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奉使俄罗斯日记·出塞纪略·从西纪略(外八种)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奉使俄罗斯日记·出塞纪略·从西纪略(外八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忒莫勒,乌云格日勒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边疆研究
  • 北部边疆
  • 历史文献
  • 清史
  • 俄罗斯
  • 出塞
  • 西域
  • 日记
  • 纪略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6849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66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字数:2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构成。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的出版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起到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为我国边疆研究、发展与稳定作出贡献!

内容简介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奉使俄罗斯日记·出塞纪略·从西纪略(外八种)》 包括《奉使俄罗斯日记》《出塞纪略》《从西纪略》《科布多巡边日记》《奉使鄂尔多斯行记》《奉使科尔沁行记》《巴林纪程》《东蒙古纪程》等几部重要著作,其中涉及到的政治、军事、地理、民族等诸多问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清朝建立后,江山一统,华夷无别,故有关蒙古地方的行纪日渐增多。入民国后,国难深重,蒙事日亟,为国人所关注,故赴蒙地考察或旅行者亦颇夥,多有行纪存世。由于蒙地夙少文献记载,这些行纪便成为了解当时蒙地状况和蒙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现仅辑选数篇,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忒莫勒,1954年生,男,蒙古族。1982年1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从事内蒙古民族与地方文献工作至今。研究范围:近代内蒙古民族与地方文献研究、近代蒙古族报刊图书出版印刷史。主要著作:《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建国前内蒙古方志考述》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乌云格日勒,1965年生,2000年于内蒙古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内蒙古近现代史、城镇史、近代社会史。著有《十八至二十世纪初内蒙古城镇研究》,参与编写《内蒙古通史纲要》《清朝世宗朝实录蒙古史史料抄》等。

目录

异彩纷呈的蒙古行纪——《奉使俄罗斯日记》(外十种)解题
《奉使俄罗斯日记》(外十种)点校说明
奉使俄罗斯日记
出塞纪略
从西纪略
科布多巡边日记
奉使科尔沁行记
奉使鄂尔多斯行记
巴林纪程
东蒙古纪程
考察蒙古日记
西盟游记
塞北纪行
点校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奉使俄罗斯日记 出赛纪略 从西纪略(外八种)》:
  二十三日,暂假,登城楼远眺,复得明妃绝句:“云锁蛾眉出汉宫,黄沙万里人秋风。早知玉貌归青冢,并悔当初恼画工。”
  二十六日,苍岩公留前遣回人班第,护送阿部郎还京养疴。受领站丁与佟公别,起行。大司马因见诸丁行李繁重,家口众多,虽所安台站有远近之差,而举动殊艰,设不慰抚,其何以图报称命?逵核算酌给,计捐银八千五百两、米三百二十石有奇。一时欢声震动,共感皇上用人之当。是日行次(墨)[黑]河沿,驻营毕,往河上看水。水上飞鸢(足占)(足占),从者持鸟枪击野凫。望见各站丁埋锅,烟起处毳幕重重,炊烟蔽日,骆驼牛马,遍地嘶风。其中蕃女跪者、坐者、捧(叵罗)[笸箩]者、吞烟饮茶者,不一其状。笳声互动,边歌和之。是时也,置身《出塞图》矣。
  二十七日,早行,[至]卓博力下寨。四山云塞,湿雾如烟,密雨随风,斜飞乱点。昨在《出塞图》中,今又如入米家画里。惜无丹青手,为余绘此两景。
  二十八日,晴。辰刻拔营,午刻抵昆布林沁,亦即在黑河沿。流水纡回,甚觉可爱。见河中淤滞处有乱草一堆,不识所用,俄顷,站丁争取为薪。盖塞外无柴,有草可炊,便为至宝。
  二十九日,午行次善岱,沿河下营。濯足柳阴下,偶思《阴符经》云:“芳饵之下,必有悬鱼。”因索饵钓之,竞得细鳞巨口者数尾,形类松江之鲈。少顷,饔宰砍脍以进,味甚美,塞外异品也。笳声初动,镳铃自南至,系报阿部郎卒。闻之泪下,终夜不寐。
  八月初一日,约行五十里,次毛代。马上得哭阿部郎诗一首:“丈夫原不计行藏,王事勤劳适大荒。本望燕关身易入,岂知箕尾谶非祥。魂依夜月归丹陛,气尽黄沙绕北堂。尔我不堪同是客,死生相判几回肠。”
  初二日,巳刻起营。至中途,有刘章京带东土默特逃丁回禀。苍岩公以其哀求再四,分别鞭责而去。其性虽野,其畏法甚于中华。未刻次哈喇乌苏。营逼河边,水清鱼跃,开襟对之,亦自悠然。晚大风雨。
  初三日,早晴。午风雨,冒之而行,抵鄂尔格孙。营未定,立马以待。忽然气逆,恍如游丝飞绕,不能自主,至更余小愈。闻有为余惊惶者,因自涔涔泪下。
  初四日,大西南风甚寒,茶水成冰。扶病而行,沿黄河而西,约数里稍憩。斫青草,煨浊水,胸腹有微暖意。未刻抵箔头,进饭少许。
  初五日,晴和。未刻抵坤都伦。安营甫毕,遥见一兽自北而南,疾行如飞。风沙草石,随之而起,军中戒严。向导日此兽名秃墨忒,犹华言(犭巨)(犭巨)也。见则多风,械不能近,第食兽,不食人。酉刻起风,毡围几倒,五更始息。
  初六日,晴热。未刻抵坤都伦北口,临河下营。吴拉忒公名西拉马来谒,年十八。时犹炎蒸,穿犭欠皮,戴貂帽。遗以桃实苹果等,欣喜非常。
  初七日,早行,午抵台音布喇,约行七十里。踞营高阜,可俯视一切。下营毕,第见烟火万家,如云海蜃气,亦大观也。
  初八日,西北风甚寒。巳刻起营,站丁妇女携儿哺乳,坐卧道旁不进。知前途及吴阑呼土正站俱缺水草,并兼路远,于此暂憩。酉刻始抵(余)[佘]泰,向导虽日八十里,实有倍焉。幸得水草,不至困乏。
  初九日,苍岩公命沈邱大兄同家人牛星灿等回京,附以家信,与我儿书中,只平安二字。
  初十日,约行二十里,至吴阑白善。未刻至苏巴尔汗地,有泉澄碧,月光映照,万里长空,一声长啸,四垒皆应。
  ……
《边塞史韵:长风万里,雄关漫道》 编者按: 本书汇集了明清时期边疆地区若干重要的游记、日记与奏疏,它们犹如历史的碎片,拼凑出那个时代边塞风云变幻的壮丽画卷。这些珍贵的文本,不仅是地理、风俗、军事研究的宝贵史料,更是穿越时空的亲历者视角,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充满艰辛、挑战与荣光的岁月。 内容概述: 本书选取了多位明清时期官员、使者、行旅的亲笔记录,以地域为脉络,以事件为节点,勾勒出北部边疆的宏阔景象。 卷一:使者足迹——跨越山海的邦交见证 本卷收录了明清时期出使北方邻国的使臣日记与奏疏。他们肩负着国家使命,穿越漫长的道路,经历了异域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与邻国的交往细节,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往来、贸易摩擦以及文化交流的真实面貌。 《奉使俄罗斯日记》:详细记录了明朝使团出使莫斯科公国的行程、见闻与官方往来。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独特的建筑风格、居民的生活习俗,以及与当地官员的谈判过程。书中不仅有对政治议程的记述,更有对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为我们了解当时中俄早期交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日记中对天气、饮食、住宿的细致描写,也反映了古代长途跋涉的艰辛与挑战。 《出塞纪略》:聚焦于明朝官员奉命出使漠北地区,与蒙古各部进行政治、军事、贸易等活动的记录。作者记录了深入草原腹地,接触不同部落首领的经历,描绘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他们对明朝的态度。书中对边塞军事防御的观察,对边境贸易的描述,以及对当地民族关系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从西纪略》:记录了明朝官员前往西北方向,与当地少数民族部落进行接触,以及处理边疆事务的经历。作者的笔触深入到更西部的地区,描绘了不同于北部草原的风貌,以及当地民族的独特文化。纪略中对军事部署、边境管理、民族政策的讨论,展现了明朝在巩固边防、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策略与困境。 卷二:军旅见闻——边关将士的铁马冰河 本卷收录了明清时期边关将领、士卒的军事日记、战役记录以及戍边生活的点滴。这些文本充满了硝烟的气息,记录了边关将士们抵御外侮、戍守边疆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生存的真实写照。 《边墙录》:记录了明朝修建和维护长城防御体系的方方面面。作者详细记述了长城的地理位置、军事设施、守备力量,以及在应对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时所采取的策略。书中对筑城技术的描述,对军事调动的记录,对边境冲突的记载,勾勒出明朝长城防御体系的宏观图景,也反映了边疆地区持续的军事对峙状态。 《朔方巡边日志》:记录了明朝官员对北方边境的巡视与考察。日志中详细描绘了边境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驻军情况,以及作者对边防形势的评估。作者对边境地区物产、民俗的观察,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记录,也为我们了解边疆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参考。 《塞外风物考》:通过对塞外地区自然风光、动植物、矿产资源的考察,展现了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与经济潜力。作者的记述不仅具有地理学上的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线索。 《戎马生涯》:节选了明清时期几位戍边将士的日记片段,真实记录了他们在边关的日常生活、训练场景、战役经历以及思乡之情。这些片段虽然简短,却饱含着戍边将士们饱经风霜的岁月,以及他们对家国的忠诚与热爱。 卷三:行旅拾遗——客行万里的江湖风云 本卷收录了明清时期非官方的文人、商旅、僧侣等在边疆地区的游记与杂记。他们的视角更为多元,记录了边疆地区的风俗人情、宗教信仰、民间传说,以及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奇闻异事。 《龙庭旧事》:记录了作者在北方地区游历时,对当地民间传说、历史遗迹以及风俗习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这些“旧事”,我们可以窥见边疆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河套行记》:描绘了作者对河套地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游历。作者以文学化的笔触,记录了沿途所见的壮丽山河,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对于了解河套地区的历史变迁与地理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雪域孤旅》:记录了一位旅行者在严寒的北方地区进行艰难旅行的经历。作者详细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对极端气候的描写,以及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篇记录也为我们理解古代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下的出行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本书特色: 多元视角,立体呈现: 汇集了官方、军事、民间等不同身份作者的记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现了明清边疆的丰富图景。 史料珍贵,研究价值高: 所收录的文本多为一手史料,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边疆政策、民族关系、军事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字生动,可读性强: 尽管年代久远,但作者们以其朴实或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鲜活的场景,让读者能够穿越时空,亲临其境。 《边塞史韵:长风万里,雄关漫道》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壮丽史诗的宝贵文献集。它不仅是历史学、地理学研究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所有对中国历史、边疆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读物。翻开此书,你将与那些早已远去的脚步同行,一同感受那片土地上,关于雄关、长风、战马与家国的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内容的广度。拿到书后,我首先关注的就是“奉使俄罗斯日记”这个部分。考虑到历史上的中俄交往,尤其是早期阶段,许多细节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这本日记的出现,无疑能为我们揭示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我非常好奇,当时的中国使者,在异国他乡,如何进行外交活动?他们眼中的俄罗斯是怎样的?是充满野性的草原,还是初具规模的城镇?他们的日记里,会详细记录下与俄方官员的交流、谈判的细节吗?还有,他们如何在异国他乡克服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上的障碍?这些,都将是极其宝贵的历史信息。同时,“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的篇目,也让我对书的内容有了更广阔的期待。边疆,从来都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我希望通过这些纪略,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北部边疆的自然风貌,那里独特的气候、地形、植被,以及那里生活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结构,还有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与外界互动。我相信,这些纪略,将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边疆画卷,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边疆在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的内容,势必会极大地丰富我们对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的认知,从微观的个体经历到宏观的历史进程,都将有更深入的呈现。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已经足以让我感受到其内容的厚重与珍贵。我一直对古代中国的边疆历史,特别是与俄罗斯的早期交往,充满好奇,但相关资料往往比较零散。因此,“奉使俄罗斯日记”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日记,定然是研究当时中俄关系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手史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个信息传递缓慢、交通不便的时代,中国使者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踏上异国土地的?他们在日记中会如何描绘俄罗斯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他们的外交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在与俄方官员的交往中,又会发生哪些有趣或值得深思的故事?这些细节,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历史格局和文化交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的篇目,更是将我的目光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北部边疆。我渴望从中了解到,在那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古代中国人是如何生存、发展、与自然抗争,以及与不同民族和谐共处的。这些纪略,是否会描绘出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还是细腻入微的民族风情?它们又会如何展现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智慧?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北部边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战略角色和文化意义,以及那些为守护这片土地而付出努力的人们。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的绝佳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可以说是相当讲究了。从内页的纸张质感,到排版布局,都透露着一种对学术严谨性的尊重。我拿到手后,首先翻阅的就是目录。看到“奉使俄罗斯日记”这一部分,我立刻来了兴趣。想到那个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交往,虽然不如近代那样频繁,但其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文化碰撞。这本书的作者,能够将这些宝贵的日记文献整理出来,并且附带深入的研究,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学术贡献。我尤其好奇,在那个通信不发达、信息传播缓慢的时代,远赴俄罗斯的使者,他们的行程是多么的艰辛,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又是怎样的。日记,作为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必然会记录下他们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期待在这本日记中,能够看到关于俄罗斯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格局,甚至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我也想了解,作为“奉使”的使命,他们是如何在异国他乡代表国家,维护民族利益,并且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而“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则进一步拓展了我的想象空间。边疆,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国防的前沿,更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窗口。这些纪略,无疑会为我们展现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民族文化,以及古代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奋斗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中国边疆的广袤与辽阔,以及守护这片土地的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

评分

这本【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了。我一直对古代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早期交往史,非常感兴趣。而“奉使俄罗斯日记”,无疑是这本书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之一。这本日记,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去了解当时中国官员在俄罗斯的真实经历。我期待从中看到,他们是如何跨越漫长的距离,如何与俄罗斯的官员进行外交往来的,他们的日记里,是否会描绘出当时俄罗斯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化习俗?这些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研究中俄两国关系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更何况,书中还有“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等篇目,这更是将我的研究兴趣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北部边疆地区。我希望从中能够了解到,在古代,中国的边疆是什么样的?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文化又是怎样的?这些纪略,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去亲身体验那片土地的辽阔与艰辛,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了解在那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故事。这本书的内容,无疑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历史的认知,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长期以来,我对于中国古代北部边疆的历史,尤其是与俄国早期交往的细节,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资料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而【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这个系列名,就预示着它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而“奉使俄罗斯日记”、“出塞纪略”、“从西纪略”等篇目,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关注点。我尤其期待能够从“奉使俄罗斯日记”中,窥探到那个时代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早期交流的真实面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这两个国家有着漫长的边界线,他们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而作为“奉使”的官员,他们的日记,是最鲜活、最生动的第一手史料。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当时中国官员是如何跨越漫长的距离,带着使命来到俄罗斯,他们所见的俄罗斯是怎样的?是冰天雪地的严寒,还是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的日常起居、与俄方官员的交往,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都将是极具价值的信息。同时,“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则让我对边疆地区的地理、人文和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期待。我想知道,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边疆的自然风貌是如何的险峻,生活在那里的民族又是怎样的风俗习惯?这些纪略,无疑会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边疆画卷,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北部边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再加上“外八种”的丰富内容,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研究和了解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的宝贵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古朴的字体,墨绿色的底色,仿佛穿越时空的门扉。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触感就让人联想到书中那些遥远的年代和陌生的土地。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边疆历史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本书的名字,【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光是这个系列名就够吸引人了,说明这是个系统性的研究,不是零散的片段。而“北部边疆卷一”,更是精准地定位了我的兴趣点。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奉使俄罗斯日记”、“出塞纪略”、“从西纪略”这些篇目感到兴奋,它们似乎直接指向了那个时代外交和探索的生动记录,而不是冰冷的学术分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为“奉使”的官员,他们是如何在那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与异域文明进行交流的?他们的日记里,会描绘出怎样的风土人情,记录下哪些重要的外交谈判细节?“出塞”和“从西”的字眼,更是勾起了我对古代边疆地区地理环境、民族风俗以及民间生活的想象。那时的边塞,绝不仅仅是军事重镇,更是文化交融、商贸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深入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理解北部边疆在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更何况,还有“外八种”,这又是多少未知的精彩故事在等待着我去发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填补了我对这一领域认知上的一个巨大空白,让我有机会从更微观、更具象的层面去理解宏大的历史叙事。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我首先被它所收录内容的独特性深深吸引。尤其是“奉使俄罗斯日记”,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历史深处的好奇心。想到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有中国的使者肩负着国家使命,远赴俄罗斯,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被记录在日记中,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历史遗产。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没有便捷交通和通讯的时代,这些使者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出访任务的?他们的日记里,是否会描绘出当时俄罗斯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与中国的外交往来细节?我期待着从中看到那些鲜活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描述,了解到那个时期两国人民的交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另外,“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边疆,从来都不是仅仅是地理上的边界,更是文化交融、民族碰撞的发生地。“出塞”意味着深入未知,“从西”则指向遥远的地域,这两部分的内容,定然会为我们展现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多样的民族文化,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历史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纪略,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中国边疆的辽阔与艰辛,以及守护这片土地的先辈们的智慧与坚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北部边疆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有机会从更微观、更具体、更生动的视角去理解这段重要的历史。

评分

翻开这本【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封面设计,以及书名所指向的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北部边疆。我尤其对“奉使俄罗斯日记”这个篇目感到兴奋。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时代,中国的使者们带着国家的重托,远赴遥远的俄罗斯,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心路历程,都被记录在了日记之中,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文献啊!我迫切地想知道,日记中会描绘出怎样一幅异域风情的画卷?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状况、政治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使者们是如何与俄方进行交流和谈判的?这些细节,无疑能为我们还原一段被历史尘封的珍贵记忆。此外,“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边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充满故事的区域。我希望通过这些纪略,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北部边疆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那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它们是否会描绘出壮丽的草原风光,险峻的山峦,还是奔腾的河流?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他们的精神面貌又是怎样的?这些纪略,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个时代边疆人民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研究的一次重要补充,能够让我们从更微观、更具象的角度去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边疆历史,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尤其是早期与俄罗斯的交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资料分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而【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这个系列名,就让我看到了希望。“奉使俄罗斯日记”,这四个字简直就是金矿,它意味着我们能够直接看到那个时代中国官员与俄罗斯接触的第一手资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日记里会记录下怎样的场景?是冰天雪地的严寒,还是异域文化的冲击?是如何进行外交谈判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这些细节,往往是宏大历史叙事中难以触及的部分。同时,“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也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期待。边疆,往往是民族文化交融最活跃、地理环境最独特的地方。“出塞”和“从西”这两个词,都暗示着作者将带领我们深入探索那些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区域。我希望能够从这些纪略中,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存、繁衍,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他们与自然、与各民族之间的互动。我相信,这些生动的记录,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北部边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的绝佳机会,我期待着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惊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边疆历史,特别是那些关于对外交流和探索的记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这个书名,精准地抓住了我的关注点。“奉使俄罗斯日记”,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热血沸腾。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中国派出的使者,如何跨越万水千山,来到遥远的俄罗斯,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心路历程,都被详实地记录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日记,更是那个时代与外部世界交往的珍贵见证。我非常想知道,日记里是否会描绘出当时俄罗斯的社会风貌、人文风情,以及与中国进行外交的真实场景?那些细节,定然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财富。同时,“出塞纪略”和“从西纪略”的篇目,也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边疆,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也见证着文化的交流。“出塞”和“从西”,这两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探索和冒险的意味。我希望通过这些纪略,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北部边疆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的绝佳途径,能够让我们从更微观、更具象的层面,去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中国边疆研究文库

评分

非常好的书,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

评分

非常好的近代边疆资料,瑕不掩瑜,趁活动多收些。

评分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北部边疆卷一】奉使俄罗斯日记·出塞纪略·从西纪略(外八种)

评分

书好 文笔也好 又可以了解沿途情况 好

评分

好,史料翔实!

评分

这套书很难得,第一手资料,赶上活动,果断收入

评分

好书,称得上几个版本的荟集,值得购买。

评分

这套书里的史料书,非研究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