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国学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从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启蒙之作。
内页插图
目录
上 卷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下 卷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声律启蒙》全文诵读
精彩书摘
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①。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②。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③十二危峰。【注释】①蛩:古书上指蟋蟀。②雍雍:拟声词,大雁的叫声。③嵯峨:山峰巍峨的样子。【精彩解说】
春天和夏天相对,秋天和冬天相对,傍晚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相对。仰望群山和嬉戏玩水相对,绿色的竹子和青翠的松柏相对。冯妇爱好打老虎,叶公自称喜欢龙,飞舞的蝴蝶和鸣叫的蟋蟀相对。嘴里衔泥的一对紫燕,采集蜂蜜的几只蜜蜂。春天的花园中黄莺恰恰鸣叫,秋天塞外的大雁雍雍哀鸣。秦岭云雾缭绕,迢迢有八千里远的路程;巫山被雨水冲洗,巍峨屹立着十二座高峰。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①。镜奁对衣笥②,野杵对村舂。花灼烁③,草蒙茸④,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⑤。
【注释】
①上智、中庸:上智,有大智慧的人。中庸,才智平庸的人。②镜奁、衣笥:镜奁,女子的梳妆镜匣。衣笥,盛放衣服的竹筐。③灼烁:光鲜的样子。④蒙茸:蓬松、杂乱的样子。⑤镛: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精彩解说】
明和暗相对,淡和浓相对,大智慧的人和才智平庸的人相对。女子的梳妆镜匣和放衣服的竹筐相对,郊野的杵和村庄的舂相对。鲜花盛开,青草茂盛,九夏和三冬相对。高台叫作戏马台,小斋名叫蟠龙斋。手剥螃蟹螯从毕卓开始,身披仙鹤羽毛大衣始自王恭。高高的五老峰,像玉笔一样直插云霄;巨大的三姑石,在风雨中发出大钟般的声音。
……
前言/序言
传统文化是一国文化之根源,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让中国文化自成体系,融会贯通。而文学经典作为其主要媒介,世代相继,因此即使相隔干百年,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意义依旧根植在每一位国人的血液里。传统文化经典拥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每一位学子都应对其进行品读、感悟、求索……做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学识素养的中国人。
纵览这些传统文化经典,我们会发现,这些经典也许言语晦涩,但不乏日常生活的情调。它有“晨则省,昏则定”这样琐碎平实的孝之教导;有“亲戚故旧,老少异粮”这样充满柴米油盐气息的待客之道;有“心口如一,童叟无欺”这样朴素而永恒的价值观……
当然,这些文化经典更不缺高情远致,强调精神的高洁与纯粹。它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有“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有“斯世清浊异品,全赖吾辈激扬”这样当仁不让的慷慨气概……
更何况,对于人之初的启蒙教导,它能提纲挈领,微言大义。“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诲人不倦;“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循根求脉,不忘先祖;“人之初,性本善……”一字干金,谆谆训导,古人日“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笠翁雅言,音韵协调,朗朗上口……
正是因为这些文化经典有如此丰厚的底蕴,虽然时代飞速变化,思想观念不停流转,但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和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不但不会步入没落,相反会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更体现其重要性。它历经千百年,无声无息地穿行在国人的血脉中,潜藏在每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底层。或许你未曾留意,不曾发觉,但是我们的举手投足,都深深地暴露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文化密码,我们每一颗心都在这文化长河里得到长久而深远的润泽,这也是我们编写这套书的最主要原因。
鉴于传统文化经典与我们隔着漫长的岁月,有些阅读者已经不能流畅地阅读、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我们特编辑了《国学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丛书。本套书有以下特点:
一、版本权威,篇章经典
针对儿童的阅读特点,我们精心选择了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传统文学读本。突出蒙学经典,如“三百千”《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精选儒家经典,如《论语》《孝经》等;不忘诗歌雅韵,如《唐诗三百首》等。
二、大字注音,保护视力,方便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国学,诵读原文才是最佳的方式。只有熟读原文,才能逐渐领会国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儿童时期是诵读的黄金时期,根据儿童的身心发育和认知特点,我们采用大字注音的编排形式,一方面出于保护孩子视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自主阅读。
三、译注准确,有助理解
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儿童还应该进一步去理解经典蕴含的意义。文字是表,意蕴是里,只有知表知里,才真正领悟了国学经典的内涵。为了帮助儿童实现无障碍阅读,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对原文进行翻译,并对重点、难点字词进行注释。.
四、设置故事链接,提升阅读兴趣
国学内容艰深,略显枯燥。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在文后增加了一些趣味故事链接。这些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不但有助于儿童理解原文,而且能让他们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更能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附送名家音频,引导儿童诵读
国学在现代不仅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阅读形式。为了帮助儿童诵读,提升他们的兴趣,我们与时俱进,特邀请名家精心录制了相关音频。这样,只要动动手,扫描一下书本上的二维码,名师就能引领孩子诵读本书了。
编者
2015.4
启蒙国学·经典诵读系列:唐诗宋词三百首精选与赏析(小学版) 图书简介 本套书系“启蒙国学·经典诵读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为小学阶段的学子精心编纂,旨在通过最脍炙人口、最富感染力的唐诗和宋词,构建儿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初步认知与审美基石。我们深知,对于初涉经典的孩子而言,选择恰当的文本、提供清晰的引导至关重要。本册的选篇与编排,严格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要求,同时兼顾了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审美偏好。 一、 选篇的匠心独运:兼顾广度与深度 本册精选的唐诗与宋词,并非简单的大量堆砌,而是一个经过细致打磨的、具有递进性的文本库。 唐诗部分: 我们选取了初唐至盛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力求涵盖不同题材与风格。重点突出了对孩子生活最有启发的篇章: 山水田园的描摹: 如王维、孟浩然的诗作,教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热爱生命。例如《鹿柴》《过故人庄》,语言清丽,意境悠远,能有效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美感的体会。 边塞气象的熏陶: 选取了高适、岑参的代表作,如《燕歌行》的选段或《使至塞上》,在不涉及过多复杂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展现家国情怀与开阔的胸襟。 咏物抒情的典范: 李白的浪漫飘逸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作为中国诗歌的两大高峰,是不可或缺的。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因其直观的画面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成为启蒙首选。杜甫的诗歌则侧重于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如《春望》的选段,引导孩子学会共情。 宋词部分: 宋词以婉约著称,但本册亦兼顾了豪放之风,旨在让孩子们领略宋代文学的细腻与雅致。 婉约派的初探: 以柳永、秦观的词作片段为主,重点在于词的音乐性和语言的韵律美。例如,选取柳永词中描绘都市生活或自然景色的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利于诵读。 豪放派的引入: 引入苏轼的词作,如《题西林壁》等,这些作品哲理蕴含适中,气势开阔,有助于拓展孩子的思维深度。 注重“宋词入曲”的特点: 很多宋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我们在选篇时特别关注了这一点,便于教师或家长引导孩子进行吟唱式的朗诵。 二、 独创的导读与赏析体系:从“诵读”到“理解”的桥梁 本册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配套的解析体系,它严格避免了成人化的说教和晦涩的文学理论,而是采用了“三步走”的导读模式: 第一步:诵读指引(韵律与节奏) 发音标注: 针对部分易读错的古音字或多音字,提供了清晰的现代注音和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提示。 节奏示范: 明确标示出诗词的停顿点和换气处,确保孩子能够朗朗上口,体会到古诗词自带的音乐美感。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至关重要。 情境代入: 简短地为每一首诗词设定一个“情境”,比如“想象自己站在秋天的江边”“想象与老朋友重逢”,帮助孩子迅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第二步:字词释义(直观与形象) 核心词汇拆解: 只选取对理解全诗起关键作用的字词进行解释。解释力求形象化,而非枯燥的词典式定义。例如,“羁”解释为“暂住、停留”;“羁旅”解释为“在外地作客,不能回家”。 画面重构: 针对难以理解的意象,提供简单的图示说明或现代生活中的类比。例如,解释“梧桐细雨”时,会引导孩子想象在古老的屋檐下听雨声的情景。 第三步:主题感悟(核心价值提炼) “一句话点睛”: 用一句最简洁有力的话概括该诗词的核心情感或哲理。例如,杜甫《春望》的核心感悟是“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心系国家与亲人”。 现代生活连接点: 引导孩子思考古人的情感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如学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可以讨论“离家上学或旅游时的心情”。 三、 设计与装帧: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深知,对小学生而言,“好看”是阅读兴趣的第一驱动力。 1. 插图风格: 全书配有数百幅原创手绘插图,风格统一采用淡雅的水墨写意风格,辅以清新的淡彩渲染。这些插图并非简单复刻原诗画面,而是对诗词意境的一种“二次创作”,用色彩和线条引导孩子体会诗词的氛围。 2. 版式疏朗: 采用大开本、宽边距设计,保证阅读时的舒适度。每首诗词占据一个独立页面或跨页,避免内容过于拥挤,给予孩子足够的“呼吸空间”去品味文字。 3. 材质考究: 选用高白度、护眼特种纸张,减少反光,保护视力。装帧坚固耐用,便于孩子反复翻阅和携带。 四、 适用对象与目标 本书主要面向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对国学有初步兴趣,或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学生。 学习目标: 1. 语音规范: 掌握常见唐诗宋词的正确断句、节奏与韵律,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 积累词汇: 积累约300个核心古诗词汇,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熏陶情操: 通过优美的语言熏陶,培养孩子对自然、历史与人伦情感的敏感度,奠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文化自信: 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初步认识和热爱,激发探索更深层次国学的兴趣。 本册《唐诗宋词三百首精选与赏析(小学版)》,是孩子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世界的理想起点,它不是一份沉重的课业,而是一本充满诗情画意与生活哲理的“心灵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