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是著名中醫專傢趙文舉的學生呂宇劍的研究之作,趙文舉為此書寫瞭導讀,對黃元禦學術思想進行瞭全麵的點評和介紹。
《四聖心源》自敘
捲 一
天人解
陰陽變化 3
五行生剋 9
藏府生成 11
氣血原本 13
精神化生 15
形體結聚 16
五官開竅 16
五氣分主 17
五味根原 18
五情緣起 19
精華滋生 19
糟粕傳導 20
經脈起止 21
奇經部次 23
營氣運行 24
衛氣齣入 24
捲 二
六氣解
六氣名目 27
六氣從化 27
六氣偏見 29
本氣衰旺 31
厥陰風木 32
少陽相火 33
少陰君火 34
太陰濕土 35
陽明燥金 37
太陽寒水 38
六氣治法 40
捲 三
脈法解
寸口脈法 44
寸口人迎脈法 44
三部九候脈法 45
藏府脈象 46
四時脈體 46
真藏脈義 47
浮沉大小 48
二十四脈 浮沉
遲數
滑澀 大小
長短
緩緊 石芤
促結
弦牢
濡弱
散伏
動代 59
捲 四
勞傷解
中氣 62
陰陽 64
陰虛
陽虛
陰脫
陽脫
精神
神驚
精遺
氣血
氣滯
氣積
血瘀
血脫
衄血
吐血
便血
溺血
捲 五
雜病解上
鼓脹根原
氣鼓
水脹
噎膈根原 91
反胃根原 93
消渴根原 94
顛狂根原 96
痰飲根原 98
咳嗽根原 100
肺癰根原 102
捲 六
雜病解中
腹痛根原 105
腰痛根原 107
奔豚根原 108
瘕疝根原 110
積聚根原 111
蛔蟲根原 113
便堅根原 114
泄利根原 116
痢疾根原 117
淋瀝根原 119
捲 七
雜病解下
中風根原 123
曆節根原 126
痙病根原 128
濕病根原 129
黃疸根原 131
榖疸
酒疸 色疸
暍病根原 133
霍亂根原 134
痎瘧根原 135
溫瘧 136
癉瘧 136
牝瘧 136
傷風根原 137
齁喘根原 138
捲 八
七竅解
耳目根原 141
目病根原 142
疼痛 143
耳病根原 145
疼痛 146
鼻口根原 147
鼻病根原 148
口病根原 149
舌病 150
牙痛 152
咽喉 153
聲音 154
須發 155
捲 九
瘡瘍解
癰疽根原 158
瘰癧根原 160
癩風根原 161
痔漏根原 163
捲 十
婦人解
經脈根原 166
閉結 167
崩漏 168
先期後期 169
結瘀紫黑 169
經行腹痛 169
熱入血室
雜病根原 171
帶下
骨蒸 172
胎妊解 173
結胎 174
墮胎 175
胎漏 176
産後根原 177
參考文獻
對於《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我隻能用“驚艷”來形容我的閱讀感受。作者的纔華橫溢,不僅體現在他對《四聖心源》的深刻理解,更體現在他高超的錶達能力上。他能夠將那些可能令人生畏的古籍,解讀得如同生活中的常識一般,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水火既濟”理論的闡釋。這個理論聽起來似乎很高深,但作者卻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它與我們日常的身體機能緊密聯係起來,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身體內部的陰陽平衡對於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性。他詳細地分析瞭“水”和“火”在人體中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如何相互協調,相互製約。這種將抽象理論具象化的解讀方式,讓我對中醫的整體觀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對生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生命智慧的書籍,它引導我開始去探索生命的奧秘,去追求身心的和諧統一。
評分我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習者,《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作者的解讀功力令人贊嘆,他能夠將《四聖心源》這部經典中的精髓,如同點睛之筆一般,恰如其分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神”的論述。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談論“精神壓力”、“精神內耗”,但往往缺乏一個係統性的理論來指導我們如何去理解和管理“神”。這本書則從中國傳統醫學的角度,深入淺齣地闡述瞭“神”的起源、功能以及與身體健康的密切關係。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神”比作火焰、比作燈光,形象地描繪瞭“神”的微妙變化及其對人體的影響。通過閱讀,我不僅對“神”有瞭更深的認識,更學會瞭如何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飲食起居,來涵養自己的“神”,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一種對和諧生活的追求。
評分《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衝擊。作者的學識淵博,對《四聖心源》的理解可謂是入木三分。我之前也嘗試過閱讀一些中醫經典,但往往因為語言的晦澀,或者理論的深奧而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卻打破瞭我的這種睏境。作者在翻譯和解讀《四聖心源》時,非常注重與現代人的溝通,他用一種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古人的智慧融入到現代的生活語境中。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精、氣、神”的論述。作者並沒有將它們視為抽象的概念,而是將其與人體的生理機能、精神狀態緊密聯係起來,通過對這些概念的深入剖析,讓我對生命的本質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他反復強調“人者,以天地精神閤,而生也”,這句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個體生命與宏觀宇宙的緊密聯係,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纔能更好地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中醫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生命智慧的書籍,它引導我去探索生命的奧秘,去追求身心的和諧統一。
評分《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入手的。起初我對中醫經典類書籍的接受度並不高,總覺得它們過於深奧,難以理解。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的解讀方式非常獨特,他沒有照本宣科地復述原著,而是通過對原文的深入剖析,提煉齣其核心思想,再用現代人易於接受的語言進行闡釋。這種“點睛”式的解讀,恰如其名,精準地抓住瞭《四聖心源》的精髓,讓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經典變得生動起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釋“精”、“氣”、“神”這三個概念時所做的比喻。他將它們比作物質、能量和意識,這種類比既符閤現代科學的認知,又能夠傳達齣中醫獨特的生命觀。通過這些生動的比喻,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三個概念在人體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這本書不僅讓我對《四聖心源》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更讓我對中國傳統醫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不僅僅是關於疾病的治療,更是關於生命的養護,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也得到瞭淨化,對生活有瞭更積極的態度。
評分這本《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拿到手時就被它古樸的書名所吸引。翻開書頁,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感和人文氣息,仿佛將我拉迴瞭那個崇尚自然、探求生命本源的時代。我一直對中國傳統醫學懷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關於“精氣神”的論述,總覺得其中蘊含著深邃的智慧。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類知識的渴求。它不僅僅是一本講解經典的著作,更像是一位飽學之士,在嚮你娓娓道來古人對於人體生命奧秘的深刻洞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沉浸在作者的字裏行間,試圖去理解那些看似晦澀的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深意。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闡釋《四聖心源》中的某些觀點時,所采用的比喻和類比,它們不僅生動形象,而且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逐漸領悟其精髓。例如,當書中談到“神”的凝聚與散亂時,作者會用“燈火”、“露珠”等意象來描繪,這使得我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神”的微妙變化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這種細膩的描摹,讓我深深體會到古人觀察事物之精微,以及他們將這種觀察力運用於醫學的非凡之處。這本書不僅僅是在知識的傳授,更是在一種精神層麵的引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去涵養生命,去追求身心的和諧統一。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醫學知識,更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對生命的態度。
評分當《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擺在我麵前時,我被它散發齣的古樸氣息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養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往往苦於找不到一本能夠真正觸及核心,又易於理解的書籍。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缺憾。作者的解讀方式非常獨特,他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原著,而是帶著一種“點睛”式的智慧,將《四聖心源》的精髓提煉齣來,再用現代人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闡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五髒六腑”功能的描述。作者並沒有將它們視為孤立的器官,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加宏觀的生命係統中進行考量,強調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他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每個髒腑的功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它們在人體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讀這本書,就像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探索,它引導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開始思考如何纔能真正地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
評分這本書《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是一次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我喜歡作者那種深入淺齣的講解風格,他總能用最貼切的比喻,最生動的語言,將那些深奧的哲學和醫學道理闡釋得明明白白。讀這本書,就像在聽一位智者娓娓道來,既有知識的啓迪,又有情感的共鳴。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情誌”與身體健康關係的論述,印象深刻。作者指齣,我們的情緒並非隻是心理層麵的波動,它們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生理機能,甚至會引發各種疾病。這種觀點,與我日常所理解的“心病還需心藥醫”有著異麯同工之妙,但又更加係統和深入。他詳細地分析瞭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誌對不同髒腑的影響,並給齣瞭相應的調養方法。這種將心理與生理緊密結閤的論述,讓我對中醫的整體觀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中醫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管理情緒、平衡身心的生活指南。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調整自己的情緒,來達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評分我通常不會主動去閱讀這類偏嚮傳統醫學的書籍,總覺得門檻很高。但《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卻成功地打破瞭我的這種固有印象。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並非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帶著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傳統的傳承,將《四聖心源》這部經典呈現在讀者麵前。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解讀過程中,並沒有迴避那些可能讓初學者感到睏惑的部分。相反,他會用非常耐心和細緻的方式,層層剝繭,將那些復雜深奧的理論,化繁為簡,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五行”與人體髒腑關係的闡釋。作者通過對每個髒腑的功能、特性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詳細的講解,讓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人體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個環節齣現問題,都可能引發全身的連鎖反應。這種整體觀的視角,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僅僅是孤立器官的集閤,而是一個和諧統一的生命體。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醫學,更是在講一種生活的智慧,一種如何去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方式。
評分我拿到《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純屬偶然。當時在書店裏漫無目的地閑逛,目光被架子上的一排排古籍所吸引,其中這本《點睛》便映入眼簾。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著一股子沉靜的力量。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但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作者的文筆非常有功底,字斟句酌,字裏行間都充滿瞭古樸的韻味。他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易懂的語言,將《四聖心源》中的精髓一一展現齣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嚴謹態度和深厚學養。他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但又不顯得賣弄,而是恰到好處地運用,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涵。書中關於“心”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現代人常常談論“心”的疲憊,“心”的壓力,但往往隻停留在心理層麵。而這本書則將“心”置於一個更加宏觀的生命係統來看待,探討它與身體、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作者通過對“心”的細緻剖析,揭示瞭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健康隱患,並提齣瞭切實可行的調養方法。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大大拓寬瞭,對生命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它不僅是一本醫學讀物,更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書籍。
評分收到《黃元禦四聖心源點睛》這本書,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暢,即便涉及《四聖心源》這樣古老的經典,也能被他解讀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智慧,不在於堆砌多少華麗的辭藻,而在於能否將復雜的概念,用最簡潔、最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闡釋“心”的各個層麵的功能時,所運用的類比。他將“心”比作帝王,比作君主,又將其比作人體的總樞紐,這樣的描繪,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心”在整個生命係統中的核心地位。同時,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他還會結閤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印證《四聖心源》的觀點,這使得書中內容更具說服力,也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我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思考如何纔能真正地“修心養性”,如何纔能在紛繁復雜的塵世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平和。
評分先買著,有空再細看瞭。
評分黃元禦對於中醫的推動是巨大的,火神派的圓運動有很多都是齣自於黃老,推薦
評分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黃昏宜讀情書,清晨宜讀外語。 月下宜讀西廂,半夜宜讀聊齋。 讀教材宜考前,讀晚報宜浴後。 讀唐詩宜坐,讀宋詞宜臥。 百年後有價之書宜藏,兩三年壽命之書宜藉,明星傳記宜在書店站著翻,朋友送書宜收不宜看,自己趕職稱之書宜扔不宜送。 讀論語宜麯阜音,讀孟子宜滕州調,讀老莊宜河南腔。 林中宜讀王維,舟中宜讀曾祺。 讀陸遊宜舞劍,讀黃裳宜聽戲。 讀老夫子雜文宜佐辣,讀小女人隨筆宜蘸醋。 讀豐子愷宜飲花雕,讀梁實鞦宜飲咖啡。 三歲宜讀拼音,十歲宜讀西遊,二十宜讀紅樓,三十宜讀水滸,四十宜讀金瓶,五十宜讀三國,六十宜讀六記。 辦公室宜讀參考消息,衛生間宜讀地攤小報,齣差途中宜讀武俠小說。 讀李白宜長嘯,讀杜甫宜淚流。 春讀雪萊,夏讀拜倫。鞦讀波德萊爾,鼕讀艾略特。 讀美國書宜隨隨便便,讀德國書宜正正經經。讀法國書宜情感豐沛,讀俄國書宜思慮清淅。 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個女子不懷春。晨與妻子宜讀紀伯倫,暮與情人宜讀泰戈爾。少年戀愛讀《維特》,中年情外讀《廊橋》,老年多情讀《歌德傳》。 讀萊濛托夫要喝酒,讀海涅宜高歌。讀海明威宜舞劍,讀卡夫卡宜流淚。讀雨果宜沉思,讀凡高須流血。 黑格爾宜讀精要,尼采宜誦全文。大仲馬宜一目十行,昆德拉宜反復迴味。 讀茨威格宜一氣嗬成,並馬上重讀一遍,讀陀氏宜心智平衡,並每三年讀一遍。忙裏偷閑略讀華萊士`,閑來無事細讀托翁。催眠宜讀海德格爾,失眠宜讀福爾摩斯。講課前宜讀培根,講演前宜讀沙翁。峰會前宜讀杜拉剋,總結後宜讀韋爾奇。 迴首往事宜讀《懺悔錄》,展望未來宜讀托夫勒。研究世界文明宜讀亨廷頓,反思中國精神宜讀費正清。 曆史入門宜讀湯因比,哲學入門宜羅素。藝術入門宜讀丹納,文學評論入門宜讀韋剋勒,美學入門宜讀鮑葵爾,戲劇入門宜讀布萊希特,經濟入門必須讀凱恩斯,軍事入門宜讀《戰爭論》,計算機入門宜讀比爾。蓋茨。瞭解資本主義宜讀布羅代爾。 解剖自我宜讀弗羅依德,磋磨他人宜讀弗洛姆。分析群體宜讀榮格,現代禪學宜讀鈴木大拙,認知人類宜讀列維。斯特勞斯。受傷後讀毛姆,得意處讀惠特曼。憂鬱時讀川端康成,寂寞時讀《魯賓遜》。 清理思路宜讀維特根斯坦,智力訓練宜讀波普爾。玄之又玄讀鬍塞爾,清之又清讀德裏達。 如想做世界第七讀《相對論》,愛因斯坦說:懂得它的隻有六人。如還不滿意,宜讀霍金。 如想試試能否成為作傢,宜讀《百年孤獨》。兩種結論:一是“我也能這麼寫”,一是 “算瞭,讓老馬獨步”。 與女學生談話,宜談《簡愛》,如她不知,正好講與她聽,以示多情;與男青年談話,宜談希羅多德,這是唯一機會,以炫博學。 三歲宜鸚鵡學舌ABC,七歲宜讀《數碼寶貝》,十歲宜讀《哈利。波特》,二十歲宜讀《喪鍾為誰而鳴》,三十歲宜讀《存在與虛無》,四十歲宜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五十歲宜讀〈戰爭與和平〉,六十歲宜讀〈追憶似水流年〉,七十歲宜讀《聖經》。
評分好。重中之重重中之重下惺惺相惜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非常好的書,值得細細讀
評分好。重中之重重中之重下惺惺相惜
評分沒有白話文,讀起來有點費勁。文言文不過關
評分活動購買,謝謝京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