题,比长篇大论更能触及问题的核心。书中关于“谈判技巧”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以前总是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不知道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而这本书则详细介绍了如何准备谈判、如何开价、如何回应对方的提议,甚至如何处理僵局。这些实用的技能,让我感到信心倍增,无论是工作中争取资源,还是生活中与家人协商,都能够得心应手。

评分

《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在“沟通的障碍”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精准地指出了我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各种问题。书中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偏见、情绪化反应、文化差异等多种常见的沟通障碍,并且为每一种障碍都提供了相应的化解策略。我曾经因为团队成员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工作重复,效率低下。读了这一章,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不小心”造成的,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规范。书中提出的“建立信息反馈回路”、“定期的沟通会议”、“使用统一的沟通平台”等方法,都为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书中对于“如何处理误解”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为自己辩护,或者指责对方,结果只会让矛盾升级。现在,我学会了先冷静下来,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然后用清晰、平和的语言解释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我能够更快地化解冲突,重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它将抽象的沟通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方法紧密结合。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了“如何写一份吸引人的电子邮件”。我以前总是随手写邮件,内容冗长,重点不突出,经常导致对方误解或者遗漏关键信息。读了这一章,我才发现,一封好的邮件,需要有明确的标题、简洁的开篇、清晰的条理、有力的论据,以及明确的行动呼吁。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范例,分析了不同邮件的优劣,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方法的重要性。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学到了可以反复应用的方法论,而不是仅仅记住几个孤立的技巧。书中对“公众演讲”的指导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总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话来。这本书提供的“结构化演讲模型”,从准备、开场、主体、结尾到问答环节,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作者强调了“排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视觉辅助工具来增强演讲效果。我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练习,发现自己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论的实用性,让我在实际工作中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从宏观的理念到微观的技能,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倾听”的强调,这真的是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沟通环节。书中花了整整一个章节来阐述“积极倾听”,详细解析了倾听的三个层次:听到、理解、回应,并且为每一个层次都提供了具体的练习方法。我记得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说很多人在倾听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而不是真正去理解对方的意思。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也存在这个问题。通过书中提供的“复述”、“提问”、“非评判性反馈”等技巧,我开始真正学会如何用心去倾听,去捕捉对方话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这不仅提升了我理解他人的能力,也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对方的需求,从而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回应。而且,这种全神贯注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能够极大地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好感。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沟通,是从“听”开始的,而“听”的艺术,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评分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它不仅教授了如何“说”和“听”,更关注了“沟通的场域”和“沟通的文化”。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组织文化对沟通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我曾经因为不了解西方同事的工作习惯和沟通方式,而导致项目合作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摩擦。读了这一章,我才意识到,文化差异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去适应的。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跨文化沟通原则,比如“尊重差异”、“保持开放的心态”、“寻求共同点”等等,让我能够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建立信任”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通过言行一致、兑现承诺、展现真诚来建立信任的方法,这让我意识到,信任是有效沟通的基石,没有信任,再高超的沟通技巧也难以奏效。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待沟通,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关系的经营和文化的塑造。

评分

这本《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真是一本让人醍醐灌顶的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它的,当时我对工作中出现的沟通障碍感到非常头疼,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无法清晰地传达给团队,或者无法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产生误会。翻开这本书,仿佛找到了久旱逢甘霖的清泉。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沟通的本质,从最基础的“什么是沟通”到“为什么沟通如此重要”,都做了详尽的阐述。书中提出的“沟通模型”,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日常的交流并非简单地“我说你听”,而是包含了信息编码、解码、信道、噪声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环节。理解了这些模型,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沟通方式,发现很多问题都源于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忽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说”,而是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听”的重要性。在“积极倾听”的章节,作者列举了许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复述、提问、反馈,让我意识到“听”不仅仅是用耳朵接收声音,更需要用心去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意图。读到这里,我立刻联想到自己最近一次与同事的交流,我当时只顾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完全忽略了对方的肢体语言和语气变化,事后才发现自己误解了他的真实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是双向的,而倾听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石。这本书的理念部分,真的为我打开了新的沟通视野,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职场中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

评分

《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技能》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在理念层面,它让我深刻理解了沟通的价值,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关系的构建,是信任的桥梁,是团队协作的润滑剂。过去,我常常把沟通视为一种“工具”,用了就好,不用也无妨。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沟通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核心竞争力。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根源都在于沟通不畅。无论是项目延期、团队效率低下,还是人际关系紧张,不良的沟通模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往沟通中的种种不足,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沟通”。它强调了沟通的“目的性”,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沟通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而不是漫无目的地闲聊。同时,它也强调了沟通的“同理心”,让我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这些理念的转变,为我后续学习方法和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不再是盲目地学习技巧,而是带着深刻的理解去实践。

评分

快递速度还可,外观完好。

评分

书很好,很有趣的管理概念书

评分

买来学习的,书真不错,纸张特别好,翻起来特有感觉

评分

快递速度还可,外观完好。

评分

很棒的书!张老师是一个很睿智的学者!一直关注他的文章。

评分

书很好 能学到很多

评分

包装好,发货快,质量好。

评分

感觉还不错,发货速度也挺快的

评分

内容、印刷质量都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