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化”显然是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以这一热门范畴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的高度和视角,系统地探讨了文化的生成与功能、构成与形态、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文化批判及中西文化对比等问题,几乎涉及所有前沿和热点的研究课题。论述提纲挈领又深入浅出,兼顾理论抽象与现实关注,为解决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与焦虑,实现文化转型与重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于相关问题多有创见。本次修订吸收了近几年的新成果,尤其注意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转型和全球化时代新文化精神的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衣俊卿,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出版专著《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现代性的维度》等,译著《日常生活》《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卢卡奇再评价》等,并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金岳霖学术奖,连续5次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先后6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一 熟视无睹的“文化”
二 中外学者视野中的文化
三 文化: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第二讲 文化的生成与功能
一 植根于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文化
二 作为人的类本质活动对象化的文化
三 作为人的价值与行为规范体系的文化
四 作为社会运行内在机理和图式的文化
第三讲 文化的构成与形态
一 透视文化形态的多重视角
二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三 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第四讲 文化模式
一 共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二 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第五讲 文化危机
一 文化失范与文化冲突
二 文化反省与文化批判
第六讲 文化转型
一 文化转型的内在机制
二 文化转型的途径和方式
三 文化转型与历史进步
第七讲 20世纪的文化焦虑
一 “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和西方理性主义
二 “轴心期”的历史精神在20世纪的命运
三 文化的焦虑:对文化危机的自发反抗
四 文化的批判:对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
第八讲 理性文化批判的视界
一 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
二 现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意识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四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思潮
第九讲 理性文化批判的主题
一 意识形态批判
二 技术理性批判
三 大众文化批判
四 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
第十讲 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
一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二 许茨的日常生活世界理论
三 赫勒的日常生活人道化理论
四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第十一讲 中西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 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二 中国学者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
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
第十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特征
一 成熟的农本社会与发达的日常生活世界
二 中国传统日常生活结构和图式的特征
第十三讲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一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状况
二 “文化热”与文化激进主义
三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第十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机制
一 表层文化启蒙与深层文化启蒙
二 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
三 中国传统日常生活批判与重建的基本思路
第十五讲 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精神
一 全球化的文化逻辑
二 中国新文化精神的价值定位
三 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方略
主要参考书目
修订后记
精彩书摘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
正是从这样的基点出发,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例如,从宗教、信仰、给定的地方性知识储备、语言、艺术、仪式、习俗、原始意向、集体无意识等各个方面研究作为给定的和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的文化,还个别强调文化的整合力,即文化的各种特质在历史的积淀中整合成某种统一的行为规范体系的特征。例如,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在《文化:历史的投影》中明确地强调了文化的规则性特征。他指出,“我们应当期望文化能表明它是某种规则,而这已被证明确实如此。现在,可以用如下的话来完成我们的定义:‘文化’,就是‘社会成员的内在的和外在的行为规则,但是剔除那些在起始时已明显地属于遗传的行为规则’”。如前所述,美国学者C.恩伯和M.恩伯强调了文化的普遍性和总体性特征,但是,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难看出,他们特别强调文化所代表的行为规范体系。他们是从文化所具有的整合性和适应性特征人手来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指出,“我们说文化是整合的,指的是构成文化的诸要素或特质不仅仅是习俗的随机拼凑,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或和谐一致的。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往往是整合的,其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一般是有适应性的”。从这种分析进一步推论,他们认为,“文化可以定义为被一个集团所普遍享有的,通过学习得来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我们发现,这些关于文化的理解已经接近文化哲学视野内的文化范畴,即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文化。
文化: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当然,除了把文化理解为给定的和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的观点以外,也有的学者特别强调文化的自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涵,这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这种观点对文化的理解主要指知识、价值、观念、思想等精神性的存在。例如,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就持这种狭义的文化范畴。
……
前言/序言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