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贵族史

英国贵族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照祥 著
图书标签:
  • 英国史
  • 贵族
  • 历史
  • 社会
  • 文化
  • 阶级
  • 政治
  • 传记
  • 王朝
  • 中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346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399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英国贵族史》勾勒了英国贵族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他们先从军事贵族到封建贵族、继而从封建贵族到资产阶级贵族、再从资产阶级贵族中衍变出工党贵族的基本轨迹。介绍和论证了贵族等级体制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指出了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影响。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与英国贵族密切相关的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婚姻和家庭生活、贵族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10多年前,千禧年之交,英国贵族真正体会到“世界末日”的感觉,1999年1月20日,英国工党政府公布了旨在取消世袭贵族在议会上院中的世袭席位的改革计划要点。2006年6月28日,英国上院首次举行议长选举。此举打破了英国上院已经延续了六百多年的贵族传统,主持人不再由首相直接任命的内阁要员大法官兼任。2010年春,又一份上院改革方案问世:704人的上院,将由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所取代。在千禧之交的2000年,针对英国贵族的“末日”,我们及时推出了了《英国贵族史》,对英国贵族的兴衰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这次修订,根据新的情况做了补充,增添了贵族婚姻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分析。

作者简介

  阎照祥,男,山东成武人,史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河南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独立出版《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英国史》《英国近代贵族体制研究》和《英国政治思想史》等史学专著,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多种。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目录

绪言
第一章贵族起源(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一、贵族产生的背景
二、世俗贵族的演变
三、教会贵族等级制的形成
四、贵族的职责和作用

第二章封建贵族制的确立(诺曼时期)
一、诺曼征服与贵族改制
二、贵族、王权和乱治更替
三、主教与王权之争
四、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
五、骑士比武与贵族决斗
六、贵族家庭与婚姻

第三章兴盛与衰落(12世纪末—15世纪)
一、“贵族纲领”——《大宪章》
二、贵族反对派和议会形成
三、贵族和两院制
四、贵族争斗与王朝更替
五、五级贵族的起缘
六、贵族和中央政务会
七、封建贵族的衰变
八、封臣制和骑士制的衰落
九、中世纪晚期贵族婚姻
十、贵妇的职责、地位和生活

第四章衰落与变异(1485年—1688年)
一、王权扩充和贵族制度化
二、都铎年间上院的衰落
三、乡绅的崛起
四、爵位的膨胀
五、革命冲击与贵族体制的留存
六、贵族等级和等级社会
七、贵族家庭和婚姻
八、贵族教育和文化活动

第五章“贵族时代”(1688年—19世纪中叶)
一、君主立宪制与贵族寡头体制
二、贵族的涵义和人数变化
三、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原因
四、苏格兰、爱尔兰和上院主教
五、政治权力的控制和垄断
六、特权维护:固守与让步

第六章贵族权势长期延续的原因
一、大地产制:贵族政治的根基
二、产业革命:扩充实力的良机
三、政治制度:贵族政治的载体
四、政治思想:对贵族制的褒贬

第七章文化生活与社会关系
一、家教、公学和牛桥深造
二、贵族子弟欧陆游学
三、绅士风度:矜持、孤僻与表率
四、旧俗残留:名誉决斗
五、庄园建造和乡间生活
六、“贵族世代”的贵族婚姻
七、贵妇与社会裙带关系

第八章缓慢的衰落(19世纪后期至今)
一、政治特权的失落
二、经济基础的削弱
三、贵族成分的嬗变
四、世界大战和贵族损伤
五、战后大地产制的衰落
六、贵族地主的出路寻觅
七、战后贵族体制的改造余论参考文献
索引

精彩书摘

  一、世纪之交的变故  十余年前,千禧年即将来临之际,形形色色的“预言家”借助人造的上帝或伪科学,断言“末日”的来临。当然,所谓人类和地球的毁灭不会出现,民众和媒体对谎言报以轻蔑和嘲弄。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没有末日的感受,英国世袭贵族就属于例外。在世纪之交,他们经受了沉重打击,率先聆听了自身特权失却的警钟和丧钟。  第一次警钟是在1998年11月24日敲响的。是日上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驾临上院,宣布政府将剥夺759名世袭贵族议员出席上院的特权,改革延续了600多年的以世袭贵族为核心的上院,以期达到宪制改革的目标。  当女王宣布政府将废除上院世袭议员时,上院议员一致摇头反对,大厅内一片嘘声。一位贵族大臣在向女王递交了由工党政府撰写的讲演稿后,竟然不顾君臣礼仪,直接转过身去背对着女王走开。一些素以优雅守礼著称的贵族官员,也有意在这次会议上缺席。据说,这是英国历史上,英国国君在议会宣读文告时,第一次面对台下的反对声。  1999年1月20日,警钟再次敲响。英国工党政府公布了旨在取消世袭贵族在议会上院中的世袭席位的改革计划要点:其一,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将在当年夏天失去在上院的席位,仅允许92位上院议员在过渡期留任,更多的终身贵族将取代离任的世袭贵族;其二,撤消12位上院高级法官的席位,仅保留两位大主教和24位主教的席位;其三,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任命一些由公众提名的无党派人士为“人民的贵族”……  按照议会改革计划的规定,1999年秋季议会复会时,所有世袭贵族已离开上院。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和政府自然也不会敕封新的世袭贵族了。英国世袭贵族群体自此无法得到补充,必将在岁月的磨蚀下,陆续减员,逐渐萎缩,血胤断绝,最终消失。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不列颠世袭贵族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稍后,布莱尔政府还是做了让步。有92名世袭议员在“过渡期的上院”中被保留了议席。  2001年,英国政府提出新的改革方案,1999年上院改革时保留下来的92名世袭贵族将失去上院席位。方案建议,上院议员人数将由现在的704人减少到600人。在600人组成的新上院中,60%的议员由各政党任命,各党将根据最新大选中所得选票比例分享名额。另有20%的上院议员由一个独立的机构任命,任命时不考虑他们的党派背景。剩下的20%上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工党的下院领袖库克在解释这个方案时指出,在新组成的上院中,贵族头衔和席位之间的联系将不复存在,不仅未来的上院议员不享有贵族头衔,而且目前保留的世袭贵族也将失去他们的席位。遗憾的是,该方案不仅招致在野保守党的批评,也受到执政工党人士的批评。  于是,布莱尔政府表示,实施新的成熟的方案需要10年时间。政府还将就新上院议员的任期征求各方意见。  2006年6月28日,英国上院首次举行议长选举。此举打破了英国上院已经延续了六百多年的贵族传统,该院议长不再由首相直接任命的内阁要员大法官兼任。  翌年3月7日,议会下院就是否在上院引入选举机制举行投票。结果多数议员(337票赞成,224票反对)支持投票选举产生全部上院议员的提议。这一投票结果,动摇了英国数百年来上院议员可不经选举而直接莅任的传统。英国下院议长杰克?斯特劳说,这将是英国历史上涉及宪法层面的最大的改革之一。  人们认为,实行上院议长选举制,是为了使上院议长更好地保持政治中立和超越党派立场,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接轨。但他们同时还表示,可以接受“混合型”上院结构,即一部分上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另一部分由世袭产生。  2010年春,又一份上院改革方案问世:704人的上院,将由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所取代。新议员全部经直接选举产生,选举时间与下院选举同步,每次改选1/3。这些议员最长任期15年。与美国议会类似,新议会将引入“收回”制度,对不称职议员可投票表决取消资格。新议员将领到一笔薪水。其年薪预计将少于现今议会下院议员的年薪。新议会名称尚未敲定。  除直选以外,改革方案还包括:议员可以连任3届,每届任期5年,如果其参政能力任期内受到质疑,可能失去议员资格;每次大选时改选上院全部议员的1/3;如果议员在任期内死亡,将重新选举新议员代替;削减议员工资,让女性和持不同信仰人士在上院议员中占一定比例。  英国最后一轮的上院改革,已经延续了十多年。从2010年提出改革方案算起,四年又过去了,但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仍在反复研商之中。换言之,此轮上院改革的终点仍未到达,尘埃尚未落定,拍板定案水落石出的时刻还未到来,辩论中所牵涉的一些细节问题仍要继续讨论和认真研究,大众和媒体还需要等待。这也充分体现了英国人在政治改革时所秉持的谨慎态度和英国政治制度改革的渐进性风格。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部名为《寰宇文明演进史》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旨在描绘一部宏大叙事下的世界历史画卷,与您提及的“英国贵族史”主题截然不同。 --- 图书简介:寰宇文明演进史 《寰宇文明演进史:从新石器黎明到数字未来》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陆之远、艾伦·格雷森] 开本与装帧: 精装,典藏版(16开),内含百余幅精选文物高清彩图及多幅专家绘制的历史地理变迁图。 --- 导言:探寻人类文明的宏大脉络 人类历史,并非由孤立的王冠或家族轶事堆砌而成,而是一部由无数文明在时间长河中交织、碰撞、融合的宏大交响乐。本书《寰宇文明演进史》力图跳脱出单一地域或特定社会阶层的局限,以全球视野,系统梳理自人类进入定居生活,乃至迈向信息时代以来,不同文明体如何起源、发展、兴衰,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基本动力——技术革新、制度构建、思想变革和环境适应。 本书旨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类社会如何构建起意义非凡的秩序与知识体系,并推动其在数千年中不断迭代前行? 第一卷:文明的摇篮与轴心时代的奠基(约公元前 1000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本卷聚焦于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几次根本性转变。 第一章:定居与早期国家的萌芽 我们将详细考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城邦、尼罗河流域的法老王朝、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以及中国黄河流域的早期王朝。重点分析灌溉技术、文字系统的发明(如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如何成为社会复杂化的催化剂。我们深入剖析早期官僚机构的雏形,以及神权政治如何为大规模协作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对于农业革命的深远社会后果,如贫富分化、性别角色的固化,也将进行细致的考察。 第二章:轴心时代的思想爆发 约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被雅斯贝尔斯誉为“轴心时代”。本卷的后半部分,将重点分析在欧亚大陆数个关键区域同时爆发的哲学与宗教思想浪潮。 在东方,孔子与老子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构建了中国社会伦理与政治哲学的底层代码;释迦牟尼在恒河平原创立的佛教,深刻影响了南亚及东亚的生命观与解脱论。在近东,希伯来先知们确立了一神信仰的伦理基础。而在爱琴海地区,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先驱开始尝试以理性而非神话来解释世界本源。本章的讨论将侧重于这些思想体系如何脱离了单纯的部落祭祀,转而成为指导复杂社会治理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工具。 第二卷:帝国时代与物质的联通(约公元前 500 年 – 公元 1500 年) 本卷着眼于地理上的连接如何促进了权力的扩张和知识的流通。 第三章:大规模帝国的构建与瓦解 本卷详述了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行政管理艺术,其“沙拉皮”(Satrapies)制度如何有效管理广袤的地域;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如何促成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的首次大规模混合(Hellenism);以及罗马帝国如何通过其法律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与渡槽)和军事力量,构建了一个跨越地中海的稳定政治实体。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这些帝国最终因内部结构性矛盾、过度扩张和气候变化而衰落的共同模式。 第四章:欧亚大陆的互动与技术传播 重点分析了汉唐盛世与罗马/拜占庭帝国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兴衰史。本章将追踪关键技术的传播路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以及阿拉伯世界在代数、医学和天文观测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我们尤其关注伊斯兰黄金时代(约 8 世纪至 13 世纪)对古典学问的保存、整合与再创造,以及它如何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第五章:美洲与非洲的独立发展轨迹 为了避免“欧洲中心论”的偏差,本卷专门辟出章节,探讨非欧亚大陆文明的独特成就。包括中美洲玛雅城邦的数学与天文学体系、安第斯山脉印加帝国复杂的“奇普”(Khipu)记事系统及其高效的中央调配能力,以及西非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的黄金贸易网络与廷巴克图的学术中心。这些文明的路径,展示了与欧亚大陆截然不同的技术依赖和组织形态。 第三卷:全球化前夜的结构重塑(约公元 1500 年 – 公元 1900 年) 本卷探讨了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如何从根本上重塑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和社会生产力。 第六章:知识的革命与世界图景的改变 科学革命并非一次性事件,而是认知范式的系统性转变。本章细致分析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以及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冲击。我们考察了学术社团(如英国皇家学会)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以及科学方法论如何渗透到政治哲学(启蒙运动)和社会学思考中。 第七章:工业化浪潮与社会阶层的剧变 工业革命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生产力飞跃。本卷深入分析了蒸汽机、纺织机械的发明如何驱动了城市化进程,并催生出全新的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我们将考察能源(煤炭、铁)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以及由此引发的殖民扩张的新形态——帝国主义。重点分析工厂制度对时间观念、家庭结构和公共卫生带来的长期影响。 第四卷:现代性的挑战与未来的展望(公元 1900 年至今) 本卷审视了两次世界大战、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撞,以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重构。 第八章:极权与全球冲突的时代 本章分析了民族主义的激进化、两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动员机制,以及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回应而兴起的意识形态斗争。重点探讨了技术(如飞机、原子能)在冲突中的作用,以及国际体系在战后如何试图通过建立如联合国等超国家机构来维持平衡。 第九章:信息时代的扩散与新秩序的探索 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类的知识获取和交流模式。本卷分析了全球化在经济、文化上的深入推进,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全球性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分配不均和数字鸿沟。 结语: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点 《寰宇文明演进史》并非试图提供一个终极答案,而是提供一个广阔的框架,以容纳人类文明复杂多样的演进路径。我们希望读者能在宏大的时间尺度下,理解不同文明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认识到我们今日所处的数字文明,不过是人类数万年适应与创造历程中的一个最新阶段。 --- 本书特色: 跨文化比较: 避免将单一文明视为历史的唯一标尺,坚持多中心视角。 技术与社会关联: 深入探讨技术变革如何驱动或阻碍社会结构演变。 史料的整合: 融合了考古学、人类学、经济史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叙事的连贯性: 即使跨越数千年,也努力在不同文明间寻找思想和物质的隐秘关联。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此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不再是教科书上模糊的画像,而是栩栩如生的场景。作者对于建筑、艺术品与贵族生活相互影响的分析,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比如,某一特定时期流行的哥特式或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是如何被用来彰显家族的荣耀和财富,以及这些宏伟的宅邸本身如何成为一种政治宣言。书中对遗产继承法的演变及其对家族命运的决定性影响的探讨,也十分引人深思。那些世代相传的头衔和土地,究竟是福祉还是诅咒?在权力更迭的巨大风暴面前,它们是如何成为贵族们最坚固的盾牌,又在时代进步的浪潮下,逐渐成为束缚他们的枷锁。这种充满辩证法的历史观,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丰富和耐人寻味,让人在赞叹其辉煌的同时,也为其中的悲剧性宿命感到唏嘘。

评分

这部作品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让人称道的是其叙事技巧的炉火纯青。它没有采取简单的编年体结构,而是根据贵族权力演变的不同阶段,设置了若干个引人入胜的“焦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对某一关键王位继承危机时期,不同家族之间的暗流涌动和外交斡旋的描述,简直可以媲美最精彩的谍战小说。作者对于原始文献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既能准确引用,又能将其巧妙地融入现代读者的理解框架中,避免了生硬的学术腔调。我特别喜欢它探讨贵族身份认同转变的部分——当传统军事职能逐渐弱化,贵族如何通过文化品味、慈善事业和政治游说来巩固其社会地位。这种对“身份重塑”的深刻洞察,使得整本书的立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家族史范畴,上升到了对社会结构韧性的探讨。

评分

老实说,我对这类题材通常持保留态度,总担心会陷入枯燥的年代记和头衔罗列中。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令人惊喜的方式吸引了我。它巧妙地将宏观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体生活交织在一起,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沉闷。作者似乎对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有着近乎病态的关注,从他们的衣着、饮食、狩猎活动到教育体系,乃至他们私下里的娱乐消遣,都有着详尽而有趣的描述。特别是关于中世纪晚期庄园生活的描写,那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式图景与底层人民的艰辛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对阶级固化的残酷性有了直观的认识。我仿佛能闻到古老城堡里壁炉燃烧的木柴味,能听到宴会上悠扬的鲁特琴声。这本书的细节丰富到让人觉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很难描摹得如此逼真的。它成功地将“历史”从书本的二维平面提升到了有血有肉的三维空间。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佳作,绝不适合抱着速读心态去翻阅。它对英国贵族阶层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整个演化脉络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但其深度和广度让人难以置信。我个人对其中关于贵族与议会权力制衡的章节最为着迷。作者清晰地梳理了贵族院(House of Lords)是如何从一个单纯的王室顾问团,一步步演变成拥有立法否决权的机构,以及这一过程如何与王权的兴衰紧密相连。书中不仅描述了“发生了什么”,更着重分析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如新兴的资产阶级、自耕农)对贵族特权的反弹和冲击。这种多角度的交叉叙事,使得历史的进程显得无比真实和复杂,它强迫你走出单一的贵族视角,去理解一个更加广阔和充满张力的历史舞台。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英国政治体制根源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评分

这本关于英国贵族历史的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华丽与阴谋的时代。作者的叙述笔触细腻入微,从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阶层的兴起到诺曼征服后封建制度的建立,每一步演变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尤其欣赏他对权力更迭的剖析,那些错综复杂的家族联姻、土地兼并,以及权力斗争背后的政治博弈,都被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张力。书中对具体人物的刻画也极为传神,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公爵、伯爵,他们的雄心壮志与最终的命运,都让人唏嘘不已。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查阅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礼仪规范。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像是一部宏大的社会变迁史诗,让人在叹服于贵族们昔日风光的同时,也对历史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感悟。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是其他许多泛泛而谈的通史读物所不具备的。

评分

包装很喜欢,缺货了,但是及时补上了

评分

快递快,内容有点难

评分

但是,倘若我们以结果摸索原因的民科方法去寻找日后英国贵族衰落的原因,那么早在英国贵族政体如日中天之际,就有丝丝缝隙为堤坝被洪水摧毁亲手埋下了伏笔。然而这样对历史的理解带有大量的必然性色彩,仿佛时间就应该沿着一条箭一往无前,措辞不够严谨。不如我们颠倒一下思维方式,他们的衰落或许更像修筑堤坝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不断修正历史的方向,却因为身居历史之中的缘故无法放眼整个历史长河,最终因为有限理性的局限,被始料不及的洪流淹没,最终拱手让出英国政治的主导权。

评分

包装很喜欢,缺货了,但是及时补上了

评分

贵族的存在对于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

《英国贵族史》勾勒了英国贵族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他们先从军事贵族到封建贵族、继而从封建贵族到资产阶级贵族、再从资产阶级贵族中衍变出工党贵族的基本轨迹。介绍和论证了贵族等级体制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指出了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影响。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与英国贵族密切相关的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婚姻和家庭生活、贵族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10多年前,千禧年之交,英国贵族真正体会到“世界末日”的感觉,1999年1月20日,英国工党政府公布了旨在取消世袭贵族在议会上院中的世袭席位的改革计划要点。2006年6月28日,英国上院首次举行议长选举。此举打破了英国上院已经延续了六百多年的贵族传统,主持人不再由首相直接任命的内阁要员大法官兼任。2010年春,又一份上院改革方案问世:704人的上院,将由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所取代。在千禧之交的2000年,针对英国贵族的“末日”,我们及时推出了了《英国贵族史》,对英国贵族的兴衰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这次修订,根据新的情况做了补充,增添了贵族婚姻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分析。

评分

给小孩子买的 她自己有兴趣 给小孩子买的 她自己有兴趣 给小孩子买的 她自己有兴趣 给小孩子买的 她自己有兴趣

评分

好书

评分

想买很久了,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