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突然出走的时光 大理有老穆 冷雨大丽路 初见 丽江古城的流浪歌手 单车上的旅行者 在望酥油茶 月亮湖?温泉 融聚香格里拉 书松,躁起来 白马,骑到崩溃 飞来寺的那盏酥油灯 《转山》里的藏界碑 孤独是只啮齿动物 我会想起你 朝圣之路 扎西德勒的暖意 死亡公路 千万不要睡在这里 冰川上的来客 西藏印象 刀尖上的美味 尔但一开两朵,我来万水千山 道上的事你无从预料 藏式简慢生活 千年沧桑的小镇 翻越米拉雪山 缓步进拉萨 穿行在圣洁与世俗之间 八月雪顿节 生如夏花 附:滇藏线骑行攻略 后记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书名: | 西藏是毒,也是解药:骑行西藏的28天朝圣之旅 |
作者: | 梅里 |
市场价: | 36.00元 |
ISBN号: | 9787502050399 |
出版社: | 煤炭工业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页数: |
印刷时间:2016-01-01 | 用纸:轻型纸 | 字数: |
作者简介 |
梅里,旅行作家,资深驴友,自由骑行爱好者。爱读书,喜植物,更喜爱自然状态下的人和物。曾骑单车由大理行至拉萨,而后再度由叶城入藏,转神山,浴圣湖。虽非壮举,于己却是铭心刻骨。期盼与志同道合者骑遍天下,赏天下奇景,看世间百态,尝四方美食,以一颗勇敢之心将生活进行到底! |
内容简介 |
这一年,特别想走出去。去年动过的进藏念头再次点燃,而且越烧越旺。华师访学回来后骑行的*长路线是莱芜的雪野水库,来回才170公里就累得要死。没有针对性的锻炼,没有修车经验,体力又不支,但这燃起的进藏念头时时萦绕脑海中,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尽快实现我会被压至崩溃。我不是个坚强的人,一直在等待*有力的支持,启程日期一拖再拖,直到上路,心里的负担还在重重地压着我。现在行程已经过半,自己的身心都有了变化。身体的变化能够看得到,心灵的那种变化正沿着经络流注全身的每一个穴位,这种从未有过的舒畅感让我从未如此平静。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人生的苦乐,只有经历,方能体悟;世上的悲欢,只有上路,才会逐渐明白。单车骑行西藏的路上难免会孤独失落,但遇到的困境越多,心也就越来越强大。即便*终被打败,至少也应该在失败前看清自己到底是如何就范! |
编辑推荐 |
◎一辆单车28天2023公里,夜雨塌方死亡公路亲眼目睹同伴生死一线! ◎西藏,世间zui后一片净土,当你感到脆弱的时候来这里会变得坚强。碾过那些残酷,你终将强大! ◎各大骑行网超人气帖,千万驴友热切期待!四色全彩印刷,随书附赠藏地精美书签! ◎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西藏!不为疗伤,不为逃避,更不为艳遇,只为向内心更深处出发。 |
在线试读 |
大 理 有 老 穆 出了昆明站,天空正扯着雨丝,水过地皮湿的路面,三三两两的骑行者。 从网上订的住处离火车站并不远,安排好后已是饥肠辘辘。推门进了家装潢精美的火锅店,不想却遭遇了平生zui难吃的火锅。尤其是调料,食之倒胃,弃之可惜,只好拼命加醋试图调和。于是只剩下了酸,包括羊肉、青菜、豆腐无一不酸。硬着头皮吃吧。出门在外,什么都得适应,以后路上吃的不会比这更好。就这样安慰着嘴巴,糊弄着肚子,喝酒喝酒,干杯干杯。光脚盘坐在椅子上,拿起那瓶大理的啤酒“风花雪月”,想着明天就要到老穆那好好吃他一顿大餐。嘿嘿!心情瞬间变美了呢! 第二天的阳光让我大吃一惊。没见过这么明亮的光线,明晃晃、热辣辣地向我显摆着。加上昆明的空气又是如此干净,视线能轻松拉出很远。明亮的阳光照在身上,有点热却并不燥。昆明光闪、明亮的早上,恍若半透明的琉璃世界。 昆明到丽江搭临时旅游列车。 一路看过来的白云在蓝色的大幕上变幻着形态。 火车又是晚点,到达大理时已是傍晚6点半,老穆早就等候多时。一阵肌亲肤热后再上下打量,一个多月不见的老穆更是黑上加黑。 老穆的学校在大理古城,离火车站还有相当的路程。一路上老穆介绍着大理,说到大理的“风花雪月”:“‘风’是指下关风;‘花’是指上关花;‘雪’是指苍山雪;‘月’是指洱海月。”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老穆趁机问我愿不愿来大理工作,我说当然。途经老穆还没完工的花园别墅。二层小楼,有前后花园,更妙的是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想,诗人海子没有实现,在人民教师老穆这却完美实现了。 我好生艳羡。 把行李以及单车搬到老穆所在大理学院的宿舍。稍事休息后,老穆领我们到大理古城吃饭。古色古香的所在,再加上一桌子颇具地方特色的佳肴,还装什么斯文,甩开腮帮子吃吧。我记得有吃货zui爱的水煮鱼、当地名吃香煎臭豆腐、炖得烂熟的牛肉,还有竹筒盛的米饭……白花花的米饭也不知吃了几碗,反正魏涛比我吃的还多,真真饭桶一个了。这一顿狼吞虎把几天来对肚子的亏欠全在老穆这次招待里补了回来。 酒足饭饱,驱车走过灯火昏黄的大理古城,空气中透着股清凉。似乎有水雾弥散过来,古城有点朦胧,眼睛有点迷离,心中有点陶醉。文学的事这世界上只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撑出来的,一种是饿出来的。我要像吃饱撑了的文艺青年一样“发情”了…… 大理的这两天是惬意的,zui惊喜于大理的星空。 那乌云并没有完全散去,却也不再紧紧地抱作一团。微风拂动,乌云扯出去又聚起来,有些地方厚了,有些地方薄了,于是或狰狞或妩媚,在月色的光芒里,变幻出各种图案来。月光不及之处,星斗满布,颗颗闪亮。这么多的星星同时显现在夜空,真是非常震撼而又倍感she侈。北斗七星悬吊半空,仿佛循着梯子就可以摘下。那边疑似银河遥挂九天,看不清的天河如同一团白雾。 “这还不是zui好的星空,因为天空还没有晴透。”老穆说。 那晚梦到过一种很美的星月天空,醒来时还历历在目。我写了一首小诗,可惜欠一幅梦中所见的画。 大理学院依苍山的山势而建。老穆说:“早晨起来,云就在校园里跑来跑去。”我们都没看到跑来跑去的云,但对傍晚洱海的云叹为观止。洁白比蚕丝,质感如奶油,形状似棉被,将安然躺着的苍山从头到脚盖了个严实。苍山雪,素有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的美称,因着苍山上有经年不化的雪而得名。苍山雪,何必是雪,只是这云就将此说尽了。 既然位列“风花雪月”这么美的名词之首,这下关风就不应该太强烈。据查,下关风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此风终年不停歇,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冬春为风季,夏秋稍小。下关风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zui大风速达10级。此风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当世罕见。 这个季节正好,风虽大了点,但有风没有沙,还带着洱海的湿气,的确让人神清气爽。据说下关风还很会开玩笑,比如行人迎风前行,风吹帽落,帽子理应落在身后,但在下关却会掉到前面。这种奇特的现象是源于风从两山狭窄的入口处吹入,中间成槽形,这就很容易形成上窜下跌加小回旋的风种。 这小风吹得人心神荡漾,魏涛这厮无疑是个好色之徒,看到一个长发飘飘的小美女背着双肩包、骑着单车往我们相反方向走,忍不住冲她傻笑。菇凉真诚莞尔,给这厮只留下一个坚强的背影。作为云南第二,全国第七大淡水湖的洱海,据说因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得名。水深而清澈。波涛起伏的水面之下,柔长的水草清晰可见。水面辽阔,看得见边的有苍山将之怀抱,望不到头的索性跟天空合成一色。天气虽然有点凉,游泳的人还是不少。不得不说说一然堂。一 所 古 城 能 让 游 客记住,或者赢在格局,或者赢在文化,或者只是个人一段情感的自我投射。许多去过大理古城的都会记住这么一个小地方——一然堂,这是个以素食为媒介,可以看书、喝茶、发呆、充当义工、了解佛教,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型道场。在这里只是坐了一小会,就会体味到一种从容的生活味道。这是条安静的小街,横在小街上方的是块黑色的牌子,上面几个淡蓝色的大字:吃素· 品茶·看书 智慧一生。三间不大的砖石房子,古色古香。几张原木的方桌长凳,一字排开在大红柱子支起的房檐下。 素食是自助式,五元一位,管饱但不能浪费。把钱放在一个罐里就行,零钱自己找,钱不够可以改天去补交,或者没钱不交也行。 还没到饭点,看不到是什么菜,据说是四菜一汤。菜是自己种的,有专门的菜园。这里的菜应该是清淡的,符合我的口味。这让我想起当在济南上大学时,曾到千佛山的兴国禅寺吃过几次素食。三个人才五块钱,也是随多随少地投。那些用青菜、豆腐、菌类做出的饭菜十分可口。环境又安祥,不光填饱了肚子,对精神上也是种调养。 去吃过的素食馆不多。近的有张店明清街上的了凡居,水饺朴素但清心淡远;远的有大雁塔天龙宝严素食馆,他们做的素菜精致而得禅门三昧;还有上海的功德林,那些素食点心让你吃起来既放心又可口。所谓“布衣蔬食,养生之道”,这些个小小的地方提供的这种饮食方式早就在欧美等国家风靡,我们这边饮食观的改变尚待时日。 此处也可以看书,从书架上随便抽一本就可以在外面的条凳上坐个半天。也可以合上书发会呆,看看阳光怎样一点点从这个墙角走到另一个墙角。耳边是梵乐,闻到的是檀香。老太太掐着念珠,眼含安详。小伙子坐在石板上低头翻看一本线装书。青青翠竹前,义工们安静地择菜。你一看他们,他们就双手合十,回你一个微笑。 书看不完可以带回家。如果不想止于看看,还可以当一天义工,择择菜,做个饭,到他们的无公害菜园去浇水、播种、施肥…… 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是云南zui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大理传统工艺有扎染、剑川木雕。白族的民居和服饰也极具特色。大理的旅游有洱海、苍山、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大理挖色镇、剑川钟山石石窟等。 …… |
我是一名非常喜欢自由行和深度游的旅行者,尤其偏爱那些能够展现地方文化和人文风情的书籍。这本《西藏是毒 也是解药》的名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我一直认为,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一种体验,一种与陌生环境的对话,一种与自我的对话。西藏,这个地球上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它既是梦想中的圣地,又可能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成为挑战旅行者身心极限的地方。书名中的“毒”与“解药”,恰恰点出了这种复杂性。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荒凉戈壁上的孤独身影,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的身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还有那些在淳朴笑容中透露出的深邃信仰。我期待这本书能真实地展现这些,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光鲜。28天的骑行,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作者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才是构成一次真正有价值的旅行的基石。我渴望从中汲取经验,更渴望在文字中感受到那种超越身体的挣扎与力量,去理解西藏如何成为“毒”,又如何成为“解药”。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西藏都有一种莫名的情结,那种高原独有的纯净空气,巍峨雪山带来的震撼,以及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庄严,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本书的标题《西藏是毒 也是解药 骑行西藏的28天朝圣之旅》,更是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将这份向往推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会让作者将西藏形容为“毒”?是因为它带来的身体上的挑战,如高原反应、恶劣的天气?还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某种难以言喻的哲学,会让人在经历之后,对世俗的生活产生怀疑和疏离?而“解药”又是什么?是旅途中的风景本身,还是当地人民的淳朴与信仰?或者是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内心的某种升华和超脱?28天的骑行,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作者在路途中的每一个细节,那些他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旅行指南,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能让我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并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关于西藏的答案,去理解它如何能同时成为一种“毒”,又成为一种“解药”。
评分我对西藏的向往,更多的是源于对那片土地上独特精神力量的探寻。我一直觉得,除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西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超脱。所以,当看到《西藏是毒 也是解药》这个书名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我好奇作者所说的“毒”究竟是指什么?是高原反应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是面对极致的孤独和寂寞?还是在与当地淳朴但又充满信仰的居民接触时,所感受到的自身价值观的冲击?而“解药”又是什么?是风景本身的治愈力量?是信仰给予的启示?还是在挑战极限后获得的自我认知和成长?28天的骑行,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想作者一定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体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一起穿越广袤的高原,感受风雪,聆听经幡的低语,品味酥油茶的醇厚,更重要的是,能从作者的视角,去解读西藏这座神秘圣地对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它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尝试过几次短途自驾游的朋友,我深知一次成功的自助游需要多少细致的规划和应变能力。而《西藏是毒 也是解药》这本书,以“骑行西藏的28天朝圣之旅”为副标题,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一直认为,西藏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魅力的目的地,而骑行,更是将这种挑战推向了极致。28天,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像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一次对身体极限的考验,一次对心灵的深度洗礼。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安排这样一次漫长而充满未知旅程的?在路途中,他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本书名中的“毒”和“解药”也让我浮想联翩,我想,这一定不仅仅是关于身体上的不适,更可能是精神上的某种冲击和顿悟。它可能会揭示出,在极端环境下,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以及西藏这片神奇土地如何给予人们力量和治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实用的旅行建议,同时,也能分享作者在旅途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感悟和心得,让我在未来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时,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带着点危险又充满希望的矛盾感,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西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它既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绝美风光,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挑战。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毫不犹豫地拿了下来。从封面上,我能感受到一种粗犷而坚韧的力量,仿佛能听到高原上凛冽的风声,看到阳光下闪耀的信仰光芒。书名中的“毒”与“解药”的二元对立,更是引发了我对作者在旅途中可能经历的种种心路历程的猜测。是怎样的经历,让西藏成为了“毒”?又是什么,让它化解了心中的“毒”?这种哲思性的提问,让我对这次“朝圣之旅”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在这本书中,不仅仅看到壮丽的风景,更能读到作者灵魂深处的碰撞与升华。28天,对于一次深入的旅程来说,已经足够让人沉淀许多,我想,这段旅程一定不只是身体上的跋涉,更是心灵上的洗礼。作为一名长期梦想着独自前往西藏的旅行爱好者,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位作者眼中,西藏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它会给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带来怎样的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