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觉醒》作者郑必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专家之一,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者与倡导者。
《中国新觉醒》按专题形式重新编排,收录了郑必坚2005年以后的重要作品。书中大部分论文及讲演,均为首次结集出版。
《中国新觉醒》收录了我国著名理论专家郑必坚的论文和讲演七十篇,分为六个专题,囊括了郑必坚同志在“爱国主义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梦和天下大势”“国际范围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等诸多方面的论述。是一部深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和道路、中国和平崛起于未来发展战略的著作。书中所录对十八大精神的解读和多篇与国外政要的会谈纪实,均为首次结集出版。
郑必坚(1932年—),四川富顺人。中国共产党理论战线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整理者之一,中国“和平崛起”的倡导者。历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政治助理、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
自序一
自序二(代序) 二00二年的一项建言———联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抓紧启动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理论和战略研究工作
I
爱国主义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
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1981年3月19日)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中美关系(2003年11月11日)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中欧关系(2004年9月29日)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东北亚的和平和安全(2005年6月9日)
中国和平崛起为强国(2005年9月)
中国将以“和平大国”、“文明大国”、“可亲大国”的形象出现于世界
(2006年4月9日)
为着和平的目的而发展,抓住和平的机遇而崛起(2006年10月15日)
中国和平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2009年11月13日)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新内涵(2013年3月23日)
II
中国梦和天下大势
漫谈“中国梦”和天下大势(2006年4月23日)
中国路 中国梦 中国心(2006年9月21日)
中国人的伟大新觉醒: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2008年9月8日)
“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2012年12月3日)
III
国际范围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
让我们一起阔步向前(2003年11月14日)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2005年9月28日)
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维护历史共识(2006年3月)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印关系(2006年3月16日)
从五方面下功夫塑造中美关系的未来(2006年4月19日)
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的战略意义(2009年10月22日)
构建中美新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的十年展望
(2011年1月18日)
关于中美“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前景展望
(2011年1月26日)
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谈话(2011年6月26日)
关于中澳之间的利益交汇(2011年9月1日)
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又一次谈话(2011年10月17日)
关于“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发展和对中国—欧盟关系的展望
(2011年10月26日)
着眼“两个大局”,构建中欧“利益共同体”(2011年10月31日)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2011年12月17日)
出路在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7月12日)
机遇不是等来的,是共同创造出来的(2012年7月12日)
论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2012年8月27日)
IV
大变动 新觉醒 两重性
大变动 新觉醒
———从九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变动看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
(2011年6月20日)
对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谈话(2013年6月28日)
大变动、新觉醒的时代,大文章还在后头(2013年7月1日)
“读懂中国”这个主题好(2013年11月1日)
大变动?新觉醒?两重性
———从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看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基本走向(2013年11月2日)
我们是在共同创造历史(2013年11月3日)
对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的谈话(2014年6月20日)
对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的谈话(2014年10月17日)
对美国驻华大使鲍克斯的谈话(2015年2月27日)
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葛维宝的谈话(2015年3月18日)
V
难忘教益 难忘情谊
小平同志本人怎样评价“邓选”第三卷(2004年8月20日)
以史为镜,坚苦精深(2004年12月25日)
他的真诚,让我永生难忘(2007年7月7日)
一本能在书架上长久立得住的好书(2007年8月18日)
他的人格不朽,他的精神不死(2010年11月20日)
永远的思念(2013年10月19日)
VI
我们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新起点上
党的十六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2002年11月21日)
治国理政的根本大计(2004年10月12日)
中国和平崛起和我们党的先进性(2005年5月30日)
关于中国社会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伟大改造(2006年10月25日)
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10月27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07年10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根本历史经验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2008年10月16日)
“天下大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地位(2008年10月17日)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些深层次矛盾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双重使命”(2008年10月20日)
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的中心课题仍然必须是“解放生产力”(2008年10月21日)
亟须重视晋陕蒙宁(大鄂尔多斯)地区能源的规划和开发(2008年12月23日)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2009年4月16日)
学习是砥砺党性的锐利武器(2009年10月27日)
关于建国以来“社会治理”历史经验和前景展望的一点思考,兼谈当前抓紧相关调
研工作的重要性(2010年3月)
我们是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新起点上(2010年5月4日)
学习型政党的主心骨(2010年7月14日)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10月25日)
中国还将持续大发展(2012年11月17日)
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主题(2012年11月23日)
中国应当成为世界一流网络强国(2013年4月3日)
关于“西部崛起、东西并举”的战略展望(2013年5月23日)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2013年12月4日)
我们党从来就是不断地“赶考”的(2014年8月)
邓小平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战略道路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2014年8月21日)
自序一
一
这是一本专题论集,是以我的相关论著按专题编辑而成的。全书共分
六个专题,入选文章的大多数都是二�↑∥迥旰笞�写的。三卷本《郑必坚
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八月第一版)和一卷本《郑必坚自选集》
(学习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八月第一版)的文章,基本上没有收入。�↑�
二
一个特殊的例外,是本论集的开卷篇———《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篇文章,《郑必坚论集》用了,《郑必坚自选集》也用了,现在这本《中国新觉醒》又用了,而且都是作为开卷篇来用的。其原因,是由于我认为这篇文章集中地有系统地表达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并从而真切表达了我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七年八月第一版)的文章,基本上没有收入。
三
至于本论集的终卷篇———《邓小平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战略道路》,则是我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而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一开头,我深情地这样说:“面对邓小平理论所开启的当代中国历史大变动,面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新觉醒,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能有今天,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能有今天,离不开邓小平打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战略道路。我们对邓小平的最好纪念,就是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还要说,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本《中国新觉醒》的全书主旨,也就是在这里。
谨以此书虔诚求教于前辈、同道,求教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年轻一代。
深切感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及为本书编辑、出版作出不懈努力的每一人。
是为序。
郑必坚
2015年5月
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古典园林艺术的画册,叫做《 Suzhou Gardens: A Poetic Journey》。这本书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页都充满了精美的摄影作品,将苏州园林的精致、雅致和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还配有优美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个园林的特色、历史背景以及设计理念。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移步换景”和“曲径通幽”的解读,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在园林中漫步时的那种意境。那些假山、流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都仿佛有了生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审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了向往。它是一本非常适合静下心来品读的书,能带给你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
评分一本关于当代社会心理学的著作《群体无意识》最近深深吸引了我。作者以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揭示了在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群体心理是如何被塑造、被影响,甚至是被操控的。书中分析了从网络谣言的传播到集体情绪的爆发,再到消费主义浪潮的形成,种种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群体心理机制。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对心理学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回声室效应”和“确认偏误”的探讨印象深刻,这些概念精准地解释了我们在信息获取和观点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局限。这本书让我更加警醒地审视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也对当前社会的一些复杂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散文集,名字是《生活这盘菜》。作者以一种极其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从早上起床时的赖床纠结,到上班路上遭遇的奇葩堵车,再到和家人朋友间的日常斗嘴,每一个场景都被他写得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然后用夸张又贴切的比喻,将这些平凡的瞬间变得异常鲜活有趣。比如形容堵车时,他会说“仿佛整个城市都中了定身咒,连空气都凝固了”;形容自己的厨艺不佳时,又自嘲“我做的菜,与其说是烹饪,不如说是对食材的一次‘不人道’实验”。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和一个老朋友聊天,轻松自在,烦恼瞬间消散。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也能成为快乐的源泉。
评分我最近淘到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科幻小说,叫做《星际漫游者》。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被流放到宇宙边缘的探险家,他在一次意外的跳跃中,发现了一个失落的古代文明遗迹。小说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书中描绘的奇特星球、外星生物以及超越人类理解的科技,都让人叹为观止。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这个古老文明社会结构和哲学思想的构建,那种超脱于物质层面、追求精神永恒的理念,引人深思。主角在探索遗迹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冒险,更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寻。他遭遇的重重危机,以及与不同外星种族的交流,都让他对宇宙、生命以及人类的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既有紧张刺激的冒险情节,也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读起来酣畅淋漓。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中国新觉醒》,但我想说的是,我最近读完一本非常震撼人心的历史小说,名叫《烽火年代》。它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如何挣扎于救亡图存的洪流之中。书中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入木三分,比如那个出身显赫却心怀救国理想的青年,在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和社会的动荡后,如何从迷茫走向坚定,最终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作者笔下的场景描写也极其生动,无论是北方大地的严寒,还是江南水乡的烟雨,都仿佛触手可及。更重要的是,小说深刻地探讨了在那个民族危亡之际,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以及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与担当。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热血与理想。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评分挺好
评分好
评分送货快,不错的~~~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挺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