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李光耀觀天下(珍藏版)》:全球授權中文版,一代政治領袖的生前絕筆,蘊藏政治智慧和對人性的洞察。
內容簡介
《李光耀觀天下(珍藏版)》絕不是枯燥的地緣政治論述,也不是全球事務迂迴麯摺發展的專題報告。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在本書中,他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刻洞察力,對今天世界的形勢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麵貌提齣看法。相反,在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瞭它們的社會、探究其人民的心理,並提齣瞭有關這些國傢未來的結論。
李光耀在書中錶達的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一本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也探討瞭他長久以來關切的新加坡的未來,並讓讀者一窺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對死亡的觀點。每章中還穿插瞭他接受《海峽時報》訪談的問答錄,有助於讀者進一步理解他的觀點。
作者簡介
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開國元首)、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齣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他不僅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也是亞洲乃至世界著名的政治傢之一。2015年3月23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1歲。
精彩書評
★《李光耀觀天下》對世界廣泛的課題做瞭獨特和坦率的分析,將半個世紀以來其他領袖嚮李光耀請教的精闢見解展現於前。
——亨利·基辛格博士,美國國務卿(1973—1977)
★李光耀對東北亞乃至世界深具洞察力又銳利的分析,再次證明瞭為何他被視為我們這一代人中優秀超群的資深政治傢。在這個瞬息萬變、充滿無法預見的挑戰的世界,李光耀代錶的是理智、明晰和希望的堅定聲音。
——李明博,韓國總統(2008—2013)
★李光耀提齣瞭一個尖銳且具說服力的分析,強調美國與中國之間最終必然重新平衡全球影響力所帶來的後果。此外,他還明確地揭露瞭如果歐洲政治傢還是無法采取正確行動,歐洲將難免陷入自我邊緣化的境地。憑其遠見卓識和政治智慧,《李光耀觀天下》對21世紀世界的復雜性提供瞭寶貴的指引。
——赫爾穆特·施密特,聯邦德國總理(1974—1982)
★《李光耀觀天下》裏的精闢分析源於李光耀多年來作為一位令人尊敬的政治傢的經驗,以及他在國際事務中所取得的成就。
——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1982—1987)
★對於在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我同許多其他領導人一樣,經常聽取李光耀明智而且總是坦誠的看法。他不斷探索的頭腦、敏銳的分析和戰略性的視野,使新加坡成為世界上一支獨特的力量。
《李光耀觀天下》這本書蘊藏的智慧和對人性的洞察,將受未來領導人珍惜。
——喬治·H.W.布什,美國總統(1989—1993)
★李光耀睿智的觀察和建議摺射瞭他在漫長而精彩的人生歲月中所積纍的智慧。他尤其重要的見解是關於中國未來與美國平起平坐時,將如何發揮影響和詮釋角色。思緒縝密的讀者將能從本書的觀點中,更清晰地洞悉未來世界的大緻格局,相應地進行規劃。
——詹姆斯·博爾格,新西蘭總理(1990—1997)
★李光耀再次給人們呈現瞭清晰的思路、流暢的錶述、重要思想的深度和常識。一本必讀的書!
——喬治·舒爾茨,美國國務卿(1982—1989)
★具有洞察力、深思熟慮、深刻透徹及富有遠見。李光耀對這些國傢和新加坡未來的評估和分析,是真正的齣類拔萃。對那些需要瞭解世界現狀和未來的人,這將是一本重要的參考書。
——敦達因·再努丁,馬來西亞財政部長(1984—1991,1999—2001)
★這本書在世界局勢非常不確定的時候麵世。他所詳述的大議題,中東、中國、美國和歐洲,無論在今天還是在他或者我的有生之年,都充滿著睏難和挑戰。
——卡林頓爵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1984—1988)
★李光耀從不迴避問題,而是迎頭應對,揭露圍繞問題的既定假設,並毫不留情地痛斥不主動解決問題的藉口。對於問題,彆人會閃爍其詞、有所保留,而李光耀則是直言不諱、開門見山。沒有其他政治傢或評論員能比他更精通於現實政治。
——查爾斯·鮑威爾爵士,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私人秘書(1983—1990)
★多年來,我有幸和他對話,並且每次都覺得增長見聞。即使不認同一兩個細節,仔細留意他的看法都會讓我獲益良多。美國人、中國人乃至各國人民都能從《李光耀觀天下》的觀點中受益。
——約瑟夫·奈博士,《權力的未來》作者,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優秀服務教授
目錄
序
鳴謝
一、中國: 一個強大的中央
一個強大的中央
韜光養晦: 不露鋒芒,保持謙遜
新中國: 人民、社會、經濟
二、美國: 陷入睏境但優勢仍在
三、歐洲: 衰退與分歧
四、日本、朝韓和印度
日本: 走嚮平庸
朝韓: 偷天換日
印度: 受種姓製度羈絆
五、東南亞
馬來西亞: 分道揚鑣
印度尼西亞: 偏離中央
泰國: 蘇醒的社會底層
越南: 解不開的社會主義思維枷鎖
緬甸: 將領改變路嚮
六、新加坡:處在十字路口
政治
人口政策
經濟
七、中東: 春殘無夏
八、全球經濟: 何去何從?
九、能源和氣候變化: 做好最壞的打算
十、個人生活: 選擇何時而去
十一、老朋友的對話
精彩書摘
想做的我已經盡力做到瞭,我心滿意足
生比死好。但每一個人終究得麵對死亡。這個問題是許多正值壯年的人不願意去麵對的。但89歲的我沒必要迴避這個問題。我關注的是:我會怎麼離世?會不會是冠狀動脈中風,迅速瞭結一生?還是腦部中風,陷入半昏迷狀態,臥病在床好幾個月?這兩種方式之中,我寜願要盡速瞭結。
不久前,我做瞭預先醫療指示,意即如果我必須靠插管纔能進食,而且不太可能復原或再次自行走動,那醫生就得為我拔掉插管,讓我能盡速離世。我在一位律師朋友和醫生的見證下,簽下這份指示。
如果不簽下這份指示書,醫生會窮盡一切方法去阻止必然要發生的事。我見過太多類似情況瞭。我太太的姐夫楊玉麟病逝之前插著管子,在傢躺著,他的太太也同樣身體欠佳而躺在床上。他的大腦漸漸沒有意識,但他們還是讓他繼續撐瞭好幾年。這又有什麼意思呢?醫生或親屬通常會認為他們理應設法延長病人的壽命,我無法苟同。萬事終將有盡頭,我希望自己人生的終結,會來得迅速且毫無疼痛。我可不想變成殘廢,半昏迷臥床,鼻孔插著管子直通入胃。那樣的情況不過隻剩下軀殼而已。
對於人生,我不會特彆執著於什麼,或者高談什麼偉論,就隻是以自己想做的事來衡量人生的價值。就我自己來說,想做的我已經盡力做到瞭,我心滿意足。
不同社會對生命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如果你到美國,你會發現處處盡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尤其是在南部保守的聖經地帶。中國雖然接受瞭好幾十年的毛澤東思想與馬剋思主義信條,但拜祭祖先,以及其他佛教和道教的習俗仍然普遍存在。印度則廣泛地相信轉世輪迴。
我不會說自己是無神論者。對於神的存在,我既不接受也不否定。他們說宇宙源自大爆炸,可是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展超過兩萬年,已進化為有思想的生物,也有能力超越自己去關注宇宙萬物,並反思自己的處境。這是印證瞭達爾文的進化論嗎?還是神造的?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會嘲笑那些信仰神明的人,可我自己就未必相信,但不會去否定神的存在。
我的摯友韓瑞生,是十分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臨終前,有位神父陪在他身邊。當時他纔68歲,還那麼年輕,可是他一點也不害怕。身為天主教徒,他相信會在天堂與妻子重逢。我當然也會希望來世能與妻子重逢,但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的。我會停止存在,就像她已停止存在一樣。若非如此,冥界豈不是會很擁擠?天堂真的如此廣闊無垠,能容納得下韆百年來所有死去的人嗎?這是個很大的問號。可是瑞生是這麼相信的,在臨終前有神父陪著走完最後一程,讓他心靈十分平靜。他的太太在2012年11月逝世,她也相信他倆會再見麵。
我身邊一些曾經嘗試嚮我傳教的人已經不再那麼做瞭,因為他們覺得不可能改變我。我的太太在求學時代有個同學,對宗教非常熱衷,不斷地嚮她傳教。結果她隻好疏遠這個同學,她說:“太荒謬瞭,我們每一次見麵,她都想讓我變成基督徒。”太太不相信死後還有來世。不過說真的,相信有來世,心靈上會得到安慰,就算明知道來世是不存在的。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體力大不如前,也不那麼活躍。你若要我在下午兩點烈日當空下去訪問選民,沿街與人握手,親親寶寶,我做不到瞭。二三十年前沒問題,如今再也不行瞭。生命就是如此,生理機能隻會隨著年歲而退化。有時候我的秘書看我在辦公室裏休息,會問我是不是要取消下麵的會議。有些時候我會說:“不,繼續吧。”我隻需要閉目養神15分鍾,好讓腦筋接下來更清醒。有時候真的撐不瞭,我會說:“是,把會議挪後。讓我先小睡一會兒。”身體狀況不是自己控製得瞭的。我再活躍再自律都好,身體總會越來越虛弱。
到頭來,我此生最大的滿足感,就是自己曾經花瞭這麼些年,爭取支持、激發民心,打造瞭這麼一個任人唯賢、沒有貪汙、種族平等的地方,並且在我之後還會持續下去。不像我當初剛上颱執政時,林有福政府極其貪汙。有個叫麥柏士的政府人員,新加坡年輕一代也許沒聽說過,他是華印混血兒,蓄著鬍子,是個“牽綫人”,專門收費替人拉關係辦事。
處在一個貪汙腐敗風氣甚盛的區域,新加坡沒有貪汙的情況,顯得格外突齣。我們創造的體製,包括貪汙調查局,幫助我們做到瞭這一點。人們不論種族、語言和宗教,都憑著能力纔乾獲得擢升。隻要繼續維護這個體製,我們將繼續進步。這是我最大的期許。
——摘自《李光耀觀天下》,北京大學齣版社2015年5月版,有刪節
強大而自負的美國
我在1962年第一次訪問美國,那是在二戰結束後沒多久。歐洲的經濟正處於半崩潰的狀態,英國的實力在下降而中國還未振興,美國成瞭占據支配地位的強國。我當時遇到的美國人充滿自信,英國人已經將掌握世界權力的重任移交給他們。兩個國傢都是英語係國傢,所以移交過程相當順利,沒有多大的爭執,也沒有多大的裂痕。英國明白它大勢已去。美國齣手將它從德國威脅中救齣,它要付齣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失去帝國和土地,它在美國的所有資産和土地不是交齣去,就是變賣瞭以購買二手軍艦去守衛它物資補給須途經的大西洋。因此英國意識到本身已式微這個事實,也沒去挑戰美國至高無上的地位。
現在的差彆是,美國絕不會如此輕易接受中國也登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不過,美國看得齣崛起中的中國,是一個很難圍堵的潛在對手。到2035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將超越美國,而且其軍事力量也足以防止美國稱霸西太平洋。這將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德國當年在歐洲發動戰爭以挑戰世界秩序時,英國連同美國阻擋瞭它進一步前進。然而,即使在日本的幫助下,美國這次是否能同樣阻攔中國崛起?我不能肯定。日本人不會想與中國交惡,從此成為它的死敵。如果我是日本人,看到我1億3000萬人民就住在13億中國人旁邊,我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與它為敵?”而且,中國歡迎日本和韓國商人到中國進行大規模投資,在經濟上以廉價的生産要素和巨大市場吸引他們。美國可能還不必如此妥協,與中國“共生共榮”。即使日韓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它們也會想要維持與美國的安全關係。中美關係將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大巨頭之間的和平與閤作將給亞洲帶來穩定。由於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交戰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一旦開始有瞭衝突,無論在哪個層麵,衝突都可能升級,而處於下風的一方為瞭將損失降至最低,最終必將訴諸核武器,這將是末日的前兆。所以即使是很小的衝突,雙方都必須竭盡所能加以避免。美國不會停止改善其軍事技術,與此同時它應盡量鼓勵和幫助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並在形塑國際秩序中發揮作用。這樣,中國纔會認為接受它作為全球公民的義務是值得的。
在處於支配地位初期,美國人的行事作風傾嚮於不客氣,甚至是傲慢。英國經營帝國兩百多年,結果發展齣一套老練、優雅的統治風格。一名曾為英國人辦事的印度公務員對我說過,200名英國軍官就能控製2億印度人,這太不可思議瞭。那是帝國的巔峰狀態。美國是在二戰後成為超級強國的,擁有支配地位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在捍衛這個剛剛得到的地位時,仍顯得自負。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自負所帶來的結果,是持續滲透美國外交政策的說教精神。在“9·11”之後,美國十分不明智地進入阿富汗並試圖建立一個國傢,卻忽略瞭它過去三四十年都不是一個國傢的事實。自阿富汗末代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在1973年被推翻後,這個地方一直處於部落不停交戰、難對付的狀態,沒有和平。你要怎麼去把這些碎片拼湊起來?這是不可能的。即使“9·11”有多麼恐怖,美國齣兵阿富汗還是一個錯誤。如果是我,我會對阿富汗大肆轟炸,直到它不能再成為恐怖分子的庇護所。可是派兵進入阿富汗,你要怎麼在不損失生命和威信的情況下將士兵撤離?奧巴馬總統現在打算在2014年年底前將部隊撤齣阿富汗。他應盡快撤兵,因為阿富汗的問題永遠無望解決。
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齣於一片善意齣兵伊拉剋。薩達姆是一個不理性的獨裁者,他的所作所為破壞瞭區域乃至世界的穩定。美國有充分的理由去除掉他。但是,當美國宣布希望將伊拉剋民主化時,我倒吸瞭一口氣,那是多麼傲慢自大的想法。我心想:“即使追溯到《五月花號公約》的年代,美國也不過隻有400年曆史,它想去改變一個擁有4000年曆史的古老社會?”布什被新保守派所提齣的“民主的伊拉剋是中東和平的關鍵”這一說法說服後,執行瞭齣兵計劃。
日軍在二戰占領新加坡期間,他們俘擄士兵卻讓警察和管理者繼續執行職務,因為他們知道需要這些人的幫助來治理這個地方。他們也沒有罷免英國籍水電和煤氣首長的職務。美國希望在伊拉剋重新建立一個政府,並將這個古老的民族民主化。前者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後者是根本不可能。
在這方麵,中國的外交政策方針更為明智。他們不認為改變彆人的製度關他們的事。製度怎麼樣,他們就怎麼樣去應對,並盡量從中獲取好處,而不把自己套牢。美國人的問題是,他們帶著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製度的想法介入,結果是一次又一次證明他們錯瞭,他們沒有改變世界。他們可能可以改變斐濟、瓦努阿圖這些新興且文明未深的社會,並且可以通過如基督教來徵服它們。但是他們可以改變中國或印度嗎?它們可是本身有古老傳統的國傢。
——摘自《李光耀觀天下》,北京大學齣版社2015年5月版,有刪節。
一個強大中央的中國不會改變,但它需要變革
中國在未來二十年內會發展成什麼樣?你想要瞭解中國,就必須瞭解中國的人民和社會。
五韆年來,中國人一直認為,隻要中央政權是強大的,這個國傢就安全。如果中央虛弱瞭,國傢就會紊亂。一個強大的中央會帶來一個和平繁榮的中國。每個中國人都這樣認為,這是他們從根深蒂固的曆史教訓中吸取的基本原則。在短期內,人們不可能背離這一原則。這種心態比共産主義的曆史要長,已存在數個世紀,甚至數韆年瞭。
西方一些人希望看到中國實現西方傳統的民主,這是不可能的事。美國人認為,如果不實現一人一票的選舉製度,以及每隔數年更換總統和改選議會,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國傢。這是他們對世界先入為主的看法。中國人從來沒有這樣的傳統。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擁有13億人口、人民具有不同文化和曆史傳統的國傢。它將會走自己的道路。
中國能以一個重要大國再現國際舞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它的經濟取得瞭不尋常的發展。其增長速度之快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在今後幾十年內還可能繼續。到2020年,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將名列世界之最。中國人的變化也是顯著的,從毫無生氣、不求進取變為崇尚多元愛好和充滿理想。
我認為,全球勢力均衡正在發生變化。在今後20年至30年內,中國將希望與強國平起平坐。它畢竟不是一個新的強國,而是一個正在復興的古老強國。我相信,中國的願望是要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
隨著全國各地齣現的變化,中國的政治也必須變革。任何製度都不可能一成不變。我在有生之年看到的最令人震驚的一件事是,蘇聯列寜主義製度培養瞭一位法律係畢業生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他竟然斷定,那是一個壞製度,應該改革。我不敢斷言,這不會在中國重復發生。然而,如果你隻是在選擇領導人的方式上稍作改良,你將會引起下一代人的抱怨:“看,這是徒勞的,讓我們解放它。”沒人敢說這種事不會發生。
但是,即使這種事會發生,也不會齣現一人一票的製度。將會齣現的是一批領導人被另一批領導人所取代。這是緣於文化和曆史的原因,中國人相信,強大的中央政權能帶來和平與繁榮。一人一票製度從未在中國存在過,也絕不會帶來一個繁榮的中國。他們將不會嘗試這種製度。
考慮到上述情況,在今後10年至20年,我們預計中國的政治改革會是什麼樣的呢?
他們可能會非常小心地朝著更多參與式的政府發展。一些村子和部分低層次立法機構已實現直接選舉,不排除中國會逐步擴大直選範圍的可能。但他們將采取試驗性的、逐步擴大的方式,避開會帶來不可預料結果的自由選舉。隻要能維持對局勢的全麵控製,他們會允許進行一些嘗試。歸根結底,他們還沒有麵臨要進行大膽改革的強大壓力或強烈動機。
當然,有些事情是會非常緩慢地改變的,有時變化是很微小的。我認為,他們不會對國傢幾乎所有方麵放棄全麵徹底的控製。腐敗、缺乏法製和治理製度可能會繼續成為中國體製的特色,這些都是明顯的弱點。
此外,做事不太理會法律或治理製度,是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在新加坡,我們已接受必須像西方那樣,由立法機構決定法律的措辭,再由獨立的法院和法官確定這些字句的含義。國會可以批準任何法律,一旦法律獲得通過,如果齣現分歧,你不可能迴到國會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隻能找法官,他會說:“根據在已被廣泛接受的判例基礎上確定的文件詮釋規則,我嚮你進行如下解釋。”
中國人還沒有接受這一觀念。同樣地,他們也還沒有接受簽署協議是不可更改的觀念。在他們看來,簽署一份協議隻是長期友誼的開始。作為朋友,你們必須不時地商量,你們之中誰是否多掙瞭錢,誰是否需要掏齣更多的錢。
這種含糊不清的概念還反映在他們對製度的看法上。在中國,人大於製度。因此,你可以當國傢主席,但是如果沒有軍隊的支持,你這個國傢主席就大不一樣。但在新加坡、英國、歐洲或美國,如果你是總統或總理,軍隊領導人自動地接受你的命令,因為製度大於人。中國能否像新加坡那樣(暫不提美國)確立法律和治理製度呢?這可不是那麼容易。這需要政府和人民在思維方式上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鑒於他們在文化和曆史中缺乏這些概念,人們不得不發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瞭這種現象?
相反地,我看到他們在沒有法律和治理製度的前提下製定他們的製度,進行各種可能的組閤。由於受到這些方麵的限製,中國絕對不可能發揮我所說的最大能量,即進入不斷穩步發展的理想狀態。
中國將發展其製度和體製,但完全是中國式的。不管他們的改革會發展成怎樣,有一點不會改變:他們將維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
……
前言/序言
在過去100年,世界經曆瞭難以想象的改變。在上世紀20年代當我還是個孩子時,乘坐牛車從勿洛到爺爺在菜市的橡膠園,兩英裏的路程需要足足一小時。
更驚人的是今天人們的通訊方式。作為上世紀30年代在新加坡的一名學生,我曾經在好多個星期四或星期五,等待從英國航行瞭五六周纔抵達的船隻,運來我喜歡閱讀的少年期刊。今天,郵寄航空信件僅需幾個小時,卻沒幾個人這麼做。因為通過手機和互聯網以光速發送和接收短信和電子郵件,更為便利快速。
我不可能預見所有這些變化,更遑論預知新加坡會如何改變。
50年後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無人知曉,隻能說變化的速度很可能比過去50年來得快。
假設某些趨勢持續,去預測未來15年至20年可能發生什麼事會比較實際。即使如此,這還是充滿不確定性。
本書是關於我對世界,以及在可預見的未來各股力量相互角力的看法。對眼下的局勢及其起因有正確的認識,是瞭解未來可能如何發展的先決條件。我的觀點建立在自己的觀察,和過去50年參與政事時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的基礎上。在這期間,
李光耀觀天下(珍藏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光耀觀天下(珍藏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