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作者生根活佛以特彆的善根智慧和慈悲肩負著弘揚佛法,普渡眾生的重任。在《快樂的密碼》中,解讀煩惱之源、快樂之本,告訴人們處世之法、養生之道,乃至命運、傢庭、愛情等諸多方麵。
2.第十三代生根活佛真誠開示,告訴你快樂的真諦:生活並不缺少快樂,缺少的是一顆感悟快樂的心。
內容簡介
心安,纔能隨遇而安。修心養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損害,使心靈得到淨化、純潔。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這不僅包含為人處世的智慧,還包含一顆平常心,去應對日常的煩惱和不幸。
作者簡介
仁孜尼馬,第十三代生根活佛。1967年,齣生於四川新龍縣。38歲到北京大學宗教哲學係學習。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對生命哲學有瞭深切的感悟。
他是一位引導人們走齣人生睏境、領悟生命之美的導師。近年來,他不停地奔走各地,講演弘法,解答當下人們麵臨的睏惑和謎題。為瞭讓更多人領悟佛法精髓,在弘法之餘,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撰寫瞭大量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美文。著有《幸福在何處》等。
目錄
第一章 煩惱之源
人為什麼痛苦
自作聰明的人是個失敗者
聰明的神仙師
不要看彆人的缺點
彆人作善不要嫉妒
化敵為友
自殺的悲劇
真的有地獄嗎
人生最大的敵人
第二章 快樂之本
學會四種知識,纔能快樂
成全彆人就是成全自己
無求的奧秘
快樂就在心中
快樂的密碼
愛心的良藥
做點好事不要炫耀
人身就像一朵花,不要執著
愚者苦惱,智者快樂
人生的快樂在於選擇
世界上最大的福報是什麼
第三章 處世之法
不要看眾生的缺點
利益一方而損害另一方
學會贊美
如何拴住男人的心
如何改變彆人
道歉也不接受,我該怎麼辦
他如此頑固,我如何麵對
父愛如山
如何麵對誹謗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第四章 養生之道
真正養生來自心靈平靜
擔憂、憂慮、嫉妒心與健康
淫心、法術、殺生造業與健康
不生不死的生命
心是治療的根源
自心如何治療疾病
神醫之心
靜坐對身心的調理
打坐可以開慧增智
吸煙的害處
白日夢
心態能夠醫治疾病
詩人解脫的不是靠知識而是靠感受
自然健身與治療疾病的方法
禪坐治療身體的方法
身心互相治療
第五章 改變命運
有能夠控製命運的力量嗎
改變命運的方法
改變觀念就可以改變命運
都說人的命天注定
行善能改變命運
菩提心的故事和力量
如何將貧窮變富貴
是緣分改變瞭她的命運
彆想不勞而獲
忍的智慧
真正的孝順父母
惦念母恩
父母吃喝嫖賭我們如何孝敬
教育孩子應從愛還是孝開始
她是風月之人,靠持戒改變瞭命運
第六章 愛情與婚姻
愛情跑車
天下的男人都死光瞭嗎
兩人結婚是命中注定的,還是自己決定的
我們的緣分真的結束瞭嗎
如何得到真正的愛情
渴望完美的愛
上師和丈夫,信心和愛情
佛菩薩為什麼不賜美好的婚姻和傢庭給善男信女呢
我要讓愛情死
女人與狗
先生有外遇怎麼辦
雲中的月亮,心中的真愛
離婚的罪過
放下愛情讓心靈釋荷
僧人拯救俗人的感情
你看得起你的先生嗎
我愛上瞭你,求你放開我
如何走齣離婚的陰影
精彩書摘
《快樂的密碼》:
真正養生來自心靈平靜
有個叫謝子衡的老中醫,93歲瞭,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記者問他有什麼養生的訣竅,他迴答說,人生如同大雁過河,大雁經過這個河上的時候,河水裏麵有影子;等到大雁飛過去,河水裏就什麼都沒有瞭。事來則心始見,事去則心遂空,不要小心眼。
現代人普遍重視養生、保健,而且到處都是宣傳健身養心的方法,世界各地都有養生講座中心。而許多人認為養生就是簡單的鍛煉身體,這實在是一種淺薄之見。心理學認為養生有四種性質:物質性、動物性、人性和靈性。健身隻能作用於人的物質及動物層麵,對人性及靈性影響不是很大。因此心理學傢認為健康可分為三種: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靈性健康,他們提齣“全人心理學”概念,認為人就是具有身、心、靈整閤的“大健康”的人。並且這三個方麵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隻注重某一方麵,往往效果不佳。並且有時其他兩方麵不發展,光鍛煉身體甚至會引起肌肉拉傷,或者傷害到他人。另一方麵,心情好瞭,生活過得有意義,人有時不鍛煉身體也無妨,人逢喜事精神爽嘛。長期壓抑緊張本身會引發各種身心疾病。藏醫也提齣養生必須三層兼顧:健身、養心、培靈。從大乘佛法象雄耳傳法門使人健康可分為三種,即身體健康、語言健康、心靈健康。這是很好的健身養心方法。
身體健康顧名思義,指的是健身方麵,在耳傳裏講七支坐、紮龍與拙火定等,講修持健身方麵,特彆是紮龍與拙火叫做幻輪,就是紮龍拳法,是風脈瑜伽之修法,是健身養心的根基,也是獲得金剛不壞之身的基礎,《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雲:“調整身體姿勢,以毗盧七法為修行法,獲金剛不壞之身。”耳傳書將人身比喻成機器,機器不運用的話,自然會生銹,人身也一樣,不運動的話,容易得疾病,身體運動纔能健康長壽。修煉紮龍乃至風脈瑜伽的難度很大,裏麵有四十多種紮龍拳法。那些拳法都是密乘的手印和動作,都是針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比如“邁開你的腿,伸齣你的手”這可謂打手印和紮龍拳法的基層,也是健身的基礎。對於佛法誤解的人說:“佛傢養心,道傢養身。”實際上佛教也講養身,《耳傳經》雲:“身體便是一切的基礎。”另外世尊在傳教佛法時候,說瞭這樣的一句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而且佛法戒律裏身體的戒,譬如,走路如同天鵝行動一般穩步行走等,是健身乃至保護身體的方法。健康身體必須要保護好身體,身體力行要正常,體魄要清潔,纔能身強力壯。不愛運動本身就是在生病,有時我們隻需身體行動,對應之病便可以不治而愈。長期患慢性疾病的人,心理必然不好。從某種道理來講是,健康的心理應該寓於健康的身體之中,有時身體變好瞭,疾病治愈瞭,一個人的心理性格也會大為改觀。這就是身體對養生的巨大基礎作用。
語言健康指的是言談話語方麵,《耳傳經》雲:“管好自己的嘴。”說明兩個基本點,其一,在佛教的戒律裏講的是不要造口業,管好自己的嘴。因此,語言的戒律定瞭四條,都是針對身體健康和消除口業的;其二,俗話語:“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亂吃食物。”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很多疾病和我們吃的食物有密切關係,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齣”。不愛說話或話語過多本身就是在生病,在耳傳裏氣脈的修法都是健身和淨語的特殊法門。另外,多說廢話還不如誦經持咒,對於語言有幫助,而且能獲得金剛不壞語,《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雲:“若念誦如長河般的心咒,則得金剛語之成就。”
健康心靈指的是養心,佛學認為許多疾病是心理引起的。比如,生氣本身就是在生病,一種不良心理會對應一種疾病。有時我們隻需改變心態,對應之病便可以不治而愈。在佛經裏貪心等五毒叫做五大病魔,因為五毒引起五髒六腑的病。真正的良醫就是我們的心,因為人的身體本身是身心閤為一體的,這方麵上述已講過。實際上,有時休息能夠保健,自然性能夠治療疾病。在治病方麵,藥補不如食補,而食補又不如靜心也。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養心,養心的最高境界就是靜心。靜心超越心理學所講美好、高尚、聖潔、完善、永恒和極樂等體驗。靜心是人類的一種“高度”心理健康,更崇尚高峰的體驗。
靜心纔能達到高度的禪定,禪就是養心證悟的特殊法門,通過禪能達到無惑亂乃至無分彆的境界,意識成為金剛心,《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雲:“若實修大地禪定,必得非惑亂、非無明的,則得金剛意之成就。”心理學最多是“通心”交往而治病的,佛學是“悟心”而治病的。目前西方人熱衷於東方的冥想、瑜伽和太極;東方人熱衷於西方的西藥和心理學。實際上,佛法就是好的心理學,也是好的健身養心方法。密乘裏講三健康之中,底層牢固則身體健康,中層平和則語言健康,上層高深則心靈健康。三者整閤謂之“全人”,三者和諧謂之有“大健康”之人。三大健康的根源就是身語心三門清淨乃至平靜,身語心平靜就是身心安康。
很多人認為,心靈的睏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貧窮。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心靈平靜下來,也可以活得快樂與幸福,就能保持內心寜靜和安詳。有很多人需要靠外在的麻醉和熱鬧,來感受自己的存在,這是短暫的寄托,從根本上解決不瞭任何問題。如果內心平靜不下來的話,心靈根本找不到目標,就會迷失,治療身軀的疾病也沒有大的作用。因為,拯救不瞭自心,就猶如身強力壯的瘋子。如果能夠拯救自己的心靈,比得到全世界更有價值。
心靈的平靜就像如意寶,有求必應。《菩提心性自明杜鵑廣釋》雲:“一切如意佛是布施究竟之佛,獲得一尊如意寶,那寶無所不能,無處不顯,能拯救眾生。若看見或聽到大眾歡樂,他也與大眾同喜,琪美祖普大士的眾弟子證悟如意寶般的心性,聽聞或意識到他能讓眾生生起快樂、隨意和如意,自己也心生不可思議的歡喜、恭敬與信任。其次,證悟真理和似如意寶般的菩提本性,讓大眾獲得來去自如,隨意成就,諸事順利,身心得安康、快樂與幸福,自由與舒暢。”
上師的話:在治病方麵,藥補不如食補,而食補又不如靜心也。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養心,養心的最高境界就是靜心。靜心超越心理學所講美好、高尚、聖潔、完善、永恒和極樂等體驗。靜心是人類的一種“高度”心理健康,更崇尚高峰的體驗。
……
快樂的密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快樂的密碼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