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察图鉴:风雷云雨的真身与魅影

气象观察图鉴:风雷云雨的真身与魅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武田康男 著,刘静 译
图书标签:
  • 气象学
  • 天气现象
  • 云图
  • 雷电
  • 降水
  • 自然科学
  • 科普
  • 图鉴
  • 户外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04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70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新知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不同的云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
  如何才能遇到彩虹、环天顶弧等奇妙的大气现象?
  如何预判雨雪天气?
  日本气象学会推荐图书,你也可以是气象预测专家!
  

内容简介

  《气象观察图鉴:风雷云雨的真身与魅影》为日本气象学者武田康男的气象观测记录图鉴,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读者领略神秘的大气现象,书中收录了两百张精彩的气象照片,展示了自然界的奇特的气象景致,搭配的科普短文以科学的视角解读这些奇妙的气象现象。

作者简介

  武田康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地球物理专业毕业,参加过第50次日本南极地域观测越冬。现为日本教育研究院大学客座教授、武藏野大学外聘讲师、气象预报员和气象摄影家。著有《云知道答案》《气象观察图鉴:云雷风雨的真身与魅影》《南极观察图鉴:冰雪大陆的奇幻之旅》《气象自由研究》《大气发光现象与色彩研究》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守望并预知气象变幻,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力游戏。气象既是朴素的科学,也是厚重的文化。在气流的生消、系统的推演中,看云卷云舒、风起风落,感受阴晴变化、寒暑交替。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良多感触和智慧。预知,是一种生命品质,甚至是一种生存保障。日本气象学者、气象预报员武田康南先生的《气象观察图鉴:风雷云雨的真身与魅影》,与我们一同端详天气现象的容颜,言说现象背后的天气性情,解读气象的灵动与惊悚。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 宋英杰

目录

第1章 云
1-1学习辨识云
气象观察的基础十云属/云有多高?云是由什么构成的?
1-2云与雾的源头
水汽变成云的过程/山地形成的云/雾的生成过程/蒸发上来的水汽形成的云和雾
1-3 “晴天”还是“阴天”
七夕即使看不见的星空也是晴天吗?/比较一下空中的云与卫星云图吧
1-4登上山顶,发现云的另一面
神秘的“云海”/眼前流转的云,召唤暴风的云
1-5从飞机上观察云
从飞机上观察云的技巧/积雨云的顶端
1-6来找一找与众不同的云吧
“乳状云”与“穿洞云”/各种各样的飞机云
1-7瞬息万变的春日天空
樱花时节的淡云密布与春季的风和日丽/春雷与沙尘暴
1-8夏日天空中的“强力云”
梅雨时节的天空与积雨云/给农作物带来灾害的“山背风”
1-9晴雨交替的秋季天空
秋高气爽与鱼鳞云/辐射冷却引起的雾
1-10太平洋沿岸与日本海沿岸风情迥异的冬季天空
日本海沿岸多雪的原因/长不高的云

第2章 雨和风
2-1 雨是怎样落下来的
观察雨落下来时的形状/测量雨的下落速度/骤雨的线条
2-2雷的秘密
测量与雷的距离的方法/雷雨云内部的情况/哪些地方经常落雷?/雷雨云上形成的神秘发光现象/观察打雷
2-3台风时的云与风
台风周围是云的展览会/台风时,风怎么吹?/洪水、风暴潮和台风后的晴天
2-4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
龙卷风可怕的破坏力/龙卷风的形成/龙卷风特写
2-5寻找风制造出的形状
风形成的旋涡旋风/风在地面或树木上留下的痕迹/通过云的形状了解风的情况
2-6为何海面上总有波浪
海浪从不停歇的原因/根据光的反射了解海浪的情况/潮涨潮落为哪般?/潮汐引起的旋涡潮
2-7通过流星来看100千米高空的风
比云还要高的风/流星余迹之谜

第3章 冰与雪
3-1来看一看各种各样的雪吧
细碎小雪与鹅毛大雪的不同/观察雪晶/雪降落到地面上要花多长时间?
3-2 观察从天而降的冰
从天而降的冰块冰雹/冰雹是什么形状的?/霰与冻雨/在空中飞舞的冰钻石星尘
3-3 霜与霜柱有何不同?
水汽冻结而成的霜/由地底的水分冻结而成的霜柱/附着在植物上的冰中华香简草与雾凇
3-4 不可思议的冰与冰的不可思议之处
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湖水仍不结冰的原因/湖中冰面隆起形成的“御神渡”/池水与河流中的美丽冰面/覆盖在树木上的皑皑白冰树冰
3-5去看看浮冰吧
冬季鄂霍次克海的冰面/浮冰的影响会一直延续到春夏

第4章大气发光现象
4-1 景色扭曲变形的现象蜃楼
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冰冷的海面上方出现的上现蜃景/温暖的海面上方出现的下现蜃景
4-2 被压扁的太阳大气折射 104页
大气的密度差异导致的光线弯曲/大气折射延长了白昼/绿色的落日
4-3 云缝隙中的梦幻光芒
被称为“天使之梯”的光/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发出的光芒
4-4映在天空上的影子“地影”与“双重富士山”
地球映照在空中的影子/映在天幕上的山影
4-5飞舞在空中的冰晶反射出的太阳光映日与日柱
追着飞机走的可疑光点/冰冷的空气形成的日柱

第5章 大气形成的颜色
5-1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散射蓝色光/空气形成的各种蓝色/大海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完全不同
5-2 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朝阳与夕阳
夜晚是怎样变成白天的?/朝霞与晚霞呈红色的原因/海拔高的地方日出早/朝阳与夕阳的形状/朝阳与夕阳颜色的不同
5-3 彩虹生成的时间与位置
彩虹的形成过程/太阳的位置与形成彩虹的角度/双重彩虹霓、副虹/干涉虹、红虹等罕见的虹
5-4六角形冰晶形成的晕
冰晶中折射的光/日晕与月晕的形成/出现在太阳周围的光芒幻日/折射形成的各种七色光
5-5分出七彩颜色的云华?虹彩云
蔽日薄云形成的虹彩色/华的颜色与光的衍射/七彩的云虹彩云
5-6 映在雾中的人影与光圈布罗肯现象(宝光)
自己的影子包裹着七彩光芒/如何能看到布罗肯现象/从飞机上看到的布罗肯现象
5-7 月亮为什么有时会发红?
红色月亮的出现条件/月全食时的红色月亮
5-8 数百千米高空中大气发出的光极光
来自太阳的粒子使大气发光/如何观看极光/实际看到极光后才明白的事/极少数情况下日本也能看到极光
气象小知识
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
云的形成
高气压与低气压
锋面45/西风带
光与折射
夏至 冬至
后续
附录:气象照片的拍摄方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洒下淅沥小雨的云和降下滂沱大雨的云是不一样的。冬天的云和夏天的云也有所不同,黄昏时看到的美丽暮云与飘浮在寒冷清晨的朝云也各不相同。学会了辨别云,就能清楚地把握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迁移和高空的情况。
  根据形状和高度的不同,云分为10种类型。这种分类方法称为“十云属”,是国际气象会议上决定的世界通用的分类标准。这10种云属首先根据云彩生成的高度分为高云族(温带地区的生成高度为5~13千米)、中云族(2~7千米)和低云族(地面附近~2千米)3种。在此之上,又根据形状的不同将高云族分为3种,中云族分为3种,低云族分为4种,共计10种类型
  想要在地面上实际感受到云高度的差异,就去看看朝霞和晚霞吧。由于地球是球体,所以当太阳逐渐接近地平线时,高处的云和低处的云被染上颜色的时间就会有所不同。黄昏时分,低处的云会首先成为晚霞,一段时间以后,卷云、卷积云等高云族才会染上红色。与此相反,清晨时分,高云族会率先变色,而低云族则要等到快日出时才会染上颜色。高度不同,云的颜色也各不相同。像这样,在日出日落时,我们便可以轻易看出高、中、低云族云的区别。
  云是由水滴或冰晶(微小的冰的结晶)构成的。高云族由于温度低,多由冰晶构成,而低云族则多由水滴构成。想要知道云到底由冰晶构成还是水滴构成是十分困难的,但可以根据云的明暗来判断。由水滴构成的云会显得略微阴沉,而由冰晶构成的云则会显得十分明亮。有时,即便由水滴构成的低云族在逆光下看上去呈暗灰色,其上层的高云族因为由冰晶构成,也会显得十分明亮。
  专栏气象小知识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风的水平运动,其实空气也会垂直运动。地面附近的空气有时会上升到空中,高空的空气也会下沉到地面。空气的垂直运动是左右天气好坏的重要因素,是气象方面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
  你是否见过热气球飞往空中的景象?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密度变得比周围要小(变轻),所以会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就算不用气球燃烧器加热,空气也会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变暖上升。另外,在斜坡等地,即使没有受热,空气也会因这种地形被吹向空中(上升)。像这样,向上空运动的气流称为上升气流。以下几种情况会产生上升气流。
  ●地面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时
  ●暖气团遇到冷气团时(暖气团会爬升到冷气团上方)
  ●风吹向山的斜坡时
  ●温暖的海面上方
  ●低气压中心附近
  ●由于人类活动而容易产生热量的地方(工厂、车流量大的道路、大城市等)
  剧烈的上升气流会生成厚厚的云,从而形成强降雨。
  ……

前言/序言


云端漫步,风语倾听:一场穿越四季的奇幻气象之旅 想象一下,当你抬头仰望天空,那变幻莫测的云朵不再仅仅是飘渺的景象,而是蕴藏着勃勃生机与磅礴力量的生命体;当阵阵清风拂过脸颊,你不再只是感受到一丝凉意,而是能辨识出它来自何方,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当惊雷炸响,电光划破夜空,你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对这自然界最壮丽的演出充满敬畏与好奇。 《云端漫步,风语倾听》是一本旨在开启你对我们头顶这片广阔天地——大气——的全新认知之旅的书籍。它并非冰冷的科学论文集,也不是艰涩难懂的专业教材,而是一场充满诗意与探索精神的旅程,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大气层中那些最迷人、最关键的现象:风、云、雷、雨。 在本书中,我们将一同揭开风的面纱,探索它的多种形态:轻柔的微风如何悄然改变植物的姿态,强劲的季风又如何影响着大陆的气候格局;我们还将深入了解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如卷起漫天黄沙的沙尘暴,以及席卷海洋的飓风,它们是如何孕育而生,又为何拥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本书将从气压、温度、地转偏向力等基本原理出发,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解释风的成因、运动轨迹以及它在地球能量传输中的重要作用。你将了解到,风不仅仅是空气的流动,更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活跃的信使。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天空中的艺术家——云。它们形态万千,从轻盈如絮的卷云,到层层叠叠的积云,再到遮天蔽日的雨层云,每一种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预兆。《云端漫步,风语倾听》将带你认识这些“天上的居民”,了解它们是如何在水汽的凝结与蒸发中悄然成形,如何根据不同的高度、温度和湿度演变出千姿百态。你将学会辨识不同种类的云,并从中读懂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仿佛拥有一双能与云对话的眼睛。本书还将探讨那些罕见的、令人惊艳的云彩现象,比如如彩虹般绚丽的彩云,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荚状云,它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是对我们想象力的挑战。 当气氛变得压抑,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能量,我们便迎来了另一位气象主角——雷雨。本书将深入浅出地剖析雷电的形成机制,解释为何在暴雨来临前,天空中会闪耀着耀眼的电光,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鸣。我们将探讨雷电与积雨云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同时,本书也将详细介绍雨的形成过程,从微小的水滴在云中碰撞、增长,最终坠落为甘霖,滋养万物。你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降水,如阵雨、持续性降水,以及它们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将关注那些极端的降水现象,如瓢泼大雨、冰雹,以及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并探讨人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云端漫步,风语倾听》不仅仅是对这些气象现象的简单描述,它更注重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科学原理,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我们将一起探索,为什么北半球的风会向右偏转,为什么夏季的午后常常伴随着雷阵雨,又是什么力量驱动着浩瀚的洋流,与大气环流共同塑造着地球的气候。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的比喻和精美的插图,将那些看似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本书还将带领读者走出书本,走向自然,鼓励大家用一颗好奇心去观察身边的天气。学会倾听风的低语,辨识云的颜色,感受雨的温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真正地理解和欣赏我们所处的气象世界。本书还可能包含一些简单的观测方法和实践建议,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名小小气象观察家。 《云端漫步,风语倾听》的写作风格力求平实而不失趣味,严谨而不乏诗意。我们将用文字描绘出风的轻柔与狂暴,云的洁白与乌黑,雷的威严与闪耀,雨的滋润与洗礼。这是一本写给所有热爱自然、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人的书,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对气象学有兴趣的成年人,亦或是仅仅想更好地理解天空的朋友,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 告别被动接受,开启主动探索。让我们一起,在风的翅膀上起舞,在云的织锦中穿行,在雷雨的交响乐中沉醉。《云端漫步,风语倾听》将是你通往气象世界最生动、最迷人的指南。它将让你明白,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天气,其实是一场宏大而精妙的宇宙戏剧,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戏剧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翻开本书,你将不再只是仰望天空,而是开始真正地“看见”和“听见”它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其叙述风格极为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转化为生动的日常语言,很多晦涩难懂的气象学概念,经过他一番解读后,立刻变得清晰明了,就像是身边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耐心讲解。我发现自己不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这对于一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体验。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推进非常扎实,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领略了大气运动的深层奥秘。这种流畅感和亲切感,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又一个章节。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非常细腻。彩色的插图和图表印刷得极为清晰,即便是最小的云团细节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用心,文字和图像的排布既有严谨的科学感,又不失美学的考量。翻阅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让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作者在配图的选择上非常独到,很多图片都是罕见的,或者是以非常独特的角度捕捉到的自然现象,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可以说,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的专业和用心所打动,这是一本真正愿意为读者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作品。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平衡。它既没有流于表面,仅仅描述“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特别是在探讨那些罕见而剧烈的气象事件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老到和审慎,既给出了科学的解释模型,又穿插了历史上的案例分析,这种结合使得理论不再是孤立的公式,而是与真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活动。我特别喜欢它对数据可视化处理的方式,那些曲线图和统计分布图的解读,精准而有力,将抽象的概率转化为了可感知的风险和规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让你认识天气,更能让你理解天气背后的驱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观察框架和分析工具,让你不再是简单地看天吃饭。例如,它对不同时间尺度下云系演变的描述,就极大地帮助我提升了日常生活中对局部天气变化的预判能力。书中的术语解释部分做得非常详尽,而且紧密结合了实际观测场景,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只是给出干巴巴的定义。我尝试按照书中提到的几种简易的地面观测方法进行比对,发现效果显著。这说明作者不仅是理论专家,更是一位资深的“一线工作者”,他分享的经验是经过无数次户外实践检验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实操性。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近乎于哲学思辨的乐趣。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或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自然界宏大叙事的心得体会。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观测和理解,永远是一个持续迭代、永无止境的过程。书里对于预测的局限性与挑战的探讨,非常坦诚且富有洞察力,这使得这本书的格调一下子就提升了,它教导读者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它没有许诺提供绝对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提出更好的问题。这种引导性的阅读体验,让我合上书本后,依旧久久不能平静,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历史纵深感的眼光去看待每天的天空。

评分

书写得有趣,云的十种分类,还有丰富的插图,我喜欢

评分

不错

评分

对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评分

非常好 非常有用 希望京东多搞一些图书的优惠活动

评分

好好好,非常好!~很喜欢

评分

排版有些跳

评分

不错的书 一直想买的

评分

书写得有趣,云的十种分类,还有丰富的插图,我喜欢

评分

书的质量无与伦比,可以看出是下了功夫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