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理查德·馬修·斯托曼是IT界傳奇人物、自由軟件之父,他是自由軟件運動的精神領袖、GNU計劃以及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創立者。理查德·馬修·斯托曼多次來過中國做宣傳和演講,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在國內有大批的擁躉。
《若為自由故:自由軟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傳》為人們描繪瞭一位計算機界的奇纔。然而,與那些矽榖創業故
事不同,這裏沒有一夜暴富的上市傳奇,沒有商場戰場的爾虞我詐,更不會看到主人公的圓滿謝幕。
國內外眾多IT知名人士,包括萬維網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Linux之父林納斯·托瓦茲、CSDN創始人蔣濤、知名IT人徐繼哲等鼎力推薦。
內容簡介
理查德·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簡稱RMS)是自由軟件之父,他是自由軟件運動的精神領袖、GNU計劃以及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創立者。作為一個知名的黑客,他的主要成就包括Emacs及後來的GNU Emacs、GNU C 編譯器及GDB 調試器。他編寫的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NU GPL)是世上廣為采用的自由軟件許可證,為copyleft觀念開拓齣一條嶄新的道路。
《若為自由故:自由軟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傳》用敘事體的風格,講述瞭理查德·斯托曼的成長經曆和傳奇人生。本書記錄瞭斯托曼從一名黑客成為自由軟件的倡導者,並發起自由軟件運動的成長經曆。作者通過接觸斯托曼本人、他的傢庭、追隨他的程序高手以及IT産業界,以全新的視角和豐富的筆觸,塑造瞭這位軟件産業界的“羅賓漢”的形象;由此也幫助讀者瞭解他所倡導的自由軟件運動的緣起、理念和發展曆史。
作者簡介
Sam Williams,是美國紐約的一位自由作傢。他主要關注高科技文化,特彆是軟件開發文化,以及很多的Web站點。從1988年到2001年,他為Upside Today撰寫一個關於開源軟件社區的專欄,他還為BeOpen.com網站進行過訪談。本書是他寫的第二本書。
鄧楠,軟件工程師,GNU官方網站中文翻譯組成員。支持自由軟件,目前主要活躍於Go語言相關的社區。現從事Linux Container和分布式係統相關的工作。
李凡希,軟件工程師,熱愛GNU/Linux與自由軟件,GNU官方網站中文翻譯組成員,南京Linux用戶組聯閤發起人。勤於創造,樂於分享。現就職於阿裏巴巴,從事搜索引擎後端離綫計算相關的研發工作。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斯托曼堅持自由,但其實一點不反對商業。他關注的核心是技術背後的潛規則是否閤理公正,他開創瞭自由軟件的體係,直接導緻開源軟件的興起,成為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基石。
——蔣濤,CSDN/極客幫基金創始人 ★RMS為軟件行業樹立瞭道德基礎:鼓勵人們學習、交流、分享和互助;提供瞭技術方案:GNU操作係統;法律框架:copyleft,GNU GPL/AGPL/LGPL/FDL。這一係列開創性的工作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新、捍衛信息時代人類自由的基石之一。而這一切始於20世紀70年代,感謝RMS的遠見和堅持!
——徐繼哲,北京自造星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理查德是第1位奮起反抗的人。如今,他的抗爭演變成瞭更大規模的行動。他指齣瞭軟件專利背後的荒謬邏輯:哪怕隻有一行的代碼,僅僅因為這行代碼的作者是第1個想到這代碼的人,就可以宣稱對這種方法的完全所有權。當年,理查德曾孤獨一人為我們戰鬥。他曾警告過我們,軟件業現有的知識産權模式不僅不會幫助從業者,反而會讓開發人員倍受摺磨。如今,軟件專利肆虐,已不再是推動行業進步的動力,而這一切,早就被理查德言中瞭。
——蒂姆·伯納斯-李,萬維網創始人,萬維網協會執行官 ★理查德發展瞭一套嚴密的哲學體係。這套哲學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很多事情:何為軟件開發,何為知識産權,軟件開發社區又應該代錶誰的利益?
——埃德·捨恩伯格,紐約大學計算機係教授 ★有誰會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來做這些專業工作· 什麼樣的愛好者可以為他的産品投入三人年的精力去開發完軟件還得去發現錯誤、編寫文檔,最後還要免費發布他的産品?
——勞倫斯·萊西希,斯坦福大學法律係教授,《代碼與計算機世界的準則》一書的作者 ★在理查德那裏,我有生以來第1次看到瞭那種典型的長發絡腮鬍的黑客形象。這樣的人在赫爾辛基並不多見。
——林納斯·托瓦茲,Linux內核的創始人,1990年第1次見到斯托曼時對他的評價 ★這是一本期待已久的傳記,它要描述的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憑藉一人之力,改變瞭整個世界對技術的看法。
——羅伯特·楊,紅帽公司聯閤創始人 目錄
第1 章 從一颱打印機說起
第2 章 黑客路漫漫
第3 章 黑客正年少
第4 章 逆天行道,彈劾上帝
第5 章 自由一隅
第6 章 Emacs 公社
第7 章 道分左右,義無旁支
第8 章 ST IGNUCIUS
第9 章 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
第10 章 GNU/Linux
第11 章 開源
第12 章 開往黑客地獄的短暫旅途
第13 章 鬥爭仍在繼續
第14 章 跋:粉碎孤獨
附錄A 術語
附錄B 黑客的三層含義
附錄C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附錄D 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
精彩書摘
理查德·斯托曼是自由軟件之父,他是自由軟件運動的精神領袖、GNU計劃以及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創立者。
本書用敘事體的風格,講述瞭理查德?斯托曼的成長經曆和傳奇人生。全書共14章,記錄瞭斯托曼從一名黑客成為自由軟件的倡導者,並發起自由軟件運動的的成長經曆。作者通過接觸斯托曼本人、他的傢庭、追隨他的程序高手以及IT産業界,以全新視角和豐富的筆觸,塑造瞭這位軟件産業界的“羅賓漢”的形象;由此也幫助讀者瞭解他所倡導的自由軟件運動的緣起、理念和發展曆史。
本書是瞭解黑客文化、自由軟件運動以及斯托曼的一本輕鬆讀物,適閤任何IT行業相關人士、程序員以及Linux和UNIX愛好者閱讀。
……
前言/序言
理查德·M·斯托曼(Richard M. Stallman)的作品本身就為他自己代言。從源代碼中的文檔到公開發錶的論文和演講,很少人能斯托曼那樣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毫無保留地公開給大眾。這樣的“公開”讓人耳目一新——請原諒我用一個與斯托曼特質格格不入的詞來形容他的話。不論如何,我們仍然生活在一種把信息尤其是個人信息當成是一種無價的物品的社會中。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有人會願意公開如此多的信息,卻並不求什麼迴報?我們會在後續的章節中看到,斯托曼並不是完全無私地公開他的言論和作品。他發錶的每一個程序、演講或有記錄的格言都有標價,即使不是一般人所熟悉的那種需要用貨幣來支付的價格。把醜話說在前麵不是作為一種警告,而是一種坦誠。作為一個花費瞭去年一年時間發掘有關斯托曼個人曆史的人,對他的作品做齣這樣的評價必須得拿齣一些勇氣。馬剋·吐溫(Mark Twain)有一句格言:不要為瞭不實報道跟媒體人爭吵。如果用在斯托曼身上,就是永遠不要給一個把自己一切想法都公諸於眾的人寫權威傳記。對於那些願意花幾個小時來閱讀本書的讀者,我會很有信心地說,本書中有些史實和引文是你們在Slashdot 或Google 搜索中無法若為自由故
——自由軟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傳
找到的。當然,你需要為獲得這些信息支付一定的費用。對於紙質書的讀者,你的購買行為就已經支付瞭這些費用。對於電子書的版本,你可以用支持自由軟件相似的方式來“ 付費” 。感謝O’Reilly &Associates; 公司的同仁,得以讓本書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的形式發行,這意味著你可以修改本書,或者發布一個你自己改編過的版本,並以相同的許可證來發布。如果你正在閱讀的是電子版,並願意以支持自由軟件的形式對本書做齣貢獻,也就是說,如果你願意對本書進行改進或把它推薦給更多的讀者,我會非常感激。從2002 年6 月開始,我會在在綫商店中發布一個本書的純HTML 的版本。我的目標是定期對它進行更新, 並隨著時間的流逝把Free as inFreedom 的故事繼續延續下去。如果你選擇後一種形式,請閱讀本書的附錄C,這是一份完整的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裏麵描述瞭你所享有的權利。對於隻是想坐下來安安靜靜閱讀本書的人,即使你選擇的是在綫電子版本而不是紙質書,我仍把你們對本書的關注看成與付費購買紙質書一樣是對本書的支持。對此,你無須感到驚訝,因為你是采用瞭一種不同的方式來錶達瞭你對本書的美好祝願。最後,我想說明,這隻是一本人物傳記,但它也是一本技術文檔。在撰寫和編輯本書的過程中,我和編輯權衡瞭很多這個故事中的關聯人物所提供建議和素材,包括理查德·斯托曼本人。我們意識到在這個故事中有很多的技術細節,需要由更多素材的支撐纔能錶達得更為清晰。由於本書以GFDL 發布,因此我們也歡迎讀者嚮給自由軟件打補丁那樣為本書打補丁。所有被我們接受的改動都會整閤到本書的電子版中並最終可能會整閤到本書以後的印刷版本中。如果你願意為本書提供改進意見,請發郵件。
《代碼的革命者:一位思想傢的自由軟件徵程》 在數字時代的浩瀚星海中,代碼如同建造文明的基石,驅動著現代社會的脈搏。然而,在這股強大的技術浪潮之下,一個不為人知的力量正在悄然重塑著我們與技術的關係,並深刻影響著知識的傳播、個體的自由以及社會的未來。這本書,正是關於一位先驅者的故事。他,以代碼為筆,以自由為旗,發起瞭這場影響深遠的“軟件革命”。 這不是一本關於枯燥技術細節的教科書,也不是一本關於商業帝國崛起的贊歌。它是一段關於信念、堅持與抗爭的史詩,是關於一位思想傢如何挑戰強大既得利益,如何在質疑與嘲諷中堅定前行,並最終構建起一個影響全球的運動的故事。他,並非一個默默無聞的工程師,而是一個勇於發聲的倡導者,一個不懈的鬥士。他的思想,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觸動瞭無數人的心弦,並引發瞭關於信息、版權、知識共享乃至人類自由的深刻討論。 故事始於一個看似平凡的實驗室,卻孕育瞭一個非凡的夢想。在那個早期,計算機軟件的生産方式與今天截然不同。軟件的源代碼往往是公開的,使用者可以自由地閱讀、修改、分享。然而,隨著商業軟件的興起,這種開放的模式逐漸被封閉的代碼所取代。軟件,這個曾經自由流動的知識載體,開始被包裹在嚴密的版權保護之下,其內部運作變得神秘莫測,使用者仿佛成瞭被剝奪瞭知情權和控製權的“數字奴隸”。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年輕的程序員,憑藉著對自由的執著和對知識共享的熱忱,發齣瞭振聾發聵的呐喊。他看到瞭封閉軟件所帶來的種種弊端:開發者被限製瞭學習和改進的權利,用戶被剝奪瞭按照自己意願使用和分發軟件的自由,整個技術生態係統也因此變得脆弱和不透明。他堅信,軟件不應成為少數人手中的工具,而應是普羅大眾共同創造、共享的知識財富。 他的理念,簡單卻顛覆:軟件應當是自由的,如同思想自由一樣不可剝奪。他提齣瞭“自由軟件”的概念,並並非指免費(free as in beer),而是指自由(free as in speech)。這意味著,每一個使用軟件的人,都應該擁有以下四種基本自由: 自由地運行程序,以滿足你的需求。 自由地學習程序是如何工作的,並根據你的需要修改它。 (訪問源代碼是實現這一條件的前提。) 自由地重新分發副本,以便你能夠幫助你的鄰居。 自由地分發你修改後的程序的副本給他人。 (這樣,整個社區都能受益於你的改進。) 這個簡單的四點定義,成為瞭後來波瀾壯闊的自由軟件運動的基石。然而,要將這個理念付諸實踐,並非易事。他不僅要麵對強大的軟件公司和他們的商業利益,還要與根深蒂固的版權觀念進行抗爭。他開始撰寫宣言,發錶演講,動員誌同道閤的人們。他明白,要實現自由軟件的願景,光有理念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實際可用的自由軟件來支撐。 於是,他和其他一些充滿理想的程序員一起,開始瞭艱辛的創造之路。他們著手構建一套完整的、完全自由的操作係統。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涵蓋從最底層的內核到用戶界麵,再到各種應用程序。他們無數個日夜在鍵盤前敲擊,解決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剋服一個又一個睏難。他們的熱情和奉獻,吸引瞭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加入,形成瞭一個跨越國界的、充滿活力的社區。 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是一位技術上的領導者,更是一位思想上的引路人。他用清晰的邏輯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闡述著自由軟件的意義,解釋著為什麼自由軟件對於科技創新、社會進步和個人權利至關重要。他挑戰瞭“知識産權”這一概念的狹隘定義,倡導瞭一種更加開放、協作和共享的知識生産模式。他指齣瞭封閉軟件可能帶來的壟斷、限製和不公平,並描繪瞭一個基於開放和協作的更美好的數字未來。 這本書深入描繪瞭他在這場革命中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從構思自由軟件的理念,到組織起第一個自由軟件項目,再到成立自由軟件基金會(FSF),以及他撰寫的 seminal 著作《GNU 程序設計手冊》。它將帶你瞭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代碼行,如何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如何孕育齣諸如GCC、Emacs等一係列影響深遠的自由軟件項目。 這本書還將揭示,這場革命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因堅持原則而麵臨巨大的壓力,甚至在學術和職業生涯中遭受過挫摺。他與商業軟件巨頭的博弈,與版權法律的糾纏,與社會觀念的碰撞,都構成瞭這段傳奇故事中驚心動魄的篇章。讀者將看到,他是如何憑藉著非凡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一次次地化解危機,一次次地將自由軟件的理念推嚮更廣闊的舞颱。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位人物的傳記,更是對一種思想的深度探索。它將引導讀者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定義“擁有”?知識的傳播與個人的自由之間,又該如何平衡?技術的發展,究竟是為瞭賦能個體,還是為瞭固化權力?通過他的故事,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由軟件運動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以及它如何挑戰瞭傳統的知識産權和商業模式,為個人賦權,促進瞭創新,並最終塑造瞭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互聯網和數字世界。 這本書將讓你看到,代碼不僅僅是0和1的組閤,它也可以是自由的載體,是思想的錶達,是構建更公正、更開放社會的工具。它將帶你走進一位真正改變瞭世界格局的思想傢和行動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對自由的極緻追求,去理解他對技術的深刻洞察,去欽佩他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這是一個關於堅持、關於勇氣、關於智慧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自由”二字,如何在代碼的世界裏被賦予最深刻的意義,並最終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跟隨這本書的筆觸,你將踏上一段激動人心的旅程,去發現那個隱藏在代碼深處、呼喚自由的革命者,去理解他所倡導的理念,並思考它在我們當下這個數字時代所具有的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