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是一部溫暖人心之作!寫給在生活中忽視自我的年輕人,寫給那些在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年輕人……
2.這是一本審視自我、指點迷津的正能量書。它讓你懂得為自己負起責任,讓你學會擺脫對他人的依賴,讓你從此清醒地認識自己!它讓許許多多的人重新認識自己,活齣自己的人生。
3.幫你診斷失落、迷惘、焦躁的癥結,幫你打開苦悶、頹廢、煩惱的心結,教你學會照顧自己,與自己溫暖相擁。
4.這是一本值得讀的書,你對人生的疑惑,總能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內容簡介
“人生而孤獨”。在孤獨的人生旅程,人們往往尋找安慰,寄托渴望,將人生依附於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虛和痛苦。人為何而生?我們缺乏反省。我們的人生不能由他人定義,我們要找迴靈魂,本書正如招魂的幡引,引導你的靈魂重新歸附自身,讓你成為自己,成就自己,學會照顧自己。
作者簡介
方鶴軒,自由撰稿人,也曾迷途人生,終究尋迴本真,樂於讀書思考,將人生的體悟與人分享,雖能自悟,不求度人,但願能幫人找迴迷失的自己。
目錄
Chapter 1放手是一種優雅轉身 / 001
003 / 過度依賴他人,必然喪失自我
008 / 不用討好他人,隻需做好自己
013 / 破除我執,捨即菩提
018 / 放愛一條生路
024 / 什麼事都歸咎於自己是不好的行為
Chapter 2 做迴你自己 / 031
033 / 我們需要自己的人生
038 / 瞭解自己真實的需求
043 /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048 / 越俎代庖,隻能徒勞
Chapter 3 除瞭自我,人莫予毒 / 053
055 / 除瞭自己,沒人能夠傷害你
060 / 不拿彆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064 / 照顧每個人的感受,注定自己不好受
068 / 不必勉強自己
072 / 人生不能死要麵子活受罪
Chapter 4 感受自己 / 079
081 / 人為什麼會忽略自己的感受
083 / 感受自己的情緒
088 / 嗬護情緒,保持平靜
089 / 在逆境中學會微笑
094 / 以理智控製情緒
Chapter 5 為神經脫敏,讓人生快樂 / 099
101 / 反應過度,難免受傷
104 / 感覺可以遲鈍些
109 / 你所擔心的事,大都不會發生
114 / 讓沮喪和悲觀遠離自己
116 / 懂得幽默,得到快樂更容易
Chapter 6 認識你自己 / 123
125 / 拂拭濛塵的靈颱
130 / 誰有權利為你打分
134 / 讓自己做自己的“伯樂”
138 / 保持自我本色
140 / 不要自欺欺人
Chapter 7 接受自己 / 147
149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54 / 羨慕彆人不如珍惜自己
160 / 接受而不抱怨
166 / 接受不是逆來順受
171 / 隻有接受,纔能改變
Chapter 8 思考自己的人生 / 173
175 / 人生需要自省
181 / 人到底為什麼而忙
184 /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189 / 你的人生你能搞定
192 / 沒人能替你做決定
Chapter 9 設定自己的目標 / 199
201 / 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
206 / 目標可以緩解無聊
211 / 設定目標,纔能準確邁步
217 / 信念是走齣睏境的最大動力
222 / 生活的主動權永遠屬於自己
Chapter 10 彆等到明天 / 229
231 / 人生在於不斷行動
234 / 行動是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
240 / 把壓力維持在最佳程度
246 / 人生需要自我鼓勵
250 / 彆走得太快,靈魂都跟不上瞭
精彩書摘
破除我執,捨即菩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窗外雲捲雲舒”,如果說這種境界,是我們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那我們就學會放棄吧,放棄同樣也是另一種美麗。在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非洲土人會用一種奇怪的狩獵方法捕捉狒狒: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裏麵,裝上狒狒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狒狒的前爪伸進去,狒狒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齣來瞭,因為狒狒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狒狒。人們總會嘲笑狒狒的愚蠢,為什麼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呢?但人們為什麼沒有審視一下自己呢?並不是隻有狒狒纔會犯這樣的錯誤。
人的欲望也是如此。因為捨不得放棄到手的權位,有些人整天東奔西跑,荒廢瞭正當的工作;因為捨不得放下誘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不惜鋌而走險;因為捨不得放棄對權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因為捨不得放棄一段情感,有些人寜願歲月蹉跎……人總是這樣,總是希望擁有一切,似乎擁有的越多,人越快樂。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睏惑、無奈,都是因為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瞭,或者太執著瞭。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喪失瞭一切本源的快樂。
其實,生活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隻是我們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慨:事業小有成就,但心裏卻空空的。好像擁有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總是想成功後坐豪華遊輪去環遊世界,盡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瞭,卻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瞭卻心願。因為還有許多事情讓人放不下……
對此,颱灣作傢吳淡如說得好:“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後,你纔能夠悟到,你建構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隻有硬體,裏麵水管失修,配備不足,牆壁剝落,又很難找齣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你又捨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瞭,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是誰。”
仔細咀嚼這段話,不就是因為“捨不得”嗎?
很多時候,我們捨不得放棄一個疲纍但是不重要的工作,捨不得放棄已在時光中遠逝的種種往事,捨不得放棄權力、放棄金錢……於是,我們隻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身體與時光。我們無法計算,當自己得到一些自認為很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自我息息相關的美好像風一般從我們身邊溜走?
佛說:“要眠即眠,要坐即坐。”這纔是真正自在的快樂之道啊,倘使你總是“吃飯時不肯吃,睡眠時不肯睡,韆般計較”,這樣放不下,你又如何能快樂?
有一個人,他的性情並不是很開朗奔放,但他對待事情幾乎從不見有焦躁緊張的時候。這並不是他好運亨通,而是他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反應方式。比如,他被小偷扒走瞭錢包,發現後嘆息一聲,轉身便會問起剛纔丟失的身份證、工作證、月票的補辦手續。一次,他去參加電視颱的知識大賽,闖過預賽、初賽,進入復賽,正揚揚得意之時,卻收到瞭復賽被淘汰的通知。他發瞭幾句牢騷,隨即又興緻勃勃地拜師學起橋牌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到北非濛哥馬利將軍行轅去閑談時,濛哥馬利將軍說:“我不喝酒,不抽煙,到晚上10點鍾準時睡覺,所以我現在還是百分之百的健康。”丘吉爾卻說:“我剛巧跟你相反,既抽煙,又喝酒,而且從不準時睡覺,但我現在卻是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很多人都認為是怪事,丘吉爾這樣一位身負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指揮官的重任,工作繁忙緊張的政治傢,生活這樣沒有規律,何以壽登耄耋,而且還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呢?
隻要稍加留意就可知道,他健康的關鍵全在有恒的鍛煉、輕鬆的心情。毫無疑問,丘吉爾既抽煙又喝酒且不準時睡覺,這些並不足為訓。但是我們是否知道,丘吉爾即使在戰事最緊張的周末還去遊泳,在戰爭白熱化的時候還去垂釣,而且他剛一下颱就去畫畫,估計很多人也沒見過他那微皺起的嘴邊斜插著一支雪茄的輕鬆之態吧!
我們不妨學著丘吉爾那樣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吧!因為心靈是載不動許多愁的。每天晨起就給自己一個期望,當睜開眼睛之後,就想著我今天可以去做什麼並把它完成。活得有目標,做起事來就會更有勁,對自己許下的心願,任誰都會很樂意,並且很勤快地完成它。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發覺樂趣、激發腦力,甚至有更佳的創意産生,這都是我們能力的展現及潛能的發揮,也是自我理想的實現。生命的意義,並不一定要建立在豐功偉業上,任何一點小小的成果,也同樣可以顯示齣生命的價值。
人生的戲劇,我們自己是編劇、是導演、是演員。這齣戲,我們想如何演,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內心中。外在世界的舞颱是否完美寬大,布景是否華麗美觀,都不會影響我們的演齣。因為,隻要我們能打開心窗,天地、時空就是我們最佳的舞颱;同時也是我們最華美的布景,在這樣的情境中,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地舞齣生命的活力,歌詠齣生命雄偉的樂章。
放棄那段令你睏惑煩惱的情感吧,既然那段歲月已悠然逝去,那個背影已漸行漸遠,又何必要在一個地點苦苦守望呢?揮一揮手,果斷地放棄,勇敢地嚮前走,前方有更美的緣分之花在為你開放!
放棄失戀的痛楚,放棄受辱的仇恨,放棄滿腹的憂怨,放棄心頭難以言說的苦澀,放棄費神的爭吵,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名利的爭奪……生活中,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理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許多事情需要你做齣選擇,而有選擇就有放棄。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須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達到夢的彼岸,必須放棄清晨甜美的酣睡;要想重拾往日羊腸小道的溫馨,必須放棄開闊平坦的公路……人生苦短,若想獲得,必須放棄。放棄,讓你可以輕裝前進,忘記旅途的疲憊和辛苦;讓你擺脫煩惱憂愁,整個身心沉浸在悠閑和寜靜之中。
放棄不僅能改善你的形象,使你顯得豁達豪爽得到朋友的依賴,使你變得完美堅強,會帶給你萬眾矚目,使你的生命絢麗輝煌,還會使你變得聰明、能乾更有力量。
……
前言/序言
《每一個小小堅持:在生活的潮汐中錨定自我》 這本書,是寫給每一個在忙碌奔波中,感到一絲疲憊,卻依舊渴望內心充盈的你。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被無數的要求、期待和目標裹挾前行。工作的壓力,傢庭的責任,社交的需求,無不像一張張密實的網,將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切割得支離破碎。在這樣的洪流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那個曾經清晰的自我,那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的自己,變得模糊起來。我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務,如何更有效地溝通,如何更快速地適應變化,卻常常忘記瞭,最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關照的,恰恰是我們自己。 《每一個小小堅持》並非一本填鴨式的“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教科書,它更像是一位溫柔的朋友,在你獨處時,低聲細語地與你分享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細微之處,那些能夠滋養靈魂、安撫情緒的簡單卻強大的實踐。它不販賣“成功學”,不鼓吹“效率至上”,而是迴歸到最本真的層麵:理解並接納自己的狀態,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自己創造更多安寜與力量。 這本書,將帶你踏上一段內在的探索之旅。 你或許會問,照顧自己,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它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深刻。它不僅僅是保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它更關乎我們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如何設定界限,如何擁抱不完美,如何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如何在忙碌中為自己留下一片可以喘息的空間。 第一部分:傾聽身體的低語,迴應內在的呼喚 我們的身體,是承載我們所有生命體驗的容器,它總在以自己的方式與我們溝通。然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習慣性地屏蔽這些信號,直到它們演變成不適甚至疾病。 覺察身體的語言: 這部分內容會引導你重新學習如何去“聽”你的身體。你會瞭解,為什麼會感到莫名的疲憊?為什麼會肌肉緊綳?為什麼會食欲不振或暴飲暴食?它不是在教你醫學知識,而是通過一些簡單易行的練習,幫助你建立更敏銳的身體覺察力,從而在問題的萌芽階段就給予恰當的迴應。比如,如何通過呼吸練習來緩解身體的緊張感,如何通過簡單的伸展來釋放被壓抑的能量,如何在用餐時真正品味食物,而不是機械地攝入。 建立健康的生理節奏: 規律的作息,並非是對自由的束縛,而是對身體內在生物鍾的尊重。本書會探討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閤自己的睡眠模式,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來優化身體的能量供給,以及如何找到真正適閤自己的運動方式,讓運動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它不提倡極端或苛刻的節食或運動計劃,而是強調循序漸進,將這些健康習慣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處理身體的不適與疼痛: 當身體發齣信號,齣現疼痛或不適時,我們往往會將其歸咎於“太纍瞭”或“壓力大”,然後繼續忍耐。本書會提供一些溫和的自我關懷方法,教你如何在身體不適時,給予自己耐心和理解,如何通過一些居傢療法或簡單的生活調整來緩解不適,並認識到,身體的每一次抗議,都是一次與自己重新連接的機會。 第二部分:與情緒和解,擁抱真實的自我 情緒,是我們生命中最豐富、最真實的色彩。然而,我們常常因為害怕負麵情緒帶來的痛苦,而選擇壓抑、逃避,甚至妖魔化它們。 理解情緒的來龍去脈: 喜怒哀樂,皆是人生常態。這本書會幫助你認識到,每一種情緒都有其産生的根源,它們不是敵人,而是信息傳遞者。你會學習如何去識彆和命名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在告訴你些什麼。比如,為什麼會感到焦慮?它可能是在提醒你某種未知的風險;為什麼會感到憤怒?它可能是在告訴你你的界限被侵犯瞭。 溫和地接納與轉化: 並非要你“停止”負麵情緒,而是要學會在它們齣現時,給予它們空間,不去評判,不去抗拒,而是用一種接納的態度去麵對。本書會提供一些心理學的洞見和實踐技巧,幫助你學會如何與焦慮、悲傷、沮喪等情緒和平共處,並通過一些積極的自我對話和行動,引導情緒嚮更積極的方嚮轉化。這並非是心靈雞湯式的“積極思考”,而是基於對情緒的深刻理解和耐心實踐。 培養內在的平靜與韌性: 在情緒的潮起潮落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本書會分享一些關於正念、冥想的入門方法,讓你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角落。同時,它也會強調培養心理韌性的重要性,讓你在麵對挑戰和挫摺時,能夠更快地恢復,並從中汲取力量。 第三部分:建立健康的界限,守護屬於自己的空間 在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常因為害怕衝突、渴望被認可,而模糊瞭自己的界限,讓自己的能量被不斷消耗。 識彆並繪製你的界限地圖: 你的時間和精力是寶貴的資源,懂得在哪裏畫齣界限,纔能有效保護它們。本書會引導你審視自己在人際交往、工作任務、信息獲取等方麵的界限狀況,幫助你識彆哪些是讓你感到不適的“越界”行為,以及你真正需要捍衛的個人空間。 學習溫和而堅定的錶達: 設定界限並非是冷漠或疏離,而是為瞭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關係。本書會提供實用的溝通技巧,教你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清晰、溫和而堅定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和底綫。比如,如何禮貌地拒絕不閤理的請求,如何迴應那些讓你感到被侵犯的言論。 平衡付齣與索取: 在人際關係中,健康的互動是建立在“給予”和“接受”之間的平衡。本書會探討如何識彆那些消耗你能量的“單嚮付齣”關係,以及如何與那些能夠相互滋養、共同成長的夥伴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第四部分:在日常的點滴中,播撒自我關懷的種子 自我關懷,並非是偶爾為之的奢侈享受,而是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如同呼吸一般自然的存在。 發現微小的快樂: 在忙碌中,我們常常忽略瞭生活中的微小美好。本書會鼓勵你去留意那些能讓你感到愉悅的瞬間,無論是清晨的一縷陽光,一杯熱飲的溫暖,還是一段動聽的鏇律。這些微小的快樂,是滋養我們心靈的甘露。 創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將平凡的日子變得有意義的神奇力量。它不一定是多麼隆重的活動,而可以是每天早晨的靜默片刻,睡前的一段閱讀,或者每周一次的獨處時光。本書會啓發你,在生活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能夠滋養心靈的儀式。 擁抱不完美,允許犯錯: 我們都曾被“完美主義”的陰影籠罩,害怕犯錯,害怕不夠好。本書會挑戰這種觀念,鼓勵你看到自己的不完美,並將其視為成長的一部分。你會學習到,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害怕犯錯而停滯不前。 連接內在的創造力與好奇心: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培養內在的創造力,是讓生命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本書會鼓勵你重新拾起那些曾經讓你著迷的愛好,嘗試新的事物,讓你的生活充滿探索的樂趣。 《每一個小小堅持》是一本關於“慢下來”,關於“嚮內看”的書。 它不會提供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因為它深知,真正的改變源於內在的覺醒和持續的實踐。它所倡導的,是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自我關懷之道,一種在生活的潮汐中,為自己穩穩錨定的能力。 讀完這本書,你或許不會變成一個“完美”的人,但你一定會更懂得如何去愛護自己,如何去傾聽自己的聲音,如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力量。你會發現,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堅持”,最終能夠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生命力,讓你在麵對生活的風雨時,更加從容,更加堅定,更加溫柔。 這本書,送給每一個渴望在紛擾世界中,找迴內心寜靜的你。願你,從每一個細微之處,重新遇見那個更愛自己、更懂得自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