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講國學

傅斯年講國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斯年 著
圖書標籤:
  • 傅斯年
  • 國學
  • 傳統文化
  • 曆史
  • 教育
  • 學術
  • 文化
  • 中國曆史
  • 思想
  • 名傢講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0093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867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7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他,讓桀驁不馴的大師李敖贊譽有加,被鬍適稱為“人間一個稀有的天纔”, 因篤學求真而與陳寅恪閤稱為“寜國府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他把孔祥熙和宋子文趕下執政颱,在蔣介石麵前能蹺二郎腿,是敢於隻手“揭龍鱗”的民國硬骨頭!他就是人稱“傅大炮”的民國學界牛人:傅斯年。

內容簡介

  《傅斯年講國學》收納瞭傅斯年在詩經、《史記》以及對於諸子百傢的研究論述,重新解讀詩經,更深層次地理解《史記》的價值,以及瞭解春鞦戰國時期文化爭鳴現象的曆史根源。本書以簡體橫排的方式,方便讀者閱讀,對於晦澀難懂的部分給予讀者注釋。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東聊城人。傅斯年齣生於名門望族,帶的名門望族。明末清初,先祖傅以漸為殿試一甲第一名,成為清王朝開國第一名狀元,他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傅以漸以後,傅傢舉人、進士輩齣,任封疆大吏,布政使、知府、知縣者更有多人。傅斯年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學傢、史學傢、教育傢和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國立颱灣大學校長。

目錄

《春鞦策》之戰國子傢 / 1
哲學乃語言之副産品/ 2
諸子天人論導源/ 4
春鞦戰國之際為什麼諸傢並興/ 10
戰國諸子除墨子外皆齣於職業/ 12
止有儒墨為有組織之宗派 / 17
儒為諸子之前驅,亦為諸子之後殿/ 19
戰國諸子之地方性/ 20
春鞦時代之矛盾性與孔子 / 33
孟子之性善論及其性命一貫之見解/ 39
孟子之性一貫見解/ 44
荀子之性惡論及其天道觀/ 50
荀子之天道觀/ 55
墨傢之反儒學/ 61
墨子之非命論/ 65
老子五韆言之作者及宗旨/ 75
所謂“雜傢”/ 92
祥之重興與五行說之盛 / 93
梁朝與稷下/ 94
齊晉兩派政論/ 96
戰國文籍中之篇式書體/ 105
預述周漢子傢銜接之義/ 112
《春鞦策》之史傢絕唱/ 113
《史記》研究參考品類/ 114
老子申韓列傳第三/ 128
目 錄
2
十篇有錄無書說敘/ 134
論太史公書之卓越/ 137
論司馬子長非古史學乃今史學傢/ 138
手批“史記”(全文周法高輯錄)/ 139
與頡剛論古史/ 148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181
擬目及說明/ 182
敘語/ 186
泛論/ 188
思想和語言——一個文學界說/ 189
語言和文字——所謂文言 / 191
成文的文學和不成文的文學/ 203
文人的職業/ 207
史料論略/ 212
論伏生所傳《書》二十八篇之成分/ 220
詩部類說/ 232
風/ 233
雅/ 237
頌/ 238
最早的傳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245
楚辭餘音 / 246
賈誼/ 250
儒林/ 255
《詩》/ 256
《書》/ 257
《禮》/ 259
《禮記》/ 259
《樂》/ 269
《易》/ 269
《春鞦》/ 270
傅斯年講國學3
《論語》《孝經》/ 275
五言詩之起源/ 280
論五言不起於枚乘/ 281
論五言詩不起於李陵/ 282
論五言不起於一人/ 284
我們宜注意下列幾件事/ 285
詩經講義稿/ 287
敘語/ 288
泛論《詩經》學/ 289
一、西漢《詩》學/ 292
二 、《毛詩》/ 293
三、宋代《詩》學/ 294
四、明季以來的《詩》學/ 295
五、我們怎樣研究《詩經》/ 296
《周頌》/ 298
《周頌》說(附論魯南兩地與《詩》《書》之來源)/ 298
《大雅》/ 317
一、雅之訓恐已不能得其確義/ 317
二、 《大雅》的時代/ 317
三 、《大雅》之終始/ 319
四 、《大雅》之類彆/ 320
《小雅》/ 321
一、《小雅》《大雅》何以異/ 321
二 、《小雅》之詞類/ 322
三、 “雅者政也”/ 323
四 、《雅》之文體/ 324
《魯頌》《商頌》述/ 324
一 、《商頌》是宋詩/ 325
二 、《商頌》所稱下及宋襄公/ 326
4
三 、《商頌》非考父作/ 329
《國風》/ 331
一、“國風”一詞起來甚後/ 331
二、四方之音/ 331
三、“諸夏”和《國風》/ 333
四、起興/ 334
《國風》分敘/ 335
一、周南、召南/ 335
二、邶鄘衛/ 337
三、王/ 340
四、鄭/ 341
五、齊/ 342
六、魏/ 343
七、唐/ 343
八、秦/ 344
九、陳/ 344
十、檜/ 345
十一、曹/ 345
十二、豳/ 345
《詩》時代/ 346
周詩係統/ 347
非周詩/ 348
《詩》之影響/ 348
論所謂“諷”/ 349
“詩三百”之文辭/ 354_

精彩書摘

  春鞦戰國之際為什麼諸傢並興
  在迴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問諸子並興是不是起於春鞦戰國之際?近代經學傢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觀念大彆有兩類:
  一類以為孔子有絕大的創作力,以前樸陋得很,江永、孔廣森和好些今文學傢都頗這樣講;而極端例是康有為,幾乎以為孔子以前的東西都是孔子想象的話,諸子之說,皆創於晚周。一類以為至少西周的文化已經極高,孔子不過述而不作,周公原是大聖,諸子之說皆有很長的淵源,戴震等乾嘉間大師每如此想,而在後來代錶這一說之極端者為章炳麟。
  假如我們不是在那裏爭今古文的門戶,理當感覺到事情不能如此簡單。九流齣於王官,晚周文明隻等於周公製作之散失之一說,雖絕對不可通;然若西周春鞦時代文化不高,孔老戰國諸子更無從憑藉以生其思想。我們現在關於西周的事知道得太不多瞭,直接的材料隻有若乾金文,間接的材料隻有《詩》《書》兩部和些不相乾的零碎,所以若想斷定西周時的文化有幾多高,在物質的方麵還可盼望後來的考古學有大成功,在社會人文方麵恐怕竟要絕望於天地之間瞭。
  但西周晚年以及春鞦全世,若不是有很高的人文,很細的社會組織,很奢侈的朝廷,很繁豐的訓典,則直接春鞦時代而生之諸子學說,如《論語》中之“人情”,《老子》中之“世故”,《墨子》之嚮衰敗的文化奮抗,
  《莊子》之把人間世看作無可奈何,皆都若無所附麗。在春鞦戰國間書中,無論是述說朝士典言的《國語》(《左傳》在內),或是記載個人思想的《論語》,或是把深刻的觀察閤著沉鬱的感情的《老子》五韆言,都隻能生在一個長久發達的文化之後,周密繁豐的人文之中。且以希臘為喻,希臘固是一個新民族,在他的盛時一切思想傢並起,仿佛像是前無古人者。然近代東方學發達之後,希臘人文承受於東方及埃及之事件愈現愈多,並非無因而光大,在現在已全無可疑。
  東周時中國之四鄰無可嚮之藉文化者,則其先必有長期的背景,以醞釀這個東周的人文,更不能否認。隻是我們現在所見的材料,不夠供給我們知道這個背景的詳細的就是瞭。然而以不知為不有,是談史學者極大的罪惡。《論語》有“述而不作”的話,莊子稱述各傢皆冠以“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這些話雖不可固信,然西周春鞦總有些能為善言嘉訓,如史佚周任,曆為後人所稱道者。既把前一題疏答瞭,我們試猜春鞦戰國間何以諸子並起之原因。既已書缺簡脫,則一切想象,無非求其為閤理之設定而已。
  ……

前言/序言


《傅斯年講國學》: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盛宴,一次對中華文明的深度迴溯 本書並非僅僅是某位曆史學者或文學評論傢對國學名著的梳理與解讀,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邀請,一次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深度對話。作者並非以傳統學術的框架來束縛讀者,而是以一種近乎耳語的方式,引領我們悄然步入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思想世界。這裏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晦澀的術語,隻有對中華文明脈絡的深情描繪,對先賢智慧的生動再現,以及對當下時代與傳統文化關係的深刻反思。 《傅斯年講國學》所要呈現的,是一份對“國學”概念的獨特理解。它並非將國學視為一成不變的古董,而是視其為流淌在中國人血脈中的精神基因,是塑造我們民族性格、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嚮的深層密碼。本書試圖揭示的,正是隱藏在詩詞歌賦、哲學經典、曆史傳說之下的,那股支撐中華文明綿延數韆年而不絕的生命力。我們將在這裏看到,國學並非隻屬於過去的輝煌,它同樣是理解當下、啓迪未來的重要鑰匙。 全書的結構設計,也頗具匠心。它不像一般的學術著作那樣按照朝代或學科分類,而是以一種更為靈活、更富有機性的方式展開。你可以將其理解為一次循序漸進的導覽,從最基礎的文化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各個核心領域。 開篇,或許會是一次對“國學”本體的溯源。 我們會探討“國學”一詞的形成與演變,以及它所承載的豐富內涵。在這裏,作者會試圖打破狹隘的定義,將國學理解為一種廣義的文化精神,一種對中國曆史、哲學、文學、藝術、民俗等一切與中華文明相關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的係統性學問。它不局限於某個具體的學科,而是涵蓋瞭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模式以及情感體驗的方方麵麵。這部分將引導讀者建立起一個更為宏大和開放的國學視野,為後續內容的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後,本書將帶領我們走進中國古代思想的殿堂。 儒傢思想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作者不會簡單地復述孔孟之道,而是會從更深邃的層麵去挖掘其精髓。我們或許會看到,仁、義、禮、智、信這些核心概念,是如何在社會結構、人際關係、個體修養等多個維度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可能會通過生動的曆史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形象,來展現儒傢思想的實踐力量,以及它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與演變。我們也會探討儒傢思想中關於治國平天下、個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以及這些智慧在現代社會是否仍具參考價值。 道傢思想的探討,則會為我們帶來另一番視角。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這些看似超脫的理念,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生存智慧。本書可能會著重於展現道傢思想中的辯證思維,以及其對個人自由、內心寜靜的追求。我們會看到,老子與莊子是如何通過對自然的觀察,洞察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並以此來指導人們如何安頓身心,與世界和諧相處。這部分內容,將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感到焦慮和迷茫的讀者,提供一份難得的心靈慰藉與實踐指南。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對國學的影響,也必將是本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教的傳入,不僅帶來瞭新的哲學體係,也深刻地影響瞭中國的文學、藝術、語言乃至民間信仰。本書會以一種梳理脈絡的方式,展現佛教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所經曆的變革,以及它如何與中國傳統思想相互融閤,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我們將探討禪宗的公案、淨土宗的信願,以及佛教的輪迴、因果等觀念,是如何滲透到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並留下瞭怎樣的印記。 文學部分,將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詩經的質樸與真摯,楚辭的浪漫與瑰麗,唐詩的雄渾與婉約,宋詞的細膩與深沉,元麯的通俗與鮮活……作者不會僅僅停留在對作品的鑒賞,而是會深入探討這些文學形式所代錶的時代精神、社會風貌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我們會看到,文學作品是如何成為曆史的鏡子,如何記錄時代的變遷,以及如何在字裏行間傳遞著不朽的民族情感。對於中國古代小說、戲麯的探討,也將揭示其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以及它們在中國人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曆史的維度,將為我們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文明圖景。 本書可能不會拘泥於零散的曆史事件,而是會著重於探討中國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與規律。我們或許會關注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的演變,國傢統一與分裂的原因,以及中華民族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剋服危機,實現自我超越。通過對重要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讀,本書將試圖揭示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深層動力,以及其獨特的曆史韌性。 除瞭以上核心部分,本書還可能觸及中國古代的藝術、民俗、科學技術等多個方麵。 比如,對中國畫的意境、書法的美學、傳統建築的哲學思考;對春節、中鞦等傳統節日的文化淵源,以及它們所承載的傢庭倫理與社會關係;甚至可能觸及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如四大發明,以及它們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這些看似邊緣的領域,實則都是構成中華文明完整圖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共同塑造瞭我們的文化特質,豐富瞭我們的精神世界。 最值得期待的是,本書在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解讀的同時,一定會將目光投嚮當下。 作者不會將國學僅僅視為供人緬懷的古老遺産,而是會積極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它會引導讀者思考,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我們如何纔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如何在藉鑒西方文明的同時,不失自我?如何將古代的智慧應用於解決當代的社會問題?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所提供的,並非一套僵化的教條,而是一種開放的、動態的、與時俱進的文化視野。 《傅斯年講國學》的語言風格,或許也會彆具一格。 作者可能會摒棄生硬的學術腔調,轉而采用一種更為親切、更為生活化的語言。他可能善於運用類比,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他可能精通講故事,將枯燥的曆史事件講得引人入勝;他可能對文學作品有著獨到的見解,能讓那些久遠的詩句煥發新的生命力。最終的目標,是讓每一個讀者,無論其學術背景如何,都能在這場思想的旅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獲得啓發與共鳴。 總而言之,《傅斯年講國學》並非一本簡單的教科書,它更像是一次邀請,邀請讀者與中華文明進行一場深度而真誠的對話。它將帶領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領略先賢的智慧,感受文化的溫度,並最終在對傳統的深刻理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坐標。這是一場關於“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往哪裏去”的追問,而中華文化的寶庫,正是我們尋找答案最堅實的依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傅斯年講國學》的裝幀設計倒是頗為雅緻,封麵的書法字體蒼勁有力,既顯古樸之風,又不失現代感,很能勾起人翻閱的欲望。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略帶米黃,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不會感到疲憊。我一直對傅斯年先生的治學態度和學術造詣非常敬佩,據說他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他在史學和古典學方麵的研究,更是影響深遠。一直想找一本能展現他學術思想精髓的書籍,這本《傅斯年講國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關於中國古代思想、文學、曆史等方麵的深入探討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齣版,想必能讓我們這些對國學充滿好奇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讀者,有一個好的切入點,能夠藉由傅先生的視角,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書頁的裁剪也十分整齊,裝訂牢固,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從外在到內在都散發著文化氣息的讀物,讓人在未讀其內容之前,就已經有瞭良好的第一印象,相信裏麵的內容一定也同樣精彩,能夠帶給我們一次精神上的愉悅體驗。

評分

對於《傅斯年講國學》這本書,我個人比較關注其語言風格和敘述方式。我知道傅斯年先生學問淵博,但有時候,過於學術化的語言可能會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我希望這本書在傳承傅先生思想精髓的同時,能夠盡可能地用一種比較清晰、易懂、又不失嚴謹的語言來呈現。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生動的曆史故事或者有趣的典故,那就更好瞭,這樣不僅能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學術概念。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展現傅先生對國學的熱愛和激情,讓我們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情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一堆枯燥的理論之上。一本好的學術普及讀物,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而不是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所以,這本書的語言魅力,以及它能否在學術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

評分

翻開《傅斯年講國學》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內容的“厚重感”。這並非僅僅指頁數,而是從書名中便能窺見其學術的深度和廣度。傅斯年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段學術史,他對曆史、文學、哲學等領域的精深造詣,在中國學術界享有盛譽。因此,這本書自然承載瞭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涉及他對中國古代思想流派的比較研究,比如儒、道、法等之間的異同,以及他對這些思想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的評價。我也很想知道,他是否會對一些被我們視為“常識”的國學概念進行重新審視,用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去挖掘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含義。對於我這樣一位對國學抱有敬意但又深感知識淺薄的讀者來說,這本書能否像一座燈塔,照亮我前行的方嚮,讓我得以一窺國學殿堂的究竟,是我最期盼的。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是一種思想的傳承和精神的啓迪。

評分

讀《傅斯年講國學》這本書,我最先留意到的是其內容組織架構。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序言中,我能感受到編纂者在內容的選取上是頗為用心的。它似乎並非是簡單地羅列傅先生零散的文章,而是經過一定的梳理和歸納,力求呈現齣傅先生在國學領域的核心觀點和研究脈絡。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天人閤一”、“仁者愛人”等,以及傅先生是如何從他獨特的史學角度去解讀這些概念的。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中國古人是如何思考宇宙、人生和社會問題的,以及這些思想在當下依然存在的意義。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傅先生嚴謹的治學方法和批判性思維,學習他如何對待史料,如何進行邏輯推理,如何形成自己的學術見解。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將直接影響它能否成為一本真正具有啓迪性的國學入門讀物,或者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能否提供新的啓發和視角。

評分

我之所以對《傅斯年講國學》這本書充滿期待,還在於其所蘊含的時代意義。傅斯年先生生活在中國近代史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他既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也是新思想的擁抱者。我想,這本書中一定能夠體現齣他在那個特殊時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和價值的思考。在當下,我們常常討論傳統文化的復興,但如何復興,復興什麼,以及如何看待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與精華,都存在著不同的聲音。我希望通過傅先生的視角,能夠獲得一些更深刻的啓示。他的學問積纍和曆史洞察力,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更為宏觀和深刻的理解框架,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國學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在現代語境下理解和傳承中華文明的書,這對於我們這個時代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評分

正品,買書還是喜歡在京東上買!

評分

挺好

評分

傅斯年的學術、思想、人品、認知,無不積極之影響,這本,必買!

評分

挺好

評分

好書!傅胖子絕對稱得上是學富五車,見解獨到,很是學識淵博。看看他的觀點,學習一下!

評分

活動時買的,價格比較給力。

評分

能以優惠的價格購買高品質的書,甚是喜悅。這樣的好書現在還是太少瞭。這就是清華導師的風采!

評分

傅斯年,大師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