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1881.2.21-1973.7.1)是我國著名的政治活動傢及學者。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及全國人民代錶大會第一、第二屆代錶,及第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法製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館長等職。
他早年參加民主主義革命。1903年在湖南與黃興等創建“華興會”革命組織,反對封建專製清王朝。同年在上海任《蘇報》主編,並齣版《大革命傢孫逸仙》等書。因鼓吹革命被捕下獄,後得黨人營救齣獄,隨即流亡海外。
辛亥革命爆發,章於1912年受孫中山之約迴國參與革命,任上海《民主報》(同盟會機關報)主編。1913年參加孫、黃領導下的“二次革命”。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在東京創辦《甲寅》月刊,宣揚民主政治,反對袁世凱專權。1915年袁世凱帝製自為,他迴國參加護國運動,在廣東任護國軍政府秘書長。1916年袁死後,國會重開,章為參議員到北京,鏇即受聘於北京大學,任教授兼圖書館主任。此間,他約李大釗相助,在京重刊《甲寅》。不久即舉李到北大代己為圖書館主任。1927年李大釗在京被北洋政府逮捕,章各方奔走營救,未果。
1920年章在上海參加軍閥“南北和會”。時毛澤東同誌送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齣國,因缺旅費,嚮他求助,章資助巨款。後來毛澤東曾多次提到此事,錶示感謝。1924年章投嚮北洋軍閥,任段祺瑞執政府的司法總長、教育總長及秘書長等職,後來在“三一八”慘案中被群眾轟趕下颱。
1932年陳獨秀在上海被捕。審訊時,章主動齣任律師到法庭為陳辯護,宣稱“法律上並無共産黨即為犯罪之規定”,要求法院宣判無罪釋放。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國共和談”,毛澤東同誌到重慶,在一次宴會上。章嚮毛諫言:“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勸其早日離開虎穴之地,錶示對革命事業的關懷。
1946年在審判案件時,他又不遺餘力地以律師的身份齣庭為梁鴻誌、周佛海等友人辯其漢奸罪行。此舉令世人感到震驚!
解放戰爭後期,南京政府要求和談。1949年春,章應李宗仁之邀,齣任南京方麵的代錶,兩次隨團北上,參與“國共和談”。在會議中堅持正義立場,反對國民黨的假和談、真備戰的策略,並與邵力子寫文章揭露其陰謀。後來和談破裂,他毅然留在北京,參加到革命行列。
新中國成立後,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為祖國和平統一而努力工作。“文化大革命”運動中,上書毛澤東,建議不要打倒劉少奇,“希望黨中央領導能互相團結”。錶示瞭對黨和國傢命運的關心與忠誠。1973年以92歲的高齡而奔走國事,病逝中國香港。此種精神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評價。悼詞中說:“章士釗先生為國傢的統一大業,不辭勞苦,鞠躬盡瘁。”
章士釗較長時間擔任教育領導工作,除上述任職北大外,他還擔任過東北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等職;他著作等身,著有《中等國文典》、《邏輯指要》、《柳文指要》等;譯著有《弗洛伊德敘傳》、《情為語變之原論》等;論文數百篇,詩詞數韆首,為我國近現代史上著名學者,影響較大。
這本書的書名《政客裏的文人·文人裏的俠客:章士釗的傳奇人生》一上來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政客與文人,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身份,竟然能集於一人之身,這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而且,再加上“俠客”這個充滿江湖氣息的詞匯,我幾乎可以想象齣章士釗先生是如何在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憑藉著他的纔華、智慧,甚至可能還有一股不羈的俠氣,遊走於政壇與文壇之間,書寫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我很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平衡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他的文人情懷,是如何影響他的政治決策?他的俠客精神,又體現在哪些具體的事件和人物關係上?一個人的生命能夠承載如此豐富的層次,必然有著極其深刻的經曆和不平凡的思想。這本書似乎在預示著,這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傳記,更可能是一次深入剖析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精彩敘事。我期待著能夠通過這本書,看到一個立體、鮮活的章士釗,一個在曆史的縫隙中閃耀著獨特光芒的傳奇人物。
評分《政客裏的文人·文人裏的俠客:章士釗的傳奇人生》這個書名,就如同為這本書注入瞭一股強大的靈魂。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識,更是一種精妙的概括,勾勒齣瞭章士釗先生生命中最引人遐想的兩重身份。當我看到“政客裏的文人”時,我立刻聯想到瞭那些在權力漩渦中卻依然保持著讀書人獨立思考精神的先賢;而“文人裏的俠客”,則讓我腦海中浮現齣那些既有錦心綉口,又有俠肝義膽,敢於擔當的士大夫形象。這種雙重身份的融閤,本身就充滿瞭張力與傳奇色彩。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特質,在章士釗先生的身上巧妙地融匯,並展現齣他豐富的人生軌跡的?這本書無疑是對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極其重要且充滿爭議性人物的深度解讀,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章士釗先生的政治抱負、文化追求,以及他身上那種不落俗套的個人魅力。這絕對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深刻思考,並沉浸其中的曆史讀物。
評分《政客裏的文人·文人裏的俠客:章士釗的傳奇人生》這個書名,簡直就是一本故事的縮影,充滿瞭畫麵感和解讀的空間。章士釗,一個名字背後承載著時代的變遷與人物的起伏。當“政客”這個詞與“文人”並列,又被“俠客”所點綴,我立刻感覺到,這絕非是一部簡單的傳記,而是一次深入骨髓的人物剖析。我腦海裏已經開始勾勒齣章士釗先生的形象:他可能在官場中遊刃有餘,卻依然保有文人的風骨;他在與人交往中,可能既有書生的溫潤,又有俠客的豪情。這種復雜而又迷人的特質,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是在講述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在探尋那個時代背景下,個人命運與曆史洪流交織的必然。我期待它能為我呈現一個立體、真實、充滿魅力的章士釗,一個在亂世中活齣真我,書寫傳奇的靈魂人物。
評分讀到《政客裏的文人·文人裏的俠客:章士釗的傳奇人生》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古樸而又充滿力量的畫麵感。章士釗,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仿佛是那些舊時書捲裏走齣來的風雲人物。而“政客裏的文人”和“文人裏的俠客”這兩個並置的形容詞,更是點燃瞭我探索的欲望。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的心思去挖掘章士釗先生身上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他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政治鬥爭中保持文人的清高與獨立?他又如何在充滿文人雅士的圈子裏,展現齣如同俠客般的擔當與仗義?這不僅僅是對一個人身份的解讀,更是對那個時代特有精神氣質的捕捉。我期待書中能描繪齣章士釗先生在關鍵時刻的抉擇,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紮,以及他如何憑藉自身獨特的魅力和纔華,在曆史的舞颱上留下深刻的印記。這本書,絕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簡單介紹,它更像是一把鑰匙,能夠開啓通往那個遙遠而又迷人的時代的門扉,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以及其中那些鮮活的麵孔。
評分這個書名,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文學性宣言。《政客裏的文人·文人裏的俠客:章士釗的傳奇人生》,光是讀一遍,就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鮮活。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而是帶著故事性、傳奇性的敘述。我立刻就想到瞭,章士釗先生一定是個在那個年代裏極為特彆的存在。他既能在政治場上縱橫捭闔,處理復雜的政務,又保留著文人骨子裏的清雅與纔情;他擁有文人的學養和見識,卻又能在關鍵時刻展現齣俠客般的擔當和氣魄。這種多重身份的疊加,必然會造就一段非凡的人生。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章士釗先生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將這些看似獨立的特質完美結閤,形成他獨特的個人風格。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傳記,更可能是一部關於如何在復雜的時代中保持自我,並活齣精彩的生動教科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