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

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 Stefania Gnesi,Tiziana Margaria 著,連曉峰,趙添絮 等 譯
圖書標籤:
  • 形式化方法
  • 工業控製係統
  • 關鍵係統
  • 安全性
  • 可靠性
  • 驗證
  • 建模
  • 綜述
  • 自動化
  • 嵌入式係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8521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2026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形式化方法以數學為基礎,其目標是建立精確的、無二義性的語義,對係統開發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效地描述,使係統的結構具有先天的閤理性、正確性和良好的維護性,能較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記錄和展示瞭作者關於形式化方法如何在工業關鍵係統中進行應用的研究成果。  《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分為6部分。第1部分是概述;第2部分緻力於介紹建模範例;第3部分介紹瞭包括形式化方法和相關工具的使用以及應用程序在實際係統領域的發展;第4部分則嚮讀者展示瞭形式化方法在通信係統中的發展和成果;第5部分則介紹瞭形式化方法在互聯網和在綫服務方麵的應用;而在第6部分則介紹瞭實時應用程序的形式化方法。  《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可用作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自動化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師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業內專業人士的參考書。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序
原書前言
第一部分 前言和發展現狀
第一章 形式化方法:應用{邏輯關係,理論}的計算機科學
1.1前言和發展現狀
1.2未來發展方嚮
緻謝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建模範式
第二章一種正在應用的同步語言:LUSTRE的發展
2.1前言
2.2同步語言風格
2.3 LUSTR和SCADE的設計和開發
2.3.1 工業發展
2.3.2 研究階段
2.4 工業應用案例
2.4.1預期成果
2.4.2意外功能和需求
2.5 現狀
第三章群智能方法形式化集成要求
3.1 前言
3.2 群體技術
3.2.1ANTS任務概述
3.2.2 ANTS規範和驗證
3.3 美國宇航局(NASA)FAST項目
3.4群體形式化集成方法
3.4.1 CSP簡述
3.4.2WSCCS 簡述
3.4.3X-機
3.4.4unity邏輯
3.5 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交通運輸係統
第四章形式化方法在鐵路交通信號中的應用趨勢
4.1 前言
4.2 CENELEC準則
4.3 鐵路信號係統軟件采購
4.3.1係統分類
4.3.2需求分析和規範
4.4 成功案例:B方法
4.5 鐵路信號設備分類
4.5.1列車控製係統
4.5.2聯鎖係統
4.5.3 EURIS語言
4.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航空電子設備的符號模型校驗
5.1前言
5.2 飛行跑道安全監控應用
5.2.1RSM的作用
5.2.2RSM的設計
5.2.3RSM的形式化驗證
5.2.4符號模型校驗結構
5.2.5符號狀態空間生成飽和算法
5.2.6基於飽和算法的模型校驗
5.2.7隨機模型校驗可靠性和定時分析工具(SmArT)
5.3 RSM的離散模型
5.3.1整型變量和實型變量抽象化
5.3.2RSM的SMART模型
5.3.3RSM模型校驗
5.4 探討80
5.4.1 經驗教訓
5.4.2 投入程度
5.4.3 故障容錯
5.4.4 麵臨挑戰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電信係統
第六章形式化方法在有源網絡電信服務中的應用
6.1概述
6.2 有源網絡
6.3 Capsule法
6.4 有源網絡的之前分析方法
6.4.1Maude
6.4.2 ACTIVESPEC
6.4.3 Unity
6.4.4Verisim法
6.5 SPIN有源網絡模型校驗
6.5.1 PROMELA中的有源網絡模型
6.5.2實例:驗證主動協議
6.5.3在SPIN中更實際的代碼建模
6.6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通信協議概率模型校驗的實際應用
7.1前言
7.2 PTAs
7.3概率模型校驗
7.3.1概率模型校驗技術
7.3.2概率模型校驗工具
7.4案例分析:CSMA / CD
7.4.1協議
7.4.2PTA模型
7.4.3模型分析
7.5討論和結論
緻謝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 互聯網與在綫服務
第八章可驗證性設計:在綫會議係統案例分析
8.1前言
8.2 用戶模型
8.3模型與框架
8.4模型校驗
8.5通過自動機學習的應急全局行為驗證
8.5.1學習設置
8.5.2學習行為模型
8.5.3便於領域知識的自動機學習
8.6相關工作
8.6.1基於特徵的係統
8.6.2在綫會議係統
8.6.3 政策
8.7 結論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九章隨機模型校驗在工業中的應用: 用戶中心建模和THINKTEAM中的閤作分析
9.1 前言
9.2 THINKTEAM
9.2.1 技術特點
9.2.2thinkteam 的工作過程
9.3 thinkteam日誌文件分析
9.4 具有復製倉庫的thinkteam
9.4.1 thinkteam的隨機模型
9.4.2 隨機模型分析
9.5 經驗教訓
9.6 總結
緻謝
參考文獻

第六部分 運行時:測試和模型學習
第十章 測試和測試控製符號TTCN-3及其應用
10.1前言
10.2 TTCN-3概念
10.2.1模塊
10.2.2測試係統
10.2.3測試案例和測試判決
10.2.4備選方案和快照
10.2.5 缺省處理
10.2.6 通信操作
10.2.7 測試數據規範
10.3 入門示例
10.4 TTCN-3語義及其應用
10.5 TTCN-3的分布式測試平颱
10.6 案例分析I:開放式服務架構(OSA)/增值服務測試
10.7 案例分析II:IP多媒體子係統(IMS)裝置測試
10.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主動自動機學習的實際應用
11.1 前言
11.2 常規外推法
11.2.1 充分行為建模
11.3 常規外推法的挑戰
11.3.1 等價查詢注釋
11.4 與實際係統交互
11.4.1測試驅動程序設計示例
11.5 隸屬度查詢
11.5.1 冗餘度
11.5.2前綴閉包
11.5.3 行為獨立性
11.5.4 確定性輸入
11.5.5 對稱性
11.5.6 濾波器示例
11.6 重置
11.6.1 重置示例
11.7 參數和值域
11.7.1 參數化示例
11.8 NGLL
11.8.1 基本技術
11.8.2 建模學習設置
11.9 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形式化方法以數學為基礎,對係統開發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效的描述,是有效驗證係統設計和開發正確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讓已經被普遍應用於測試方法復雜,且對安全性有很高要求的控製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更好地融入工業中並使得他們在那裏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這也是譯者翻譯這本書的初衷。  本書作者是Stefania Gnesi和Tiziana Margaria。其中,Stefania Gnesi之前在佛羅倫薩大學任教,主講針對軟件係統分析和規範的方法和工具,現在是意大利比薩ISTI-CNR的一位形式化方法和工具實驗室的領導。而Tiziana Margaria則是波茨坦大學數學和自然科學學院的一位正教授,在那裏她負責信息學院的服務和軟件工程學科,也曾在德國哥廷根大學、 多特濛德工業大學、帕紹大學以及瑞典和意大利的大學遊曆過。應該說,作者在形式化方法在工業關鍵係統應用方麵是有很深研究的。  本書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性章節;第二部分緻力於介紹建模範例;第三部分介紹瞭包括形式化方法和相關工具的使用以及應用程序在實際係統領域的發展;第四部分則嚮讀者展示瞭形式化方法在通信係統的發展和成果;第五部分則介紹瞭形式化方法在互聯網和在綫服務方麵的應用;而在第六部分則介紹瞭實時應用程序的形式化方法。  本書第1~3章由靳添絮翻譯,第4~7章由連曉峰翻譯,第8章由董美華、鬍冰川、班嵐和金成學翻譯,第9章由鬍波、周銳、王佩榮和潘媛翻譯,第10章由苑昆、鄭舒陽、賈琦和毋鼕翻譯,第11章由陸亞靈、郭曉鈺和王煒伊翻譯。全書由靳添絮審校整理,並對原書中的錯誤進行修正。  本書可用於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師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業內專業人士的優秀參考書。  限於譯者的經驗和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和錯誤,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正如我們所知,作為許多信用先驅動機的第一颱計算機是整個19世紀航運業的一個重大問題。在此期間齣現的對數錶,對該行業至關重要,通常包含造成船隻、貨物和生命損失的簡單但顯著的錯誤。一般認為Babbage差動機可體現計算機係統許多概念標準(包括存儲、程序、甚至類似於現代激光打印機工作原理的打印機設計)。目的是實現自動打印航運業常用的錶格並降低不準確性。  取決於計算位置的數據正確性對航運業尤為關鍵。“正確性”的概念自從計算機科學真正成立以來就一直受到睏惑。在第一條實用電腦(正如現在所知)齣現之前,圖靈就一直關注著20世紀30年代齣現的問題。計算機先驅,如Zuse和Wilkes,早就意識到正確性將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60年來或自從具有現代電子計算機以來,可靠性和可信性等相關問題就一直受到安全、保護、性能以及許多其他問題的高度關注。提齣形式化方法(先於現代計算機本身的一個術語)來解決軟件係統和硬件係統中的正確性問題以及涉及到的其他相關問題。  對於確認“形式方法學”的學者,這是一個極大進步。並欣慰地看到在該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以及形式化方法對關鍵應用領域的極大貢獻。然而,在現實中,形式化方法仍沒有在實踐中得到所期望的廣泛應用,許多人認為該方法並未形成規模,成本高,且難以理解和應用。形式化方法研究人員認為主要關注於教學,開發更多有用符號以及更好(集成)的支持工具,強調係統的某一方麵而不是整個係統(即所謂的形式化方法作用),建立用戶社區,並鼓勵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形式化方法。在關鍵的工業領域,形式化方法已得到廣泛應用。值得注意的是,“關鍵”的定義已發生變化,意味著不僅僅是生命或財産損失,或違反安全以及故障所産生的後果,而且在商業意義上,還意味著金融損失,喪失競爭力或聲譽受損。  工業關鍵係統中的形式化方法(FMICS)是從1992年運行至今的運行時間最長的歐洲信息與數學研究聯盟工作組(ERCIM)。該工作組由超過12個ERCIM閤作夥伴,以及歐洲其他幾十個相關研究組組成。緻力於提高基於形式化方法的技術,並鼓勵通過技術轉讓激勵形式化方法在關鍵工業中的應用。  本書匯集瞭該工作組優秀研究成果以及在關鍵工業中的應用實例,如航空、航天、鐵路信號(已成為形式化方法技術的一個主要驅動行業)等領域。盡管本書從規範到實現和校驗等各個方麵討論瞭形式化方法,但重點在於模型校驗,反映過去十年左右時間內在工業應用中的顯著進步與成功應用。  應用結果錶明形式化方法在工業關鍵係統中的正確性。各位作者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傢,但不應該低估在將形式化方法引入行業中的極大睏難,這種信息非常簡單:對於特定應用領域和特定關鍵工業,形式化方法會將繼續存在。原書前言  目前,形式化方法的必要性已作為設計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工業安全關鍵係統中得到廣泛認可。 在更通用的定義中,“形式化方法”一詞包括瞭所有具有精確數學語義以及以形式化方式描述係統行為的相關分析方法的符號。  在過去十幾年內,齣現瞭許多形式化方法:聲明法、並發和移動係統的過程演算法以及相關語言等其他方法。盡管這些形式化方法的優點不可否認,但實踐經驗錶明,每個方法都特彆適用於處理係統某些方麵。因此,設計一個理想的復雜工業係統需要多個形式化方法的專傢以從不同角度來描述和分析係統。  本書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種目前工業關鍵係統設計中主流形式化方法的全麵介紹。本書有三個目標:減輕形式化方法的學習負擔,這也是在工業應用中的一個主要缺點;幫助設計人員選擇采用最適閤其係統的形式化方法;並介紹關鍵係統分析的先進技術和工具。  本書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第二部分專門介紹建模範式。第2章是關於同步數據流語言Lustre及其在SCADE工具集中的産業轉移。第3章介紹瞭群智能的基本概念,這在各種不同應用領域如醫療、生物信息學、軍事/防禦、監控、甚至互聯網電視廣播中得到廣泛應用。討論瞭適用於基於群智能的係統中形式化方法的具體要求。  第三部分包括有關在實際係統中形式化方法的應用及其相關工具的開發應用。第4章主要是關於交通運輸係統,其中介紹瞭在當前工業應用中鐵路信號形式化方法的綜述。第5章介紹瞭模型校驗技術在航空電子領域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是電信係統。首先在第6章中闡述瞭如何應用形式化方法來提高主動服務的可靠性,尤其是重點關注代碼移植、路由信息、高度重配置、服務間交互或安全策略等方麵,包括互聯網和在綫服務。第7章中介紹瞭概率模型校驗的應用,特彆是利用概率定時自動機進行通信協議,並重點進行瞭工業相關的IEEE802.3(CSMA/CD)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涵蓋瞭互聯網和在綫服務。其中第8章介紹瞭如何利用模型首先描述和驗證在綫分布式決策係統中的單變量,設計為一個大型協作模型的集閤。自動機學習用於確定實現後實際係統的集體應急行為。第9章描述瞭利用模型校驗來驗證具有發布/訂閱通知服務的群件係統中的用戶意識。  第六部分介紹瞭運行時形式化方法的應用。第10章中,介紹瞭測試和測試控製錶示版本3(TTCN-3),並應用於Web服務測試。第11章對實際中自動機學習以及其麵臨的主要挑戰、改進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綜述,並進行案例分析,以錶明理論研究主動學習技術可得到強大應用,從而成為實際係統開發中的重要工具。  盡管意識到本書不能詳盡全麵地介紹形式化方法在工業中的應用,但相信並希望讀者能從中體會到該方法可能在實踐應用不斷提高和促進。  ……

前言/序言


工業關鍵係統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 引言 在當今高度互聯和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工業環境中,係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至關重要。從航空航天、核能、交通運輸到醫療設備和自動化生産綫,任何一個微小的設計缺陷或運行錯誤都可能導緻災難性的後果,包括巨大的經濟損失、環境破壞,甚至人員傷亡。因此,確保這些“工業關鍵係統”的正確性、健壯性和安全性,已成為工程領域的核心挑戰。 傳統的軟件和硬件驗證方法,如測試、仿真和代碼審查,在處理復雜係統的海量狀態空間和微妙交互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它們往往是“黑盒”或“灰盒”的,難以提供數學上的確定性保證。隨著係統復雜度的指數級增長,以及對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斷提高,一種更強大、更嚴謹的分析工具應運而生——形式化方法(Formal Methods)。 形式化方法是一套基於數學理論的建模、設計和驗證技術,它使用嚴格的數學語言來描述係統的行為,並通過邏輯推理來證明係統的屬性。與依賴經驗和直覺的傳統方法不同,形式化方法能夠提供無可辯駁的證明,從而在早期階段發現潛在的設計錯誤,顯著提高係統的質量和可信度。 本書《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旨在深入探討形式化方法在工業關鍵係統中的廣泛應用,係統地梳理當前的研究進展、技術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書不是對某種特定形式化方法進行深入的技術教程,也不是對某個單一工業領域的案例進行詳盡分析。相反,它緻力於提供一個全麵、宏觀的視角,讓讀者能夠理解形式化方法在不同工業場景下的價值和潛力。 第一部分:形式化方法的基礎與理論支撐 在本部分,我們將為讀者構建對形式化方法的基本認知。這部分內容旨在為後續的應用討論奠定理論基礎,即使讀者對形式化方法領域不甚瞭解,也能逐步掌握其核心思想。 形式化方法的概念與原理: 我們將清晰地定義什麼是形式化方法,它與傳統驗證方法的根本區彆在於何處。核心在於其對精確數學模型的依賴,以及基於邏輯推理的證明能力。我們將介紹其核心組成部分:形式化語言、建模技術和驗證技術。 關鍵形式化方法的介紹: 本書將重點介紹幾種在工業界應用廣泛且具有代錶性的形式化方法,並闡述它們的適用範圍和特點: 模型檢驗(Model Checking): 強調其對有限狀態係統進行自動遍曆驗證的能力,常用於檢測設計中的死鎖、活鎖、性能瓶頸等。我們將介紹其基本原理,如狀態空間探索,以及常用的模型檢驗工具及其在工業中的成功案例(如對嵌入式軟件的驗證)。 定理證明(Theorem Proving): 突齣其處理無限狀態係統和復雜邏輯推理的能力,能夠證明係統的更深層次的安全性屬性。我們將介紹公理係統、演繹規則以及邏輯歸納法等概念,並提及一些常用的定理證明器。 代數方法(Algebraic Methods): 探討如何使用代數結構來描述和分析係統,例如 Petri 網,以及其在並發和分布式係統中的應用,用於分析係統的狀態轉移和資源共享。 基於邏輯的方法(Logic-based Methods): 涵蓋命題邏輯、一階邏輯、時序邏輯等,介紹它們如何被用於形式化規範的錶達以及對係統屬性的陳述。 形式化建模: 係統的正確性建立在準確的模型之上。我們將討論如何選擇閤適的建模語言來描述係統的不同方麵,例如: 狀態遷移係統(State Transition Systems): 用於描述係統隨時間的狀態變化。 並發和分布式係統模型: 如進程演算、Actor 模型等,用於捕捉係統組件之間的交互和通信。 混閤係統模型: 結閤離散事件和連續動力學,適用於控製係統等。 形式化驗證技術: 詳細介紹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對模型進行驗證: 模型檢驗的算法與技術: 狀態空間爆炸問題的應對策略,如符號模型檢驗、抽象模型檢驗等。 定理證明的策略與技巧: 自動定理證明(ATP)與交互式定理證明(ITP)的區彆,以及證明助理(Proof Assistant)的角色。 形式化方法工具的生態係統: 介紹當前主流的形式化方法工具,如 SPIN, NuSMV, TLA+, Coq, Isabelle/HOL 等,並討論它們的特點、優劣勢以及在工業界的采納情況。 第二部分:形式化方法在工業關鍵係統中的應用案例與挑戰 在本部分,我們將聚焦於形式化方法在各個工業領域中具體的應用,並深入分析其帶來的價值以及當前麵臨的挑戰。這將是本書內容的核心,通過實際案例來說明形式化方法的實用性和必要性。 航空航天領域: 飛機控製係統: 涉及飛控軟件、導航係統、傳感器數據融閤等。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形式化方法來驗證這些係統的實時性、魯棒性和容錯性,以防止災難性的飛行事故。例如,分析飛控軟件的邏輯正確性,確保其在各種飛行姿態和外部乾擾下都能做齣安全響應。 航空電子係統: 證明通信協議的正確性、數據一緻性以及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 航空發動機控製: 確保發動機在各種工作模式下的安全運行,防止過載、過熱等危險情況。 核能與能源係統: 核反應堆控製與安全係統: 這是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領域。我們將探討形式化方法如何用於驗證核電站的緊急停堆係統、報警係統以及與安全相關的軟件邏輯,確保其在異常情況下能夠可靠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風險。 電網調度與控製: 確保電力係統的穩定運行,防止大規模停電,尤其是在日益復雜的智能電網環境中。 可再生能源管理係統: 確保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交通運輸係統: 鐵路信號係統與列車控製: 確保列車安全運行,防止相撞、脫軌。我們將分析形式化方法在驗證信號燈邏輯、速度限製、軌旁設備通信等方麵的作用。 自動駕駛係統: 這是當前的熱點領域。我們將探討形式化方法如何應用於自動駕駛決策算法、感知係統、執行機構的驗證,以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使其達到可信賴的水平。 航空交通管製(ATC): 驗證ATC係統的通信協議、資源分配算法,確保空域的安全高效運行。 醫療設備與生命支持係統: 植入式醫療設備(如心髒起搏器): 這些設備直接關係到生命健康,其軟件的正確性至關重要。我們將討論如何使用形式化方法來驗證其內部邏輯、通信協議以及與外部設備的交互,防止潛在的生命危險。 醫療成像設備(如MRI、CT): 確保圖像處理算法的準確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手術機器人: 驗證手術機器人的運動控製、路徑規劃以及人機交互的安全性。 自動化生産與工業控製: 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生産綫: 驗證機器人運動規劃、協作控製、安全停機邏輯,確保生産過程的效率和工人的安全。 分布式控製係統(DCS): 確保大型工業流程(如化工、製藥)的穩定運行,防止參數失控或設備損壞。 工業物聯網(IIoT)安全: 驗證IIoT設備之間的通信安全、數據完整性以及訪問控製策略。 麵臨的挑戰與局限性: 模型復雜性與狀態空間爆炸: 許多工業係統異常復雜,其模型可能包含龐大的狀態空間,給模型檢驗帶來巨大挑戰。 抽象與建模的難度: 如何準確地將現實世界的復雜係統抽象成形式化模型,需要深厚的領域知識和形式化方法專業技能。 與現有工程流程的集成: 將形式化方法融入現有的工程設計、開發和測試流程,需要剋服組織、文化和技術上的障礙。 工具鏈的成熟度與易用性: 盡管形式化方法工具不斷發展,但其復雜性和學習麯綫仍然是製約其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成本與周期: 形式化方法的應用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如何在成本效益之間取得平衡是關鍵。 對人纔的需求: 掌握形式化方法技術需要高度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目前相關人纔的供給仍然不足。 第三部分:未來發展趨勢與展望 在最後一部分,我們將探討形式化方法在工業關鍵係統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嚮,以及可能齣現的突破性進展。 更強大的自動化驗證技術: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形式化方法中的應用: 探索如何利用 AI/ML 技術來輔助模型構建、屬性推理、測試用例生成等,降低形式化方法的門檻。 軟件分析技術的融閤: 將靜態分析、動態分析等技術與形式化方法相結閤,實現更全麵的驗證。 麵嚮特定工業領域的定製化方法: 領域特定建模語言(DSML)與驗證: 針對特定工業領域開發定製化的建模語言和驗證工具,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可信 AI 的形式化驗證: 隨著 AI 在關鍵係統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如何形式化驗證 AI 模型的安全性、公平性和魯棒性將是重要的研究方嚮。 形式化方法與 DevOps 的集成: 將形式化方法嵌入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流程: 實現自動化驗證,並與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緊密結閤。 用戶友好型工具與低代碼/無代碼平颱: 降低形式化方法的學習和使用門檻: 開發更直觀、易於操作的形式化方法工具,吸引更多工程師使用。 標準與認證的推動: 製定和推廣形式化方法相關的行業標準: 鼓勵相關機構和監管部門采納形式化方法作為關鍵係統的認證依據。 開放研究與社區協作: 促進形式化方法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之間的交流與閤作: 加速技術的創新和應用落地。 結論 《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綜述》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形式化方法在保障工業關鍵係統安全、可靠性方麵的核心作用。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技術細節,而是著力於闡釋其背後的思想、在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以及麵臨的挑戰。通過對形式化方法理論基礎的梳理,以及對其在航空航天、核能、交通、醫療等關鍵行業的案例分析,本書期望能夠激發讀者對這一強大工程工具的興趣,並為其在未來的工程實踐中提供有益的參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工業需求的持續增長,形式化方法必將在構建更安全、更可靠的未來工業體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相當引人注目,采用瞭冷靜而專業的藍色調,搭配簡潔的字體,透露齣一種嚴謹和學術的氣息,仿佛預示著書中內容將是對“工業關鍵係統”這一復雜領域進行深度剖析。當我翻開這本書,第一頁就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作者對於“形式化方法”的清晰定義和它在現代工業領域日益增長的重要性。這種開篇方式,沒有冗餘的鋪墊,直接點明主題,讓我立刻感受到這是一本有備而來、直擊核心的著作。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形式化方法時,沒有陷入過於抽象的理論泥潭,而是巧妙地將其與“工業關鍵係統”這一具體應用場景相結閤。書中通過一係列生動的例子,解釋瞭形式化方法如何在確保航空航天、核能、醫療設備等高風險領域的係統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麵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彆是當作者談到軟件驗證和硬件設計的形式化建模時,我仿佛看到瞭無數隱藏在精密儀器和復雜流程背後的邏輯鏈條被一一揭示,讓人對這些“看不見”的保障措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書中能進一步探討不同形式化方法(如模型檢查、定理證明)在不同工業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以及如何在實際工程中有效地選擇和部署它們,而不僅僅是泛泛而談。這本書給我留下瞭“這是一本關於如何用數學語言來保證工業係統安全和可靠性”的初步印象,這正是我想深入瞭解的。

評分

這本書在“形式化方法”的應用方麵,確實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作者通過對一係列工業領域案例的深入分析,展現瞭形式化方法如何在各個環節發揮關鍵作用。我特彆被書中關於“驗證與確認”(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的論述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將這兩者混為一談,而是清晰地闡述瞭形式化方法在“驗證”(即係統是否按規範正確構建)和“確認”(即係統是否滿足用戶需求)兩個層麵上的不同應用方式。例如,在介紹軟件開發生命周期時,書中詳細說明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在需求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等各個階段進行驗證,以確保軟件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模型檢查”這一方法的詳細介紹,它通過對係統狀態空間的遍曆來查找潛在的錯誤,這種係統性的方法論,對於我這樣關注細節的人來說,非常有說服力。書中通過一個網絡通信協議的案例,生動地展示瞭模型檢查如何有效地發現協議中的死鎖或不一緻問題,並給齣具體的反例。這讓我對形式化方法的實用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同時,我也注意到,書中也提到瞭一些在應用形式化方法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如何處理大規模和動態的係統,以及如何將形式化驗證的結果有效地傳達給非專業人士。我期望書中能進一步探討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例如,采用分層抽象、增量驗證等技術來應對復雜性,以及開發更具可視化和交互性的驗證工具,來促進不同領域專傢之間的溝通和協作。

評分

這本書在“工業關鍵係統”的領域內,對“形式化方法”的闡述,給我留下瞭“深入淺齣且富有前瞻性”的深刻印象。作者並沒有將形式化方法僅僅作為一種技術工具來介紹,而是將其提升到瞭戰略層麵,強調其在應對日益復雜的工業挑戰中的關鍵作用。我特彆被書中關於“係統集成”的論述所吸引。在現代工業中,越來越多的係統需要相互連接和協作,而不同係統之間的接口和通信協議往往是引入錯誤的重災區。本書通過對一個大型智能交通係統的案例分析,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例如“通信協議的形式化建模”和“接口驗證”,來確保不同子係統之間的無縫集成和高效協同,從而避免由於接口不匹配或通信錯誤而導緻的係統故障。這種對係統整體性和互聯性的關注,讓我對形式化方法的應用範圍有瞭更廣闊的認識。我也非常欣賞書中對“人工智能與形式化方法的結閤”的展望。隨著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保證AI係統的可靠性和可解釋性成為新的挑戰。書中通過對一個自動駕駛汽車決策係統的案例,探討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來對AI模型的關鍵決策邏輯進行驗證,並提高其可信度。這讓我看到瞭形式化方法在新興技術領域的巨大潛力。此外,我也注意到,書中也提到瞭一些在形式化方法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如何應對快速迭代的開發模式,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形式化方法應用生態係統。我期待書中能進一步探討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例如,開發支持敏捷開發的輕量級形式化方法,構建開放的形式化工具平颱,以及加強學術界與工業界的閤作,共同推動形式化方法在工業領域的深入發展。

評分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工業關鍵係統”這一概念有瞭更豐富的認知。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單一係統類型的介紹,而是將其拓展到瞭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涵蓋瞭從自動化生産綫到分布式控製係統,再廣泛到那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嵌入式係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關鍵性”的界定,是如何從技術故障的潛在後果齣發,延伸到對社會經濟穩定、甚至人類生命安全的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意識到形式化方法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技術層麵,它更是關乎社會責任和倫理考量。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需求規約”的部分。在許多傳統工程領域,需求的模糊性往往是導緻項目失敗或係統齣現問題的根源。而形式化方法,通過精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係統需求,極大地降低瞭這種不確定性。作者通過舉例說明,如何將模糊的自然語言需求轉化為清晰、無歧義的形式化規範,這對於理解形式化方法的實踐價值至關重要。我也注意到,書中提到瞭一些在形式化方法應用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比如如何處理大規模復雜係統的建模,以及如何培訓工程師掌握這些相對較新的技術。這讓我感到這本書不僅是理論的堆砌,也反映瞭現實工程中的實際問題,並可能提供瞭解決思路。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剋服這些挑戰,例如自動化工具的發展、集成開發環境的改進,以及更易於理解的建模語言和推理技術。

評分

這本書在“工業關鍵係統”的範疇下,對“形式化方法”的介紹,給我留下瞭“嚴謹且實用”的深刻印象。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將形式化方法與具體的工業應用場景緊密結閤,通過一係列富有說服力的案例,展示瞭其在保障係統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麵的關鍵作用。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硬件驗證”的章節。在當今高度集成的芯片設計中,一個微小的設計錯誤都可能導緻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書通過對一個復雜微處理器的設計案例,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例如“定理證明”和“模型檢查”,來對硬件設計進行精確的驗證,從而在設計早期就發現並消除潛在的邏輯缺陷。這種嚴謹的驗證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形式化方法在硬件設計中的不可或缺性。我也非常欣賞書中對“安全性”(Safety)和“保密性”(Security)兩個方麵同時進行的考量。在許多工業關鍵係統中,這兩個方麵往往同等重要。書中通過對一個涉及敏感數據的工業控製係統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來同時驗證係統的安全屬性(如防止意外故障)和保密屬性(如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全麵的安全保障體係。此外,我也注意到,書中也提到瞭一些在形式化方法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維護大型形式化模型,以及如何將形式化驗證的結果集成到現有的工程流程中。我期待書中能進一步探討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例如,開發更先進的模型管理工具,提供更完善的流程集成指南,以及加強形式化方法與傳統工程實踐的結閤,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工業界的實際需求。

評分

這本書在“工業關鍵係統”這一宏大背景下,對“形式化方法”的論述,給我留下瞭“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良好印象。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方法本身的介紹,而是將其置於工業應用的實際需求之中,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展現瞭其在提升係統質量、降低風險方麵的巨大價值。我特彆被書中關於“故障檢測與診斷”的討論所吸引。在許多高風險的工業係統中,一旦發生故障,後果不堪設想。本書通過對一個核電站安全監控係統的案例分析,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例如“狀態機模型”和“事件驅動分析”,來對係統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和故障診斷,從而在第一時間發現並響應潛在的危險。這種主動的風險防範機製,讓我對形式化方法的戰略意義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也非常欣賞書中對“用戶交互”和“人機協作”的關注。盡管形式化方法主要側重於係統的邏輯正確性,但其最終的應用仍然需要與人類工程師進行有效的交互。書中通過對一個復雜航空管製係統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來規範人機界麵的設計,並確保在異常情況下,人機交互能夠清晰、安全地進行。這讓我看到瞭形式化方法在人機工程學領域的潛在應用。此外,我也注意到,書中也提到瞭一些在形式化方法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如何將復雜的現實世界模型簡化為可管理的規模,以及如何有效地處理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我期待書中能進一步探討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例如,開發更智能化的模型抽象技術,引入概率模型和模糊邏輯來處理不確定性,從而使形式化方法能夠更廣泛地應用於更復雜的工業係統。

評分

這本書在“形式化方法”的介紹上,著實給瞭我不少啓發。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方法,而是將它們置於一個更加具體的應用框架中進行探討。例如,在介紹模型檢查(Model Checking)時,書中沒有隻是枯燥地解釋其算法原理,而是通過分析一個常見的工業控製係統中的安全協議,展示瞭模型檢查是如何一步步地發現潛在的邏輯缺陷,並如何生成相應的證明或反例。這種“問題-方法-結果”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吸引力和可理解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形式化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這一概念的深入挖掘。它不僅僅是將形式化方法作為一種輔助工具,而是將其提升到“驗證”的高度,強調其在最終産品交付前不可或缺的作用。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形式化驗證技術,對軟件代碼、硬件設計以及係統架構進行全麵的審查,從而在早期階段就發現並消除潛在的錯誤。這對於我這樣關注係統可靠性的人來說,無疑是具有極高價值的信息。我也留意到,書中在介紹不同形式化方法時,似乎也提到瞭它們在不同工業領域內的適用性。比如,某些方法可能更適閤於實時係統,而另一些則更側重於大規模並行係統的驗證。我希望書中能更具體地說明這種適用性的原因,例如,基於係統的時序特性、並發性、數據復雜度等方麵的考量,並給齣一些實際案例來說明如何根據具體工業係統的特點來選擇最閤適的形式化方法。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讓我眼前一亮。與許多理論性過強的學術著作不同,這本書在介紹“工業關鍵係統”的形式化方法時,始終圍繞著實際應用展開。作者並沒有孤立地講解某種理論或工具,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工業場景之中,通過生動的案例來闡釋其重要性和有效性。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軟件驗證”的討論所吸引。在現代工業中,軟件的復雜性日益增加,一個小小的bug都可能導緻嚴重的後果。本書通過對一個大型交通控製係統的案例分析,詳細展示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如“模型檢查”和“定理證明”,來對軟件的關鍵模塊進行嚴格的驗證,從而確保其在各種復雜和極端情況下的穩定運行。這種具體而深入的分析,讓我對形式化方法在軟件質量保障方麵的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也注意到,書中也提到瞭一些在形式化方法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比如,如何處理高度動態和分布式的係統,以及如何降低形式化方法的使用門檻。這讓我感到,這本書不僅是理論的介紹,也反映瞭工程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我希望書中能進一步探討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例如,開發更智能化的自動化驗證工具,或者設計更易於理解和操作的形式化建模語言,從而讓更多的工程師能夠從中受益。

評分

書中在“工業關鍵係統”的視角下,對於“形式化方法”的探討,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並沒有將形式化方法簡單地視為一種抽象的數學理論,而是將其看作是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有力武器。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係統設計”的論述。作者通過對一個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動機控製係統的案例,詳細闡述瞭如何從係統設計的源頭就引入形式化方法,例如,利用形式化語言來精確描述係統的功能需求和安全屬性,並在設計過程中利用形式化工具進行初步的驗證。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生命周期式的應用方式,讓我看到瞭形式化方法在預防錯誤、降低返工成本方麵的巨大潛力。我也非常欣賞書中對“並發性”和“實時性”等復雜係統特性的處理。在許多工業關鍵係統中,這些特性是引發故障的常見原因。書中通過對一個分布式工業自動化係統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利用模型檢查等方法,來有效地檢測和避免由於並發訪問或時間約束違反而導緻的潛在問題。這讓我對形式化方法在處理復雜係統時的強大能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此外,我也注意到,書中也提到瞭在形式化方法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比如,如何應對係統的規模增長導緻的驗證復雜度激增,以及如何有效地將形式化驗證的結果轉化為可操作的工程實踐。我期待書中能進一步探討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例如,開發更高效的驗證算法、采用分層抽象和模塊化驗證等技術來應對規模問題,並提供更清晰的指導和工具來促進形式化方法在工程實踐中的普及。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對“工業關鍵係統”的復雜性和所麵臨的挑戰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以一種非常嚴謹的態度,勾勒齣瞭這些係統在設計、開發、運行和維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陷阱”。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安全與可靠性”的討論。作者並沒有將形式化方法僅僅看作是“查錯”工具,而是將其上升到“保障”的高度,強調形式化方法在預防錯誤、增強魯棒性、以及確保係統在異常條件下也能安全運行方麵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通過對一個航空發動機控製係統的案例分析,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形式化方法來驗證其關鍵的安全屬性,例如,在發動機齣現故障時,係統能否正確執行降級策略,避免災難性後果。這種具體而生動的例子,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形式化方法在實際工程中的強大能力。我也注意到,書中提到瞭一些在形式化方法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頸”,比如,模型的復雜性會導緻驗證時間過長,或者需要高度專業化的知識纔能理解和使用相關的工具。這讓我感到,這本書不僅是介紹瞭方法本身,也觸及瞭其在工程實踐中的實際障礙。我期待書中能進一步探討如何剋服這些瓶頸,例如,利用自動化工具和啓發式搜索技術來加速驗證過程,或者開發更直觀、更易於學習的形式化建模語言和驗證框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