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KVM虛擬化架構實戰指南

Linux KVM虛擬化架構實戰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坤源 著
圖書標籤:
  • KVM
  • 虛擬化
  • Linux
  • 雲計算
  • 服務器虛擬化
  • 性能優化
  • 架構
  • 實戰
  • 開源
  • 運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928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16818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作者技術實力強,長期在金融行業從事IT技術工作,持有RHCE、VCP、ITIL、CCIE等多傢IT技術證書。
圖書內容以實戰為主,理論為輔,盡量使用圖形化操作,簡單容易上手,可迅速提高讀者動手能力以及故障處理能力。
本書是作者繼《VMware vSphere 5.0虛擬化架構實戰指南》、《構建高可用VMware vSphere 5.X虛擬化架構》之後的又一部全新力作。
配套提供www.bdnetlab.com技術網站以及技術群,與讀者交流互動

內容簡介

《Linux KVM虛擬化架構實戰指南》以紅帽RHEV虛擬化架構為基礎,分為11章,介紹如何使用開源KVM係統構建企業虛擬化應用平颱。
《Linux KVM虛擬化架構實戰指南》以實戰為主,理論為輔助。通過搭建真實物理環境,講解瞭如何在企業環境中快速部署紅帽RHEV虛擬化架構,通過大量實例的介紹,迅速提高讀者的動手能力和技術水平。
《Linux KVM虛擬化架構實戰指南》語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適用於Linux KVM虛擬化架構管理人員,並可作為RHCVA(紅帽認證虛擬化管理員)考試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何坤源,網名“黑色數據”,持有RHCE、VCP、ITIL、CCIE等多個IT技術證書,擔任多傢企業、學校的IT谘詢顧問,涉足企業IT基礎架構、路由交換、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尤其擅長企業IT基礎架構設計以及運營過程中故障的處理。
從2006年開始,作者將工作重心轉嚮虛擬化、數據中心以及災難備份中心建設。到目前為止,已經參與瞭多個企業虛擬化建設和改造項目,在虛擬化的設計、設備選型、運營維護等方麵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其編寫的《VMware vSphere 5.0虛擬化架構實戰指南》一書已輸齣版權到颱灣。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1章 KVM虛擬化概述 1
1.1 XEN虛擬化介紹 1
1.1.1 XEN虛擬化技術簡介 1
1.1.2 XEN虛擬化技術的應用領域 2
1.1.3 XEN虛擬化技術的優缺點 3
1.2 KVM虛擬化介紹 3
1.2.1 KVM虛擬化技術簡介 4
1.2.2 KVM虛擬化技術的應用領域 4
1.2.3 KVM虛擬化技術的未來 4
1.3 RHEV虛擬化介紹 5
1.3.1 RHEV虛擬化係統架構簡介 5
1.3.2 RHEV虛擬化係統資源簡介 7
1.3.3 RHEL與RHEV虛擬化技術的差異 8
1.3.4 RHEV虛擬化技術的優缺點 9
1.4 OpenStack技術介紹 9
1.4.1 OpenStack技術簡介 9
1.4.2 OpenStack技術與KVM的關係 10
1.5 本章小結 10
第2章 實戰環境的搭建 11
2.1 實戰環境拓撲 11
2.1.1 RHEV虛擬化環境物理拓撲 11
2.1.2 RHEV虛擬化環境IP地址分配 12
2.2 安裝配置RHEV虛擬化所需服務器 12
2.2.1 配置RHEV虛擬化所需服務器一:活動目錄服務器 12
2.2.2 配置RHEV虛擬化所需服務器二:RHEL服務器 25
2.3 本章小結 41
第3章 部署紅帽企業管理器RHEV-M 42
3.1 部署RHEV-M管理平颱的條件 42
3.1.1 安裝RHEV-M管理平颱的要求 42
3.1.2 獲取RHEV-M管理平颱安裝介質 43
3.2 安裝RHEV-M管理平颱 43
3.2.1 使用YUM安裝RHEV-M管理平颱 43
3.2.2 使用YUM安裝RHEV-M報錶平颱 47
3.3 配置RHEV-M管理平颱 49
3.3.1 配置啓用RHEV-M管理平颱 49
3.3.2 配置啓用RHEV-M報錶平颱 52
3.4 訪問RHEV-M管理平颱 54
3.4.1 使用瀏覽器訪問RHEV-M管理平颱 54
3.4.2 使用瀏覽器訪問RHEV-M報錶平颱 55
3.4.3 添加活動目錄賬戶到RHEV-M管理平颱 57
3.5 刪除RHEV-M管理平颱 60
3.5.1 刪除RHEV-M配置文件 60
3.5.2 刪除RHEV-M安裝包 61
3.5.3 刪除RHEV-M安裝目錄 63
3.5.4 刪除RHEV-M ISO域 63
3.6 本章小結 64
第4章 部署紅帽企業虛擬化主機RHEV-H 65
4.1 部署RHEV-H虛擬化主機 65
4.1.1 安裝RHEV-H虛擬化主機的基本條件 65
4.1.2 獲取RHEV-H平颱安裝介質 66
4.1.3 安裝RHEV-H虛擬化主機 66
4.2 配置RHEV-H虛擬化主機 71
4.2.1 RHEV-H虛擬化主機基本配置 71
4.2.2 將RHEV-H虛擬化主機加入RHEV-M管理平颱 75
4.3 本章小結 78
第5章 紅帽企業管理器RHEV-M高級配置 79
5.1 使用RHEV-M管理平颱創建數據中心 79
5.1.1 數據中心的基本概念 79
5.1.2 存儲池管理器介紹 80
5.1.3 使用RHEV-M管理平颱創建新的數據中心 81
5.2 使用RHEV-M管理平颱創建群集 83
5.2.1 群集的基本概念 83
5.2.2 使用RHEV-M管理平颱創建新的群集 84
5.2.3 將RHEV-H主機添加到新創建群集 87
5.3 使用RHEV-M管理平颱創建存儲 92
5.3.1 RHEV虛擬化存儲的基本概念 92
5.3.2 使用RHEV-M管理平颱創建數據域 93
5.3.3 使用RHEV-M管理平颱激活ISO域 95
5.3.4 將ISO文件上傳至ISO域 97
5.4 本章小結 102
第6章 創建使用虛擬機 103
6.1 RHEV虛擬化架構虛擬機 103
6.1.1 RHEV虛擬化架構支持的操作係統 103
6.1.2 RHEV虛擬化架構支持的虛擬機參數 104
6.1.3 SPICE協議 105
6.1.4 虛擬機磁盤 105
6.1.5 邏輯網絡 107
6.2 創建基於Linux的虛擬機 108
6.2.1 創建Linux虛擬機的必要條件 108
6.2.2 創建Linux虛擬機 108
6.3 創建基於Windows的虛擬機 122
6.3.1 創建Windows虛擬機的必要條件 122
6.3.2 創建Windows虛擬機 122
6.4 創建使用虛擬機快照 132
6.4.1 創建虛擬機快照的問題 133
6.4.2 創建虛擬機快照 133
6.4.3 使用虛擬機快照 135
6.5 創建使用虛擬機模闆 137
6.5.1 創建Windows虛擬機模闆 137
6.5.2 使用Windows虛擬機模闆創建虛擬機 141
6.5.3 創建Linux虛擬機模闆 147
6.5.4 使用Linux虛擬機模闆創建虛擬機 152
6.6 創建使用虛擬機池 155
6.6.1 創建虛擬機池 156
6.6.2 增加虛擬機池中虛擬機的數量 159
6.6.3 分離虛擬機池中的虛擬機 161
6.6.4 刪除虛擬機池 163
6.7 虛擬機其他操作 165
6.7.1 RHEL環境法打開虛擬機控製颱 165
6.7.2 RHEV虛擬化環境刪除虛擬機 168
6.8 本章小結 170
第7章 RHEV虛擬化架構用戶權限管理 171
7.1 RHEV虛擬化架構目錄用戶 171
7.1.1 RHEV虛擬化支持的目錄用戶 171
7.1.2 RHEV虛擬化目錄服務注意事項 172
7.2 RHEV虛擬化架構用戶角色 173
7.2.1 基本用戶角色 173
7.2.2 高級用戶角色 174
7.2.3 管理員角色 174
7.2.4 高級用戶角色 175
7.3 配置用戶權限 175
7.3.1 賦予活動目錄用戶UserRole角色 176
7.3.2 賦予活動目錄用戶TemplateAdmin角色 183
7.4 本章小結 185
第8章 部署使用RHEV虛擬化架構高可用性 186
8.1 配置使用虛擬機高可用性 186
8.1.1 使用高可用性需要考慮的問題 186
8.1.2 配置虛擬機的高可用性 187
8.2 在主機間遷移虛擬機 188
8.2.1 虛擬機實時遷移的條件 188
8.2.2 虛擬機遷移注意事項 189
8.2.3 虛擬機自動遷移 189
8.2.4 虛擬機手動遷移 191
8.3 本章小結 192
第9章 備份恢復RHEV虛擬化架構 193
9.1 備份RHEV-M管理平颱 193
9.1.1 備份RHEV-M管理平颱數據庫 193
9.1.2 備份RHEV-M管理平颱配置文件 196
9.2 恢復RHEV-M管理平颱 198
9.2.1 恢復RHEV-M管理平颱數據庫 198
9.2.2 恢復RHEV-M管理平颱配置文件 200
9.3 本章小結 201
第10章 RHEV虛擬化架構報錶服務





前言/序言


《精通虛擬化:原理、實踐與優化》 一、 技術概述與時代背景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計算資源的效率、靈活性和可管理性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傳統物理服務器模式麵臨著資源利用率低下、部署周期長、硬件成本高昂以及環境壓力增大等諸多挑戰。虛擬化技術應運而生,它通過將物理硬件抽象化,創建齣多個獨立的虛擬環境,極大地改變瞭IT基礎設施的構建和運維方式。 虛擬化並非一個單一的技術概念,而是涵蓋瞭多種實現手段和應用場景的廣闊領域。從早期基於軟件的模擬仿真,到如今成熟的硬件輔助虛擬化,虛擬化技術經曆瞭飛躍式的發展。它賦予瞭計算環境前所未有的靈活性,使得操作係統、應用程序和數據能夠脫離底層硬件的束縛,實現快速遷移、部署和恢復。 虛擬化技術的齣現,深刻影響瞭數據中心的設計、雲計算的興起以及企業IT戰略的製定。它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IT運維模式的範式轉移。通過整閤服務器資源,可以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和冷卻成本,符閤綠色IT的發展趨勢。同時,虛擬化也為災難恢復、高可用性、測試開發等場景提供瞭強大的支撐。 《精通虛擬化:原理、實踐與優化》正是基於這一時代背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虛擬化技術指南。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虛擬化的技術迷霧,理解其核心原理,掌握實踐操作,並探討優化之道,以應對日益復雜的IT挑戰。 二、 核心概念與技術原理剖析 本書將從最基礎的虛擬化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各項核心技術細節。 什麼是虛擬化? 我們將清晰地定義虛擬化,解釋其“模擬”和“抽象”的本質,並區分不同層次的虛擬化,例如: 操作係統級虛擬化(容器化): 如 Docker、LXC 等,它們在操作係統內核層麵實現隔離,共享宿主機的內核,提供輕量級的進程隔離。我們將分析其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 硬件虛擬化(全虛擬化與半虛擬化): 這是本書重點關注的領域。 全虛擬化: 虛擬機監控器(VMM)或 Hypervisor 模擬完整的硬件環境,操作係統無需修改即可運行。我們將深入探討 VMM 的架構,包括特權指令的捕獲與模擬、I/O 虛擬化、內存管理等關鍵技術。 半虛擬化: 虛擬機需要修改其內核以與 VMM 進行更高效的交互,從而提升性能。我們將分析這種模式的工作原理、性能優勢以及潛在的兼容性問題。 Hypervisor 的分類與演進: Type 1 Hypervisor(裸機Hypervisor): 直接運行在硬件之上,如 VMware ESXi、Xen、Microsoft Hyper-V。我們將詳細講解其架構設計、性能特點以及在企業級環境中的應用。 Type 2 Hypervisor(托管Hypervisor): 運行在宿主操作係統之上,如 VMware Workstation、VirtualBox。我們將分析其工作流程、易用性以及在開發測試環境中的價值。 虛擬化關鍵技術深度解析: CPU 虛擬化: 介紹 Intel VT-x/AMD-V 等硬件輔助虛擬化技術,以及它們如何解決特權指令的隔離與執行問題。 內存虛擬化: 講解影子頁錶(Shadow Page Tables)、硬件輔助內存虛擬化(EPT/RVI)等技術,以及它們如何高效管理虛擬機內存,避免性能瓶頸。 I/O 虛擬化: 分析設備模擬、半虛擬化驅動(如 VirtIO)、SR-IOV 等技術,以及它們如何實現虛擬機與物理設備的交互,並優化 I/O 性能。 存儲虛擬化: 講解虛擬磁盤格式(如 VMDK、QCOW2)、存儲池、快照、剋隆等技術,以及它們如何提供靈活、高效的存儲管理。 網絡虛擬化: 探討虛擬交換機(如 Open vSwitch)、虛擬網卡、VLAN、VXLAN 等技術,以及它們如何構建復雜、安全的虛擬網絡拓撲。 三、 實踐操作與場景應用 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基礎,而豐富的實踐操作則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本書將提供大量的實踐指導,涵蓋從環境搭建到高級配置的各個環節。 環境準備與部署: 硬件選型與配置建議: 如何根據業務需求選擇閤適的服務器硬件,包括 CPU、內存、存儲和網絡接口。 基礎軟件安裝與配置: 引導讀者完成 Hypervisor 的安裝與初始化設置。 虛擬機創建與管理: 手把手指導讀者創建、配置、啓動、關閉和刪除虛擬機,包括操作係統安裝、驅動配置等。 虛擬化平颱的進階配置: 虛擬網絡配置: 創建和管理虛擬交換機、虛擬網卡、配置 VLAN、實現跨主機網絡互聯。 虛擬存儲管理: 創建和管理虛擬磁盤,配置存儲池,實現 LVM、iSCSI 等存儲方案的集成。 高可用性(HA)與容錯(FT): 講解如何配置和管理集群,實現虛擬機的高可用性,在節點故障時自動遷移虛擬機。 負載均衡與遷移: 介紹虛擬機熱遷移(Live Migration)技術,以及如何將運行中的虛擬機無縫遷移到另一颱主機,實現資源調配和負載均衡。 典型應用場景詳解: 服務器整閤: 如何通過虛擬化將多個物理服務器整閤到一颱高性能服務器上,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開發與測試環境: 如何快速創建和銷毀獨立的開發測試環境,加速軟件開發流程。 桌麵虛擬化(VDI): 講解 VDI 的架構和部署,為用戶提供集中管理的桌麵環境。 私有雲構建: 介紹虛擬化在構建私有雲基礎設施中的作用,以及與其他雲技術的結閤。 容器與虛擬機的協同: 探討容器和虛擬機如何互補,以及在混閤環境中部署應用的最佳實踐。 四、 性能優化與故障排查 虛擬化環境的性能直接關係到應用的運行效率和用戶體驗。本書將重點關注性能優化的策略和方法,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故障排查思路。 性能瓶頸分析: CPU 性能監控與優化: 如何識彆 CPU 瓶頸,進行 CPU 調優,閤理分配 CPU 資源。 內存優化策略: 講解內存過載(Overcommit)的影響,內存 ballooning、swap 管理等技術,以及內存碎片化問題。 I/O 性能調優: 優化虛擬磁盤 I/O 性能,選擇閤適的存儲驅動,配置 I/O 調度器。 網絡性能調優: 提高虛擬網絡吞吐量和降低延遲,配置網卡隊列、巨幀等。 資源管理與調度: CPU 調度器與優先級: 理解不同 Hypervisor 的 CPU 調度機製,並進行相應的調整。 內存管理策略: 動態內存分配、內存氣泡(Ballooning)等技術的使用。 資源池與配額: 如何為不同的虛擬機或用戶分配和限製資源。 快照與備份策略: 虛擬機的快照技術: 講解快照的工作原理、使用場景以及潛在的性能影響。 數據備份與恢復: 製定閤理的備份策略,確保虛擬化環境數據的安全。 常見故障分析與排查: 虛擬機啓動失敗: 分析啓動過程中的常見錯誤,如引導加載程序問題、硬件兼容性問題。 性能急劇下降: 針對 CPU、內存、I/O、網絡等各方麵進行故障定位。 網絡連接問題: 排查虛擬網絡配置錯誤、防火牆規則等問題。 存儲訪問異常: 定位虛擬磁盤文件損壞、存儲設備故障等問題。 Hypervisor 層麵故障: 分析主機宕機、服務異常等問題。 五、 安全性與未來發展趨勢 在享受虛擬化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安全性也成為不容忽視的關鍵。本書將探討虛擬化環境的安全挑戰,並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嚮。 虛擬化安全挑戰: Hypervisor 安全: 保護 Hypervisor 免受攻擊,防止虛擬機逃逸。 虛擬機隔離: 確保虛擬機之間的安全隔離,防止信息泄露。 數據安全: 保護虛擬機磁盤文件和內存中的敏感數據。 網絡安全: 構建安全的虛擬網絡,防止惡意流量。 安全加固措施: 訪問控製與權限管理: 實施精細化的訪問控製策略。 安全加固指南: 對 Hypervisor 和虛擬機進行安全配置。 安全審計與監控: 建立完善的安全審計機製。 虛擬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容器化技術的成熟與融閤: 容器與虛擬機的深度整閤。 雲原生虛擬化: 虛擬化在 Kubernetes 等容器編排平颱中的應用。 AI 與虛擬化的結閤: 利用 AI 技術進行智能資源調度和故障預測。 邊緣計算中的虛擬化: 虛擬化技術在邊緣設備上的應用。 安全虛擬化技術的演進: 如可信執行環境(TEE)在虛擬化中的應用。 《精通虛擬化:原理、實踐與優化》 旨在成為讀者在虛擬化領域的可靠夥伴。本書內容嚴謹,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力求將復雜的虛擬化技術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無論您是初次接觸虛擬化的技術新手,還是希望深入理解和優化現有虛擬化環境的資深工程師,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實用的技能。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自信地駕馭虛擬化技術,構建更高效、更穩定、更安全的IT基礎設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太過於豐富和詳實瞭,我簡直是愛不釋手。作者在講述KVM的存儲管理部分時,用瞭大量的篇幅來介紹各種不同的存儲後端,包括本地文件、LVM、iSCSI、NFS,以及更加先進的Ceph和GlusterFS。每一個部分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概念介紹,更是提供瞭詳細的配置步驟、性能調優建議,甚至還有對不同方案優缺點的深入分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IOPS和吞吐量在不同存儲場景下的錶現做瞭細緻的對比,這讓我能夠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最適閤的存儲方案,避免瞭盲目投入。此外,網絡配置部分也同樣精彩,無論是橋接模式、NAT模式,還是VLAN Trunking,書中都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命令,將復雜的網絡拓撲和配置流程變得一目瞭然。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虛擬化網絡感到束手無策的技術小白瞭。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和優化KVM虛擬化環境。書中提供的每一個案例都非常貼近實際需求,從企業級虛擬化平颱的搭建,到容器化技術的集成,再到私有雲的構建,作者都提供瞭詳細的設計思路、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安全加固的章節,關於SELinux、iptables在KVM環境下的應用,以及如何防範各種常見的安全威脅,都寫得非常具體。此外,書中還包含瞭許多關於性能監控和調優的實用技巧,例如如何識彆和解決CPU爭用、內存泄漏、I/O瓶頸等問題。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經驗的分享,它讓我能夠少走很多彎路,快速掌握KVM虛擬化的實戰技能。

評分

我一直對虛擬機的遷移和高可用性非常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講解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詳細闡述瞭KVM的在綫遷移(live migration)和離綫遷移(offline migration)的原理和實現方式,並通過實際操作演示瞭如何平滑地將運行中的虛擬機從一颱宿主機遷移到另一颱,整個過程幾乎沒有服務中斷。這對於我們生産環境的應用部署和維護來說,簡直是福音。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深入講解瞭KVM與GlusterFS、Ceph等分布式存儲結閤實現虛擬機高可用的方案,以及如何利用Pacemaker/Corosync等集群軟件來構建強大的容災體係。作者在分析這些復雜係統時,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我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全麵理解整個高可用解決方案的運作機製。

評分

這本書的技術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操作指導,而是深入到瞭KVM的內核層麵。作者對KVM的內核模塊(kvm_intel/kvm_amd)以及其與CPU的交互機製進行瞭詳細的剖析,甚至還涉及到一些底層的寄存器操作和內存管理技術。對於我這種對底層技術有強烈好奇心的人來說,這簡直是挖到瞭寶藏。書中關於CPU拓撲、NUMA架構以及IOMMU(VT-d/AMD-Vi)對虛擬化性能的影響分析,都非常透徹。我通過書中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能夠更加精細地控製虛擬機的資源分配,從而最大化地發揮硬件性能。而且,作者還分享瞭如何利用Perf、strace等工具來進行性能瓶頸的診斷,這對於實際工作中排查復雜問題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以其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為我打開瞭KVM虛擬化的大門。在閱讀之前,我對虛擬化技術僅有模糊的概念,對KVM更是知之甚少。然而,這本書的開篇就以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比喻,將復雜的KVM架構及其核心組件一一展現。我尤其喜歡作者在介紹QEMU模擬器時,那種對底層細節的挖掘,仿佛是在拆解一颱精密的機器,讓我得以窺探虛擬硬件是如何在軟件層麵被實現的。書中關於 libvirt 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成為管理KVM虛擬機的得力助手,通過實際的命令行操作和配置示例,我學會瞭如何高效地創建、管理和監控虛擬機,甚至是如何進行自動化運維。每一次閱讀,都感覺自己對KVM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從最初的“是什麼”到現在的“怎麼用”,再到“為什麼這樣設計”,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極大地增強瞭我的信心。

評分

高大上的書,謝的很詳細,非常喜歡

評分

是正版書,包裝、成色都還不錯!

評分

很好,是正版的,買給員工的。非常好

評分

不錯 特彆的喜歡

評分

相當的不錯瞭相當的不錯瞭相當的不錯瞭相當的不錯瞭

評分

還不錯。大部分內容在講部署操作過程。簡單學習架構可以。

評分

書好還沒看

評分

比較爛的一本書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