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斗、阴谋、鲜血、爱恨??????哈里·西德博特姆叩击人心的作品。
◆史诗巨作的里程碑式作品,角斗士风格创作的英雄主义赞歌。
◆战争场面恢弘壮烈,情节扣人心弦。
哈里·西德博特姆(Harry Sidebottom),英国作家、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代表作为《罗马战士》系列小说。他目前正在创作新的系列小说《恺撒大帝的王座》,其中第一卷《铁与锈》已于2014年出版。
毛伟,毕业于辽宁大学,先后就职于大型外企公司,如在IBM(大连)担任英日翻译项目经理等,并致力于大型图书翻译工作,主要译作有《天使岩》等。
序 幕
第一部 河岸指挥官
第二部 代理总督
第三部 御前随侍
尾 声
附 录
致 谢
幼发拉底河和帕米拉城之间的叙利亚沙漠
他们疲于奔命。进入沙漠的第一天,只要他们的马还走得动,行军就没有停下来。沙漠中的这支孤军看不到任何敌人的踪迹。那天晚上在军营里,疲惫的他们温和地交谈着,谈话里透着星星点点的乐观,但是这点仅有的乐观在第二天早上就被粉碎得一干二净。
他们在爬上一个小沙丘时,指挥官马库斯?克洛迪乌斯?巴利斯塔将自己的马拽到一边去,让其他十三名骑兵和一匹驮运物资的马先走。他回头望了望身后走过的路。这时太阳还没有出来,但阳光已经开始驱逐漆黑的夜,慢慢地太阳升起来,在光芒四射的半个太阳的照耀下,远方出现了一柱尘埃。
巴利斯塔注视着这一景象,那柱灰尘浓密且孤单。它径直地升腾上去,直到上面的一股微风将它往南吹,尘埃就随之消散了。在平坦而单调的沙漠里,判断距离总是很难。那柱灰尘应该有四五英里远,远到看不清楚是由什么扬起来的。巴利斯塔心里清楚地知道,那是一支军队。能进到这么深的沙漠,肯定是一支骑兵;骑着马或者骆驼,或者马和骆驼兼而有之。距离还是太远,无法估计出对方的人数,但是能扬起那么大片灰尘的一支军队,人数肯定不止巴利斯塔队伍的四五倍。那柱灰尘没有偏向左边,也没有偏向右边,而是笔直地升起,这就说明这支军队在跟着他们。巴利斯塔的心悬在半空,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敌人正在追赶他们,一支人数众多的萨珊王朝的骑兵正在慢慢逼近。
巴利斯塔环顾四周,发现手下都停了下来。有的盯着巴利斯塔,有的盯着那片灰尘形成的云。巴利斯塔不去理会他们,看到开阔的沙漠有着略微起伏的沙丘,沙子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锐利的、暗褐色的小石子。这些石子背后很可能藏着无数的蝎子和蛇,就连一个人都无法藏身,更别提十四个骑兵和十五匹马了。
巴利斯塔骑着马转身,走向队伍中央的那两个阿拉伯人。
“快马加鞭地走,要多久才能骑到山里?”
“要两天。”女孩芭思希芭毫不迟疑地答道。芭思希芭的父亲是一个商队的护商使者。在世时,带她走过这条路。巴利斯塔信任芭思希芭的判断,他随后又看了一眼另一个阿拉伯人。
“今天或明天。”雇佣兵哈杜达说道。
图皮奥是巴利斯塔之前率领的军队里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罗马军官。他骑着马慢慢来到了他们旁边。图皮奥的马具挂满了铃铛,叮当作响。
“要两天才能进山?”巴利斯塔问道。
奥图皮夸张地耸了耸肩。“这还得看马的脚力、敌军的状态和神的意愿。”
巴利斯塔点了点头,手扶着马鞍,脚踏着马镫站了起来。他从左到右扫了一眼这队骑兵。这次,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巴利斯塔身上。
“那些畜生在跟着我们,他们人多势众,但是别以为光凭人多就能追上我们。他们离我们至少有五英里远,再有两天,我们就进山了,进山之后我们就安全了。”巴利斯塔不用看都能感觉到,图皮奥和那两个阿拉伯人的不以为然。他冷冷地看了一眼,示意他们闭上嘴。“再有两天我们就安全了。”巴利斯塔重复道。他又从左到右看了一眼这队人马,这次再没有人说话。
谨慎且平静的巴利斯塔慢慢地骑着马走到队列最前面,他举起手,示意部队继续往前走,很快他们又骑着马跑了起来。
在身后,太阳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起伏的沙丘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而沙丘之间的点点阴影却如墨汁一般黑暗。骑行时,人和马的影子被太阳拉得很长,仿佛在徒劳无功地试图超赶他们。
身后,敌人扬起的灰尘还未散尽,巴利斯塔自己的队伍就出事了,马匹的嘶吼声、石头的撞击声接连传出。马鞍上的巴利斯塔转身向后看:一个骑兵人仰马翻,地上胡乱散落着马具,骑兵滚向一旁,马一动不动。骑兵一只手扶着脑袋,跪在地上。马努力地想站起来,因为疼痛,发出像人一般的吼叫声,之后又倒下去了。它的前腿断了。
巴利斯塔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去看追兵扬起的灰尘,向军队迅速地发出了号令。他从马身上跳了下来,看到那匹受伤的马,决定先把马背上的东西卸下来。过去十五年来一直是巴利斯塔侍卫的希伯尼安人马克西姆斯温柔地哄诱着马,让它站起来。他一边讲着自己故乡的岛屿方言,和蔼地对马说着话,一边解下了马鞍,引着马走到路边去。这匹可怜的马用三条腿跳着,信任地跟着他走。
巴利斯塔转过头去,仆人卡尔加库斯正在将粮食和补给从一匹马身上卸下来。这个上了年纪的喀里多尼亚人过去一直是巴利斯塔的父亲的奴隶。从巴利斯塔在北方丛林里度过的童年时代起,卡尔加库斯就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现在,他丑陋的脸上带着恶狠狠的表情,正在把粮食平均地分到其他骑兵的马上。他嘴里嘟囔着,把带不走的粮食整齐地放在地上,带着欣赏的神情打量了一会儿,然后把上衣拉起来、裤子脱下去,在那堆粮食上撒了一泡长长的尿。“希望那帮萨珊杂种会觉得好吃。”他说道。虽然大家处于极度疲惫和惊恐的状态,但也许正因为这样,几个骑兵笑了起来。
马克西姆斯回来了,他看上去很干净,表情也很镇静。他捡起马鞍,放在那匹驮货的马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带子绑紧。
巴利斯塔走到摔倒的骑兵身边,他正在努力地坐起来。那个叫作德米特里厄斯的奴隶男孩正在处理骑兵额头上的伤口。巴利斯塔心想,如果这个骑兵不是这么英俊的话,年轻的德米特里厄斯肯定不会这么热心的,然后巴利斯塔对自己的这一想法感到生气,他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件事。巴利斯塔和德米特里厄斯一起把那个骑兵扶了起来。“没事,我没事”,尽管骑兵一直这样说,他们依然坚持把他扶到了之前那匹驮货的马上。
巴利斯塔和其他人都重新上马了。这次他一定要看下追兵扬起的灰尘了。那柱灰尘明显更近了。巴利斯塔打了个手势,大家动身前行,在经过那匹马躺着的地方,漫延开的深红色动脉血形成的血泊上面有一层淡粉色的泡沫,那是处在气管被割开的绝望之中的那匹马想要去呼吸而留下来的痕迹。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在贴着地面慢跑,马开始大口喘气的时候,巴利斯塔会下令停下来,给马喝一点水,再喂它们吃些东西,比如浸泡在酒里的面包,而这酒也是掺了水的。然后他们会牵着马步行一会儿,马歇够了,他们再疲惫地跨上马鞍。就这么重复着,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他们尽可能快地赶路,将马的体力逼到了极限,已经透支的马总会惹出一些意外。然而每一次巴利斯塔回头看时,尚未谋面的敌人扬起的那柱灰尘总是又逼近了一点点。
在一次牵着马步行中,芭思希芭牵着马走到了巴利斯塔旁边。当哈杜达立刻出现在巴利斯塔的另一边时,巴利斯塔并不感到意外。这个阿拉伯雇佣兵脸上有着神秘莫测的表情。巴利斯塔心想,真是个善妒的杂种。
他们一言不发地步行了一会儿。巴利斯塔看着芭思希芭,她长长的黑发上有尘土,高高的颧骨上也蒙着一层灰。巴利斯塔用余光注视着芭思希芭的一举一动,最后目光落在了她起伏的胸部。芭思希芭身上的男式行军外套并没有遮住坚挺的胸部。这使得巴利斯塔不禁想起了上次看到芭思希芭双乳时的情景:浑圆的橄榄色的双乳,黑黑的乳头。巴利斯塔心想,神啊,我肯定是疯了,我们现在是在地狱般的沙漠上被敌军追赶,而我心里惦记的却是这个姑娘的奶子。但是神啊,欲望之主啊,她那对奶子真是漂亮。
“啊,你说什么?”巴利斯塔突然意识到芭思希芭在对他说话。
“我说,你为什么要对大家撒谎?”芭思希芭压低了声音。马具咯吱作响,脚步声沉重,人和马都在吃力地呼吸,其他人无从听到她说的话。“你来过这里的,你知道,即使我们进到山里也不会安全,山里只有一条路。如果我们在身后留下走过的痕迹,他们还是能够继续追赶我们。”
“有时候,谎言之后就是真相。”巴利斯塔笑了。他觉得头晕乎乎的,这感觉很奇怪。“忒修斯从阿里阿德涅手里拿到了一个线团,这帮助他在杀死人身牛头怪弥诺陶洛斯之后,走出迷宫。忒修斯许诺会娶她,但是后来在纳克索斯岛却抛弃了她。如果忒修斯没有撒谎的话,阿里阿德涅就不会嫁给酒神狄俄尼索斯了,那么忒修斯就不会有一个叫作希波吕托斯的儿子,而欧里庇得斯就写不出那个人的悲剧了。”
思希芭和哈杜达都没有说话。他们俩都带着古怪的神色看着巴利斯塔。巴利斯塔叹了口气,然后开始解释道:“如果我告诉了他们实话,就是那些波斯人可能会在我们进山之前追上并杀死我们,而即使我们进山,他们还是可能会杀死我们,那么他们可能就放弃了,一切都终结了。我骗了他们,是给了他们继续前进的希望,如果我们进到山里找到了藏身之处呢?这都是说不准的事。”
哈杜达仔细考虑着这个问题。巴利斯塔和芭思希芭保持沉默。这个阿拉伯雇佣兵曾为巴利斯塔的父亲效力过很长时间。他们都知道,他的判断一般很准。
“进山后不远有个阿蒙神之角,那个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
巴利斯塔示意,该骑上马继续赶路了。拖着疲惫的身体上马时,他斜着身子轻声对哈杜达说:“快到阿蒙神之角时告诉我——如果我们能走那么远的话。”
沙漠里的夜幕降临得很快。之前太阳还高挂在天上,很快就消失不见了。突然之间,巴利斯塔的同伴都变成了幽暗的阴影,而黑暗笼罩在四周。月亮还没有升起来,虽然马还没有累趴下,但是在星光下继续赶路还是很不安全的。
他们在路边搭起了帐篷,而周围是一片黑暗。巴利斯塔下令,只许点三个灯笼。灯笼面朝西边,这样追杀他们的人就看不到光了,当马休息够了,他们就把灯笼熄灭。巴利斯塔跳下马,柔声对这匹阉割过的灰白色的马低语了一些安抚的话。这匹灰马是他去年在安条克时买下来的。马很温顺,而他也很喜欢这头洒脱的牲畜。对巴利斯塔来说,马散发出的热烘烘的气味,就像雨后的青草一样美好,而马结实的肌肉带来的触感令他觉得很安心。
“神啊。”一名牵着马的骑兵的声音打破了巴利斯塔的思绪。那骑兵没说别的,也没必要说别的了。他的马就像一只猫那样有气无力。像往常一样,马克西姆斯和卡尔加库斯在被需要的时候,从黑暗中现身了。这位年老的喀里多尼亚人不发一言地开始检查灰马,而马克西姆斯同巴利斯塔一起检查另一匹马。他们牵着马转圈、慢跑,然后检查马蹄。但是没办法,马无法再赶路了。巴利斯塔的下巴抽搐了一下,他示意马克西姆斯将马牵走。
那名骑兵笔直地站着,等待巴利斯塔发话,但是他的眼神流露出了恐惧。
“我们遵循沙漠里的习俗。”听到巴利斯塔这么说,骑兵长出了一口气。“集合。”
巴利斯塔把他的头盔和陶制的葡萄酒罐放在一个灯笼旁边的地上,他把灯笼拨亮。这一小群人在灯光下围成一圈,蹲在尘土里。灯笼发出无情的光,照在他们紧张的脸上,令他们的容貌特征更清晰了。不远处,一只沙漠狐狸叫了一声,随后就是一片死寂。
巴利斯塔拿起酒罐,拔下塞子,狠狠地喝了一口,他的喉咙感觉到了酒的粗暴。他把酒罐递给旁边的人,那人也喝了一口,接着又传给下一个人。马克西姆斯回来了,他蹲了下去。
“女人不算数。”巴利斯塔高声说道。
“为什么?”
巴利斯塔看着发问的这名骑兵说道:“我是指挥官,这里我说了算。”
“时刻准备,听命行事。”那名骑兵平静地说完口号,就低下了头。芭思希芭站起来,走开了。
当空酒罐传回到巴利斯塔手上时,他把酒罐扔在脚下,抬起右脚,用力地踩在酒罐上,酒罐碎了,发出巨大的噼啪声和几声刺耳的碎裂声。巴利斯塔看着破碎的酒罐,又踩了三四次,直至将酒罐踩成了小碎片。他蹲下来,捡了十三个相似的碎片,把它们排成一排。他从中拿起两个碎片,用其中的一个碎片在另一个碎片上写下了希腊字“八”,然后将这十三个碎片都放进他那倒置的头盔里,摇了起来。
巴利斯塔站在那里,手上拿着头盔。大家都盯着头盔看,仿佛里面有毒蛇似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里面确实有毒蛇。巴利斯塔转过身,把头盔递给他左边的骑兵,此时他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快,手心都出汗了。
站在他左边的是来自北非的簿记官,他们叫他“汉尼拔”。他没有犹豫,一面跟巴利斯塔四目相对,一面将手伸进头盔里。他抓到了一个碎片,伸出手,手心向上展开,是一个空白的碎片。他面无表情地将碎片扔在了地上。
下一个是德米特里厄斯。这个希腊男孩在颤抖,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神色。巴利斯塔想安慰他,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这么做。德米特里厄斯看了一眼天空,双唇轻启,祈祷了一句,笨拙地将手伸进头盔里,差点儿把头盔从巴利斯塔手中拉扯下来。那十二个碎片被男孩的手搅动得发出了清脆的声响,突然,他做出了决定,拿出了一个碎片,依旧是空白的。德米特里厄斯长出了一口气,几乎变成了一声抽泣,泪水含在眼中。
德米特里厄斯左边的那名士兵叫作提图斯。他在巴利斯塔的骑兵卫队——独行骑兵团里干了差不多一年了。巴利斯塔一直觉得他是个沉着、镇定的男人。他径直地取出了他选定的碎片,摊开手,是有字的那块。提图斯闭上双眼,用力地咽下唾沫,睁开眼,努力地控制着自己。
叹息声在人群中传了一圈,就像和煦的微风吹过一片成熟的玉米地。其他人在努力地不显示出解脱了的样子,他们消失在夜色里。提图斯留下来,跟巴利斯塔、马克西姆斯和卡尔加库斯站在一起。
提图斯挤出了稍纵即逝的微笑,说道:“真是漫长的一天啊,任务终于结束了,可以卸掉装备了。”他脱下头盔,又将肩带提过头顶,卸下了佩剑的带子,将这些都扔在地上。他的手指摸索着护肩的系带。马克西姆斯和卡尔加库斯沉默地上前,去帮他把笨重的铠甲脱了下来。
卸下了武装的提图斯站了一会儿,弯腰捡起他的剑并将它拔出剑鞘。他轻抚了一下剑刃,然后用剑指着自己的拇指。
“没必要这样的。”巴利斯塔说道。
提图斯苦涩地一笑。“我别无选择。如果我逃跑,我会渴死。如果我藏起来,那些波斯杂种会抓住我,而我见过他们是怎么对待囚犯的——我可不想屁股开花。要死,也要死得像个罗马人。”
……
这部作品的叙事之宏大,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对于历史背景的铺陈,绝非简单罗列枯燥的年代和战役,而是巧妙地将读者带入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洪流之中。我尤其欣赏他对权力更迭中个体命运的描摹,那种在历史巨轮下挣扎求存的无力感,以及偶尔迸发出的惊人韧性,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书中的人物塑造,即便是一些配角,也拥有着令人难忘的弧光和复杂的动机,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张力与火花,使得整部作品的层次感远超一般的历史小说。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古罗马街道上的尘土味,听到竞技场上山呼海啸的呐喊,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极其难得的。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复杂政治阴谋时展现出的细腻心思,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让人不得不为之击节赞叹,并期待着下一页的揭秘。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对细节的痴迷和尊重。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那些对于服饰、建筑、宗教仪式乃至日常生活琐事的描述,都极其考究,仿佛是信手拈来,却又处处透着学者的严谨。这种对“真实感”的追求,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说服力。即便故事的主线是虚构的,但它依托的那个世界却是如此的坚实可信。而且,作者巧妙地将这些历史细节融入到情节发展之中,它们不是生硬的知识点堆砌,而是真正服务于推动故事和塑造人物的工具。读完后,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几个片段,而是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一个世界。这种知识的普及和故事的精彩完美结合的典范,绝对值得珍藏。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的,但这正是我如此欣赏它的原因。它没有为迎合大众口味而刻意简化人物的道德困境或历史事件的复杂性。相反,作者敢于直面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幽暗面,笔下的英雄并非完美无瑕,他们的决策往往伴随着沉重的代价,他们的胜利也往往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这种不回避矛盾、不粉饰太平的态度,使得整个故事的基调显得格外厚重和真实。每当一个主要情节推进时,我都在思考其中的伦理边界和政治权谋的微妙之处,这本书迫使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叙事。对于那些渴望挑战思维、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金矿。
评分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这一点非常令人惊喜。时而如古老的史诗般庄严厚重,充满了史诗般的韵律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时而又转变为极其精炼和富有画面感的现代笔法,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那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角色丰富的情感光谱。作者的叙事视角也处理得相当成熟,时而宏观叙事,俯瞰全局的变迁;时而又聚焦于某个特定角色的特写镜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微观世界的波澜。这种交替使用不同的文学工具和叙事节奏,使得三百多页的阅读过程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期待感,绝不会有任何冗余或拖沓之感。它就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有些担心这部作品的篇幅会让人望而却步,但一旦翻开,时间仿佛就失去了意义。这本书在节奏的掌控上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史诗般磅礴的战争场面,那些战术的运用、军队的调动,写得逻辑清晰,充满了力量感,让人热血沸腾;同时,它也留出了足够的篇幅给角色内心世界的探索。那些关于荣誉、背叛、信仰与爱情的探讨,穿插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反而显得更加深刻和动人。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强,遣词造句考究而不卖弄,情感的抒发真挚而克制,尤其是在描写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时,那种隐忍的力量感,比直白的宣泄更具穿透力。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度剖析。
评分一直搞不懂诸神,买来看一看,希望能解惑。
评分慢慢看着,书质量不错。
评分看着不差,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很早就听说过,一直想买.. 也相信京东. 是很好. 开始啦
评分“罗马战士”系列图书有着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手法,其以残酷战争为背景,囊括了帝国、英雄、背叛、勇气等深刻主题。《罗马战士:诸王之王》为“罗马战士”系列的第二部。故事磅礴恢弘,公元256年,针对基督徒的宗教迫害在帝国境内如野火般蔓延,危险而强大的高官显贵正蠢蠢欲动。罗马帝国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浴血奋战的将军巴利斯塔历经艰险,从阿瑞忒城的废墟中得以逃生,却不得不面对皇宫中的宗教狂热、尔虞我诈,也是在这里,巴利斯塔发现正有人对他虎视眈眈。尽管他对罗马尽心尽力,然而皇帝似乎对他的忠诚有所质疑。此时,在帝国的东疆,波斯军队正在集结——更大的威胁即将到来,巴利斯塔和罗马帝国该如何应对。
评分嗯,给儿子买的,还不错!
评分书看起来还可以
评分书很好,内容很残酷。
评分罗马战士:诸王之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