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管理学高级教程》的内容包括管理学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构建路径、作为学科和科学的管理学多视角下的学科属性争鸣、管理学的价值性矛盾、组织理论的研究视角、组织设计理论、网络组织治理、企业家理论、管理者理论、领导理论、员工行为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组织社会资本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流程管理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绩效管理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比较管理理论、本土管理理论、后现代管理理论、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管理创新。
《管理学高级教程》适合作为管理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管理学爱好者学习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高良谋,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财政部企业管理学科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多个项目。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 管理学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构建路径
第一节 管理理论发展的主线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理性思维
一、行为管理理论阶段:非理性思维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理性思维
与非理性思维管理融合
四、后现代管理理论阶段:非理性思维
第二节 管理学理论构建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
一、作为载体的“组织
一、管理活动的主体
三、管理活动的客体
四、管理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机制”
五、管理的“情境”
延伸阅读文献
第二章 作为学科和科学的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科学化进程i
一、作为常识的管理
一、作为职业教育的管理
二、作为研究性学科的管理
四、作为科学的管理
五、管理学科学化的启示
第二节 管理学在科学史上的总体定位
一、科学与人文的演化及近代各
学科间的关系与分界
一、管理学的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
二、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定位
第三节 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一、管理的科学性
一、管理的道德性
二、管理的艺术性
延伸阅读文献
第三章 多视角下的学科属性争鸣
第一节 哲学视角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
一、对于管理理论构建主体的哲学反思
一、对于管理理论构建客体的哲学反思
二、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四、哲学视角下管理学学科属性的启示
第二节 社会学视角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
一、学科属性定位的一个社会学分析框架
二、管理学的学科属性探析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管理学属性启示
第三节 科学哲学视角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
一、实证主义——管理理论证实的困惑
二、证伪主义——管理理论证伪的困惑
三、范式理论——管理理论科学共同体的困惑
延伸阅读文献
第四章 管理学的价值性矛盾
第一节 实用性与科学严谨性之间的鸿沟
一、”科学严谨性“与”实践相关性“之间的矛盾不可融合的观点
二、”科学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之间的矛盾可以弥合的观点
第二节 学科合法性与跨学科发展之争
一、学科借鉴构成了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来源
二、学科借鉴动摇了管理学的学科基础
第三节 学科方法与理论构建之间的背离
一、学科方法和理论构建之间的契合度和贡献度
二、理论构建中的“多样性”与方法匹配
三、理论构建中的“成长周期”与方法之间的匹配
延伸阅读文献
第二篇 组织理论
第五章 组织理论的研究视角
第一节 封闭系统视角的组织理论
一、封闭、理性系统的组织理论
二、基于封闭自然系统的组织理论
三、理性系统观和自然系统观差异的比较
第二节 基于开放系统的组织理论
一、开放理性系统的组织理论
二、开放自然系统的组织理论
第三节 组织理论的发展趋势
延伸阅读文献
第六章 组织设计理论
第一节 组织设计的维度和范式
一、组织结构的维度
二、组织设计的情境维度
三、两种组织设计范式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其演化
一、职能型结构
二、事业部型结构
三、矩阵型结构
四、横向型结构
五、虚拟网络型结构和外包
六、混合型结构
第三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组织结构的连续流
……
第三篇 管理主体
第四篇 管理客体
第五篇 管理机制
第六篇 管理情境
第七篇 后现代管理
精彩书摘
《管理学高级教程》:
那么,在企业、政府和第三方组织中,如何才能够甄别哪种组织承担某种社会责任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这首先需要对三种组织承担某一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比较各自的社会净收益率e,社会净收益率最高的组织显然是承担该社会责任效率最高的组织。因此,在分析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时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分别计算企业、政府和第三方组织承担某一社会责任的社会净收益率:第二步,对三类组织承担该社会责任的社会净收益率进行比较,看企业的社会净收益率是否是最高的,如果企业的社会净收益率是最高的,哪怕其自身的净收益是负的,企业也应该承担该社会责任。这就是我们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本质问题应该坚持的二步骤模型。当然,根据二步骤模型,我们也可以推导出某一社会责任应该由企业、政府和第三方组织共同来承担,只要这种安排能使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从"社会本位"和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来看,曼尼、弗里德曼等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本质问题的认识至少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只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并没有对政府和第三方组织承担某一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自然无从比较谁承担该社会责任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二是只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并没有分析宏观层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三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企业成本大于企业收益,企业就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而事实上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并不取决于企业净收益或社会净收益的正负,而是取决于三种组织中谁的社会净收益率最高。当微观成本大于微观收益或者社会成本大于社会收益时,企业未必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因为它的微观净收益率或社会净收益率仍有可能是三种组织中最高的;而微观收益大于微观成本或者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时,企业也未必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因为正的微观净收益或社会净收益未必就能够保证其社会净收益率必定是三种组织中最高的。资源配置效率视角大大拓展了我们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本质问题的视野,将我们的目光由微观层面的企业内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提升到社会层面的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组织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由此要面临着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比较是否可行?因为影响这三类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资源配置效率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因素太多,而且很多因素是不确定性的,或者是不可量化的,要进行这种分析和比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以下几条理由为分析和比较的可行性提供了积极的支持。第一,分析的因素过多并不意味着不可分析,人类社会的运行极其复杂,但我们依然发展出了很多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理论的作用就是要对纷繁复杂的现象进行概括和抽象。第二,不可量化也并不意味着不可比较或不可选择,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不可量化的,如爱情、生命、母爱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们做出选择,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量化就能对一些东西进行排序。第三,在我们要分析的因素中,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是不可量化的,即使上述二步骤分析模型的确只能在量化的条件下适用,那么至少在可量化的那部分因素中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第四,如果不能够直接量化,我们还可以采用间接量化的方式。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很多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间接比较的模型。第五,能不能量化实际上是相对于现有分析工具而言,现在不能够量化并不意味着今后不能够量化,如经济学中的劳动分工思想在马歇尔时期是不可量化的,但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库恩一塔克方法却为杨晓凯量化劳动分工理论提供了分析工具。
……
前言/序言
管理学高级教程 [Advanced Management]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管理学高级教程 [Advanced Management]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