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孔孟儒學、程硃理學、西洋哲學與美學精髓:論及古今,延連中外,集人類思想精華,融入一部講義,溫故而齣新知。
★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1925年即開始講授康德哲學及西方美學,當時有“南宗北鄧(鄧以蟄)”之稱。
★作品文字優美,集知識性、思想性、文學性與一體,是名傢經典之作。
宗白華彆集
1.《美從何處尋》
2.《西洋哲學史》
3.《中國哲學史提綱》
4.《宗白華講稿》
5.《西方美學名著譯稿》
內容簡介
《宗白華彆集:宗白華講稿》收錄瞭宗白華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多篇課堂講稿、演講稿,包括《美學》、《藝術學》、《藝術學講演》、《形上學》、《孔子形上學》、《論格物》諸篇,係統講解瞭西方美學、藝術學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中西形上學的比較以及古今“格物”思想的論辯等。講稿融貫中西,引經據典,盡顯大師風範。
作者簡介
宗白華(1897—1986),哲學傢、美學傢、詩人。原名之櫆,字伯華。生於安徽安慶市小南門方宅母親的傢中,祖籍江蘇常熟。幼年在南京模範小學讀書。1919年在上海主編《時事新報》文藝副刊《學燈》,發現和扶植瞭郭沫若等文壇新秀。1920年赴德留學,先後在法蘭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1925年迴國,任南京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哲學係教授。抗戰期間隨校遷至重慶,抗戰勝利後返迴南京繼續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學哲學係美學史教授直至逝世。 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1925年即開始講授康德哲學及西方美學,當時有“南宗北鄧(鄧以蟄)”之稱。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目錄
美學
美學之對象
研究美學之方法
美學之趨勢
美感
審美方法:靜觀論
審美方法:同感論
審美方法:實驗說
審美方法:幻想論
審美方法:批評論
自然界之審美方法
美感分析各學說之評價
美感分析方法
藝術創造之問題
藝術創造問題研究之睏難
藝術創造之研究方法
美學傢論藝術創造之研究
分析藝術創造之工作
藝術創造的私人動機研究
藝術創造的非私人動機研究
藝術創造之工作問題
藝術創造工作之初步
藝術創造之主要工作
藝術創造之天資問題
天纔問題
藝術的天纔
天纔創造中下意識的作用
天纔的智慧
天纔之其他特徵
附錄 關於藝術論之參考書
藝術學
一 什麼是藝術學
二 藝術的範圍與其他Aesthetike的活動
三 藝術起源與進化
四 藝術形式與內涵問題
五 基本形式美的原則
六 藝術在空間時間上的造形觀(暫不問內容)
七 藝術上幾個基本的形式之美(復雜一緻)
八 藝術內容
九 藝術形式與內容之和諧問題
十 美感的主要範疇Aesthethical Categories
十一 美感範疇:純粹的美
十二 美感範疇:壯美
十三 美感範疇:悲劇之美
十四 美感範疇:醜的藝術
十五 美感範疇:滑稽之美
十六 美感範疇:縴細之美
藝術學(講演)
第一章 藝術品之本質
第二章 藝術之欣賞
第三章 各種藝術
形上學——中西哲學之比較
中西哲學路綫之異點
中西法象之不同:以水喻道
畢達哥拉斯說:以數代樂
歌德論哲學二型
歐氏幾何學
中國八卦:“四時自成歲”之曆律哲學
鼎卦:中國空間之象
革卦:中國時間生命之象
西洋的概念世界與中國的象徵世界
笛卡兒解析幾何
易之卦象:指示“人生”的“範型”
附錄形而上學提綱
孔子形上學
孔子論誌學
孔子之形上學對象與方法
孔子論“道”之精神
孔子論“道”與“仁”之關係
荀子:融會老莊與孔子的天道觀
論格物
精彩書摘
審美方法:同感論
審美方法之(二)Einfühlung&theorie;=Empathy(英譯)同感或感入。如看失火,感自身內部生命之情緒,亦如火,然將火視為同情之物,視為生命之象徵,生命之錶現(凡將個人內部之情緒感入此物,而視此物為生命之錶現,即為同感)。又如在野外見一樹,除去普遍之利害觀念,則可審美,再見圖畫中之樹,與野外之樹相同,於是,聯想到野外樹旁之景,與此景有關之詩等等,此為聯想法,亦係審美方法之一。德之GustavTheodorFechner主張之associativefactor是也,後詳論之。
同感論:同感論發源甚久。德人JohannGottfriedvonHerder(1744—1803,德詩人兼哲學傢)常倡之,此時,外錶形式美說頗盛,彼故倡此說以闢之。彼謂美非僅由外間形式,實錶現內部之精神,如建築物,非僅代錶堆積之石物,實為一時代精神之錶現,由無機閤成為有機。藝術品既為有機,吾人身體乃亦湊閤若乾有機而達為一貫者,與藝術品無大異,故對藝術品常賦與一種同感也。西洋各時代之建築,俱足以錶現各時代之思想、宗教、政治科學等等,人生之態度變遷,其建築物必大不同,有平正者,有矗立者,有縹渺欲離世者,皆可代錶時代之精神也。後Lipps即本此說而加以發揮。
Romanic時代變為唯美時代,拿自然世界作為個人之照鏡,彼謂人所以感天然界之美者,因人之生命情緒,可以感入也,彼所以能令人感入,即因其為如有機物之故。此說幾與同感論極似,所差者,在彼欣賞自然,將小己亦納入自然中,而與之同化,不能純以同感態度齣之也,與其謂為與同感論極似,不如謂為Contemplation之態度之推廣也。
繼Herder之後,Hegel亦稱大傢,尤以FriedrichTheodorVischer(1807—1887,著《美學》六大本)為最著,其學說實齣於Hegel,大倡錶現生命的象徵論,如油畫,不過油布與顔色之配閤而已,實用符號錶其內容,代錶其個人之精神,背後乃另有境界,此即所謂象徵論也。如耶穌因救世人,死於十字架,耶徒一見十字架,則思及耶穌救人之精神。美之象徵,與此不同,知其背後另有境界,另有事物錶現。如見油畫,決不先思油與布之如何,而直接見畫中之境界。象徵雲者,用一物代錶他一物,而一物之精神、情形,完全由此物代錶齣來之謂也。故藝術品非真物,乃為真物之錶現,雖知其為假的,同時覺其如真者,然而,同時仍知其為假的。此一派之說法,大概如是,對否,後評之。
藝術傢之目的,在用如何方法,使人最易感到明瞭其藝術物所代錶之境界—即其自心中所有之境界,彼等既以此目的,故其用功有細緻者,有飛揚者,如畫傢之粗細,詩傢之剛柔,各各不同派彆斯分,然其目的既同,故雖現實,畫傢終不能十分客觀,個人人格,仍留痕跡,不能脫此窠臼也。
然吾人雖有此同感能力,Einfühlung一見藝術物,而予以同情,然同感不能即謂為美,何以一定要美感,實為疑問,此其說之不充實處,尚當進而討論之。
有觸即受之,感力所由來,說亦不同。
1.先天論—謂為先天的,生來即有此同感能力,一觸,即直接承受,如小兒見綠,即知為綠是也;
2.經驗論—謂凡從前所見聞過的,再接觸時,即可聯想到從前之事實,故同感係後天的。德人HermannLotze(1817—1881),即此派之健者,且謂同感作用,係普通的,不過僅限於審美之一端。審美之功,實基於此耳。(Einfühlung譯為同感,如觀戲中喜悲而錶同情,因同感也。至畫中所錶喜悲,亦錶同情,實則畫無喜悲之可言,乃因吾人之感覺深入其中故也。故譯感入亦恰當。又普通之同感,亦有感入之意,蓋吾人設身處地,拿己身作則,則永不能錶示同感也,至此物之錶現,究竟如何,終不得知也。如鞦景花落草萎,人多愁哀之,實則鞦何常可哀,皆因己心有此悲哀,一觸此物,遂有憑寄,詩人文人之作品,大概從此而來—人格化—科學傢視之將發噱矣。)
J.Volkelt—主張直接的同感為精神上的普遍之作用,隨時隨事俱有同感較為直接耳。彼常分美同感與他同感之不同:
1.美之同感較其他同感為深刻(程度方麵);
2.美之同感完全是直觀的感覺(質方麵)。
對彼此說多不滿意,因(1)如見老人慟哭,亦常有極深刻之同感,不僅美感為然也,故美同感不當用度量量之;(2)平常之同感,亦多直觀的,不僅限於美感。
彼於普遍中抬齣美同感為直接的,並無大供獻,惟對於同感之分析多可取者。
1.生理上的同感作用—如善騎者見雕刻之騎物,則得到較常人更深之同感,肌肉如動者。
2.聯想的同感作用—如看好詩而思及好花,見好景而思及好詩等。
3.直接的同感作用—如音樂,即起同感作用,好花、好詩、雕刻雖亦有同感作用,然究不如音樂為直接。
Lipps—為同感論中之最重要者,常謂尋常人之同感總不能十分客觀,不能斷絕一切與己之關係,而美之同感,則為絕對客觀的,靜觀的,一身之全副精神集注之,而不外役也。惟美術纔有此魔力,其與他物不同之處,善即在是,彼又進一步討論美術為何能使吾人如此圓滿無憾。
1.藝術品所錶現為幻界而非真界,故畫中雖有若何危害物,人不怕之,然又非完全假的;若全為假的,吾人當作假的看之,亦無同感之作用矣。故藝術之世界,乃另一世界,介乎真假之間,名曰藝術之真實(aestheticreality),吾人所以能感入者以此。
2.藝術品可免除一切真實界所有之障礙。真實界之現象,時為他事障蔽之,故人不易得,其真象如人,本怒而強作鎮靜,若無事者,外人不易看齣之,藝術傢可將此等障蔽脫去,錶其特點,精神既集中,見者易感入。
3.藝術所錶現的,多係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近代畫傢則不盡然,使人見之,易起聯想,如某人畫拿破侖失敗後歸至某王宮之怒容,備極憤慨,見而惹人注意,且起全功將東流之想也。
4.使人人格提高,此係從第三生來。再如見某之義憤,某人之悲慘,彼既係有價值之人物,見而易賦同情之感,個人人格亦提高。他如大川、高山、深海、巨石,見而器重增大。再,藝術品最易使人格受理想化,見偉大人物,必摹仿之,亦可提高人格。Lipps之分析固詳,然其失敗亦即在是。因第(一),生美非盡由同感而來,審美亦有絕大關係,且美為第三的實在;(二)增高人格,雖由同感而來,然實為另一作用之現象(如情緒等等),所謂復雜之意誌是也(彼亦承認復雜意誌,故其自說,實相矛盾)。
彼又常解釋幾何形體之形式,謂如正方形,四邊本等長,吾人視之,兩旁綫似短兩上下綫為長者,此則因人係立的,故覺兩綫嚮上增長也。亦係摹仿之說法,然殊覺牽強。
K.Groos—與Lipps同時,其學說與同感論極仿,而異其名稱,彼謂審美為內心模仿,如看詩則如將其內容模仿一遍,看畫亦然,實與Lipps謂“吾心之內容感到此境界感入此物”無大差異,不過名詞略變而已,照此亦可說讀書一遍,係模仿一遍也,惟此名詞不閤用,名曰模仿,不如名為幻境之創造,如多人看畫所感到的境界,必不盡同,故審美富含有少許創造性,非全模仿也。且彼謂模仿完全為客觀的,則人人所模仿必極同,今因人之經驗不同,而實際上殊不然,則其說不圓滿可知也。
彼說施行於戲劇較為確當(因戲劇係純客觀的模仿),然有時亦不盡然,因纔高者時齣特態,亦可博美感之同情也。
……
宗白華彆集:宗白華講稿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宗白華彆集:宗白華講稿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