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我当初买这本书完全是看中了它“缩印”的口号,我的书架空间已经岌岌可危,实在塞不下那些动辄上千页的大部头了。从便携性角度看,它无疑是合格的,我可以随时带在身边,偶尔在等车的时候翻开看看,陶冶一下情操。然而,这种小巧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查阅体验直线下降。书本的开合弧度设计得不太理想,每次想查阅中间部分的词条时,书页总是想要合拢,不得不费力地用手压着。更关键的是,对于那些多义成语,这种篇幅的限制使得每一个义项的解释都变得非常仓促,有时为了节省空间,竟然用了大量的缩写符号而不做清晰的注释,这对于不熟悉该词典特定符号系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二次解读的障碍。与其如此,我宁愿牺牲一点点便携性,换取更清晰、更完整的释义结构。
评分我购买这本缩印本,主要是冲着它“第2版”的名头去的,心里盘算着应该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和优化。说实话,在排版和检索效率方面,它确实比我手头那本老旧的初版要顺畅一些。尤其是在例句的选择上,似乎更贴近现代语境,让人更容易理解成语在当代汉语中的实际应用场景,这点值得肯定。不过,我注意到,在一些历史典故的追溯上,解释显得有些过于精简,仿佛只留下了骨架,缺乏了血肉。比如,对于一些寓意复杂的成语,我希望能看到更深入的文化背景阐述,而不是仅仅给出“比喻某种情况”这种较为表层的定义。这让我感觉,编辑在追求“缩印”带来的轻便感时,是不是在不经意间牺牲了部分学术的深度和韵味?对于那些想通过成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种浅尝辄止的讲解可能会让人意犹未尽,甚至产生误解。
评分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我对工具书的要求自然是严苛的,这本缩印本的实用价值更多体现在它的“即时工具性”上,而非“百科全书性”。它的纸张质量中规中矩,装订也算结实,翻阅多次后还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这在同类便携词典中算是比较优秀的了。但令我感到困扰的是,在解释某个成语的近义词辨析时,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出来,缺乏清晰的语境区分度说明。比如“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在书中的展示,就显得有些平铺直叙,如果能增加一些微妙的语义差别对比,对提高写作的精准度帮助会大很多。我希望能看到更细致的区分,毕竟汉语成语的魅力就在于其细微的差别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单纯的词汇堆砌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对语言学习的渴求。
评分这本《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是一个非常务实、专注于“快速定位”的工具。它成功地将庞大的信息量压缩到了一个相对可控的体积内,这本身就是一种技术上的胜利。从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来看,它最让我满意的是对常用成语的覆盖率,绝大多数我们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成语,基本都能找到。但问题恰恰出在“常用”二字上。一旦涉及到一些需要考证“典故出处”的学术需求时,它提供的往往只是一个符号化的标注,比如“《史记·项羽本纪》”,而没有提供具体的文本引述,这对于需要进行学术引用的用户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不便,意味着我还需要去查阅其他更专业的古籍工具书来佐证。因此,这本书更像是初级学习者或普通读者的“随身伴侣”,而非深度研究者的“核心武器”。
评分这本《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真是让人又爱又恨。首先得承认,它的便携性做得相当出色,小巧玲珑,揣在口袋里或是放在包里都不会占地方,这对于经常需要在外查阅成语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然而,这种“缩印”也带来了阅读上的不便。字号确实小得有些挑战视力,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朋友或者长时间盯着看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马拉松。我记得有一次在咖啡馆里,为了看清楚某个生僻成语的解释和出处,我不得不掏出放大镜,场面一度有点滑稽。而且,虽然内容囊括了大量的常用成语,但对于那些非常冷门、只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的“活化石”级别的成语,收录得似乎略显保守,或许是篇幅限制的无奈之举吧。总的来说,它更像是“日常应急版”而非“学术穷尽版”,适合通勤路上快速扫一眼,真要深入研究,还是得搬出那些厚重的全本。
评分挺好的,小学生用挺好。
评分第三天收到了,物流还算快,印刷清晰,正版,儿子学校老师要求买的,比定价优惠一些。
评分比书城里面的便宜些,东西东西一样的!
评分不错的 挺好
评分词典还不错,还没看内容
评分好厚……… 东西不错
评分很好,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很好,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好厚……… 东西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