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以中外史料和考古發現為依據,分階段講授自青銅時代至鄭和下西洋時代絲綢之路上的重大考古發現以及海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圖文並茂,生動易讀。《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為絲綢之路作齣瞭全新的定義:古代和中世紀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經印度、中亞、西亞連接北非和歐洲,以絲綢貿易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讀者主要是青年,適閤社會上一般讀者作為提高文化素養的普及性讀物;也用作大學通識課教材,教員上課時可以參照其框架和基本內容,再加補充發揮。
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以中外史料和考古發現為依據,分階段講授自青銅時代至鄭和下西洋時代絲綢之路上的重大考古發現以及海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圖文並茂,生動易讀。
作者簡介
林梅村,1956年4月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自1 982年起,每年都到新疆、青海、內濛古、甘肅絲綢之路沿綫進行考察,多次深入塔剋拉瑪乾沙漠尋訪古城;同時,多次赴日本、瑞典、英國、美國調查流散海外的新疆文物和中亞死語言寫捲。主要著作有:《樓蘭尼雅齣土文書》、《沙海古捲——中國所齣怯盧文書初集》、《西域文明——考古、語言、民族和宗教新論》、《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古道西風——考古新發現所見中外文化交流》等。
目錄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總序/1
英文目錄/5
彩色插圖目錄/6
第一講 絲綢與中國文明/1
第一節 絲綢之路的定義/2
第二節 絲綢之路的新認識/3
第三節 從世界五大紡織體係看中國文明/4
第四節 絲綢在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作用/8
第二講 吐火羅人的起源與遷徙/12
第一節 問題的提齣/12
第二節 印歐人的起源和遷徙/14
第三節 雙輪戰車與吐火羅人南下樓蘭/19
第四節 雅利安人遷徙與吐火羅人再下塔裏木盆地/26
第三講 草原之路/35
第一節 阿爾泰語係民族的原始故鄉/35
第二節 阿爾泰山的大石塚/38
第三節 阿爾贊“國王榖”/43
第四節 巴澤雷剋的斯基泰王陵/48
第四講 中國與西域的最初接觸/54
第一節 昆山之玉/54
第二節 廚賓的珠璣/60
第三節 蜻蜓眼玻璃珠的東傳/65
第四節 隋侯之珠/70
第五講 中亞的希臘化時代/75
第一節 亞曆山大東徵/75
第二節 中亞的希臘化城邦/76
第三節 希臘藝術的東傳/80
第四節 鞏乃斯河畔的斯基泰神廟/85
第六講 古代中國與西方的海上交通/92
第一節 人海求仙/92
第二節 雞駭之犀/94
第三節 東西方海上交通的開闢/98
第四節 海路來華的近東藝術品/103
第七講 漢朝與西方三大帝國的交往/110
第一節 張騫通西域/110
第二節 黎軒/117
第三節 安息/122
第四節 大秦/128
第八講 羅馬人與東西方海上交通的開闢/139
第一節 紅海古港口的變遷/141
第二節 印度古海港——阿裏卡梅杜/146
第三節 扶南古港口——沃奧/148
第四節 中國東南沿海的舶來品/156
第九講 樓蘭文明/164
第一節 從羅布泊到鄯善河/164
第二節 漢文化的西傳/170
第三節 樓蘭人種族問題/172
第四節 樓蘭考古新發現/175
第十講 於闐文明/185
第一節 斯基泰人與於闐城邦的興起/185
第二節 文明的變遷/191
第三節 於闐佛教/194
第四節 丹丹烏裏剋的“龍女索夫”壁畫/203
第五節 於闐佛畫與尉遲氏繪畫/205
第十一講 唐宋時代的海上交通/22l
第一節 隋唐中國與西方的海上交通/221
第二節 阿拉丁的神燈/230
第三節 長沙窯的外銷瓷/232
第四節 黑石號沉船的發現/237
第五節 宋代的海上交通/245
第十二講 唐蕃古道/252
第一節 藏族的形成及其與外界的交往/252
第二節 唐蕃古道的開闢/256
第三節 《唐蕃會盟碑》與《大唐天竺使齣銘》/260
第四節 吐榖渾與青海都蘭吐蕃大墓/264
第五節 青藏高原考古新發現與吐蕃權臣噶爾傢族/268
第十三講 吐魯番文明/278
第一節 文明的變遷/278
第二節 佛教/286
第三節 火祆教/292
第四節 景教和基督教/296
第五節 摩尼教/300
第十四講 居延滄桑/306
第一節 秦時明月漢時關/307
第二節 農牧之爭/312
第三節 馬可波羅筆下的亦集乃城/316
第四節 黑城的發現及其文物的流散/321
第十五講 鄭和海外遺跡/328
第一節 鄭和傢世/328
第二節 明代初年的西洋與滿剌加大明海軍基地/332
第三節 明朝與三佛齊的朝貢貿易/340
第四節 鄭和葬地——古裏/344
第五節 非洲的禮品/350
第六節 鄭和艦隊在波斯灣的登陸地/354
第七節 鄭和寶物的最後歸宿/360
參考書目/368
主題索引/370
精彩書摘
小河五號墓地坐落在一座小山包上,墓地放置許多牛頭、公羊角,墓內隨葬公牛角和公羊角,有的墓多達26個,木棺用整張牛皮或羊皮覆蓋,錶明墓主人生前以畜牧業為生。墓地中心一座女性墓上構築瞭原木結構的“享堂”,充分顯示瞭女性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其餘墓葬與剋爾木齊墓地一樣,分族而葬。每個傢族墓群之間用木欄杆隔開,墓前立有與人等高的木雕人像,墓內隨葬木俑,其功能分彆相當於剋爾木齊墓地的石闆墳院、墓地石人和隨葬石俑。
曆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犍陀羅藝術在中亞本來是一種石刻藝術,傳人新疆後卻變成一種木雕或泥塑藝術。究其原因,主要因為新疆缺乏適閤雕刻人像的優質石材。小河墓地中心有一個高達1。43米的大型生殖崇拜木雕,相當引人注目,使人聯想起剋爾木齊墓地那些性質不明的石條,不知是否為生殖崇拜對象?
由於塔裏木盆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小河墓地的古屍和服飾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墓主人頭戴尖頂氈帽,樣式和奇颱采集的剋爾木齊式石俑頭上戴的尖帽完全相同。盡管小河墓地未見陶器,但是古墓溝人的尖底草簍與阿凡納羨沃和剋爾木齊的尖底陶器非常相似,而古墓溝人隨葬的石俑或木俑,再次錶明它們與剋爾木齊文化的淵源關係。
20世紀80年代初,羅布泊以西70公裏孔雀河北岸古墓溝墓地的發現,進一步揭開瞭樓蘭遠古文化的麵貌。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在孔雀河下遊北岸第二颱地沙丘上發現這個古代墓地,今稱“古墓溝文化”。目前一共發掘瞭42座墓,墓葬形製可分兩類:一類與小河墓地相同,另一類墓以木棺為中心環列7圈木樁,非常壯觀。據碳14資料,第一類墓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800一前1700年,第二類墓有打破第一類墓的現象,說明小河墓地不晚於公元前1800年。古墓溝墓地延續時間較長,從公元前1800年直迄公元前1700年。第二類墓的主人皆為男性,說明當時男性已取代女性,開始在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古墓溝墓地隨葬品組閤主要為石俑或木俑、平紋毛織物、木器、零星銅器,但是不見陶器。正如發掘者王炳華指齣的,古墓溝墓地無疑屬於青銅時代,因為這片墓地中數以百計的木樁都有青銅斧砍鑿痕跡。
……
前言/序言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評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
有價值的書~~
評分
☆☆☆☆☆
書收到,完好無損,本書給青年讀者普及絲綢之路的知識很有必要,書中圖文並茂,個人覺得很棒,名傢通識係列不論紙質還是內容都很好質量高,贊?
評分
☆☆☆☆☆
好評,很滿意的書,物流很快,很不錯,
評分
☆☆☆☆☆
瞭解古老的文明,曾經的炫麗奪目
評分
☆☆☆☆☆
這係列的書都挺好的,囤起來慢慢看。
評分
☆☆☆☆☆
很好看,很好看的,繼續購買!
評分
☆☆☆☆☆
這本書很好,全套都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